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1922,民国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第一章 华夏第一刺客彭家珍

彭家珍,四川省金堂县人,出生于1888年4月9日,其父亲彭复恒,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思想激进、主张实业救国,彭家珍自幼禀赋聪明,受家庭影响,四岁就能背诵《孝经》、《正气歌》,八岁已熟读《四书》、《五经》,同时也接触西方近代科学。

由于彭复恒与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维新派人物相交甚好,1902年彭复恒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十四岁的彭家珍随父亲到省城读书,视野日益扩大,深刻感受到满清政府**无能、割地赔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03年,彭家珍考入四川武备学堂,口试是在楼上举行的,考官想看看这批学员的观察能力,问考生们楼梯共有多少级,只有彭家珍回答正确,让在场的考官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在四川武备学堂学习期间,彭家珍除精研智育、体育外,还阅读了大量的革命著作,《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都成为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物,由此,他开始思考国家前途,有了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的理想。

1906年,彭家珍以优等成绩毕业,随后,由四川总督锡良选派赴日本考察军事,并领受为新军订购军火的任务。

这一时期,日本东京已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革命的门槛外彷徨、苦闷了数年的彭家珍,十分兴奋的主动与革命党人接触,并拜见了他十分景仰的孙中山先生,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彭家珍接受了孙中山先生布置的任务,携带一批革命书刊返回四川,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从此踏上了为振兴中华、拯救国民于水火的革命道路。

彭家珍在军队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当时,四川中国同盟会一些骨干成员汇集成都、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因事机不密,革命党人遭到清军全城搜捕。

满清四川总督赵尔丰先调新军入城警卫,闭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彭家珍因为没有暴露身份,奉调随军入城,得知赵尔丰的部署后,及时报信、通知革命党人转移,使参与起义的一百多名中国同盟会会员大多幸免于难,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事后,彭家珍遭到上级怀疑,被免去职务,是年6月,彭家珍离开成都前往昆明,任陆军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兼教练官,不久升为提调,半年后,随营学堂撤销。

1910年5月,彭家珍前往奉天,7月,出任学兵营左队队官兼教练,彭家珍趁挑选学兵之机,发展该队队员任道远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在武昌起义以后,彭家珍所联系和指挥的任道远等人,成为张榕、宝昆、田亚赟领导的东北起义的基干力量,奉天血案发生后,任道远孤身入关追随彭家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夏,彭家珍调任清军天津兵任站副官长、代理标统。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危在旦夕,为尽快**起义军,清政府从德、法等国购入大量军火,准备从西伯利亚铁路经东北、天津,转运到汉口。

彭家珍得到了这一重要情报,他联络到驻守滦州的革命党人施从云,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第20镇统制张绍曾,请张绍曾在军列到达滦州时予以拦截。

张绍曾是君主立宪派,但他同情武汉革命党、不愿执行清廷令其**起义的命令,他下令不让部队前去进攻武汉起义军。并与其他将领联名致电清廷,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主张在保存清政府的前提下、施行君主立宪政体。

可即便是这种要求、在保皇派看来也是大逆不道的,清廷免去张绍曾第20镇统制之职,任张绍曾为兵部右侍郎兼长江宣抚大臣,明升暗降的褫夺了他的兵权,张绍曾被迫逃到天津避祸。

此时,运送军火的专列已经快到滦州了,彭家珍再想联系其他革命党人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决定靠自己来完成拦截任务。

彭家珍向上司报告说,铁路沿途都有小股革命党出没、恐怕会对军列发起袭击,为了确保军火安全送到前线,他愿意亲率一队清军随车护送军火,在机车加水加煤时、防止革命党靠近军列,他的上司当即批准了他的计划。

彭家珍立即派任道远秘密赶赴武昌,把这个重要情报向武昌起义部队进行汇报,两天后,彭家珍登上军列,与军火一同前往汉口。

在军列抵达汉口清军驻地前,任道远和起义军炸毁了铁路轨道、逼停了火车,彭家珍与任道远他们一起、运走了5000支步枪和500多万发子弹,这对武昌起义部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事根本瞒不住清军,清廷对彭家珍发出悬赏通缉,他不得不使用化名在北京、天津、奉天、上海等地联络革命党人,继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12月初,彭家珍在上海受到了孙中山的接见,孙中山告诉他:“蜀军正在筹备当中,到时候你可以前去担任副总司令。”

彭家珍虽然很感谢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但他略作思考后,还是真诚的看着孙中山说道:

“逸仙先生,我没有指挥军队的实战经验,骤然担任要职、深恐会对革命造成损失,我还是回到北方,继续执行秘密任务比较好。”

1911年12月中旬,同盟会“京津保分会”成立以后,下属机构特设一个暗杀团,确定了“以诛锄元凶巨憝之计”的方针,刺杀对象为袁世凯、良弼等满清重臣。

暗杀团由彭家珍负责,所需武器弹药从上海运来,暗杀团成员还到京郊门头沟、十三陵等荒野无人处,彭家珍亲自教团员们练习射击、爆破等技术。

1912年1月12日,爱新觉罗·良弼与溥伟、铁良、毓朗、载涛、载泽等人成立“君主立宪维持会”,简称“宗社党”,他们坚决反对与革命党议和、反对清帝逊位。

1911年1月16日,暗杀团实施刺袁行动,由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等人执行,但仅炸死袁世凯护卫营管带袁金标、炸伤数名清兵,袁世凯侥幸逃脱,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被捕后英勇就义。

1912年1月19日,宗社党发布宣言,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此时的良弼,禁卫军都统一职虽已被冯国璋接替,但在禁卫军中仍有很多追随者,铁良更是久历行伍,在军中的影响虽不如袁世凯,但其也有自己的势力,因此,宗社党声势不小。

良弼在朝堂上扬言:“……重整兵马、与南方革命党决一死战!”。

在良弼的强硬表态激励下,把持朝政的隆裕太后重塑信心、决定派出十万清军与革命军决一死战,真打不过就退回关外。

这一诏令一旦实施,革命就有可能功败垂成,更重要的是,会有无数革命党人血染沙场,无数同胞遭受战火兵灾的蹂躏,就算满清逃到关外、也视同国家被分裂。

宗社党倒行逆施、负隅顽抗,成为革命成功的巨大绊脚石,为扫除这个阻碍,进而达到胁迫清帝退位的目的,彭家珍决定亲自前去暗杀“宗社党”头目良弼,他在暗杀团会议上豪迈的说道:

“死一人而使亿万百姓免于战火,死一人而使千百万人不死,虽必死、吾亦往矣!

今刺良弼,其扈从甚众,欲成功、唯流血五步耳!”

“你是团长,这次任务我来执行吧。”郑毓秀站起来说道。

郑毓秀虽然是个女人,却是一名坚定的革命党人,1909年4月,刺杀摄政王载沣所用的炸弹,就是郑毓秀由天津携带到北京的。

郑毓秀女士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性省级政务官、第一位女性法院院长、第一位女审、检两厅厅长,也是唯一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修订的女性。

郑毓秀被誉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乱世英雄,一位集柔情与傲骨于一身的女中豪杰,一枝绽放在乱世之中的铿锵玫瑰。

“绝对不行!”彭家珍坚决的说道:“你刚参加过刺杀袁世凯的行动、手上还有伤,而且你是革命、也是我们暗杀团宝贵的财富,幸亏你找人出面、才救出了七名被捕同志,今后也不许你再直接参加具体行动了。”

“我来执行这次刺杀任务吧。”另一位暗杀团团员任道远也站起来说道。

“不行,你才来,对北京地形不熟悉。”彭家珍看着这个自己培养、引导到革命阵营的年轻战友说道。

“我去!”

“让我去吧、团长,你还要统筹、组织今后行动!”

“让我去吧!”

“还是我去!”

“该轮到我去执行任务了吧!”

……

与会其他暗杀团团员纷纷激动的站起来请战……

彭家珍很感动,他们这些人都不缺慷慨赴死的勇气,可这次他的计划、几乎可以说是九死无生的行动,他不忍让别人替自己去死,他看着团员们说道:

“诸同志请坐!

你们都不要争了,刺杀良弼必须一击必中,因为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你们谁有我的经验丰富?所以,这个任务只有我最合适执行。

你们放心,我准备带两颗炸弹,假如第一颗如果没中,再扔第二颗,要是再没炸到,就拿出手枪射击,留下最后一颗子弹自尽。

万一未能杀死良弼,而我还来不及自杀、而被捕,如果落到袁世凯手中,我就说这是良弼自导自演的,准备嫁祸袁世凯、借机扳倒他。

如果落到良弼手中,我就说是袁世凯吩咐我做的。

所以,不论最后什么结果,一定让清廷大起内乱,以助革命早日成功!”

会议在一片悲壮、肃穆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彭家珍他们随即开始策划刺杀良弼的具体计划,彭家珍等人初步决定在腊月初八这天实施暗杀,因为按照满清惯例,腊八节,皇上会赏赐王公大臣腊八粥,而王公大臣这天必须上朝谢恩。

虽然彭家珍确定了暗杀目标,可他没有见过良弼本人,于是暗杀团动用了全部关系网,全城寻找良弼的照片,经过多方联系,一位暗杀团团员得知同乡徐某家中、有一张良弼的照片,这名团员假装去徐某家做客,偷偷将照片窃了出来。

良弼是清廷重臣,身边自然保镖、扈从众多,想接近他并不容易。

经过细致调查,暗杀团发现良弼曾经的部下崇恭、体貌与彭家珍有几分相似,彭家珍决定利用崇恭的身份接近良弼。

崇恭此时在奉天带兵,彭家珍立刻派人前往奉天,用崇恭的身份给良弼发了一封电报:

“奴才在奉天发现京城革命党人重大秘密,马上回京向您当面汇报。”

彭家珍此举是为了消除良弼的顾虑,让自己可以用崇恭的身份去府上见他,为了更好的模仿崇恭,他还专门派人去天津印了一套崇恭的拜帖,并买了一套与崇恭军阶一样的军装。

接连几天,彭家珍化妆成崇恭的模样,故意趁良弼不在家时,去到他的府上“拜访”,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家门丁以为自己就是崇恭;二是为了执行任务的那天,方便打探良弼回家的时间,以便提前布置好接应人员。

1912年1月26日,行刺行动之前,彭家珍写下绝命书:

“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当天下午,彭家珍事先换好军官服,绕道北京火车站,装作刚下火车的样子,叫上一辆黄包车坐到金泰客栈,住到楼上的吉泰号房间休息。

到了预定时间,彭家珍乘坐事先定好的马车来到良弼的府上,他来过好几次,良弼家丁认出来人是“崇恭”,于是告诉他:

“大人去了军咨府议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彭家珍让车夫把车停到一旁等良弼,一队清兵护送一辆马车来到良弼府外,彭家珍确认正是良弼的马车后,急忙走了过去,由于他穿着清军军服,所以没引起任何人的疑心。

良弼的车马刚停稳、正在下车,彭家珍被良弼的卫队拦在外面、无法近身,他忙将事先准备好的崇恭的拜帖,请卫兵转交良弼。

良弼接过拜帖,得知是崇恭找他、突然想起了那封电报,于是同意让“崇恭”过来,良弼转身准备回府、可就在转身之际,他瞟见了“崇恭”,崇恭是良弼老部下了、良弼顿时警觉了起来,他转身看着正在走近的彭家珍喝道:

“你到底是谁?”

彭家珍见被良弼识破,马上投出了藏在左手袖口内的手雷,良弼见状一边逃走躲避、一边高呼:

“有刺客!”

“轰!”

一声巨响,炸弹投偏了点儿,炸倒了几名卫兵、马弁,良弼却已经躲开了,第一颗炸弹的爆炸声、震慑住了良弼的家奴、保镖、卫兵,他们纷纷趴下或逃开了……

彭家珍不管不顾的朝良弼追去,他的速度快,很快追上了良弼,在很近的距离上、在奔跑中顺势将右手上的第二颗炸弹投向良弼……

现场情况极为混乱,良弼根本想不到刺客还敢追自己,他只顾逃命、根本没有回头看过……

“轰!”

炸弹在良弼左后方炸响,一块很大的弹片击中了良弼的左腿、他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不幸的是,由于距离太近了,彭家珍的头部也被一块弹片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前来接应的任道远和其他团员目睹了这一切,他们伤心欲绝,任道远要去抢回彭家珍的遗体,被同来接应的暗杀团团员硬拉了回去……

良弼遇刺,当时并没有死,也得到了及时救治,还请日本军医做了截肢手术,但终因伤势过重、在两天后身亡了,临死前,良弼痛苦的感慨道:

“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死后,“宗社党”再也没有人敢出头叫嚣了,一个个偷偷的逃亡外地,再也没人敢提与革命党拼死一搏的事情了。

1912年2月12日,绝望的隆裕太后携溥仪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彭家珍用自己的牺牲,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彭家珍孤身刺杀清政府重臣,举国动容,有报社发文称赞:

“一炸胜雄兵十万者。”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只用了83天,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家制度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刺客彭家珍为国捐躯,绝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的名义,追赠彭家珍为中华民国“陆军大将军”,他盛赞彭家珍:“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并为其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签发给彭家珍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内对彭家珍有“……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之评价。

瞰华夏5000年历史,抱“死一人而使千百万人不死”之信念,孤身前去刺死清廷重臣良弼,致使满清统治者胆寒,对促成满清皇帝退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彭家珍无愧华夏第一刺客之名!

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