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阻击(1)
晚上,邦义回到李庄,向韩斌汇报工作,邦义说:“这个翻译叫杨瑞,他已经答应帮我们做事,现在,我们要在城里建一个联络站,配合杨瑞,把情报送出来。”
韩斌问:“他真的答应了?”
邦义回答:“答应了,我给他的条件是,在他觉得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送出情报,在没有情报的情况下,我们的损失与他无关。”
韩斌点点头,问:“你的联络站有想法了?”
邦义说:“我在心怡茶楼旁边,发现一个书店要转让,我想,我们把那个书店盘下来,派一位联络人员和发报人员,就可以了。”
韩斌想了想,对邦义说:“好,这件事,我马上让老吴物色人选!”
邦义对韩斌说:“书店的暗号是:在门口放三盆花,花盆边立着一把折扇;对话暗号不变!”
韩斌说:“现在在书店,对话暗号要改变一下,环境变了,要不然会引起怀疑!”
邦义想了想,说:“你说得对,是要改变一下,那就第一次接头不变,我和杨瑞说了。”
韩斌说:“行,我让老吴一并安排。”
9月15日上午,鲁南支队把书店盘了下来,改名金营书店,在门口放了三盆花和立了一把折扇,杨瑞自从那天过后,天天都要到这个地方来溜达溜达。
而今天,他注意到了门口的变化,知道八路已经准备好了,就向书店走去。
杨瑞对掌柜的小声问:“你们是卖扇子的还是喝茶的?”
掌柜的看了看杨瑞,笑着回答:“我们是来办事的。”
杨瑞长吁一口气,终于等到他们来了。
掌柜的对伙计说:“你照看一下,我带客人去后面选书!”
伙计回答:“放心吧!”
掌柜的把杨瑞带到书店后房,请杨瑞坐下。
杨瑞说:“你们可算来了,我都等急死了!”
掌柜的说:“我姓周,你以后叫我老周吧,外面那个伙计是我们的发报员小魏。杨瑞同志,辛苦你啦!”
杨瑞一听老周叫他同志,心里感觉很舒坦,咧着嘴说:“同志?”
老周说:“我们八路军称呼自己人,都叫同志!称你为同志,不是很正常吗?”
杨瑞高兴地说:“对对对!”
老周说:“下次你过来,暗号要改一改了。”
杨瑞说:“这次你不就认识我了吗,我还要对暗号干嘛!”
老周说:“万一,我不在呢?或者,我调走了呢?”
杨瑞点点头,说:“好吧,那你说!”
老周说:“你进来问,‘老板,最近有新书吗?’我回答,‘先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你说,‘我要一本红颜色的书!’听明白了吗?”
杨瑞当着老周的面重复了一遍,老周笑着点点头。
杨瑞说:“这次过来,我有事要跟你们说。”
老周问:“什么事?”
杨瑞说:“我昨天从鬼子司令部出来的时候,听到两个小队长在说关于抢粮食的事!”
老周急忙地问:“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杨瑞说:“昨天,我去司令部的监狱,日本人正在拷打一个中国人,我在一边翻译,事情弄好了之后,我就回来了,刚走出门,听见两个日军小队长在说,10月左右要去抢老百姓的粮食,我上前问了两句,他们立刻就不说了,我也没办法!”
老周想了想,说:“你这个情报很重要,我要向上级反应。”
杨瑞说:“可我什么也没打听出来啊!”
老周笑着说:“你说的已经很多了,这样吧,今天你先回去,你来我这儿这么久,怕会引起别人注意,下次你有事就过来,如果我在门外摆三盆花立一把折扇,说明我有事要找你。一定要记住,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送情报。”
杨瑞点点头,说:“放心吧。”
当天晚上,老周把杨瑞报告的情况,发送给了支队部。
韩斌拿到电报,对大家说:“老周报告的事很重要,大家看看,说鬼子要抢老百姓的粮食,是不是抢秋?”
邦义问韩斌:“抢秋是什么意思?”
张清对邦义说:“抢秋就是,在秋天,庄稼熟了,老百姓要收庄稼,这时候,如果鬼子赶在我们前面收,那今年老乡们就白忙活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赶在鬼子前面,帮老乡们把庄稼收好。”
邦义问:“咱们这边主要有什么庄稼?”
老吴笑着说:“参谋长,你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平时你那么聪明,怎么还问这个问题?”
邦义有点不好意思,低声说:“我是真不知道!”
张清说:“邦义,我们这边主要种玉米,咱吃的窝头,就是玉米面做的,我们这几天要帮着老乡收庄稼了!”
邦义对韩斌说:“这件事,交给你了,我是真搞不懂这些东西。”
韩斌笑着说:“行,那你就在支队部吧,我带战士们明天帮老乡收。”
9月16日上午,张清发动群众收庄稼,除了正常警戒的士兵外,其他的战士全部下地干活,鲁南支队不仅帮着李庄老乡收,还帮着邻近的几个村收,直到9月20日,金营县附近的几个村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
金营县日军联队长藤井健雄,得知计划失败,大怒,派遣一个大队的日军,去附近的村庄,围剿八路。
日军大队长上野正,带领一个大队的日军从金营县直奔李庄,杨瑞趁日军正在集结的时候,借口回家一趟,把消息告诉夫人,让夫人小心地传到老周那里去。
韩斌拿到老周的电报后,迅速和支队部的人商量。
老吴说:“这次鬼子出动一个大队,非同小可啊!要不我们撤到山上固守,反正现在山上的粮食充足。”
陈远说:“我们部队现在有1200余人,跟他们拼了!还怕他小鬼子不成!”
冯奇刚也说:“是啊,帮老乡秋收之后,又有一大批年轻人,前来参加八路的,现在我们弹药充足,可以打一场大仗。”
韩斌听完,说:“仗可以打,硬拼肯定不行,邦义,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邦义说:“事不宜迟,我说说我的想法。”
众人都看着邦义。
邦义说:“现在马上联系附近村庄的八路军民兵,带好老张制造的地雷,沿山路层层埋雷,目的是:拖延日军的进攻时间。这件事得马上办,这件事办妥后,我们才有时间办下面一些事。”
韩斌十分信任邦义,邦义刚说完,便对门口的传令兵说:“马上通知陈庄、赵庄的民兵同志,带上老张的地雷,沿金营县到李庄的山路,层层布雷,快。”
传令兵大声说:“是!”说完,迅速出门,叫上另一个通讯兵,骑着马奔向赵庄和陈庄。
邦义继续说:“会议结束后,全体战士去李庄的前沿阵地,重新建立三道防御工事,第一道防御工事,将深度挖至两米二,第二道工事为正常工事,将第一道工事的土垫在第二道工事之上,方便对第一道工事射击,第三道工事要挖的浅。”
韩斌问:“你第一道工事挖这么深,战士们怎么卧在工事上射击啊!”
邦义对韩斌说:“别急,准备工作做好了,我来说我的作战计划。”
大家都仔细地听。
邦义说:“一大队全体士兵向老百姓借板凳,站在凳子上朝日军进攻,但这是佯攻,火力不能大,打几枪就撤,撤到第三道工事里,第二大队在第二道工事里埋伏,将支队全部手榴弹交给二大队,等冲锋的日军全部进入第一道工事后,他们则会进退两难,第二大队将手榴弹,全部扔进第一道工事里,待扔完之后,第一大队进入第一道工事,解决残敌,第二大队负责掩护。”
韩斌听完,问大家:“大家有意见吗?没意见就这么准备吧!”
众人纷纷离场,张清带着老百姓转移到山上,陈远带着一大队照着邦义的方式,修筑工事,冯奇刚为了保险起见,征得韩斌同意,带了些地雷,埋在阵地前500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