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诱饵
1 诱饵
太湖的水匪总算剿干净了,再远就要到巢湖、微山湖才能找到水匪了。
这一段时间里,朱跃峰和朱老大的队伍都得到了扩充,分别拥有了两艘商船,两百余名成员。
汪鼎杰和队员们又闲了下来,蛋疼得紧,又实在没兴趣去巢湖、微山湖这样的小湖荡陪不经打的水匪玩。
“鼎杰啊,你们干嘛不去舟山转转,那里的海盗多如牛毛。咱们公司商船没少被他们欺负。”胡澄涵见汪鼎杰和队员们快把长兴岛上的海鸟祸害光了,给他出了个主意。
“呵呵,我正琢磨着此事呢,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
“这大海上行船和在内河里行船很不一样,你们总得好好操练操练吧。再这样下去,长兴岛上的生态平衡都要给你们破坏了。”
“对啊,我们正忙着在东海上操练呢。”
“嗯。那就好。”
在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上一直活跃着数量惊人的海盗,这些海盗大多生活在海岛上,他们拿起刀枪来是海盗,放下刀枪又成为渔民,打劫商船成为渔民们的副业,或者说,打渔成为海盗们的副业。
他们生活的地方既可以称为强盗盘踞的山寨,也可以称为村落。也有一些海盗半盗半商,甚至有些海盗干脆向来往的商船收保护费。
由于海盗的这些特性,清朝官府拿他们一点辙都没有,以至于在南海一带,他们甚至建立过拥有上百艘战船的庞大舰队。
这些海盗势力甚至强大到敢去绑架镇守虎门要塞的清军军官,并割了他的耳朵,夺走他的官印,再向清廷索取赎金。就连闽浙总督从台湾视察返回福州途中,都遭到海盗的袭击。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英国海军都得到了命令,除非中国海盗们主动攻击英国商船,否则英国海军不可主动攻击任何海盗嫌疑船。这等于是宣称英国海军与中国海盗井水不犯河水。
英国政府提醒英国商人接近中国海岸时要时刻警惕,因为“中国海岸的渔民们都是无赖、海盗和走私者,他们在时刻找机会捞一票。他们先是很友善地出现,如果发现你的船没有抵抗能力或不如他们的,就会趁机行动。如果你没带着武器,千万不要去一个陌生地方,也不要让中国人上船。”
随着英国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果实”消化妥当,其在远东的地位更趋巩固,对付大清海盗的态度也转趋积极。
1847年10月,英国内阁致信其远东舰队司令,明确要求肃清中国东南地区的海盗,“不仅对英国的商业利益十分重要,而且对促进英中关系也十分重要。”
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应与清朝官方建立定期的合作机制,中英合作对抗海盗问题,可以有助于推动两国的政治关系,并提高英国的尊严。
大清海盗问题,终于和马来群岛海盗问题一起,被纳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任务中。英国海军部提醒舰队司令,一定要与清朝当局协同行动,并给予清朝方面必要的协助,保障清朝沿海贸易的正常进行。
此后几年,清朝东南沿海的海盗们遭遇了重创,但与此前一样,他们化整为零,摇身一变成了渔民,大规模的劫掠行动虽然没有了,但小范围的骚扰却变得更为频繁。
在大东亚公司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海上贸易之前,胡澄涵已经知道那里海盗猖獗的情况。因此,一方面通过和巴富尔的良好关系,把航运公司英租界内注册为英国,平时悬挂英国旗帜。另外一方面,大东亚公司也特别注意加强商船的自身防卫,每艘商船上都有武装护卫队员随船押送。
在海盗尤其猖獗的广东沿海,还必须向海盗缴纳不菲的保护费。好在这几年大东亚公司的海上贸易并不频繁,公司的商船倒也怎么遭遇过海盗袭扰。
摸清了海盗的特性后,汪鼎杰决定对舟山海盗下手。
可是茫茫大海之上,到哪里去找海盗呢?这可不像是在太湖里,人家呆着岛上等你去剿,而且这些海盗多半亦盗亦渔亦商,不到图穷匕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海盗,是商人,还是渔民。
没辙,只好辛苦点,用公司的商船作为诱饵,到舟山群岛的海上转悠,引海盗上钩。
一切就绪,汪鼎杰带着护卫队登上一艘改装好的武装商船,出了长江口,一直向东南驶去。
收到密令的朱跃峰则率领“东方不败”号和新入列的“西方求败”号从岛山岛开了过来,一左一右远远地跟在汪鼎杰所在商船左右侧后后,双方保持在双筒望远镜的可视距离内。
汪鼎杰指挥着船只驶入大海几个时辰后,远远就看见了一大片海岛。
“帮主,前方就是嵊泗列岛,过去这里多有海盗出没。”船老大说道。
“好,那就找到一个可能有海盗的海岛,在附近泊下船。”
嵊泗列岛海域广阔,岛屿密布,共有大小屿四百多个,面积稍大、适合居住的海岛有十几个。嵊泗海域地处杭州、上海、宁波之间的黄金水道附近,不消说,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海盗出没,那没有天理了。
商船直奔海图上所示的嵊泗列岛东马鞍列岛中的花鸟岛而去,这个小岛活像一只张翅高飞的海鸟。有消息说,在这个花鸟岛附近经常有船只被海盗登船打劫。
商船在距离花鸟岛五六里远的地方慢慢地停了下来,收起了所有的船帆,放下了船锚。
东边的“东方不败”隐身到了一个叫白礁的大礁岛后面,“西方求败”号则隐身在花鸟岛北端的灯城礁后面。这样一来,三艘船列成了一条直线。商船正处于朱跃峰指挥两艘海盗船中间。
等到朱跃峰的船只隐蔽停当后,从商船上放下了一艘可乘坐8人的划艇。陈晓湖带着方功惠、王大川、周旭东、闫晓峰等人登上了小艇,向花鸟岛东段的鸟脖子划去,从船上肉眼就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不小的渔村。
良久,小划艇靠上了岸。
陈晓湖与方功惠两人上了岸,径自朝着一个正在海滩上修补渔网的老翁走去。
“老伯,我们商船上的舵坏了,敢问贵岛上是否有合适的木料?”
那老翁看了陈晓湖一眼,没有说话,自顾自地忙着手里的活。陈晓湖以为老人耳背,又大声地问了一遍。老翁这次也眼皮子都没抬。
陈晓湖楞了一小会儿,没趣地与方功惠分头去找其他人问询。
两人问遍了渔村能够遇上的大人,结果一无所获,满脸失望地回到了渔港。一个小小的海岛,也高一点的大树都没有,自然找不到制作大型商船用舵的木料。
“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一行人人一回到甲板,汪鼎杰便过来问道。
“没什么不对劲的,村里有人在修渔船、有人在补渔网、有人在晒鱼,看上去是一个很平常的渔村。”陈晓湖答道。
“表面上看不出去有什么特别,不过总觉得那些渔民很不对劲。”方功惠皱着眉头说道。
“怎么不对劲?”汪鼎杰问道。
“看人的眼神有些怪——他们很少用正眼看人。”
“嗯,不用正眼看人,心里必有鬼。”汪鼎杰摸着下巴,分析道,“来也来了,索性就在这里等等吧,看看有没有海盗上钩。当前日头不错,把船舱里的棉布、丝绸等货物搬到甲板上翻晒翻晒,给海盗们长长眼。”
收拾停当,已经是正午时间。大家用过了餐,打了会儿盹,百无聊赖中过了两三个小时,眼看太阳渐渐西落,海面上除了三两艘渔船经过,还是没有其他异常动静。
汪鼎杰有些耐不住了,难道是朱跃峰的那两艘海盗船暴露了行踪,引起了海盗的警觉?
众人在焦急中又等待了三个小时,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入海中。汪鼎杰决定不再等待,他站起身来,大声命令道:“起锚、升帆,走人!”
按照之前的计划,商船必须在天黑之前撤离到安全海域,第二天天亮再前往下一个地点继续行动。
突然,在桅杆上瞭望的队员大喊了起来:“师父,渔村那边有情况。”
汪鼎杰为之一振,跑到船头拿起望远镜向渔村方向看去。
只见从渔村方向驶过来几十艘密密麻麻的小船,为首的是一艘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大帆船。陈晓湖和方功惠上岛侦察时,并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帆船。
汪鼎杰指挥水手们升起船帆,收起船锚,假装商船由于船舵坏了的缘故,在海里绕起了圈圈。
这些举动果然惹起了闻风赶来的海盗一阵阵狂笑。
领头的海盗船一马当先,很快逼近了商船。
“停船,快停船,否则让你们全部扔到海里去喂鱼。”一个嗓门挺大的海盗站在船头,大声威胁道。
“降帆,抛锚。”
汪鼎杰见差不多所有的海盗船都围了上来,下令停下了船。
海盗们纷纷扔出飞抓钩住船舷,飞快地爬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