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刘北海传奇

第九章 顺城街

第九章顺城街

刘老爷带着大儿子正周、大孙子文超,来到蒙自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火车站。

碧色寨火车站一楼一底,法国建筑风格,楼顶覆盖着铁红色的罗曼瓦,面阔五开间,每间阔两丈不到,进深三丈有余,站台开阔约八丈多,进深一丈五。外墙体除了红砖砌的柱廊外,墙面全部涂成法国鹅蛋黄,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屎粑粑色。楼上是候车室,放了一排排舒适的长椅子,水门汀的地面。楼下是售票大厅和检票出入口,也是水门汀的地面,楼上楼下的大窗,镶嵌着法式彩色花玻璃。

开通不久的滇越铁路,给高原带来了新的气象。沉睡千年的土地,似乎有了生气。

第二天,刘老爷他们坐这趟车火车到达昆明。昆明火车南站,要比碧色寨火车站大的多,同样的法式建筑风格。来来往往的旅客,风尘仆仆,川流不息。

刘老爷叫了辆马车,颠颠簸簸到了金马碧鸡坊,在坊下休息片刻。

金马碧鸡坊,古色古香,主体全部是木结构,基座为须弥座,座上有用来加固木柱的抱鼓石。四根主柱,两边有夹杆,两侧又分别有长木柱斜撑。四柱三门二楼,重檐歇山顶,覆青瓦,檐下做斗拱、下昂。

此坊为云贵总督岑毓英所建。坊上匾额“金马”“碧鸡”四字为民间大儒李映昌老先生所书。

刘老爷指引着正周、文超,仔细观赏牌坊的各部份,他仔细讲解这须弥座的来历:须弥乃须弥山,印度佛教中的喜玛拉雅山。传到中国,与中国建筑文化融合、规范。上面雕刻的莲花变形图案,梵语叫八达玛。印度和尚死了,用石头堆起墓葬,叫“祖堵波”,传到中国变成为和尚塔。与中国文化结合,又变成风水塔。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结合,塔的层数都是单数、奇数、阳数。与易经的核心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致。

刘老爷又介绍道:中间的门,叫明间,宽大于高。侧边的门,叫次间,高大于宽。整个建筑,不论长、宽、高,还是各部份,都有严格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按照《清工部做法则例》中规定的基本单元即斗口来计算、放线、施工的。这就是清代建筑的模数。

刘老爷精湛的讲解,博得围观群众的赞誉,人群中一些老者竖起大姆指。

刘老爷一行人信步朝大南门方向走去,迎面是“忠爱坊”,与“金马”“碧鸡”二坊形成品字三坊,为鼎足之势。顺着城墙西拐是顺城街,北面是条护城河,河的北岸是和大南门连接的城墙。

顺城街两侧都是一楼一底土木结构的房屋,楼上住人,楼下是清一色的门板商铺。清真寺在街道的西首,规模很大,院内花草树木繁茂,周围建筑错落有致,大殿在高高的月台上,古香古色。居民多数为回民,也掺杂少数汉人。街道两侧清真牛菜馆较多,还有不少茶馆、杂货铺。道路两侧边,摆满了小摊、小贩。有炸油条、炸年糕、炸油香,有磨豆浆、煮八宝稀饭的,有卖凉米线、凉卷粉、凉豌豆粉、稀豆粉的,等等。光佐料就有十几种:油辣子、姜未、蒜未、花生酱、芝麻酱、香辣酱、甜面酱、卤腐汁、胡椒粉、花椒粉、葱花、韭菜、芫荽、薄荷、牛羊肉做的哨子,各种口味,几乎应有尽有。

小摊摊上卖烧饵块的、烤糍粑的、煎年糕的,红糖汁的、蜂蜜的;还有凉糕,豆沙馅的凉饺,有挽着竹篮卖兰花豆的,上面撒些花椒盐,这是散扁担下酒的最爱。还有在店铺门口架口大铁锅在砖砌的炉灶上炒板栗,香气顺风飘扬。

眼花缭乱的各种小吃,把文超的馋虫勾了出来。

刘老爷拣了两样小吃,买来给正周、文超解馋,并说道:“民以食为天。”

各地来的马帮,车拉、人背、肩挑,把整条街道挤的水泄不通。

刘老爷一行人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找到纳家客栈,见到纳老板,二人是多年的商友。刘老爷经常把文山的三七等山货交由马帮贩运到省城交纳老板代销;纳老板又将本地的日用杂货、盐巴等交马帮带回文山交刘老爷售出。来来往往,双方互利,信誉为本。

纳老板安排了饭菜,先端上盖碗茶解渴。不一会,端上一盘油炸牛干巴;一大碗红烧牛肉,上面撒了薄荷;有粉蒸牛肉,糟辣子芹菜炒牛肉,还有些小菜。

饭毕,纳老板给刘老爷等安排好歇息处,二老在院内树荫处吃茶闲淡。

刘老爷抱拳道:“纳兄,则来无恙?”纳老板抱拳回答:“难哪!一言难尽。”二老便互相诉起苦来。

原来纳老板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合伙人又拉进二位合伙人,声称此二人背景很硬,来头很大,可以打开路子。此二人不掺入一分实有资金只拿干股。此二位所谓的合伙人,道貌岸然,派头很大。一位姓王,名飞;另一位姓孙,名鸿宾,王公子的娘娘是警察局长杜泯的相好。孙公子的父亲是缉查局长。这生意场上肯定是十拿九稳。纳老板和原来的合伙人,都投进去大把的银子。谁知,这警察局长杜泯设了圈套,把纳老板和他原先的合伙人都抓了起来,丢进大牢。

这王公子和孙公子趁机把纳老板和他原先合伙人投入的银子一卷而空。

当地报纸被官府收买,反而作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报道,成了王、孙两个骗子的帮凶。此二人勾结当地高官王知府,一手遮天,枉法裁判。

纳老板言毕,哀声叹气。虽然又花了大把的银子才从牢狱中保出,但他的肺快气炸了。已是身心俱疲,万念俱灭。叠不声的叹息。

闻纳老板所言,刘老爷亦同病相怜。刘老板也把自己一肚子的苦水倒将出来。

刘老板说道:前两年与人合伙做生意,也遭受各种磨难。也是一位姓郭的衙内,其父为当地高官。因为三七生意利润较高,加之刘老爷人缘好,经营有方,尽管来刮地皮的贪官污吏经常骚扰,利润仍然可观,着实让人眼馋。

郭衙内三天两头来纠缠,刘老爷无奈之下同意他来入点股。这郭衙内零三捌四,今天拿一点,过几天又拿来一点;甚至把他与别人做生意打的欠条拿来作股本。刘老爷慑于其父的淫威,只好就范。

刘老爷长年经商在外,无精力过问些许杂事,便委托老会计办理。

岁月流逝,老会计因年迈回乡养老。

郭衙内和其姘头柳贼婆闻知老会计已病入沉疴,不能起床。便利用刘老爷不理帐目的空子,打起敲诈刘老爷的主意。

郭衙内找到刘老爷,威胁刘老爷重新补写欠条给他,否则要绑架刘老爷的大孙子;还要叫人砸刘老爷的门面,商家讲究脸面,这可都是刘老爷的痛处。

刘老爷不明究理,无可奈何,只好按照郭衙内的要求,补写了一张欠条给他。

祸不单行,消息传来,管帐的老会计去世啦。

郭衙内与柳贼婆得知老会计已死,以为死无对证,甚为嚣张,诬告刘老爷赖帐,将刘老爷告到衙门。

审理此案的是一位留洋归来的年轻周姓法官。审理过程中,郭衙内和柳贼婆出尽洋相。周法官发现很多破绽。

僵持过程中,传来意外消息,真是老天有眼,老会计的儿子在清理老父亲遗物和陈年账册时,偶然发现郭衙内亲笔写的十多张收款证据,竟清理出一大堆,其数目早已超过郭衙内所入股本的几倍。

老会计的儿子赶紧把这些证据送交刘老爷过目。刘老爷恍然大悟,原来这郭衙内钻刘老爷常年经商在外,不过问帐目的空子,通过各种手段,欺哄瞒骗,早早的就把他入股的钱从老会计那里把钱骗走了,而且还大大超过多少倍。

那位周法官还算正直,毅然公正判决郭衙内和柳贼婆败诉。

谁知这对狗男女,手眼通天,上面勾结了王知府和法院院长付西庸一窝脏官,指使上诉法庭的田法官,装模作样走个过场,反而裁定刘老爷败诉!

刘老爷气得当庭大骂:“田庄,你这只苍蝇,你这个王八蛋,你这个狗杂种,你的良心给狗吃啦!”

无奈,强权之下即真理!

没过几天,法院的裁定书和强制执行的通知书就送给刘老爷,要把刘老爷辛苦一辈子的家业砍走,甚至已分家出去单过子女的财产也要株连。

苍天哪,这是什么世道?!

皇帝倒了,共和**来了?却又冒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土皇帝。过去的皇帝远在天边,现在这些土皇帝就直接骑在老百姓头上拉屎撤尿!

所谓的法律、法庭都成了贪官污吏、地痞流氓、搜刮民脂民膏的遮羞布。

纳老板、刘老爷,言及到伤心处情不自尽,老泪横流,惺惺相惜,抱腕叹息。

叹可叹,悲可悲,说的比唱的好听!

是黑,是白,全在当权者嘴上两块皮,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老百姓不过是他们可以任意驱使的羔羊,任意宰杀的鱼肉。

纳老板也有个孙子名曰纳玉。与刘老爷的孙子文超同庚,已在省会中学报了名。是新式学堂,学科很多。教师多数是留洋归来的,或者知名学者贤达。

刘老爷闻知甚是高兴,与长子正周合计后,决定送大孙子文超去报考此校。

次日一早,叫了辆马车,刘老爷、正周、文超一行人,与纳老板、纳玉一道顺着城墙西行,过潘家湾、拐朝蒲草田,在马车上又颠了一段路,便到得省会中学堂。

马车在学校大门外停下,一行人下了马车,付了车脚钱,小心的走进校门。只见操场边的围墙被刷成白色,上面斗大的字写着:“好学上进,全面发展,勇于探索,特长明显”。另外一面墙上写着:“爱国,求真,自信,勤奋”。

他们转朝教务处走去,办公楼的外墙同样写着几个大字:“树德、修业、严谨、进取”。

在教务处,纳老板的亲戚马老师很快为文超办妥了入学手续。此刻,学校尚未开学。马老师便带他们去认认门。一大排平房,房子外正面用大字写着:“立志,勤学,善思,践行”。每间教室都有前后两道门,前门侧边挂着班级的序号。教室的后面有学生宿舍,是专门为外地学生准备的。学校还有专为学生开设的食堂。

马老师介绍完后,叮嘱刘老爷某日带孩子来报到注册、交学费、食宿费、领取课本等。

刘老爷、正周办妥了文超上学堂的事,决定带文超在省城逛逛。

次日一早起来,吃过早点,刘老爷给纳老板打过招呼。进大南门,从城内另一座清真寺朝西北转去,到得云贵总督衙门府。大门前蹲着一对大石狮子;中间有好多级石阶。里面有好几重门,有大堂、二堂、三堂;里面的建筑,错落有致。刘老爷一行人,只在大门外朝里面望望,便朝西信步走去。

走了一阵,见前面有一大片水塘,当地人叫“菜海子”,周围长满了水草,水鸟在空中翻飞,一些人在岸边垂钓。

在“菜海子”的南岸,有一座体量很大的建筑,墙体是土黄色,门口站着持枪的卫兵,门头上镌刻着“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几个蓝色的大字。

刘老爷说:“中国三大讲武学堂,这是其一;另外两个,一个在奉天;另一个在天津,北洋讲武学堂。”给年幼的文超留下深刻的印象。

顺着“菜海子”向东慢慢走去,上个大坡,又步行一会,便看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

刘老爷给正周、文超说:“这就是有名的圆通寺。”言语间,便到了寺庙山门前。

进得山门,只见整座寺庙北依螺峰山,座**南,躺在这方洼地中,藏风聚气。沿着下行的石阶,一座雄伟的木牌坊立在路中间,四柱、三门、二楼,上方匾额中四个鎏金大字:“圆通胜境”。再往下行,是天王殿。过天王殿,迎面是一大风水池,池中建有一座二层的八角亭;过一座三孔的石拱桥,进到亭内,是塑金身的千手观音。出八角亭,过亭后的石拱桥,便是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前后左右的周围廊柱,两三个人环抱不过来。柱子下面的柱础石,雕刻着莲花瓣的“八达玛”,十分精美。

殿前的香炉常年飘着香火,跪满了拜佛的信徒。香煙袅袅,木鱼声声,伴随着和尚们颂经声,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脱开了俗界。

水池的周围是一色的木结构回廓,可供信徒们休息、活动。

刘老爷一行在棵古树下休息,文超缠着爷爷,要他讲这佛教和这寺院的故事。

刘老爷说道,这佛教自从印度传进中国,就和中国的建筑文化、风水文化融会贯通。从建筑选址、规划布局、施工彩绘,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藏风聚气,躲在这方山洼里。

刘老爷还特别说道:一般寺庙的规划布局,少不了这七样东西,叫“七紫伽蓝”,又叫“七堂伽蓝”即:山门,钟楼,鼓楼(左钟右鼓),天王殿,大雄宝殿,前面两边偏殿(客堂)。刘老爷又说道:佛寺与道观不同。道教讲究养生。天、地、人合。道观都是建在山头上,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而佛寺多在山脚下、山腰中,以藏风聚气,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

听得文超入迷,在他年幼的心里留下一大谜团:象爷爷这样见多识广、德行高洁、靠自已能力淘生活的人,为什么在这个世道上总是处处难行,还经常被人欺侮?

到了开学的日子,刘老爷、正周,与纳老板相约,叫了辆马车把文超和纳玉送进学堂安顿好后,刘老爷、正周托嘱纳老板帮照看文超。纳老板很是上心,一再叮嘱纳玉,放假休息时,邀约文超来顺城街家中。

刘老爷和正周采购了些一平浪的盐巴、粗布、日用杂货等,与纳老板告辞后,随马帮返乡。

不日,省会中学堂开学。新生班头堂课是请吴先生上历史大课。

吴先生从中国上古史讲到先秦;从春秋战国讲到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又从秦汉三国两晋南**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一直讲到民国。连讲几天的历史大课,最后重点讲到近代中国受列强**,割地赔款,火烧园明圆、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进北京、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光绪帝被囚瀛台、太后复辟、谭嗣同六君子菜市口被杀、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运动等。直听得文超、纳玉、王武、李平等一帮少年热血贲张。

文超工工整整的在纸条上写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贴在自己的床头上。

纳玉在自己的床头贴的条子是:“精忠报国。”同寝室的王武、李平只是发闷火。

闻先生的文学课,从先秦文学讲到唐诗、宋词、元杂曲、明小说、清杂文,算是普及文学常识。最后着重讲了下《诗经》和《楚辞》。

文超在自己的床头贴了条:“屈原浩气长存。”

纳玉在床头贴了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熊先生的数学课,较为艰难,学子们听得一头雾水,十分费解。

蔡先生讲植物学,讲的生动,云南是个植物王国,都听得津津有味。

楚先生讲社会学,讲人伦哲理。

一年又一年,孩子们年龄见长;知识也在增长。闲暇时,纳玉问文超,你以后想干什么?

文超若有所思说道:“还没想好。”

休息日,文超、纳玉、王武、李平等一伙少年郎,相约去外面走走。过康阜楼,经蒲草田,从小西门绕过,来到菜海子。

他们在岸边拣了块草坪坐下,阳光穿过树冠中摇曳的树叶洒在他们意气风发的脸上。啊,这世界多美妙,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景。

纳玉快人快语,朝着不远处的讲武堂说道:“我以后要报考讲武堂。”言毕,转向文超问道:“你呢?”

文超沉思后,答道:“我也考。”

王武站起来叉着腰,望着讲武堂说道:“我考讲武堂。”李平问道:“为那样?”

王武愤慨地回答:“这个世界太不公平。穷的穷,富的富。老民姓苦死,一年到头吃糠咽菜,还填不饱肚子。”

李平赞同说道:“就是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

纳玉有感而发,说道:“皇帝没有了,**也剪了,那些当官的脱下长袍马褂,换上中山装,满嘴的大道理,一肚子的坏水,变着花样搜刮民脂民膏。”顿了下,纳玉问文超:“你说呢?”

文超想起爷爷的遭遇,一肚子的鬼火,说道:“就是这样!”

几个少年郎,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从老百姓的穷困,到官员的**。再到千家万户为油盐柴米发愁,仍然过着穷子,一通鬼火发了出来。

几个少年吐够了苦水,不觉已到晌午,方觉腹中饥。纳玉说道“走,我请你们吃牛肉面。”

他们几人便朝着小西门大观街口走去。远远就看到清真牛肉面馆,门口插了把黄油布伞。门口灶台上支了口大铁锅,热气蒸腾,热汤翻滚。锅里煮着大块的牛肉,大师付用铁勾子把熟透的牛肉捞上来,放在傍边的案板上。另外一位师付用刀麻利地把熟牛肉切成片,已经煮熟的面条,一碗碗的排在案板上。大师付抓起切好的牛肉片每碗放一小撮。还有米线、卷粉,可随意。佐料也很丰富,自便。两枚铜板一碗,经济实惠。食客多为普通市民、进城卖菜的农村大爷、还有些散扁担。

几位穷学生吃得满头大汗。回到学校寝室,文超用笔恭恭敬敬写下了六个大字贴在床头:“屈原浩气长存。”

纳玉写了一帖:“桃花源”,贴在床头。

王武调侃的写了一条:“越穷越见鬼,越冷越刮风”,也贴在自己床头。

李平写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贴在床头。戏闹过后,便上床做梦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