第一章:路线图——谁主沉浮?
21世纪,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世纪?有关这个问题,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一直争论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了。当时的各类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在看到这个标题后,不加思索的给中国那个框中打上勾。也有许多人对这些打了勾的人的行为,只称两个字“愤青”,末了还加上“狂热的”三个字。
2006年10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术厅门前,一位穿着条格西装的中年人在看着那几个学术厅的编号,并细细地品味着那一个个的条幅内容:
“信息战专家沈伟达博士信息安全讲座1号厅”,“国防大学张如忠教授战略问题讲座2号厅”,“林子明教授国家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研讨会9号厅”,“方亚玉教授性学讲座7号厅”……看着这一排排条幅,他才发觉他以前太孤陋寡闻了,噢,这才是学术的沃土,什么课题你都可以讲一讲的。他匆匆忙忙地从附近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宿舍中赶来的。其实这会儿提早赶到此地聚会不少,有大学生们,也有许多跟他一样的中年人,在中国著名学府学术厅的人群中,他显得并不出众。他体态偏胖,标准的中国人国字脸,一脸的征尘,眼镜下略带着一股子文人的气质,却显得有些寒酸,此时手中摆弄着一个巴掌大的数码相机,时不时照那么一下子,闪光灯中,才有个别的人瞅一眼这个人。
“嚓”的一声,一辆挂着军牌的标致车停靠了下来。一名佩戴着上尉军衔的青年军官下了车。他下车后直接呼道:“哎呀,你来得好早呀。”“嗬嗬,我也是刚到。小苏,1号厅在哪儿?”“走,跟我来。”另一位立在苏参谋后边的戴着眼镜的青年人说了这么一句。“哦,这是许老师,今天就是给他所带的班讲座的。他的学生全是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系统的进修人员。”
“沈老师,你好呀!”许老师热情地向走下车的一位50来岁的人打招呼。“老师,您好!”这位提早到来的中年人一个立正和敬礼。“老参谋,你好呀!”沈老师显得很开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关注这个问题,那只能说明你的思想深处还处在荒蛮时代。譬如……”沈先生一边讲,他后面的幻灯紧跟着他的讲稿内容。听课的人显然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新课题,所以在整个讲座中听得都很认真。老参谋时不时在抓紧时间拍照,东一个角度,西一个角度。虽然奔来奔去的,但听众们显然不把他当成一回事。
提问开始了。“请问沈博士,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一名年轻人站起来这样问。
“首先,我们要承认,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基本要素就是0和1数字组成的信息空间。在今天,人们的银行帐户简单地说就是由汉字和密码加上存款数据组成的你在金融系统中的一个空间。钱,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由此类推,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其实根本上就是0和1组成的数字世界。这样的数字世界就形成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其次,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如电脑、手机,由互联网联结成一个地球数字村,每个国家就相当于村中的小院落,含有敌意的数字攻击,很有可能打开你家的院门。想一想,在这样的数字院落中,由数字的入侵与保卫组成的信息边界,而边界的标志就是密钥,相当于我们现实中的界碑,你说,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有何关系呢?”沈老师和风细语地这么一问,提问者似乎有些明白了,连连点头。“第三,我曾经主张打信息战,但我今天主张遏制信息战。因为信息战一旦被怀有敌意的国家所运用,另一个国家的金融、水电、交通、能源等系统均成了战场,当你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发现你的银行上的存款全部丢失,你家的电话打不出去,你上班的红绿灯也一直亮着红灯,甚至你家断电断水,一天也许你能忍受,但三天、七天后,你能忍受吗?所以,信息战是比真正的世界大战更可怕的战争样式……”休息的时候,一位学员问起照相的人,说“沈老师讲的我还没有明白,我有一个问题是……”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被苏参谋称为“老参谋”的中年人也讲得头头是道。沈老师继续讲了,“我的许多理论在一个名叫‘战略家’网站上全都有,以后你们就可以找来看看,这位,就是站长老参谋,他可是地道的军人出身。我的学生。”沈博士指着还在照相的中年人说。许多人惊异地看着这个刚才他们不大注意的人。
而在北京碧玉桥旁边的一所住宿区中,一位少将在侃侃而谈。“飞行陆军,这是我在《末日之门》涉及到的理论思想。这是1995年写成的东西,想一想,《末日之门》中渗透着什么,那就是‘超限战’思想的火花。”“是的,老师,我看了《末日之门》后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既有常规的战争形态,也有超出人们预期的恐怖战争形态,还有私人战争公司的概念,总之,我觉得我还没有看明白‘超限战’理论和您的《末日之门》。”“你的那本‘武装直升机集团军’的理论我在战略家网站上看到了,但说实在的,理论还很稚嫩,不成体系。”这位空军少将坦率地向听着的中年人指了出来。“是的,老师,毕竟那是当学员时的一时之作,真的还没有深入研究呢,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部未来史》。在中国兰州的一个小区中,一双手端着这部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著作,在翻阅着。黝黑而静静的屋子中,只有笔记本的电脑屏幕亮着恒光。借着屏幕上的光,他扳起了第一页。“一部未来史”,他在喃喃细语。他又顺手拿出《末日之门》。它的扉页上几行大字清楚地写道:“一切未来带有或然性——人类渴望预知未来是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作者虚构此书的目的意在警世,决非真想看到人们互为仇敌而惜屠戳杀伐——但愿这其中描述的一切劫难都不会发生。”
2015年,一部著作诞生了,书名叫《空陆战》,署名者——老参谋。其书前言上讲:“谨以此书献给我的老师们以及生我养我的祖国——中国。”这部书被人们争相购买,各国军界将其与《制空权》、《装甲战》、《信息战》、《超限战》一时并列。当记者采访作者时,作者右耳不大好使了。记者在问:“听说您以前是作战参谋,您为何在转业后一直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而不想方设法赚钱呢?”作者显然没有听清楚,只在问:“什么,赚钱,我可不是天生赚钱的料。我是保卫中国的士兵,保卫未来,保卫他们……”他用手指着自己还在牙牙学语的儿子。“理论,那是士兵手中第一把剑。明白吗?”记者摇摇头,作者大笑,一股军人的爽朗顿时充满了他的书房。书房中,到处是书,恐怕少有人及。记者环视一圈后这样想。
2039年的夏天,中国兰州黄河边上的儿童公园中,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沙滩上堆着城堡。一对中年夫妇在静静地望着孩子们的动作,俩人并没有说出来,只是这样看着。路过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对孩子,竟然是如何得相像。两个孩子在城堡上坚起了风车,黄河面上吹来一阵微风,风车在欢快地转着。小女孩在大声说:“哥哥,我的风车转起来了,你看。”小男孩拿起一个小棍,说“妹妹,这是孙悟空的尾巴变成的旗杆,你看。”两个孩子顿时笑了起来。“插在前面,不,插在后面,孙悟空的尾巴只能在后面。”“哇——”小女孩不知怎的就哭了。跑到母亲跟前告状说,“妈妈,哥哥非要将旗杆插在城门后面。”妈妈抚着她的头说:“孙悟空的尾巴就是只能变在后边呢。”小男孩听到后,立即跑来说:“妹妹,我给你变到城门前。来。”女孩破涕为笑,又跑到沙滩上跟哥哥玩去了。
“回去后,我要到戈壁滩上驻训三个月,可能电话都不好打,你在家中要照顾好孩子们。”男的对女的这般说,女人望着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她轻叹一口气,说:“你才回来几天,他们就打电话了。真是的。”“这有什么呢?父亲在我小时候,过年都是在戈壁滩上陪着战士们过的,母亲说,我出生的第三天他才见到我。”
2047年,中国西部的一个边城中,兰州战区的政委在宣读一份任命:“根据**军委干字第139号令,兹任命李英帆同志为空陆第12师师长。……”底下一片掌声。
一位高个,佩戴上校军衔的中年军官走上台,向政委敬礼,然后向底下的军官们敬礼。他国字脸,挺拔的身材,不胖不瘦的体态,一看就是长年带兵训练的军官。政委看着这位军官,心中生出一股好感。然后放下命令,对着台下说:“希望你们在李师长带领下,借这次整编之机,尽快成为全军王牌师,为我们战区争光!”
哗哗哗,掌声再度响起,那是一种决心和气势,李师长再度向台下的军官们敬礼!
2049年新年之际,战争阴云充满着中国的东北部,此时的空陆第12师已经划归嫩松特别战区。
“这,就是一部未来史,这,就是一部崛起史。历史上,从来没有和平崛起的史实,过去没有,今后也没有。”这是李英帆在看他父亲的战略学术笔记。而他对于战争的理解,是通过他父亲留给了他的许多电影资料和家传的图书获得的,如今,真的要打仗了,他有把握吗?
他陷入了深思中。
“红旗峡,师长——”一位上校进门后就这样喊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