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孤傲的特种兵”(三)
2049年11月22日14时30分,白正帆带领“孤傲的特种兵”小组,沿着之前早就勘察好的路线,终于抵达预定的侦察地域。
开进的过程,其实就是迎击敌人的过程。一路上,头顶上不断掠过“联合国军”的战机群,甚至,有那么几架紧贴着树梢飞过,差一点就发现他们了。这让大家伙儿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尽管开进疾速而又安静,但白正帆能看到,队伍中不断有人翘首,似乎企盼着远方的天空能够再次出现奇迹。是啊,那怕这会儿就有一架战机出现,我和我的小组就会心安一些。然而,一直到尖兵车停下来,他终于还是没能再次看到红星战鹰的影子。
尽管如此,白正帆的脸上显得十分平静。但在平静的外表下,他的心却在波动着。因为,他能够从侦察兵们翘首的姿势中,感受到他们担惊受怕的心态。其实,他的心境何尝不是如此。就在出发前,他多么希望几十分钟前的大空战是中国空军赢啊。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他,他的小组真的又重新回到志愿军的时代了。这让他不由地在心中骂着美国佬、德国佬和日本鬼子,还有那个所谓的“联合国军”。呸,呸,一群西洋东洋鬼子!
他抬起头来,遥望东临岭,目测一下,不过十几公里远。现在,他的“孤傲的特种兵”小组正处在东临岭北方稍微偏向东北的位置上。根据师参谋长汪勇的判断,这里,有可能是德军“凯西特遣群”主要进攻方向的右翼,也可能是两支德军进攻的接合部位置。此地,地形是沟壑纵横,植被是森林密布,地势是绵延起伏,甚至从望远镜中能够看到有一条冰冻的小河横亘在前侧。总之,这里的地形不似他之前研究全息沙盘时的感觉。
这里,就是从东临岭上所看到的东北方向大森林的边缘地带的尽头。而“孤傲的特种兵”小组所处的,则是松山主峰东临岭延伸下来的山腿部分。只不过,这个山腿与强昆仑、金排长所带领的特别侦察排之前所处的隐蔽位置对比,正好呈犄角之势。那个犄角也是一条山腿。从两条山腿一直延伸到德军“凯西特遣群”的“史奈德”营位置,则是一大片相对疏松的桦树林。也就是说,如果这一大片疏松的桦树木算是一个“开阔地”的地形的话,那么,白正帆的“孤傲的特种兵”小组则处在“开阔地”的西南角。
汪勇正是看到这一点后,经与潘玉强反复推演后,才决定在这里配置一个侦察地域。而这个地域本来是应当提前部署的,但由于军长要进行火力反准备的缘故,故而推迟二小时进驻。
白正帆的“孤傲的特种兵”本应是全师的侦察预备队。当他在洞外轰隆隆的轰炸声和激烈的大空战声中呼呼大睡时,被潘科长的电话叫醒了。
潘科长的电话直接点名让他带领他的排到东临岭主峰下搜寻那个击落我军激光通信飞盘的“敌人”,没想到,干掉那个家伙后,才知道,“那敌人”原来就是一个侦察机甲战士。之后,当他看到几位班长兴高采烈地指点着脚下那堆废铜烂铁时,他的通信机上显示一则新命令:立即带队前往师1号侦察地域。署名人:潘玉强。
头顶上,大雪依然在疯下着。白正帆和侦察兵们都在迷彩作战服外边套着白色的雪披。现在,战士们在早就构筑好的伪装型工事中卷曲着身子,丝毫不敢随便走动。即便有人要移动,也不敢轻易碰落旁边树枝上的积雪。
白正帆正看着,7班长回来了。7班长小心翼翼的动作很标致,这让人很满意。7班长轻轻走到白正帆跟前,说:“排长,警戒和潜伏哨已经放出去了。”然后点点头,直起身子,等待着排长的进一步指示。
“你休息会儿吧,再检查一下大家的隐蔽情况。”白正帆这样交待。
9班长也沿着一条自然曲线的沟壕过来了。他看了7班长一眼,报告说:“排长,藏兵洞已经收拾好了。咱们进去吧。”然后不由排长说话,就引在前边带路了。
白正帆也没说话,而是一挥手给7班长,跟着9班长,沿着那条自然沟壕,低着头过去了。
沟壕的尽头稍微深了一些,只见9班长指着前边的一个大树墩子轻轻地说,“排长,到了,小心啊。”
几个人放慢了步伐,小心翼翼地探脚向前走去。一直跟着9班长走到那个大树墩子前。白正帆看到,8班长从里面把横在头顶上的树枝掀开,对着他们招手,“排长,赶紧进,赶紧进,里面暖和。”然后,他们一低头钻了进去。
进去后,白正帆顿时觉得有些憋气,但确实感觉到暖和多了。然后,有人拧亮了照明灯。他看到,照明灯旁边,一堆侦察器材正在架设当中,几名侦察兵在紧张地捣鼓着这些器材。走到跟前,他看到,有炮队镜机架,还有雷达天线的喇叭铁片。那几个侦察兵看到他后,立起身子,要敬礼。他拍了拍其中一个肩膀,示意他们继续干活。
现在,他才有空脱下防寒作战手套,可以搓一搓手了。他的三位班长此时神情放松多了,都立在他身后,等待着什么。但他并未回过身来,而是朝上瞄了一眼,用手指着上方说,“这是一棵大树洞吧。”8班长点点头。听到8班长的话,白正帆也松了一口气,这时候,他才转过身来对7班长和9班长说,“让大家稍事休息下,吃点东西,喝点水。我估计敌人很快就要上来了。去吧。”7班长和9班长答是后敬礼出门了。
现在,白正帆所在的位置就是他的小组中最大的隐蔽洞。山洞是在一个略微突出的小山包上,小山包顶头确实是一棵奇壮的大松树,以大松树为中心,形成一片树林。树林的东边,就是相对疏松的开阔地。这里,是此地最佳的观测点。“孤傲的特种兵”小组的8班长就驻守在这里。8班长此时并不是原来8班的班长,而是以他的8班为名义,集中了全排擅长远距观察和观测的侦察兵,新组建成的8班。这个8班,真实的职能就是“侦察与监视”。
依着头顶的那棵大松树,背靠着东临岭方向,三名身着雪披的侦察兵正在搭人梯架设着地面侦察雷达天线。白正帆钻出树墩子后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感觉到没问题时,才重新进了山洞。过了一会儿,他又钻了出来。然后,沿着来时的那条沟壕,低头小跑过去。
那边,大约是整个侦察地域的**的位置,是临时加强的那个班的隐蔽山洞。
临时加强的这个班他并不大熟悉。看面孔,似乎不是他们侦察营的。根据情况判断,应当是军侦察营的。白正帆是想过去看看情况,熟悉一下他们。
那边,是一片低洼,长得多是小桦树,小桦树夹杂着枯木残枝,积雪很厚,走起来很费劲。白正帆一边轻轻地扒开沟壕两侧的灌木枝,一边踏着厚厚的积雪,费力地向那边走去。
一直走了大约二百米的样子,才看到有人迹的痕迹。他停住步子,张开嘴,咕咕咕叫了三声,那边也咕咕叫了两声。这时候,他才看到,一个雪影从两棵树中间轻轻地站立起来,身子虽然不是很高,但能够看得出来,对边的人是很小心的。
那人招呼他朝这边走。他就继续沿着沟壕向前奋力走去。一直走到跟前后,绕过那两棵树,又走了十来米,终于看到一个朝天支起来的伪装帐篷。伪装帐篷下边就是洞口。他这才看明白了。
领着他进门的是一名中士,他看到,这名中士精神抖擞,精气神不大像师里的人。进到洞里后,透过照明灯,他看到一名上士迎了过来,给他敬礼,然后报告说,“白排长,我叫高大宝(书友:“大宝20111”),我是空陆第12军特战旅远程侦察连1排的。这是我们郝连长。”他说完指着一位年长的佩戴中士军衔的人这样说。
“哦?大宝班长,这是你们连长吗?”白正帆看着对方的军衔有些疑惑,就半信半疑地向这位年长的“中士”敬了一个礼。起身的人,也立即回了一个军礼。直接招呼他说:“白排长,咱们坐下来说。”
“是这样的。我是奉命以你们军侦察营的名义,带着我的一个班前来协助你们执行任务的。我叫郝军(书友:“hj9991”)。空陆第12军军属特战旅第1远程侦察连连长。”
白正帆虽然想坐,但等着对方自我介绍到这里时,才坐下来了。他真的很疑惑,但似乎,又有些明白。怪不得潘科长直到我要出发前才加强给我“这个班”,原来是兄弟军的。想到这里,就直接问:
“郝连长,您能直接说明白你们来这儿的具体任务吗?如果不便,恐怕咱们协同作战时,会有麻烦的。”白正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这句话很有杀伤力。
已经坐着的郝连长似乎看出来白正帆心中的想法,就笑了笑,说,“白排长,我们到这里来,不是来打仗的,也不是具体实施你们师的侦察警戒任务的,而是来做战场调研的,当然,在调研时,我们还会做一些实验的。”
战场调研,战场实验?这两个词组,听得白正帆越来越糊涂。就在他张嘴想说什么时,那位郝连长立即抢先说,“白排长,战场调研这事很复杂,我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战场实验这事我更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我们只是奉命行事。我不会干扰你的指挥的,这个你放心。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离开这个山洞的。这个也请你放心。”
“好吧。我大致明白了。”白正帆把憋在胸中的劲用轻轻的这几个字表露出来。然后,他站直身对对方说,“郝连长,你们先忙着,我还要检查我们排的伪装和隐蔽情况呢,先走了。有事联系我。我的呼号是孤傲1号。噢,对了,你的呼号就是孤傲2号吧。”他说完2号的字样后,心里觉得挺痛快,嘿嘿,我还有7号、8号、9号呢。郝连长,在这里你就老老实实当你的2号吧。反正,这里是我们“孤傲的特种兵”小组的侦察地域。
两人又进行了大约一分钟的相互情况介绍后,就分手了。当郝连长把白正帆送出洞外时,他们的脸色忽然变了。
接着,他们看到,8班所在的山洞方向打来几束红光。这是紧急情况信号。只见,白正帆猴急地沿着来的沟壕迅速远去了。郝连长看着他的身影,笑了笑。
山洞里,是一排摩托战车。战车边上,正有几名战士在组装着什么。还有几个战士正从一台大的摩托战车里搬运着器材。但,他们头顶上,开始不断掉落着尘土和雪花,而且越来越多。在持续的震颤中,忽然,一团依靠着山洞壁的树枝也被震斜了,一块装甲板顿时闪露了出来。
就在“孤傲的特种兵”小组刚刚就位不到十分钟的时刻,汪勇在师情报中心里,从大屏幕上的一个波形图表中,终于明白,敌人要进攻了。
那个波形图表单条一上一下的,几个单条构成一个振幅,形成波形。然后,不断有数字闪现振幅的强度。图表的上方,有几个大字:地波探测系统。
“马上报告师长,德军机甲战士营正在开进,距离东临岭15公里。”那边,潘玉强直接拿起话筒喊道:“报告师长,德军进攻队形距离我们东临岭主峰15公里。”
师指挥中心,杨矛和政委正听着他的报告。政委是一名稍微年长的大校,此时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显得十分严峻。不待杨矛发话,政委对着一名参谋说,“马上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军里。”
那名参谋立即敬礼答是,转身离去。
接到师政委报告消息的正是合成第63集团军侦察处的一名少校参谋。当他把这个消息抄写下来递给李参谋长时,李参谋长立即指示:“蒙韬,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乔副司令。”这位叫蒙韬的参谋立即转身对着一名机要员说了些什么。
当乔湘副司令员获知这个消息时,再到中国的**军委获得这个消息时,前后也就三分钟的样子。
白正帆是正式发出这个信号的第一人。不过,汪勇是早于他发来消息的3分钟前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当那三束红光打来时,白正帆只知道发生了紧急事宜,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此时,他的脚下的大地在颤抖。那些嗵嗵的声响,就是从东北方向传过来的。
他踏进自己的山洞后,30倍炮队镜刚刚架设好,地面侦察雷达还在调试信号。但30倍炮队镜的观察手报告他说,“排长,那边森林深处有树枝乱动,而且陆陆续续有巨大身影出现。根据判断,应当是德军的机甲战士营。”白正帆答了声嗯哪,就自己接过炮队镜观测起来。此时,他头顶,不断掉落尘土。正在安装其他器材的侦察兵,都抬起头来相互看看。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虽然明知不是地震,但确实有地震时的感觉。
不错,在离他们不到6公里的森林里,“凯西特遣群”的第3机甲战士营在大步行进,他们的身后,就是凯西上校的本队——第7特种机甲战士营。而凯西上校的身后两侧,又是两个机甲战士营,第2营和第4营。第1营,即“史奈德”营,此时还在紧急抢修恢复中。
他们所开进的东临岭方向上,此时是浓烟滚滚,炸声连天,雪花的飞舞虽然遮挡了真实的状况,但明显的,“联合国军”空军很给力。
一枚重型炸弹落下来了,炸起的巨大声响,把李浚萁和老西震得顿时跳了起来。尤其是老西,如果再有这样的巨大爆炸声,这不把他的心脏震荡出问题了。所以,幸亏李浚萁提早让这位老兵赶紧起身。虽然老西并不乐意这样做。
老西是喜欢卧倒的。也许是这些年来的训练习惯吧。不过,作为一个广西兵,他真的不怕地湿,也不怕蚊虫。
“连长,我刚才感觉到地面有震动了,是不是有地震了?”老西终于忍不住问了这一句。刚才他打出那5.5公里远的一枪时,他就总觉得地上有什么不对劲的,总觉得手不是太稳当。
“不是地震,应当是德国人的机甲战士行进的步伐震动感。我看过那个录像。几年前我随同咱们军长到过德国。”
“噢,你还去过德国?厉害啊,连长。”老西听完连长后边的话,甚是吃惊。
“是啊,我当时还是一名国防生,因为德语好,就提前几个月毕业了,跟随戴军长一行出国考察去了。”
“厉害啊。连长,我说你年纪轻轻怎么就当上连长了。”老西说着露出狡黠的神情,那意思是说,你肯定是军长的关系户。
“嘿嘿,老西,你不要瞎想,我之所以能够直接从排长当上咱们连的连长,那决不是因为你所想的与军长的关系如何,而是……算啦,不告诉你了。你随便猜去吧。”
哦!?连长的这句话立时让老西不知所云了。按照兵龄,老西要长李连长好几年。但,一个年轻连长和一名老兵,相处得这么好。全在于相互说话的氛围融洽。此时他们的对话就很有意思。
“行吧。反正我是信你的,不管你信不信我,我都会按照教范要求,把仗打得很好的。”老西说着,把那支仿真枪托向他身前猛力推动了一下,做了一个潇洒的射击动作。这动作看着让年轻的连长李浚萁觉得特爽,就竖起了大拇指晃了晃。
“郝连长,能听到吗?现在进行通联测试。”郝连长拿起话筒听到那头白正帆的试音声,就赶忙答:“声音还可以。但有些大。”然后对着他身旁的一名中士点点头。
这名中士虽然脸面上的胡子刮得很干净,猛一看很年轻,但细一看,才发现,他的年龄应当超过正在接电话的郝连长。
“那家伙果然厉害啊。”郝军指着露出装甲板的地方这样说。
“是的。它很灵敏。希望它能通过实验。”这个更年长的“中士”这样回答着。此时,他的眼睛上戴上一副眼镜,头丝毫没有抬起,很专注地盯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