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明末兵王

第十章 番薯

“这个叫红苕,又叫地瓜,还叫白薯或者番薯....有点地方也叫金薯”杨鹏回答道。

穿越人士的优点凸显出来了,要不要我再告诉你们茴字的四种写法?

“我说这是番薯吧!我们都在成都府见过,只是没见过这么大的而已。”

“果然是番薯,还真没见过这么大个的...”几个后生都议论纷纷。

杨鹏好奇的问:“你们见过的番薯有多大?”

**说:“回少爷,小的见过最大的,三个可抵这个番薯一个大。”

其他人都啧啧称是,这个番薯要低好几个其他番薯大小。

“你们谁种过番薯?”杨鹏大声问。

三五个声音回答:“小的种过!”

杨捷选了一个年龄大的老汉问道:“这番薯亩产有多少斤?”

那老汉叫杨乌鱼也是杨村的村民:“回少爷的话,这番薯,前几年有人种,亩产能上八百斤,那啥...病虫害也少,不占人力,还耐旱...现在村里还有人种,但是都是种在坡地上。”

杨捷心想:“这东西不是亩产过五千吗?怎么才八百斤?”便问道:“亩产八百斤是稻谷的两倍,为何不多种?”

杨乌鱼道:“这甘薯呀,贱,卖不起价。还不好保存,上冻了就硬芯煮不烂不好吃,气温高就发芽空心,也不好吃,放久了不吃,就会黑皮,黑皮有毒,会吃死人...”

“每年甘薯上市,都会烂市,每斤价格是稻米三分之一不到,完粮税衙门也不收这个。东家收租也不要,就种的少了...”

有人说明朝灭亡缺粮是第一大诱因。

所谓康乾盛世主要是因为番薯玉米土豆大量种植,百姓无论如何能吃饱饭。

****太祖说得对,中国农民是最能忍耐的,只要有吃的不至于饿死,哪怕是树皮,都不会起来造反。

杨鹏前世读到这段历史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甘薯土豆玉米这些抗旱的农作物在明代不受重视,到清代才大量种植,现在他好像有点眉目了,

稻米小麦在这个时代能完税交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当硬通资产使用,种什么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地主和官府手上。

但是甘薯土豆玉米还被大多数人认为了菜,不是主流粮食,不是硬通货,自然不会大面积种植。

还有就是亩产只有八百斤,后世番薯的亩产是五千斤,那是多少代人不断选种淘汰后,产量慢慢提高的,特别是近现代,科研农业的育种,才会有后来的高产又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科研农业的优良品种?!杨鹏看着手上的番薯,心说:这不就是了吗?跟我从后世来的。

“少爷,这番薯煮粥特别好吃,要不我拿去厨房,今晚就切了煮粥吧?”二虎一直喜欢吃甘薯,这个季节还能看到甘薯,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杨鹏对二虎笑道:“我把你切了煮粥好不好?”

接着把番薯捧到胸前道:“这是我托人从泰西带来的高产番薯,要拿来做种的,据说可以亩产三千斤...值五百两银子嘞”

“三千斤!...”众人都惊呼,难怪个头那么大。

顺手拍了一下二虎的头佯怒道:“你一顿粥就要吃我五百银子,你好大的胃口呀,本少爷怀疑还养得起你不!”

二虎吓得脸色都变了,扑通跪下:“少爷!我错了,以后一定注意,别撵我走!”

杨鹏踹他一脚:“赶紧给我起来,谁说要撵你走?和你开个玩笑...说了家里不准跪,下次认错用双手抓住耳垂就好。”

“谢少爷...”这二虎这才怏怏的站起来,再没之前的神气,刚才作实吓得不轻,冷汗都吓出来了。

**和另外几个后生,相互对看一眼,也都吓得脸色铁青,个个腿大颤,站不太稳。

原来刚才不知道谁找出来的两个大番薯,正准备拿到厨房去。有人觉得这个头太大不像是番薯,正在这里争论耽误了一会儿,凑巧少爷回来了,要是少爷再晚会来一会儿,估计番薯现在都快煮熟了。

杨鹏把番薯拿回房间,盘算着有空去到乡下,拿给杨石头,让他种下去,估计四个月就能收获,第一批全拿来育种,再规模种植,只要推广得当,估计能缓解一下几年以后的北方大饥荒。

吃罢晚饭,杨鹏告诉竹香,晚上准备些纸笔墨砚,但不许任何人打搅他,他要写字。

等大家都睡下了,杨鹏关好卧房的门窗,打开一个箱子,里面装的从“李军”身上取下的东西。

他先用工兵锹撬开卧房地上铺的砖石,然后挖出一个大洞,刚好能放下那口木箱,再垫上一块木板,放上砖石,用土扫一遍,确定看不出地下埋有东西,这才取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来。

笔记本电脑还能用,军工产品就是好。

打开电脑桌面空空荡荡的,没装多少东西,有几个军事单机游戏,红警和星际争霸一类的,就剩下一堆电子书,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居多,还有四大名著。

前世杨鹏喜欢看武侠小说,要逃亡,买了这个电脑,只是想逃亡路上解闷用,胡乱下载了一些电子书,早知道会穿越,装本“明朝那些事儿”也好呀。

文房四宝竹香都给他准备好了的,杨鹏铺好宣纸,小狼毫舔了舔砚台里的墨汁,打开电子书--射雕英雄传,端正了坐姿,便开始抄写。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前世杨鹏的字写得还不错,岳父是市里有名的书法家,为了讨好岳父,他跟岳父学了大半年书法,毛笔字也算得登堂入室了。

抄录小说杨鹏用董其昌的小楷字体。

四周安静异常,唯有烛火火苗在跳动,写了一会儿,杨鹏逐渐进入岳父当年常说地方,入眼融心,奔汇腕底,流淌纸面的流水行云毛笔字境界。

可惜这古代烛火光线还是太暗,杨鹏直写到两眼有些酸倦,见也有一沓子稿纸了,便放下笔,把电脑藏好,揉了揉疲惫的眼睛,在屋里活动了下身子,吹了灯,上床休息了。

中国自古就有赶集的习惯,第二天是阳城县逢集的日子。

每当赶集那天,周边的小贩农户都会集中到一个县城或集镇,沿街贩卖自家的货物,或者拿自产农产品换钱。

每个地方逢集的日子各不同,每月都有固定的日子是逢集,逢集当天周边的百姓都会到这个县城集镇购买自家所需的物品...不买逛逛也是一直消遣。

阳城县今日逢集,天不亮进城门的商贩农户就络绎不绝。还不到午时,阳城县主要街道早已是商贩连绵,人头攒动,行人如织了。

一个墙角,地上铺着一张破草席,草席前摆了个破碗...

草席上面盘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瘦老头...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凉,老人只穿了一件破得不成样子的夹袄,头上拢系着的白发形同枯草。

老人面色蜡黄毫无血色,双目紧闭,并且是内凹的,这是个瞎老头...

他正用芦柴棒一样的手艰难的抚弄着一把二胡,可拉出的曲调却完全淹没在人群的嬉闹声中....

一个沿街叫卖烧饼的小贩端着一簸箕冒热气的烧饼顶在头上从人群中穿过,大声叫卖“烧饼,刚出锅的烧饼,三个大钱儿一个!热气腾腾的烧饼咧!”

这时候从老人背后的草席中钻出一个小脑袋,两颗乌黑的眸子四处张望,伸出小脏手捋了捋挡在脸上满是稻草的乱发,原来是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

女孩看样子只得四五岁,因为太瘦,一双黑眸子出奇的大,看见了卖烧饼的小贩,咽了一下口水,用小手轻拽老人的破夹袄,仰头小声说:“爷爷,蝉儿饿了!”

瞎眼老头**轻抚小女孩的头,轻声说:“蝉儿乖,等爷爷要来了钱,就给买烧饼吃。”

小女孩懂事的点点头,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息壤的人流。

这时...一双白净的手,把几个热腾腾烧饼递到了老人手边。“老人家,先吃吧,吃了才有力气拉胡琴。”

“哎!好。谢谢这位...小哥。祝你福禄双全,前途无量。”

听声音,这位善人年纪不大,老头接过热腾腾的烧饼,脸上洋溢着谄媚的感激,不住点头,**把一个烧饼塞进怀里,另一个掰了一大半递给偎在腿上的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烧饼就狼吞虎咽的往嘴里塞,躲到老人背后,一双大眼睛感激看着眼前这位衣着考究的大哥哥。

“老人家,能不能把你这胡琴借我一用?”看瞎老头有些迟疑,年轻人又说:“你放心,我就在你这张席上玩一会儿,不会走远。”

“那好,只怕我这家拾脏了小哥的手。”

这位公子接过胡琴,也学着老人样一屁股坐下,一旁的一个小丫头惊叫一声“少爷!你....”

华衣公子用眼神制止小丫头继续说话....他先拉了两个音,又低头的调了调弦轴,看着瞎老头吃饼子过急有些哽,对傍边站着的丫头道:“竹香,去买两杯茶热来。”丫头只得应了一声去了。

不一会,角落里二胡声再次响起,但不是之前的柔缓凄凉,开篇就感觉大气宏伟,不过很快琴声一转,变得激烈急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