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谍战:晖计划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各行其是

搞定邱美娟、候默林的事后,又开始琢磨怎么刺杀任道远的蔡鸿义后院起火了。

事情其实很偶然,侦查三科的一个公安战士周安平在山里蹲守时,夜里被蛇咬了一口,幸亏是两人一组执行任务,送下山后经过治疗,毒虽然不致命、但是腿肿得跟大象腿一样,没法再执行任务了,于是安排他住在一家大车店休养,其他人就又继续执行侦查任务去了。

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在床上躺的住,住在大车店休养的这两天,周安平没事儿就杵个拐杖到处溜达。

周安平毕竟是侦查员,在街上没发现什么,倒是发现他住的这家大车店里有问题。

伙房里的房梁上满满的挂着熏肉、香肠、红肠、血肠、风干的鸡、鸭、鹅。

这家大车店好像还有一个冰窖,因为昨天赶集时,有个宰猪的在集上宰了两头猪,被周安平住的这家大车店的伙计买走一头半,还在宰猪现场灌了两挂白肉血肠,等周安平杵着拐杖回来的时候,在伙房内外却没有看到太多鲜肉。

东北这边的大户人家和大饭店,都会建一个冰窖,冬天的时候雇人到河里凿冰,运回来码放到地下冰窖里,夏天的时候取出来制作酸梅汤、冰激凌等消暑食品,也兼做冷库给食品保鲜、防腐。

一个大车店建个冰窖,这个真不多见。

由于这里距离沈杨城区不到三十华里,所以真正在这住店、打尖的行商、路人并不是特别多,这家大车店的掌柜就不怕肉都放坏了、也没买掉多少么?

周安平的怀疑很快又得到印证,这种大车店是没有人会常住的,事实上今天住在这里的客人就周安平和两个因为大车出了点问题,在镇上请人帮着修理的大车夫。

但是,周安平注意到伙房那边的几个人可是都没闲着,貌似做的饭食量也不小,给什么人做的?

虽然大车店一般也会有单独的小院,给那些比较讲究的有钱人住,但是,这是中午呀、也没见有人在前厅,今天又没有见到有人住进来呀,难道还有侧门?

吃完午饭,周安平又杵着拐杖到外面转了转,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兜兜转转绕了不少路,才把大车店转了一圈,把大车店的外貌观察了一遍,有了一个大概认识,这家大车店比想象的要大很多,还有一个侧门、一个后门。

也许是自己多心了吧,周安平想到,自己住在前院的通铺区,那边也有大大小小单间、套间的客房,供不同消费阶层的人住,也许是有人住到后面的独院里了。

但是,第二天中午伙房那边还是昨天那样,这就说不过去了,没有哪个有钱人愿意常住在这种大车店的,如果说昨天的客人因为生病什么的暂时走不了,那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周安平觉得应该把这个情况汇报给科长他们,吃过饭,他又去外面溜达了,观察到没人注意自己后,他给科里留守的同志打了一个电话,用暗语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汇报上去了。

当天晚上,三科科长就带着一个同志,假装赶路误了时辰,也住进这家大车店,周安平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汇报。

第二天早上,科长他们就走了,对这家大车店的全面调查秘密展开了。

但是,侦查三科的调查开始不久,蔡鸿义就接到报告了。

大车店对面的杂货店是蔡鸿义的监视点,路东头的粮店也是,路西头的估衣铺也是。

大车店所在位置并不是小镇的商业区,并不热闹,突然有不少各种陌生人出现,马上引起各个监视点的怀疑,虽然侦查三科的同志很注意了,但是,依然被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三科的一个便衣跟估衣店老板假装闲聊,隐晦的打听大车店的事情,然后,还拐到大车店侧门蹲守,这个情况被立即秘密汇报给了蔡鸿义。

这下蔡鸿义有的忙了,他要借机铲除任道远。

任道远做什么去了?

5号档案索引的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档案室调整思路后,开始通过教育部门协助调查伪满洲国教育部下达给各大中小学的文件和档案,很快发现了线索:伪满洲国教育部在1938年底,给各中小学学校下发了相同的文件,内容是关东军司令部招聘中国籍日语教师!

虽然只在个别学校发现了当时伪满洲国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原稿,但是,当事人都还在,走访当年的各学校教职员工,稍微一调查就了解到这件事儿了,并且得知1943年初关东军司令部又搞过一次大规模招聘中国籍日语教师!

但是,早在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后,就开始在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在学校推行日语教学,后来发展到从小学就开始开设日语教学。

所以5号档案索引对应的是不是这两份文件,在档案室内引起激烈讨论,以王璐璐为首的人认为不可能是这么公开的文件,张浩等人认为不是这个还能是什么?

剩下的大部分人则感到很疑惑、没法判断哪种意见正确,从已经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如果这就是5号索引对应的档案,那就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日本人在高丽、台湾、东北都在搞奴化教育,招聘日语教师很正常,不管是教中国人学日语,还是教日本人学汉语,都很正常,这下档案索引的事儿就算走到死胡同里面了。

这种情况全被被柴**转告给任道远了,任道远首先感谢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同时告诉他,接下来的调查、侦查工作就交给社会部来做,让同志们不必为此再争论了。

任道远当然不认为5号索引就是简单的招聘中国籍日语教师,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有必要在最后时刻,去销毁那个档案索引吗?

任道远在苦闷的思索,秦毅来宽解他了。

“你就知足吧,好歹你还查出个招聘教师的文件,我有个案子到现在只知道一个代号,而且,这么多年了,一点儿线索都没有!”秦毅苦笑着说到。

“你不用贬低自己来宽慰我,这件事儿我不认为到此为止了,我还会继续查下去的。”任道远知道愁解决不了问题,换个思路,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其实发什么文件不重要,关键是为什么发这份文件?招聘这些人做什么?”秦毅启发他到。

“谢谢!”任道远一下子就领会秦毅的意思了。

随后,任道远就给董副厅长打了一个电话,请求协助调查伪满洲国教育部1938—1944年间,负责下发文件的办公室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是哪些人。

这个调查很快取得进展,伪满洲国教育部办公室负责下发文件的人叫苏合泰,日本投降后,他通过关系谋到一个老家哈尔彬的小学校长职位,人现在还在哈尔彬。

好消息不止一个,夏馨妍给任道远回信了!

其实,对于要不要给任道远回信,夏馨妍是非常犹豫不决的。

接到协助吉省档案室协查文件后,夏馨妍没有简单的转发给各学校,而是专门召开了一个各学校校长、**都参加的大会,除了通知他们认真查阅遗存档案、文件外,还要求他们跟每一个可能看过这些文件的同志认真交谈、了解情况。

这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又没有具体指向,全靠下面的同志对革命工作的负责态度,为了确保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真落实,夏馨妍把这件事儿列入年终考评的一项指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到其中一份文件的同时,一位当年参加过应聘日语教师、未被录用的人被找到了,这个情况也被一所小学汇报上来了。

收到这些情况后,夏馨妍除了安排人给上级汇报本局调查情况,也终于说服自己给任道远回封信了,当然,仅仅是谈工作,尤其是发现的那位女教师。

当时,由于对“松墨书屋”的监视、调查都在按部就班的展开,一时也没有什么新进展,任道远收到夏馨妍的信函后,跟秦毅商量了一下,由他暂时负责侦查二科的工作,向专案组申请去哈尔彬作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并得到批准。

侦查二科本来人就不多,所以任道远就没有通知在外执勤的牛爱国和万家宝,自己一个人坐上了去哈尔彬的火车。

抵达哈尔彬后任道远下意识的就先到了市教育局,跟夏馨妍见面的时候两人都没有多说话,很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短暂的凝望过后,夏馨妍提出马上带任道远去见那位女教师,然后,夏馨妍又帮任道远借了一辆自行车,两人骑车去黄龙岗小学找那位女教师。

“夏局长好!”这位叫薛玉瑶的女教师在校长陪同下走了进来,有些紧张的跟夏馨妍发了个招呼。

“薛玉瑶同志吧?别紧张,这位是吉省档案室的任主任,找你了解点情况。”夏馨妍没敢提任道远社会部的新身份,怕薛玉瑶听了更紧张。

“您好!薛玉瑶同志!我是任道远,跟您了解点当年您应聘日语教师的情况。”任道远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您要了解哪方面情况?”薛玉瑶还是有点紧张的问道。

“没有具体问题,就是您为什么会去报名,报名的经过,为什么没有录取的原因。”任道远和气的说到,希望这样能让薛玉瑶轻松一些。

“去报名是因为条件太诱人了!虽然薪水多不了多少,可是来宣读文件的日本人说是给日元!每人每月还可以买25斤大米!”薛玉瑶对这个可是印象很深刻的,当初未被录用、她还很是气愤了一段时间。

当时在东北,中国人是不允许吃大米的,抓到了就是经济犯,处罚的很严厉。

日本人为了更好的掠夺东北财富,在东北使用的是关东军自己发行的,没有任何保证金的‘军票’,这东西出了东北就是白纸,一文不值,在东北的购买力也很有限,相同面额的购买力不到日元的一半。

这两项条件相加确实诱人!

“你们学校报名的人多吗?”任道远接着问道。

“因为有年龄限制,35岁以下,我们学校就三个人儿符合报名条件。”薛玉瑶答到。

“剩下的两个人都被录用了?”夏馨妍帮着问道。

“就录用了张老师,王老师和我都没要。”薛玉瑶答到。

“考试很严格么?”夏馨妍接着问道。

“严啥呀!就是随机给个纸片儿,把上面的句子用中国话和日本话各读一遍。”薛玉瑶说道。

“这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的儿吗?”校长问道。

“我刚读了一句中文,那个女军官就叫停了我,不让我说官话。”薛玉瑶回答道,这句话引起任道远的注意,日本女军官?文职?不能说官话?

“那你也没问题呀!”夏馨妍到现在还没有习惯说东北话。

“当年我刚嫁过来,根本不会说东北话。”薛玉瑶说道。

“王老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任道远问道。

“他不是,他自己说,他是记不清几个片假名,本来他就胆小,这下更紧张了,日语念错了不说还磕磕巴巴的。”薛玉瑶答到。

“张老师的日文水平很好吧?”任道远接着问道。

“她?她是小日本占领东北后,在日本人办的普及班学的,半吊子吧。”薛玉瑶有点不屑的说道。

“张老师现在在哪儿,您知道么?”任道远继续问道。

“从那以后就没见过她了,小日本投降也没见她回学校。”薛玉瑶答到。

“王老师现在在哪儿?能不能也找来问问情况?”夏馨妍问道。

“别提了,早走了!他家孩子多、负担重,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在报社兼了个晚上校对的活儿,生生把自己给累死了。”薛玉瑶说这些的时候面色凄然。

“不好意思,提起您的伤心事了。”任道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没事儿,王老师是命不好,要是熬到解放后,就不会那么早就去了。”薛玉瑶说到。

“参加应聘考试的时候,您还有没有其他印象深刻的事儿?”任道远又问道。

“我因为被淘汰了,所以回来的路上一直在回忆面试的过程和细节,我和被录取的张老师履历和出身都差不多,所以我很困惑,虽然她确实长的比我漂亮,但是这又不是给伪满洲国皇帝选秀女,至于这么在乎长相么?考试现场很多日本人,虽然他们谈话时刻意压低声音说话,好像不想让我们听到的意思,也许别人听不见,但是我的耳朵特别灵敏,从小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的耳朵里都会塞上棉球,要不然鞭炮声会让我很不舒服,只记得他们谈话时提到几个单位:满铁社会部,黑龙会,菊机关,关东军啥的,说到我的时候还提到我的身份。。。其它。。。好像就没什么了。”薛玉瑶边回忆、边说到。

“谢谢您提供的情况!今天就聊到这里,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我们再来麻烦您。”任道远说道。

“行。”薛玉瑶利索的答到。

“给你们添麻烦了。”夏馨妍也站起来跟校长和薛玉瑶握手告别。

“怎么样?有你要了解的情况吗?”推车走出校园后夏馨妍问道。

“不清楚,现在做任何结论都还太早,不过这件事肯定不简单,东三省教育厅的统计报告还没有出来,现在的一切以猜测为多,还要看最后统计报告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任道远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还没有出来。

见任道远一副沉思的样子,夏馨妍也没有再说话,两人就这么默默地推着自行车往回走。

走着走着天色渐渐地暗淡下来,要不是夏馨妍拉了任道远一把,他就推着自行车闯红灯了,不过这也让他立马惊醒过来。

“对不起!我走神了!”任道远歉然说道。

“没关系。”夏馨妍不以为意的说道。

“我……我请你吃顿饭吧。”任道远这才发现天快黑了。

“好吧,还是我请你吧,毕竟你是客。”夏馨妍犹豫了一下说道,有上次的经验她也不准备请他回家吃饭了。

“这附近有没有江南饭馆?”任道远还记得夏馨妍说过不习惯东北菜。

“我……我也不太清楚,平时很少在外面吃饭的。”夏馨妍听任道远那么说,心里不禁一甜。

“时间还早,我们慢慢找。”任道远说着就跨骑上自行车,等着夏馨妍。

“嗯!”夏馨妍轻声应到,然后滑骑上车,任道远赶紧跟了上去。

两个人就这么漫无目标的骑行在哈尔彬的大街小巷上,一路时而低语,时而爽朗大笑,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两人还真找到一家叫‘望月楼’的杭州菜馆,虽然叫‘望月楼’,其实店面并不是很大,两人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谦让了一番后,任道远点了四菜一汤和一壶烧酒,第一个菜一上来两人都有点傻了,菜量比印象中的多了一倍有余。

“我敬你一杯!谢谢你帮我们找到薛玉瑶,了解到这么多重要的情况。”任道远端起酒杯说道,借以掩饰那点尴尬。

“都是工作,有什么好谢的。”夏馨妍抿了一口酒后淡然的说道。

“当然要谢!你的认真、负责,才会把工作做的这么细致。”任道远说道。

“你这次来就为这件事么?”才见面又要分离,让夏馨妍感到有些失落。

“不是,明天我还要去找个人、谈点事儿。”任道远显然没有体察到夏馨妍的细微变化,只是如实答到。

“要很长时间吗?”夏馨妍关心的问道。

“应该不会,我办完事去办公室找你,可以吗?”任道远说道。

“不行……我是说你对哈尔彬的路也不熟悉,办完事儿你给我打电话吧,我去找你。”夏馨妍说道,其实是怕同事们又看到任道远来找她。

“行!吃菜呀!”任道远说到,他觉得味道不错,夏馨妍虽然未必也这么认为,但是今天情况不一样,夏馨妍吃的津津有味。

这儿的菜名虽然没变,量也大了不少,但是口味也变了,不再淡雅清香,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这里苦寒的气候使得人们口味偏咸。

这顿饭两人吃的很开心,虽然只要了一壶烧酒,但是,两人聊的更开心。

吃完饭出来,推着车往回走,路过红星电影院的时候,任道远又提议去看一场电影,夏馨妍居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看完电影,送夏馨妍回家的路上、两人又在路边,每人吃了一碗鸡汤馄饨。

到了巷口,夏馨妍就不让任道远送了,并且跟他说自行车就借给他用了,两人这才分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