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干旱来袭
杨老六真的分家了。
虽然父子俩仍住一个院子,但是分开吃饭。父子两人见了面也不说话。家里的耕地和山地也一分为二。
河东的猕猴桃地归杨老六,河西的麦地归杨嘉一。父子各种各的地,各吃各的饭,互不干涉。
杨嘉一拿到自己的地,很快就从红垯公司领取了蒲公英种子,下了种。
杨老六一天两趟往他的猕猴桃地去跑,眼巴巴地盼着那些树苗活了过来。
秦根本将两片平地果园的施肥沟挖好之后,便带着边大梁去了李家寨养猪场,采购了八卡车的猪粪。他们按照当初登记的分量,分别倒在各家各户的地头。
忙碌的施肥工作开始了,人们用手推车、架子车,将猪粪一车车拉进地里,倒进沟里,再埋上浮土。
也不是所有猕猴桃人家都施了农家肥,有的人家图省事施化肥,就像宁为山家。
也有什么肥都不施的。
万物生长都需要营养。猕猴桃曾经是长在山野里的野味,如今被人驯化改造。从贫瘠山里来到肥沃的土地,农民们细心经管,施肥锄草,长势自然很迅猛。
根本家栽在平地上的树苗,藤条已攀上架杆,在横梁间的铁丝网上疯爬。
按这样的架式,明年挂果就不成问题。只是山地的猕猴桃长得有些慢。看来地下的肥力确实对树的生长制约很大。
……
天越来越热,猕猴桃的叶子大,水分蒸发快。田地如果过分缺水,就会影响果树的生长。
秦根本除了照看自家地里的猕猴桃,还要操心徐吉庆的那四亩地。
这天,根本开着三轮车来到徐家庄,看到那里果农都在忙着浇地。
他给徐吉庆打了电话。按照吉庆的指点,根本联系了徐家庄的水管员,也排了队准备浇地。等了两天,将徐家的四亩猕猴桃地浇了一次水。
从徐家庄回来,他到自家地里一看,心里一下子就毛了。有的猕猴桃树的叶子发黄。他知道,这些树也渴了,要喝水。
前些年,山里雨水多,不用浇灌,地里也不缺水。今年的天持续大太阳,不下雨,干旱从川道向山区蔓延。
由于多年不用,从韩信河引水的渠很多地方损毁。根本叫上大梁,修修补补,两人忙活了一整天,才把引水渠修好。
韩信河的水从水电站那里引到了田间地头,又流入猕猴桃地。先是秦根本家,再是边大梁家,然后是赵家、黄家。
其他的人看到秦根本浇地,也行动起来。
众人都想浇地,可水渠就那么一条,谁先谁后,就发生了争执。韩信河的水是公用的,水渠也是公用的。谁先浇,谁后浇,从来没章法。
赵家的地离河远,但他行动早,水刚流进田里,就被离河近的黄家在上游截流。
为了这事,赵家黄家又吵又闹,害得宁支书三天两头去“断官司”。可是,这种事情一靠自觉,二靠疏导。
自觉靠不住,疏导又没跟上,**就不断发生。有时,秦根本也要协助宁支书安排浇水的事。
全村种栽猕猴桃的好几百亩地,有些人浇了,有些人没浇,浇过的可以睡安稳,没浇的心里就慌。心里一慌,嘴里说话就急,说话一急,就容易吵架。自由散漫的日子久了,人们缺少了那种集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觉悟。
吵来吵去,谁都烦。但很快,大家就不吵了,尽管还有上百亩的地没有浇水,尽管那些猕猴桃的叶子也已发黄。
因为,吵也没用了。韩信河干了,没水了。
干旱,雨水少,河道收集不了多少水,加之上游的村子也开始浇地,于是层层截流。到了红火沟一带,韩信河就没水了。
这下子,红火沟的村民全都傻眼。
当然,也不是全部村民,有些村民在偷偷乐。杨嘉一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家里的麻将馆公开宣称,自己种的蒲公英不用浇地,照样长势良好,过几天就可收获第一镰。
杨嘉一的煽风点火,让一些人坐不住。他们眼看着猕猴桃树要干死,就来找秦根本。
根本能有什么办法呢。河里没水,他也不能变出来。
杨老六家因为行动慢,没浇上水,他的树苗又被祸害过,老两口心急如焚。
杨六婶跑到山里土地庙又是烧高香,又是磕响头,希望上天眷顾,来一场透雨。
然而,神仙似乎没听懂她的祈祷,或者不愿意给红火沟的人无端施舍。天就是不下雨。
这样的干旱又持续了数日,杨老六没办法,从家里的压水井压出水来,用三轮车拉到地里,一棵树一棵树浇。一桶水倒下去,地只湿了一层皮。
根本看着也心焦,他在河道附近转了好几天,想发现点水源,哪怕是一个泉眼。可是,事实总是令他失望。
就在大家觉得,这场干旱将干死一批猕猴桃树时,突然一场雷阵雨,把红火沟浇了个透。
韩信河里的水哗哗啦啦又响了起来。
杨六婶以为神仙显灵了,四处宣扬是她求来的雨,等她有了钱要修缮土地庙。众人见到雨水,省去了浇地之烦恼与辛苦,也都欢欣鼓舞。
秦根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浇灌问题却在提醒他,这一次侥幸过关,下一次呢?还要指望老天爷嘛。他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首先想到的是打一口机井,这在川道地区是很常见的。
徐家庄小小的村子,竟然有三口机井。天旱时,三眼机井同时开,要不了几天,全村的地就可以浇一遍。
他向徐家庄的水管员打听了一下,打一口机井需要多少钱。水管员告诉他,十几万。
这对贫困的红火沟来说,显然超出承受能力,机井暂时打不起。
秦根本又想能不能在韩信河边挖一个大水池,平时蓄水,天旱时,抽水浇地。
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父亲否定了。
秦有仁说,现在河边的地看起来荒着,你若是一动,就有人来找茬,哪里有空闲的地?
即便有,你得挖多大的池子,上级给不给批?谁去挖,工钱要多少钱?这样一分析,秦根本觉得还是行不通。
井打不起,河水靠不住,池塘蓄水也行不通,那怎么办?
他正在发愁的时候,牛山娃来了,还带着一条线索。
山娃说,他有一个赚钱的机会,可是他没能力一个人干,想和根本合作。
根本让他说说情况。
山娃说,他在山里发现了一个泉眼,只要从那里修一条渠来,天旱的时候,就可卖水收钱,一本万利。
根本眼前一亮,忙跟着山娃上到山里,找到那个泉眼。可惜,这泉眼水量太小。从那个泉眼附近的水痕看,前阵子天旱的时候,那泉也就干了。
虽然找泉眼失败,但是牛山娃的到来,让根本想起一个地方——702厂。
一个下午,根本约上大梁开着三轮车赶往702厂,找到那个看门的老职工。
他们询问前些日子天旱时候,工厂的那口机井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老职工说,正常。这眼机井打得深,几十年从来缺过水。机井在旧厂区里面,外面人没人知道。每周开机一次,抽一个小时水,白白流入韩信河。
根本灵机一动,询问老职工,能不能把机井承包给红火沟村。
老职工也不知行不行。
根本告诉老职工,平时仍由他正常维护机井,如果红火沟需要水,他就负责开井抽水。村里每年给工厂交一笔承包费。
老职工觉得这主意不错。多少年了,机井白白浪费,井水那么清澈甘甜,却无人问津。如今总算有人需要。不过,老职工说他做不了主,要请示上级。
过了几天,根本再次去找702厂的老职工。
老人说,上级同意,只要维护好机井,把旧工厂的电费缴上就行了,不要承包费。
根本看了看,偌大的旧厂,其实没几个电器,一年也花不了多少电费,就答应下来。
这井水不仅可以解红火沟浇灌的燃眉之急,用好了还可以解决红火沟的饮用水问题。
水源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把水引到红火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