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未来的中印之战--猎杀小鹰号

续第八章 真的汉子

梁高山不假思索地回答:“地面战场对我方来讲也是主战场,我们不能被印军牵着鼻子走,不论他们在地面上消极还是积极,我们都要积极地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我们打得好了,对战争的最后结果将有重大的意义,对海军的同志也是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守土有责!对于西南前线的部队,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完成守卫领土的任务,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要把各战略要点牢牢把握住,不让敌人有向我纵深发展的机会,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完成了一大半陆地战场上的任务。

很明显,现在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高原上的部队数量仍然会远远地少于印地人,敌人不论是在兵力兵器上,还是在出发阵地的布置上,都会比我们优胜。我们目前的部署态势是要点扼守战术为主,基本上缺乏主动进攻的能力。当然,使用远射火力实施攻势打击也是可以的,这个远射火力攻势打击目前我们边防团是完全不具备的。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必须要配置有足够的大口径远程火炮。还有空中打击能力也可以实现对地纵深目标的打击。这要在战役指挥部的统筹下实施这样的作战行动。人未必要脱离地面阵地,但我们的拳头是可以打出去,可以把敌人打痛的。

我认为,在地面力量对比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要大力加强战场建设,不打无准备之仗。战争准备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单从部队的角度来讲,战场建设既要包括一二线阵地的建设,也包括兵力兵器运用预案的编制规划,包括对敌人阵地的情报收集和纵深情况的掌握。知己知彼,打起来一线指挥员才能心中有数,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而束手无策。

战场建设的细节是很多的。从前到后,有一线阵地的防御工事的构筑。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构筑好了表面阵地就可以完成作战任务的。其实,后面的支撑点的建设,才是支持我们与敌人展开长期战斗的基石。必须要在战线上构筑大量的囤兵洞和物资储存仓库,提前把弹药物资部署到位。因为打起来后,敌人必然会使用优势火力打击我交通运输线,使我物资不能前送。这时候,物资储备就是胜利的重要基础。

目前边防团都是轻装部队,缺乏足够的重火力。如果面对重兵集团的进攻,单靠边防团这个编制,根本无法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即使我们的工事构筑得很好,那也不能成为长期作战并夺取胜利的主要基础。因为轻装部队在面对重装部队的时候,基本上会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当人员物资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失败就会在所难免。

敌人在我正面一线可以展开师旅一级的重装部队,这些部队拥有强大的火力,足以对我一二线阵地实施全方位的火力压制和毁灭性打击。如果敌人采用先期火力毁伤,再大量压上步兵,这对于边防团以及的防御力量单位来讲,是不能承受的。就算是尽最大程度杀伤了敌人的进攻步兵,但结局仍然会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敌人不是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愚蠢到家的样子。印地人也有思维,他们手中的武器也是会杀人的。印地人对自己的优势不会看不到,对我们的劣势他们也会掌握得到。如果敌人懂得扬长避短,在陆地上他们也会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尤其是,印地人的炮火优势,会给他们的进攻行动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他们的出发阵地情况远比我们要好,一是很多地域海拔较低,山势较平缓,易于部署炮兵和大量的兵力。他们的炮兵甚至于能够拥有游动射击的战场空间。这个优势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为后勤补给的优势。大量的部队和重装备的使用,对后勤的要求很高。单就炮弹供应上来说,敌人部署上千门大口径火炮,都有能力保障足够的炮弹供应。

而我们呢,边防团只有一个122口径榴弹炮营,十八门火炮。其他的迫击炮数量也不多,只能为前沿地域提供小规模的火力支援。相比之下,敌人手里的就像是牛刀,我们的手中只有水果刀。对阵起来,这仗很难打。

我认为,在藏南前线敌人在开战前会部署超过二十万人的部队,过千门的大口径火炮。而我们,能够部署在一线的部队很可能只有四万左右。敌人的出发地域开阔,对每一个战役进攻方向都能够部署足够的兵力兵器。而我们的空间狭窄。人多了根本就施展不开。这样一来,敌人就有可能对我形成五比一的战役优势。

以多打少肯定是敌人的主要战役指导思想。而我们,以少打多肯定是必然的选择。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部队及时展开战场建设,争取以较少的牺牲来减缓敌人的进攻节奏,争取在敌人的地面进攻来临时,我们仍能够有足够的有生力量来抵御敌人的数量优势。人不能一下全死光,全死了,后面的部队一时也难以上来的话,那么,我们的防御地域就会被敌人突破,整个战场形势都会为之大变。

既然我们目前和短期内都无法改变这一基本战场态势,那么,结合装备的技术优势,与敌人展开战役初期的防御作战,逐步消耗敌人的兵力兵器的优势,等到条件成熟,我们再考虑进攻作战,争取在战役后期扩大我们的出发阵地,为将来的战役行动提供足够的战场空间,可以作为我们陆地战场的主要作战指导思想。

为了达到这样的作战能力,目前我们的前线兵力兵器需要加强,尤其是大口径自行火炮需要大力加强。争取利用大口径自行火炮的远射能力和机动能力,机动出击,消灭敌人的集群目标和炮兵,打乱敌人的进攻计划和步骤。同时,我认为,我们的战场建设应该从建设野战工事转变为建设永备工事,尽最大努力提高抗击敌人炮火打击的能力,有效地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和主要打击力量。只要敌人的炮火准备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敌人发起地面进攻时,一线部队就有能力完成防御任务。

印地人的部队数量虽然多,但是,他们的现代化程度其实并不高。不仅仅是装备上的现代化程度,还有人员的素质也不会很高。目前我们的新装备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比如上次的边境冲突,我们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激光制导的炮射导弹,打掉了敌人的主要防御地堡,击溃了敌人的防御意志,才很顺利的完成了作战任务。在将来,我们的炮兵数量远远不及敌人,物资弹药供应也远不如敌人便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装备的技术优势,抵消敌人的火力强度优势,也是我们必须要选择的一个重要战术原则。”

梁高山的回答有些凌乱,我们不怪他,毕竟是高原下来的没见过这么**的人,还喝了点酒。不过,梁高山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那就是搞好战场建设,加强火力兵力,以少打多,以技术优势抵消敌人的数量优势。

首长耐心的听完了梁高山的话。他微微笑了笑,说:“总体上还是说的很有道理的。不过,你作为边防一线的旅长,还需要更多地从整个战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你们旅的战斗行动。目前你们旅刚刚开始改编,从一个团变成一个旅,有很多不一样的情况需要你逐步熟悉掌握。朱可夫说,一个指挥员如果指挥过一个团,那么,就会为他指挥更大的部队奠定坚实的基础。你也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你们旅部署在藏南的要点位置。我赞同你的开展大规模战场建设,建设永备工事的设想。这样,小吴,你记下来,满足梁高山旅长提出的所有关于建设永备工事和开展战场建设的要求,明天发给相关部门。

打起来,陆地上的情况和海洋上的恶劣形势相比,都不会轻松。装备的确是要加强呀!

那么,梁高山,你说,海洋方向和陆上方向,哪个方向会先动手?”

梁高山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战争是从陆地上开始,也可能在陆地上结束。海上方向敌人可能会采取后发出航,等陆地上发起突然袭击后,马上开始动作。而在战役进程上,陆地上的战斗很可能会发展成为胶着战,所以,最后结束的战斗还是会在陆地上发生。另外,我觉得,这场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情况。”梁高山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了看张海洋和首长。张海洋也接过了这个话头,说:“是的,还可能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这点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首长深沉地点了点头:“是的,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我们就先不说出来,但是,我们要对此做出最充分的估计和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吃粥吃饭,就看最后的这一局过得怎么样了。”

首长回到了梁高山之前的对地面作战的回答上来,他对梁高山的回答感到满意,他接着梁高山的话说:“守土有责,这句话说得好。有的人总是遇见问题就用维护大局来搪塞,什么是大局,维护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就是最基本的大局,是最大的大局!连自己的国土都守不住,就没有资格说什么所谓的大局!梁高山,你点出了一个多少人都无法正确认识的问题的实质呀!”说完,他看着面前的酒碗,笑而不语。张海洋看了看梁高山,拿起酒碗说:“我们一起敬首长一杯吧!”

梁高山这时才反应过来,和张海洋一起端着酒碗,敬了首长一杯。

首长放下碗,对张海洋说:“你该敬梁高山一碗酒,打起来,梁高山他们将会为你承受巨大的压力。保障藏南台的畅通是梁高山他们的任务。梁高山,你就是拼了命,也要给我保住藏南台!”

梁高山应声而起:“是,坚决完成任务!”

藏南台,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以后的战斗中,把梁高山和张海洋两个人紧紧地牵在了一起。

首长站起来,举起了酒碗:“让我们为了明天的胜利,干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