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最后的反击

第五章:警戒——701侦察群

在李英帆车载的全3D仿真沙盘上,一道红色的齿轮形状曲线显示着一个面对东北方向的战斗警戒图标。这是空陆第12师在红旗峡东北方向、相距60公里古九里地区的老树岭地区即“11”号地区“五号”方格内,隐藏的701侦察群。

为了全歼美军第7特战旅,李英帆早在10月9日晚先后派出701侦察群,担任全师全师红旗峡进攻战斗的前方战斗警戒任务,以便为全师提供有效的“前方屏护”。从全3D仿真沙盘上看,当然还可以看到其它星星点点的红色齿轮曲线,那些都是战区派遣的警戒或防御的部队或分队。

就在10月10日18时40分,李英帆询问何江701侦察群的位置时,这个侦察群正在“11”号作战地区“五号”方格地域内担任野战阵地性质的战斗警戒任务。回答完师长的询问后,参谋长何江就命令刚刚结束战斗的侦察营长侯大勇亲率702侦察群,奔赴“11号”作战地区的“四号”方格地域,务必于10月10日20时30分到达指定位置——即701侦察群所在地老树岭偏西北10公里的松树坡,担负全师前方机动侦察任务。的确,当空陆第12师在红旗峡全歼美第7特战旅后,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际上,就在空陆第12师红旗峡进攻战斗的战前准备时,为了救援“深陷敌后”的美第7特战旅,李微将军已经下令第8集团军的前锋开始对“老虎圩”要塞区进行试探性攻击。

临江县,作为中国与“朝韩共和国”边境线的一处较大的边境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的地方就是“老虎圩”要塞区。从鸭绿江“韩朝共和国”一侧看去,对面中国境内靠近鸭绿江边的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高地。高地纵深内那个最高的山丘,就是“老虎圩”。它向江边伸出的形状因形似老虎的两只爪子而叫“老虎圩”。

“老虎圩”高程与鸭绿江水面高程相差200多米(简称比高),在一百多年前,以“老虎圩”为核心,当时侵华的日本关东军就在这里修建了“老虎圩”要塞区,目的就是防备从鸭绿江另一侧的**新义州方向来的地面进攻。现在“老虎圩”要塞区驻扎着临江守备师的一个加强守备营。

而从临江县城,沿着西南方向1200多公里,就到达了红旗峡。

就在空陆第12师展开对美第7特战旅的攻击后,美日联军也展开了对临江县城的攻击。其中,第一个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老虎圩”要塞区。

从10月10日拂晓时分开始,临江防御战打响了。与二战时期苏军的“步坦协同攻击战术”不同,美日联军在攻击“老虎圩”要塞区时,使用的是“定弹清除战术”。

所谓“定弹清除战术”就是全面掌握了“老虎圩”要塞区每一门炮的位置,每一个射孔的位置,每一个坑道出口甚至每一个通信天线的位置后。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精确计算好清除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精确制导弹药数,然后一一定点、定弹爆破,并不断向可能的坑道巷道区所在的山脊线位置投掷“钻地弹”,根本不与你打什么传统的要塞攻防战。这种打法时间会拉得长点,但效果极其明显。

就这样,从10日拂晓一直到10日午时,美日联军基本上摧毁了要塞区表面的所有能够侦测到的工事。当要塞区表面射击特征不存在时,联军在一个空陆战车营的掩护下,迅速机降了一批工兵爆破专业分队,利用手持地震探测装置,查明可能的出口和人员可能的潜藏区域。一旦探明,则人员马上隐蔽,然后呼叫战机立即投掷“钻地弹”。到10日16时,联军在打退临江守备师从县城赶来的增援部队,并架设好鸭绿江上的重型浮桥后,大队人马即向临江县城开始攻击。

“公元2049年10月10日16时,盟军正式进入中国嫩松地区境内,开启‘分七块’战略的第一个战争按钮……这,也许是改变世界路线东移的一个有效的招数。CNN战地记者团首席记者杰马逊。”

随即,这位名为杰马逊的记者,背靠“老虎圩”要塞区,身后为美第8集团军空陆军“悬浮开进”的场景,远方是临江县城起火冒烟的镜头,让人给他照了这张“历史性”的照片。当他照完这张照片后,脚下不慎一滑,右脚踩进一个山窝里,结果一声不大不小的爆炸,他的右脚被一颗“炸脚雷”炸没了。几个月后,当他的战地照片风靡西方世界时,他已失业在家,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

就在杰马逊拍照的时刻,美军大批运输直升机正飞越“老虎圩”,赶向红旗峡方向。而在701侦察群前方100公里的空陆第21集团军的远程侦察群已经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军指。此时,701侦察群刚刚完成阵地的构筑,正准备歇息一会儿。

701侦察群由师侦察营副营长江一任带领。由空装连一个排,空坦连一个排,远程连一个排,加强一个营部技术侦察排组成,共一个加强连的兵力,编有4辆空陆侦察战车,4辆空陆战车(坦克)以及1辆空陆侦察指挥车和1辆空陆技术侦察车。

701侦察群作为师攻歼战斗的战斗警戒部队,任务就是给空陆第12师的右翼提供30-50分钟的战斗预警时间。所以,此时,他们布设了两道阵地。一道是宽约1公里的主阵地,一道是前方5公里处的预警阵地。

此时,主阵地由空装排的2个班,3辆空陆侦察战车,3辆空陆战车和营部的2辆车占领阵地;预警阵地由空装排的1个班,1辆空陆侦察战车,1辆空陆战车占领阵地。10月9日,他们从秋塘村的集结地域出发时,侦察科长白喜亮和营长侯大勇专门交待,到达位置后,务必构筑野战防御阵地。一旦发生战斗,争取时间,坚守待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701侦察群形成两道阵地的防御阵形。

“现在的时间是16时整,再过1小时,咱们师就开始向红旗峡的敌第7特战旅的阵地机动了。我们已经构筑完阵地。除了观察哨和值班人员外,让同志们睡一会儿。把这里的情况向师指报告。”江副营长这样对空装连连长说。说完后,他吸了口烟,向东北方向望去,那里的天际一片乌云,看不出什么来。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头顶,已经有3个“死眼”卫星死死地盯着他们了。而在美日联军正在攻打围攻临江县城时,一支美军特遣队于10日20时30分越过“老虎圩”要塞,正在向这里开进。不过,这支特遣队叫做“619联合特遣队”,即由地面装甲部队,攻击直升机部队以及空军的FA86战斗机中队组成。它的任务是,在美军第8集团军和日军第6方面军正面进攻的同时,在联军前方“伏击”中国军队的阻击部队。李微将军称之为“攻势伏击战术”。这个战术是**战争中美军“特遣队穿插迂回战术”的新发展,即,在全面展开攻击时,为了对付防御军队的阻击行动,以联合编组的“特遣队”,采用老鹰突袭战术,伸向对方防御纵深,展开“攻势伏击作战”。

“619联合特遣队”的地面装甲群全是由隐身的C-74超级运输机群输送。共12架C-74,运输48辆美制“巴顿百人长”式重型地面坦克。再加上36架隐身AHR144型攻击直升机,以及在2个中队共24架FA86编成的1个战斗机群的支援下,拟定于11日凌晨在老树岭地区歼灭这里的中国警戒部队,建立一个前进基地,为联军随后的长驱直入的空陆军实施大纵深突击作战创造条件。

当李英帆问询701侦察群的最新动态时,“619联合特遣队”正在飞越“老虎圩”要塞区,此时天色已黑。特遣队的指挥官劳斯上校正在与美国本土的“死眼”卫星指挥中心对话。他知道,“死眼”卫星实际上是一种激光打击系统。他问道:“巴巴拉,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那边回答,“在你们的方向上,有几支中国军队,但你们要去的老树岭地区正好有一支中国军队的小部队。”

“那我们正好消灭他们。按中国人的话说,是杀鸡用牛刀。哈哈!”

“好的,上校。我会根据你的要求及时打击的,目前,能量还需要30分钟就全部蓄满。”

1200多公里,按照他们的速度,也就4小时的样子。他要眯一会儿。劳斯上校这样想着,就眯上眼睛。他乘坐的巨型运输机旁,是护卫的攻击直升机群。

10日23时45分时,702侦察群也到达了指定位置,并通过卫星中继将情况通报给701侦察群。江副营长心情稍安一些。但还是向前方派了巡逻哨。

11日凌晨2点30时,江副营长接到巡逻哨的报告说,东北方向的声音探测仪显示有巨大的轰隆声响,好像前方附近有大部队在运动。这让他很迷惑,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处位置的前方100公里,除了有军的远程侦察群在活动外,阵地左翼也就是潜伏的702侦察群,怎么可能有大部队,尤其可能有重型装甲部队的活动呢?

但他确实也没想到,那阵巨大的轰隆声,是C-74空降美制“巴顿百人长”式重型地面坦克的声响。距离他们约有10公里远。如果他此时派遣侦察兵实地查看一下,或许情况就会好一点。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尚未向师指报告时,10分钟后,几道刺眼的光芒从天而降,他的空陆侦察指挥车在几道光芒下登时剧烈地燃烧起来。接着,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的导弹像雨点般地撞击战壕中的战车,连续炸响。有一辆战车想“起飞”反击,5枚导弹同时把它在半空中打成钢花。江副营长和幸存的侦察兵刚埋头向战壕的防炮洞中钻去,巨大的坦克轰鸣声就压了过来。

在10分钟内,701侦察群就这样消失在“11”号地区的“五号”方格地域中了。他们连发一声讯息都没来得及。劳斯上校认为他做得迅捷和隐蔽,但他没想到的是,有几架巴掌大的无人侦察机清清楚楚地把这些摄录下来了。

这是由侯大勇亲率的702侦察群施放的“飞蛾”无人侦察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