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南京会战(59)
其实说日本华东方面军全军覆没是不准确的,在骆马湖以东的宿迁到新沂之间,日本第一军还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战斗,这里还有近6万日军,。
不过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却清楚地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他的部队下场只有一个,就是全军覆没!
趁国军还在围攻杉山元集团,筱冢义男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6月22日,三台的第一军司令部,筱冢义男亲自给下面的军官讲解突围的路线。
“现在支那军的数量极多,且陇海线附近还有支那强大的战车部队,因此本军的转进必须快速、隐蔽和出其不意。
首先在西北方向,需要有一支部队正面突围,以吸引支那军主力。其余的部队则沿着东南方向,从沐阳东侧的地段迂回…”
筱冢义男突围路线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从西北方向突围,而是选择了东南边。
从正常的军事角度,日军应该从西北突围,西北方向就是陇海线,这个方向突围的话可以很快抵达徐州,而东南通向淮安,越往东南离北方越远。
许鸣给日本人设了个陷阱,他一直没有占领徐州,他其实是想给日本人一个假象,就是日军可以通过徐州的津浦线撤退。
不过这个陷阱被筱冢义男看穿了,从徐州当然可以很快逃跑,问题是怎么到徐州?从骆马湖到徐州路程有将近200里,在这个方向有中国军队战斗力最强的装甲部队。
真要从这里跑,肯定遭到国军重兵截击,第一军现在残存的5万多人能跑回几百就算天照大神开眼了!
筱冢义男正是利用中国军队的心理,以一部分从正面突围,吸引国军的注意力,其余的部队从东面绕个远路。
……
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日军的电台、文件和其他带不走的重要物资正在化成一团团灰烬。
日本第一军司令部的空地上,还有一个临时建成的台子,不过这个台子不是封侯拜相的点将台,是日本人烧毁军旗的场所。
这也是日军特有的,他们不是把军旗随便一烧了事,而是举行一个很正规的军旗奉烧仪式。
各个日本步兵联队的联队长,捧着已经烂成布条的联队旗,挨个放进奉烧台,其他的日本军官则列队向军旗致敬。
这个烧旗子的时间还挺长,一共9个步兵联队的联队旗和2个骑兵联队联队旗,11个军旗一起烧,规模相当可观!
当然,比不上杉山元集团的19个军旗以及多田骏的26个,小日本总是在创造各式各样自己独有的记录。
所有军旗奉烧完毕后,筱冢义男手一挥,这里的军官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向东面,他们将率领大约3万人从东南方向突围。
其余的包括筱冢义男在内,他们负责正面突围,吸引国军火力。
“筱冢司令官,请和我们一起吧!”
第26师团长黑田重德请求道,他还鞠了一躬,表示郑重的请求。
其他日本军官也停下了脚步,有许多人也纷纷鞠躬。
“筱冢司令官,请和我们一起转进吧!”
“大日本帝国不能再失去您了!”
“筱冢司令官阁下,没必要留在这里,白白给支那军战果!”
看到他们这样说,筱冢义男露出了惨然的表情,“诸君,日本不该来这里,我们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不过既然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就要付出代价,松井大将死了,板垣也死了,泽田茂、多田骏、杉山元都死了,该临到我了!
诸君保重吧,也许有一天你们还要在满洲或者本土与支那军再战一场,我就留在这里了!”
筱冢义男说完,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旁边的老鬼子们也都是满眼泪水,有的还用袖子在擦着脸,一副愁云惨雾的气氛。
不知道是谁率先大声哭了起来,接着哭声响成了一片…
……
“板载…”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波一波的日本兵,端着刺刀向对面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冲锋的日本兵不断的被炮火撕裂,或者被子弹扫倒,中国军队组织密集火力,用地雷、步枪、机枪以及火炮构筑成了一条死亡地带。
日军的突围一次次被粉碎。
地下已经铺满了整整一层鬼子的尸体,但日军并没有放弃,依然在绝望的进攻。
日本士兵一批批地向前冲锋,又一批批地被打倒,后面的一批批跟上,许多日本伤兵相互搀扶着向前冲锋,直至消失在国军炮火和子弹组成的火网中。
日本炮兵也在拼命支援,上百门75毫米山野炮、105毫米和150毫米重炮,对准国军阵地全力开火,平时舍不得用的炮弹这次全部拿了出来,像不要钱似的对准中国军队阵地猛轰。
这里正是筱冢义男率领的佯攻部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突围,筱冢义男将自己当成了诱饵。
应该说筱冢义男选了个好时候,现在杉山元集团还没有完全覆灭,中国军队将主要精力放在围歼杉山元那边,对第一军的包围圈并不完整。
而且日军在西北一线的突围也确实吸引了国军的注意力,尤其是日军投入了重炮,使得中国军队误认为这里是日军突围主力。杜聿明下令,将陇海线所有机动部队抽调到新沂一线,配合南面的汤恩伯作战集群围歼第一军。
利用这些日军的掩护,日军第26、28、35、31师团残部及第一军直属各部队大约3万人,从东南方向的黄泥沟一线突围。这里是国军防御的盲点,这一线布置的部队很少,只有一个营。
日军很顺利突破国军第一道封锁线,突围后日军依旧没有向北方转进,而是继续向东。突围的日军残部穿过沐阳一线到达方塘,做了一个距离达到200多里的大迂回,然后才转向北方。
应该说日本人的突围线路选择得非常巧妙,中国军队大部分主力都在新沂到宿迁一线,尤其是邳州到新沂的交通线,在沐阳的很少,日本人成功利用中国军队的思维惯性成功进行了突围。
6月25日,就在杉山元集团彻底覆灭的同一天,日本第一军在海军飞机的掩护下,终于穿越了陇海线,向北方逃去。
不过这个成功只是暂时的,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极其凶险的逃亡旅程,此时的日军已经不可能通过徐州撤退,他们只能沿着郯城到兰陵一线的山区逃窜。
这条路线交通不便,加上中国军队的围追堵截,第一军残部逃亡的过程仍然艰难无比。
……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衣衫褴褛的鬼子兵艰难地跋涉着,7月的阳光已经十分毒辣,晒得这些鬼子兵一个个头昏眼花。
许多日本兵已经受伤了,但已经没有药品治疗,他们甚至连绷带都没有,只能把身上的衣服撕烂做成绷带。
伤兵们互相搀扶,或者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向前蹒跚。
“水…”一个鬼子有气无力地喊着,终于一头栽倒在地上。
没人管他,也不可能管他,撤退的部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累赘,只能将他抛弃,这个凄惨的鬼子兵在地下还伸了伸腿,这才嗝屁。
远处响起了炮声,是日军的断后部队正在于国军交战,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追了过来,这里的日军加快了步伐。
留下了一路尸体,有的伤病而死,有的被累死或者渴死,很多日本士兵不堪折磨,选择了自杀…
日本第一军撤退的过程完全是一部血泪史,日本战史形容其艰辛程度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实日本人老早以前就经常“无法用言语形容”撤退,但这次日军撤退的艰辛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是真的不好用语言形容。
因为各个交通线已经被中国军队控制,日本人一直在山区逃窜,地形的艰难加上补给不足,沿途还不断受到国军部队袭击,6月22日突围的时候大约还有3.5万日军,到了7月中旬回到济南的时候,日军只剩下1.4万人了。
而吸引国军主力的筱冢义男本部也全军覆没,2万日军,连同他们的司令官,全部被国军击毙。
出其不意的撤退路线,加上周密的筹划,日本第一军的撤退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即便这样,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惨重。
但撤退还没有结束,济南显然也不能再待了,这1.4万日军,加上从豫北撤退的大约1.7万日军,继续沿着津浦线向黄河以北撤去。
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漫长的撤退旅程。
……
从2月下旬到6月下旬,在南京战役的江北区域,日军投入了华北、华东两个方面军,共计1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数量众多的附属部队、守备部队,总兵力超过60万。
中国军队投入了12个集团军,38个军,121个步兵师,加上配属部队和补充兵力,国军一共投入兵力超过155万。
经过长达4个月的激战,日军两大战略集团全军覆没,60万部队,除了撤退的3万人和因为伤病提前回国的大约5万士兵,超过51万士兵被击毙!
一同覆灭的还有包括日本前陆军大臣杉山元、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第20军司令官饭田详二郎、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等44个日本将军。
消息传到日本东京,东京如丧考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