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南洋石油大亨

第十五章 第二基地

2月22日,诗巫基地码头上人声鼎沸,3艘排成纵列的轮船正整装待发。

随着一阵长长的汽笛声,3艘轮船依次驶离岸边。前面2艘轮船为70吨级的铁壳船,是诗巫基地上月刚从新加坡船厂买回来的,船舷号分别为“开拓”和“进取”,后面一艘是诗巫基地自己建造的50吨级的木壳船,船舷上标着数字“001”。

黄延义带领谢无忌和保安队20名队员乘坐的是中间的“进取号”,随船的还有陈尤壬医生,以及2名伊班族年轻人。

前面的“开拓号”和后面“001”号搭乘的是12名机械修理工,30多位木匠、泥瓦匠,以及从诗巫附近招募的50名青壮农民。算上各船轮机组的水手,3艘船一共有各类人员137人。

这是要去哪儿呢?

中国有句成语叫“狡兔三窟”,以黄延义明的智商,明知道日本人再有22个月就要打进砂劳越了,不可能不做点准备。

这3艘小吨位的轮船是准备前往拉让江上游地区,寻找一处能在战争中安身的地方。此次行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去年储藏的黄花蒿种子该找个合适的地方播种了,在3月份不把黄花蒿的种子播进泥土里,就会错过今年的农时。“001”号木船上那50个青壮农民就是准备去开荒播种地的,30多个木匠和泥瓦匠则是准备在新基地盖建房屋。

考虑到拉让江上游的水文情况,加入这次“探险”行动的船只最大的吨位只有70吨。

70吨级的铁船吨位小,吃水浅,有20多米长、6米多宽,船舱的空间,坐在里面并不觉得狭小。船舱的布局颇有些类似古代的画舫,各个舱室外侧都开有宽大的空窗,坐在里面能惬意地欣赏窗外的风景。

“进取号”中部最大的舱室里,黄延义、谢无忌、陈尤壬以及两名伊班族青年,围坐在一张方桌旁,桌上铺着一张砂劳越地图,黄延义偶尔用铅笔在地图上标注,并不时抬头与两位伊班青年交谈。

这两名伊班人是古晋的伊班族大**朱迦派来的联络员。

18日在古晋王宫的午宴上,黄延义主动和朱迦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交流,黄延义提出想在拉让江上游地区开辟一块荒地来种植药材,希望能得到朱迦的帮助,朱迦很爽快地答应了。为了延续两人的友谊,黄延义决定每年以出厂价向伊班族提供20万沙元的磺胺和虐特灵。

坐在黄延义左侧方的伊班青年名叫阿扎,他在古晋英国人办的中学里读过书,英语说的很流利。伊班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自己的学校。像阿扎这样能出来读书的人非常少,离城市近一点的伊班村落还好一点,有远见的族长偶尔也送几个人出来读书,远离城市的伊班村落极少有出来上学的。

阿扎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地方,说道:“这个地方,我三年前去过,那里有两座高山,巴图博拉山和赛里当山,山里的风景很独特,气温比较低,平时人们要穿长袖衣服,听他们当地人说,如果爬到巴图博拉山的山顶,会冷的让人牙关打颤。”

“那里是伊班人的聚居地吗?”黄延义问道。

“不是,只有几个伊班村子,肯亚族的村子更多一些,附近还有乌鲁族和比达友族的寨子,他们最近几十年不怎么争斗了,您放心,他们不会主动袭击我们的。”

黄延义点点头,出发之前,黄延义专门去和布莱克议长打了招呼,说准备在拉让江上游开辟药材种植园,并顺便打听了一下议会对上游地区的管理情况。

布莱克专门让秘书把上游地区的档案调出来,让黄延义议员仔细查阅了一番。看了档案之后,黄延义才知道,第三区政府在那里只是建立了名义上的行政系统,那里的税收基本为零。

1891年,上一任布鲁克政府曾经派人前往拉让江上游的沿江地区建立税务机构,向那里的每户人家每年征收取2美元的门户税,并承诺为他们提供保护。大部分土著认为他们不需要保护,宁肯搬迁到远离拉让江的无人山区,也不愿意交2美元的门户税。

到后来,收上来的税还抵不上税务机构的开支,所以税务机构的人员都撤走了。只是在中游与上游交界地区的美拉牙小镇上设了一个河卡,在那里征收江上的流通税。

黄延义笔记本电脑里的离线地图上,阿扎所指的那块地方叫阿帕-普里兰高原,平均海拔在820米以上,最低处的海拔也在725米。阿帕-普里兰高原在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气温也很少超过29度,每年11月—2月的雨季,最高气温只有20度左右。那里的年降雨量只有1900毫米,是古晋、民都鲁等砂劳越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非雨季(3月-10月)的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阿帕-普里兰高原的气候,完全可以成为砂劳越州的避暑胜地。阿帕-普里兰高原往北200多公里的巴卡拉兰,就是婆罗洲唯一引种苹果成功的地方。

第一天,3艘轮船沿途经过卡诺维特、松镇两个纯土著小镇,在晚上抵达了加帛。

加帛是拉让江下游和中游的分界地,这里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建立了一个军事堡垒,用于防范伊班人的叛乱。不过现在它更多的是起一种震慑作用,只驻扎了一个排的英军士兵。

黄延义议员莅临加帛小镇,加帛的政府机构人员肯定要热情接待,黄延义头一回体验到了当议员的好处。

第二天一早,船队再次启航。

进入拉让江中游,江水流速变急,河道的弯曲也多,船队的行速稍缓,两天后才抵达美拉牙镇,美拉牙是拉让河中游和上游的分界,再往前航行,就是拉让河的上游地区了。

美拉牙是个人口只有400多人的小镇,这里有少量华人在经营商店,他们从上个世纪末就把生意做到了这里。黄延义在美拉牙背着手视察了一圈,临走时在码头上发表了非重要讲话,交待美拉牙地方政府的人员一定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过了美拉牙之后,进入了拉让江的上游。

进入上游的河道,水流变得更急了,“开拓号”上的领航员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黄延义从议会资料上得知,从美拉牙到普里兰高原,水位落差有500多米。

上游两岸的植被和中下游地区有了明显不同,树木稀疏起来,偶尔还能看到落叶乔木,河岸上能够看到野生的芒果、芭蕉树,部分地段还有当地土著栽种的红毛丹、榴莲树。

从美拉牙出发,船行半日,到达巴贡地区,这里是两山夹一谷,山谷的束水作用使得河流非常湍急。穿越前黄延义在砂劳越待了三年多,自然知道后世这里有一个巴贡水电站,是中国水电在砂劳越承建的最大的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70亿度,约为三峡水电站的五分之一。

水流虽然很急,好在水下没有暗礁,船队航行得有惊无险。从巴贡继续前行,拐过一个大河湾后,河流的名字变成了穆伦河,走完20多公里的穆伦河,还是这条河,只是又拐了几个个湾,河的名字又变了,叫普里兰河。

在穆伦河的尽头停歇了一晚,翌日在普里兰河上航行了9个小时后,抵达了阿帕-普里兰高原。

黄延义让船队停下来,不能再往前走了,阿扎说,前面的水文情况只适合10吨以下的小木船航行,70吨的大船上去就会搁浅。

从诗巫到这里的水路有近400公里,逆流航行了7天。

停船的地方是普里兰河与一条支流卢阿尔河的交汇处,从这里往南看,有一条东西走向山脉挡住了视线,再往北看,西北方向10多里外有一片连绵的山脉,东北方向的远处有一片起伏的丘陵,而广大的正北方向,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起伏很小的高原平地。这片平地上的植被不再是热带雨林,生长的是灌木与常绿乔木,有几分中国两广地区的植被景象。

最关键的是,这么大一片高原平地上居然没有看见人烟。

阿扎凑到黄延义身边说道:“这里刚进入高原地区,再往前用小船航行一天才能到达我曾经去过的巴图博拉山。”

“这里怎么没有人烟?”黄延义有些不解。

“像这种沿河平原没有人烟,只能说明这里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不适合耕种,即使以前有人居住,后来也都迁移走了,上游地区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阿扎回答道。

婆罗洲雨水大,土壤表层的腐质层和养分大都被雨水冲走了,所以婆罗洲的耕种农业一直都不发达。

现在是2月底,雨季刚过,这里的气温还比较低,黄延义感到了几分凉意。

“就在这里开荒种地吧,我们播种的东西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地,能长草的地方就行,今天天色已晚,明天再开始行动。”黄延义给随行的陈尤壬等人下命令。

这里的河道很狭窄,大部分地方都只有30多米宽,70吨的铁船还要找一处宽阔水域才能掉头。

黄延义的命令下达后,3艘船上的人员都开始欢呼起来,在船上晃荡了7天,终于可以上岸了。

在船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130多人各自分工,开始忙碌起来。

伐木的,整地的,搭建房屋的,各司其职。三艘船运载来了足够的食物和各式工具,黄延义也扛着一把铁锹上了岸。

在谢无忌和陈尤壬的陪护下,三人用柴刀和铁锹开道,往北穿过一大片灌木,走了有150多米,站在了一个植被稀疏的土坡上,黄延义用铁锹在地上掘了一个深坑,看着翻出来的黄色泥土,对跟在身边的谢无忌和陈尤壬说道:

“阿扎说的对,这里的泥土含沙太多,种植水稻什么的肯定不行,这种沙土地,不知道种花生和山药行不行,可以尝试一下。”

陈尤壬接过话茬:“这样的土壤能改造吗?”

“沙漠都能改造,这里当然也可以改造,如果花的代价太高,就有些得不偿失了,砂劳越又不缺少可耕种土地,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下功夫。”黄延义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捏了捏,散在了地上。

黄延义电脑里的地图上,这里有通向美里和民都鲁的公路,这里距离沿海的民都鲁直线距离不过140公里,距离石油重镇美里也只有230公里左右。只是在这个年代,这里连一寸公路都没有,要想出海,只能走水路绕行500多公里,走美拉牙、加帛、诗巫,再到出海口。

简单安顿下来后,黄延义和谢无忌花了2天时间,爬到四周的几处高地,用望眼镜把周围地形地貌大致观测了一遍,然后画了一张简易的规划图,交给了陈尤壬。

“你今后就是这里的负责人了,你先看看我这个规划合不合理。”

陈尤壬接过简易规划图大致看了一遍,上面的码头、住宿区、道路、种植园等都画的非常简略,不过住宿区画的好像有些多。

“这些地方还要实地查看,我会尽量按照这份规划图来做,只是这上面要建那么大的几个住宿区,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的人来住啊。”

“我的打算是在这里建一个镇子,今年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黄花蒿移种成功,到时候虐特灵制药车间会搬迁到这里来。你说的人口问题,我有个计划,去年11月日军进入广西,有不少广西难民逃到了越北,我会派人去越北招募一些广西难民来这里垦殖,所以,不用担心这几个住宿区没有人住。”

黄延义似乎说的有些兴奋了,叉着腰,大手一挥,画了一个圈,“我将来要在这里建一座现代化的小城,这里将会变成东南亚地区旅游、避暑的胜地,城市的名字就叫建康。”

“建康,那不是南朝时期南京的旧称吗。”陈尤壬说道。

“当年衣冠南渡,汉民族在建康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我们将来也可能从诗巫迁到这里,建康,既然这么好的名字如今没人使用,那我就来捡个便宜。”

谢无忌站在一旁鼓掌道:“这个名字好,以后这里多建几个医院,就能保证健康了。”

黄延义抬手在谢无忌的肩膀上拍了两下,“以后多看点历史书吧,没文化,很可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