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连畔之地
尤虹包裹着头巾,穿着棉袄,外面套着红条绒上衣,灰色直筒裤,黑布鞋。完全是一个村姑的模样。
这天的打扮,与她在学校当老师时穿戴截然不同。
秦根本的脑子一闪念,他知道当天是周末,尤虹不用去学校。
“根本哥,”尤虹笑着说,“这是要干啥?在麦田里栽树吗?”
“对,准备栽猕猴桃。”秦根本说,“你干嘛,打猪草?”
“嗯,家里母猪快生了,打点青草改善改善伙食。”尤虹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
“这季节,青草不好找啊。”
“是不好找。”尤虹说,“根本哥,你挖坑铲掉的那些麦苗给我吧,我正好拿回去喂猪。”
“行,捡去吧。扔在那儿明天就干了。”
尤虹高兴地提着篮子走进根本家的麦田。
她看到秦有仁正在挖坑,热情地打了声招呼:“叔,你那么大年纪,也帮根本哥挖树坑啊。”
秦有仁放下手中的䦆头,说:“这点活算啥。别看我年纪大,你根本哥干活,还干不过我哩。”
“叔,你还是悠着点。”尤虹说,“根本哥回来接班了,你应该退休了。”
秦有仁哈哈大笑道:“咱农民一辈子在地里刨,不退休。退了休,又没人给咱发退休金。”
尤虹也笑了。她从挖树坑的土堆里,找出那些被刨出来的麦苗,在篮子边磕一磕,磕去根上带的泥土,然后扔进篮子里。
秦根本吃完饭,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猴王烟,抽出一根,点燃吸了一口。那烟看起来很香,比面还香。
尤虹看着他,问:“根本哥,你不是常抽好猫烟吗?今天怎么抽起猴王来了?”
根本说:“好猫太贵了,那是有钱人抽的。我抽猴王就不错了。”
“噢……”尤虹又低下头捡起麦苗。
秦有仁挖的树坑很小,根本实在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先将就着。
根本拿起铁锹,走到离父亲较远的一个灰点跟前。
他往两个手些里吐了一些唾沫,握紧锹把,脚踩锹沿,一脚下去,那铁锹深深**土里,两手用力,一尺见方的土就被铲了出来。
那些土被他扔在坑边,尤虹就在那些土里翻捡着麦苗。
这时,秦有仁放下手中工具,摸出他的旱烟袋,来到根本和尤虹面前。
老秦用烟锅杆指着与他家相邻的那块地说:“尤虹,你们家这二亩地,今年怎么没种麦子?撂闲地,多可惜啊。”
尤虹家的地和根本家的地是相邻的,平时干农活,尤四福与秦有仁边干边聊,田间地头时常有这两个老哥们的笑声。
“听我爸说,这地准备过了年就种药材。”尤虹说。
“这么好的地,种药材,浪费。”秦有仁说。
“你们这么好的地,栽果树,不也是浪费吗?”尤虹故意与老秦叔对着来。
“咦——要不是你根本哥非得栽树,我才不会干这傻事呢。”秦有仁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
尤红说起种药材,秦有仁就想起与尤四福争论。一丝不快涌上心头。
他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锹把上磕了磕烟锅,将烟袋卷起来,别在腰带上,又挖起坑来。
尤虹很快就捡满一篮子麦苗,愉快地提着篮子回家了。
……
秦根本按着父亲的要求,又挖了几个坑。
父亲“设计”的树坑,又小又浅,劳动量不及根本此前挖一个坑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树坑,显然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根本想了想,有办法了。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徐老汉儿子的电话。
电话通了,根本走到父亲跟前,把电话放在免提的位置,以便父亲也能听到电话里的声音。
“喂,徐大哥,我是红火沟的秦根本,我的猕猴桃树苗买回来了。想问问你,挖树坑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噢,是根本啊。你是在闲地里挖坑,还是在麦地里挖?”
“是麦地。”根本故意提高嗓门,以便让父亲听得清楚。
秦有仁当然注意到儿子在打电话,询问挖坑的事,便停下手中的活。
“按照一般的规格,闲地的话,坑深六十厘米,直径五十厘米就行。如果是麦地,坑还要稍微挖大一点。”
“为什么麦地还要挖大一些呢?”
“你想想,麦苗要吸收养分,它会与树苗争夺营养。你只有把坑挖大些,树根离麦子远一些,才能保证树苗成长。”
根本看了看父亲,噘着嘴指了指父亲的小坑,意思是,你那个坑不合格。
“呀,这麦子挖了怪可惜的。”根本故意这样说,“按照你说的规格挖坑,一亩地要少收二百斤麦子呢。”
“秦根本,你会不会算账啊。你把树坑挖那么小,本来三年挂果的树,要等到四年甚至五年。
你一年一亩地多收二百斤小麦,二百斤小麦撑死了卖二百块钱。
你的猕猴桃早一年挂果,一亩地少说也要收入五六千块。你是要那二百块,还是要那五千块。
干什么事要看长远,不能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啊。”
“好好好,明白了。谢谢徐大哥。”
根本挂断电话,看着老父亲。
秦有仁显然是听明白了徐家人说的话,也算得清得失之账,可是他口头上还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
他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也很固执。他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轻易不会改变。
不过,也有例外。好多事情,在老秦看来是不可改变的,可一旦与钱挂上钩,他的意见就不那么坚定了。
说白了,农民缺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的日子真难过。
只要把钱的事情说清楚,秦有仁是个明白人,他会做出正确的决断。
就像他们在城里住了半年时间,根本把开销的账单给他一看,他就咧嘴,这么贵。他也就不再坚守在城里了。
挖坑的道理,徐家庄的人已经讲清了。根本又反复申明,徐家一亩猕猴桃可以卖两万多块钱。这让秦有仁不能不信徐家的说法。
终于,老秦妥协了,同意按根本原来的规格挖树坑。
俗话说,打虎新兄弟,上阵父子兵。
秦有仁和秦根本这对父子兵,一旦齐心协力干起来,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一百多个树坑,他们五天就挖完了。
秦根本手上磨出泡,又结了疤,最后坐上茧。每晚回到家,吃了饭,他倒头就睡。
头两天一起床,他浑身疼的像散了架。不过,坚持干了几天,身上反倒不疼了。
树坑挖好了,父子俩坐在地头抽着烟,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秦家的承包地有四亩是山下的耕地,这块地二亩,离家近,在韩信河的西岸。另外还有二亩地韩信河东岸。
韩信河是一条石头河,河上没有像样的钢筋水泥桥,来往河两岸都是简易的木桥,水少时也涉水过河。
去东岸种地,很不方便。
根本对父亲说:“如果能把尤四叔这二亩地兑换过来,咱这四亩地连在一起,经管起来也方便,将来果子成熟,运输也便利。”
秦有仁抽着烟说:“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尤四福愿不愿意。人家这是准备种药材的地,人家也想着方便哩。”
“要不,咱多给他一点地,把村边那五分菜地也给他,二亩半地换他二亩地,应该可以吧。”
秦有仁想了想说:“那样也行。便宜不能光让咱们沾了。我今晚就去找尤四福说说。”
两人正说着话,尤四福赶着牛、扛着犁来了。
秦根本连忙站起来,给尤四福发了烟,问:“四叔,这是要翻地啊?”
尤四福说:“对,把这闲地犁了,等过了年,就可以种药材了。”
秦根本看了看他父亲,意思是让他赶快说说置换田地的事。
秦有仁比尤四福大几岁,两人关系一直不错。虽然偶尔意见不合,但总体上在红火沟他们还是合得来的人。
秦有仁开门见山,提出用村边的半亩地加上河东岸的二亩地,置换尤四福的这二亩地。
秦根本以为尤四福会推辞,或者找个理由过几天再答应。但没想到,尤四福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秦有仁说:“你这闲地也不用犁了,我们直接就挖坑栽树。河东岸,我们那可是二亩好地,还有麦子,都送你了。”
尤四福说:“什么麦子不麦子。过了年我就种药材,还不得把它铲掉。我跟宁为海订好合同,明年二三月必须种药。”
“行行,你怎么弄都行。”秦有仁说,“那就谢谢尤老弟喽。”
“没事,没事。左邻右舍,相互照应嘛。”尤四福又扛着犁、赶着牛回村去了。
秦根本很高兴,一桩土地交换协议,就这么三言两语达成了。
然而,他的欣喜还没有持续到当晚,事情又起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