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进击——红旗峡
10月10日16时45分,李英帆在秋塘村登上他的空陆指挥战车。与他同座的有师王政委、师何参谋长,还有作训科科长和几名参谋。他们组成师基本机动指挥所。由刘副师长和赵副政委,带领司令部副参谋长和作训科副科长及两名参谋,组成师前进机动指挥所。前进机动指挥所已经于16时10分已出发了,赶往第一梯队序列,主要指挥、控制、协调担任师第一梯队的空陆第35旅的开进和机动中的作战行动。
16时50分,师前进机动指挥所刘副师长报告他们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开进准备一切就绪。放下通话器后,李英帆看了看政委和参谋长,目光在征询他们还有什么要说的。两人均点点头。然后,李英帆拿起通话器大声下令:“发动——”
顿时,机器轰鸣,大地颤动。
秋塘村的老百姓被惊动了,大家跑出门来,相互问怎么回事?有知情人指了指村子旁边的树林说,“大军要出发了。”几个年轻人要跑去看,年长的制止了他们说,“大军开始征战了,你们不要凑热闹,老老实实待在屋子里。”远方的天际,秋云密布,阵风习习。
17时整,随着李英帆一声“出发”号令。师侦察营营长侯大勇的空陆侦察战车第一个“飘”到树梢上方,然后缓缓向前开去。他的身后,一辆接一辆的空侦战车,同他的动作一样,先都向上“漂”到树梢位置,然后缓缓开进。只不过,各车保持相互间距50米。
当侯大勇下令“展开侦察攻击队形!”后,只见全营50多辆各型战车,一分钟内展开成前三角队形,缓缓向前行进。在大三角队形前方,有一个4辆战车组成的小三角队形,那是尖兵排。
“尖兵排准备好!”、“空坦连准备好!”、“空装连准备好!”、“远程连准备好!”“空支连准备好!”、“营部连准备好!”一连串的报告口令回响在侯大勇的车载通话器上。
“高度30,速度120,保持警戒,目标——红旗峡,开动!”侯大勇盯着车载球形显示屏幕中的队形影像,沉稳地下令。
出发了!他轻舒一口气,看到,全营贴着树梢开始疾飞。在侦察营身后的10公里的地方,空陆第35旅400多辆各型空陆战车展开的后三角队形在跟进。
“营长,咱们师真威武啊!”他的车长,一位年轻的士官在感慨着。
“是的,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全师开进。”侯大勇这样回答车长的感慨。此时,车载无人机的“眼睛”不断变换着视角。侯大勇知道,营部连的无人机排已经施放了4架无人机,2架在前方,两翼各1架。
“天啦!一千多辆战车阵!”车长又感慨了。侯大勇听到后立即切换镜头。
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陆战车阵。看着看着,手上渗出了汗。
“师长,这是咱们师很久以来没有演练过的棱形战斗队形。”何江这样对李英帆说。李英帆知道这一点。毕竟这一年来,一直是在平叛作战,出动的部队顶多是几个营。
从师本队看上去,头顶上是空战旅的空战旋翼机群,一**旋翼机在师队形上空飞掠着、穿梭着;靠近本车的是空陆警卫连的战车群,高机耸起着;再远处是空陆防空旅的战车群,车顶上斜向上的防空导弹警惕的盯着天空;向后看,是空陆支援旅的战车群,黑洞洞的炮口瞄着前方。
此时,师侦察营的前三角队形担负全师的最前锋。师侦察营的后方10公里处,是空陆第12师前卫旅——空陆第35旅。35旅是整个师棱形战斗队形的前棱角,展开成前三角战斗队形;空陆第34旅担任左翼,即左棱角,展开的也是前三角战斗队形;空陆第36旅担任右翼,即右棱角,展开的同样是前三角战斗队形;在由34、35、36旅组成的大的前三角队形**,是师本队和师直的“箱式”战斗队形;这个“箱式”队形后方则是师后方支援部的后勤油料支援战车群。而后棱角位置则是师后方支援部的后方警卫营的战车群。整个师开进队形的上空是师空战旅,也就是战斗航空旅的旋翼机群,担负空中掩护任务。按照协同计划,后方天际,此时已经出现了护航的中国空军战斗机群。
“雷神1号,雷神1号,我是天鹰4号,1分钟后我即到达你们上空,请识别,请识别。”李英帆的战车上响起了空军战斗机群的呼叫。
“天鹰4号,天鹰4号,我是雷神1号,我是雷神1号,识别完毕,识别完毕,请放心通行。”何江操起另一个通话器这样说。
刚说完,战斗机群就从他们头顶上通场而过。战斗机后方天际,就要飞临的是强击机群。
“雷神1号,雷神1号,我是雄鹰2号,我是雄鹰2号,3分钟后我即到达你们上空,请识别,请识别。”这是强击机群的呼叫。
“雄鹰2号,雄鹰2号,我是雷神1号,我是雷神1号,识别完毕,识别完毕,请放心通行。”何江操着通话器如是回答。
其实3分钟的时程差,正好是空陆第12师的“C-10”时刻。
何参谋长临上车前,对一位新来的警卫排长说,“小同志,C字,即“冲击”的代字,通常是指进攻部队在我方空炮火力的掩护下,开辟通路完毕,全部发动攻击的时刻表。譬如,C-5,即冲击前5分钟,C-0,即冲击时刻,听明白了吗?”。新排长说:“明白了,参谋长!”然后敬礼走了。
现在,全师的开进速度是每小时120公里,此时已经开进10分钟,即20多公里,3分钟后,则师开进的距离为30公里。此时,距离红旗峡敌第7特战旅的前沿不到80公里,处于C-10位置,即师空支旅开始炮火急袭10分钟的“开炮”位置。先头的第35旅在师炮火掩护下,10分钟内要开辟通路,并正好于10分钟到达的时刻,准时展开“冲击”。按照车速,10分钟向前开进的距离为20公里。即师全队由秋塘村向红旗峡方向运动了大约50多公里的样子。
而强击机群正好在C-0的时刻,即“C字”时刻,飞临敌阵地上轰炸。并在C+5的位置,转入敌旅纵深防御阵地轰炸。
10日17时30分,“C字”时刻即将来临。李英帆通过无人机看到,队形前方300高度上有一道巨大的空飘气球阵,里面密密麻麻的布设着各型空飘雷,中间断断续续的有被空陆第35旅工兵摧毁的缺口。他知道,冲击马上开始。
一排红色信号弹升腾起来了,那是冲击的信号。只见35旅的队形中顿时分出多支小队形来,开始鱼贯进入缺口。正在进入时,一队敌机扑来了,向缺口位置投下一批炸弹,正在进入的几辆空陆战车登时被炸得坠落下去,但后边的空陆战车顽强地向里冲去。这几架低空投弹的敌机也没那么便宜,队形中一排导弹飞起,它们有的凌空爆炸,有的翅膀冒烟。接着,又有一队空陆战车继续进入缺口。最前方的几辆战车遭到迎面飞来的远程反战车导弹的攻击,有的起火爆炸,有的挨了导弹后像没事人似的,又继续向里开去。飞出导弹的位置,很快被空支旅的炮火覆盖,接着强击群不顾敌机的拦截,扑了下去。
空中,双方的战斗机群凶狠的较量着,一小队敌机企图斜向攻击师空支旅,一批导弹发射过来,眼看就要临近空支战车群里,马上被密集的弹雨拦截爆炸,有几枚还是击中了。那一小队敌机迅速被空战旅斜向上飞来的旋翼机击落。
看到这一幕幕,李英帆的脑门渗出了汗水。现在,他无令可下,一切都在按战争的进程和预定的作战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如果说,他以前作为旅长参加过对日军的登陆作战,这一次,他作为一师之长,的确是他第一次正规的与美军这样强大的对手交战。
“给,师长!”何江似乎注意到师长的神态,递给他一块手巾。李英帆不好意思的接过来。他一抬头,才发现,何江的神态也有些紧张。呵呵,两人会心一笑。
“保持队形,坚决冲进去!”李英帆按下通话器这样下了这个命令。
17时40分,空陆第35旅破障成功后,终于接近敌第7特战旅的第一梯队阵地了。秋日的夕阳下,一排排反战车导弹背着阳光飞了起来。然后,一阵轰隆隆的爆炸声,李英帆闭上眼。睁开眼时,看到森林的山坡上,有坠落起火的战车,还有正在抢救的战车,但大多数战车依旧冲向敌阵。
“师长,咱们的车长们长进很快啊。马上会使用‘大闭环近防系统’了。……”何江这样赞叹道。嗯,是的。李英帆轻轻应道。
正在何江说时,一队敌战斗直升机突然从后方升起……而师本队位置不断落下敌远程270毫米火箭炮弹,爆炸后的弹片打得战车叮当作响。近旁几辆空警连的战车下降了,好像去修理了。
“这是我的老同学布斯上校的战场战术遮断行动!参谋长,指挥空支旅,瞄准敌纵深目标60公里处探明的目标,火力急袭5分钟。突破敌第一道阵地后,34旅向右迂回,36旅向左迂回。命令侦察营攻击敌旅指挥所。”李英帆此时语气坚定。
“准备夜战——”他又补充了这一句。是的,秋日的嫩松,夜幕即将来临。
但此时,战斗并不是他想象得那样顺利,从韩朝共和国方向赶来的敌机越来越多,部队遭到的空袭损伤要比战斗损伤还要大。何江告诉他,为了掩护师进攻,空军损伤很大,虽然全力以赴,但敌机就像打不完的蚊子,一**拼命向这里赶。
的确,第8集团军的李微上将已经严令第8航空队不惜一切代价,要保障第7特战旅能够坚守并撤离。虽然他对参联会派遣第7特战旅对松阳实施所谓的远程空降奔袭作战深为不满,但他还是下令要救回这支部队。此时,美第8航空队的三成以上的战斗机中队正在与中国空军激战,而另外三成的战斗机中队正在向红旗峡方向飞来。
夜战,我们能解决战斗吗?李英帆这样想,何江也在这样想。战场上的空陆第12师全体官兵多数都在这样想。
“政委!你来说说吧。”李英帆转过头来对一直监看屏幕默不作声的王政委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