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新话红楼

第三十五章 宝玉生日是个谜 聪明的你一定能猜到

作者:张凯庆

小说中描写了很多人过生日的情景,这些人生日的过法,有的热热闹闹、恣意奢华,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无论如何,总是把每个人的生日日期交代的很清楚。如:元春的生日是大年初一;薛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王夫人生日是三月初一;贾琏的生日是三月初九;薛蟠的生日是五月初三;贾母的生日是八月初三;王熙凤的生日是九月二日……

奇怪的是,唯独主人公宝玉过生日时,虽用了近两回的篇幅详尽描述,不胜烦琐,但始终没有说出是几月几日,原因何在?贾宝玉的生日日期始终是个迷,引起后人无数的猜测。

很多人认为,宝玉的生日就是曹雪芹的生日,也有说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的生日,还有说是洪昇的生日,反正就是作者的生日。作者因担心“文字狱”,故采用隐秘的手法,将自己的生日隐写于小说之中。为此,很多人不遗余力的去考证贾宝玉的生日,有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之说,有五月初三之说等等。

笔者很难苟同这样的说法。试想,乾隆年间人口已近三亿,与作者同生日的人会有多少?即使作者把自己的生日明明白白地写进书里,又有谁会注意到你?况且,五月初三是康熙年间的废太子胤礽的生日,太子的生日都敢明写,何况无名之辈?再说,作者如此挖空心思、大费周折的将自己的生日隐写于小说之中,有多大意义?目的何在?是想说明自己就是宝玉吗?可他们又不是“活龙”。因此,宝玉的生日就是作者的生日在情理上是断然说不通的。

那么,为什么宝玉的生日要遮遮掩掩?作者为何不敢在书中明确写出宝玉的生日日期?那是因为作者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旦写出宝玉的生日,全天下的人立刻就会明白这个宝玉是何许人也。

因为宝玉是皇上,皇上的生日,那是全天下人的节日,妇孺皆知啊!

清朝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皇太后生日称为圣寿节,皇后、皇贵妃生日则称为千秋节。清朝皇帝威严之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凡是与皇上生日相同的人,要么提前两天过生日,要么推后两天,皇上的生日,是全天下独有的。

清代皇帝生日寿辰礼仪之繁琐,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万寿节这天,天下同庆,京师与各直隶省都是要各建道场并诵经祝诵。京中则百官分队而列,望阙叩头。皇帝所到之处,政府职能负责部门要用彩画、布匹、新建筑物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政府的文武百官,要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祝贺皇上万寿无疆。

万寿节期间禁止民间屠宰,官方禁止斩杀刑事犯人,民间禁止穿素色服装,一律必须是鲜艳的服装。上到朝廷下至各地政府前后数日不理关于刑事案件的政务。王公百官还要按制穿官服。

除此之外,老百姓若有人今日在皇帝面前,或者在民间死去,也被称为是冲撞了皇帝,因此,百姓们这天若有人死去,必须秘而不宣。当然,老百姓们家人若有人住进监狱,犯罪轻的可以释放,罪行重的可以减免,并且允许探亲。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不敢明确写出宝玉生日日期的苦衷了吧。

宝玉的生日真的无迹可寻吗?不是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已经巧妙地把

宝玉的生日日期告诉了读者。

第一回:甄士隐见到贾雨村,邀他到家中做客,贾雨村见到士隐家的丫鬟生的眉清目秀,并两次回头张望,因此便想入非非,心生歹念。

这一段叙述的是甄士隐梦醒当日的事情。接下来书中说: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这“一日”二字,意为“过了一日”或“隔了一日”。过了一日,就到了中秋节,那士隐做梦的当日就是八月十三日。

士隐邀雨村至家中书院,二人归坐,开怀畅饮。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的表面意思是咏月,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圆月”对百姓的吸引力。

对贾雨村的这首诗,一般的解释为:贾雨村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他在中秋之夜托物言志,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诗的前两句平平,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

根据书中对贾雨村的描写和这首诗的表面含义,确实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但是,张凯庆认为:这首咏月诗的真正的深意是,作者借贾雨村的这首诗道出了主人公宝玉的生日日期。

下回详细揭示贾雨村中秋咏月诗的奥妙。

《新话红楼》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本音物语播讲,欢迎收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