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枭雄的天空

第92章 山河摇动(一)

端方带领着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经宜昌入川。湖北新军的精锐尽在其中。在关键时候调往前线的,当然是精锐。

当时,在武汉的军队有一镇(师)、一协(旅),还有一部分宪兵。这一镇就是新军第八镇,统治是张彪。一协是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是黎元洪。端方抽调走了两标(团),在武汉也就还剩下一万四五千部队。这其中加入革命党的有多少人?三千多人。足有五分之一,这真不是个小数目!

蒋翊武、孙武等革命党人策划在中秋月圆之夜(阳历10月6日)起事。没想到端方这时候来了一个神助攻:他将新军精锐调走,武昌城防守空虚。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后来,共进会与文学社会晤了多次,在“反清”这件大事上,大家都放下了各自小团体的利益,出奇得团结。推举起义领导人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互相谦让的情况。于是,有人提议向同盟会发邀请,请黄兴来武汉主持大业。黄兴是“造反”专业户,总是冲在“造反”第一线。与会人员纷纷同意,蒋翊武便以共进会、文学社的名义,给宋教仁写了一封信,信中恳请同盟会派员来武汉主持大业,并让居正、杨玉如将信带往上海。

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革命形势呈现出一片惨淡情状,东京的同盟会首领们也是各自流亡。当时,宋教仁在上海跟陈其美等人一起搞革命。孙文则流亡到了美国。黄兴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在香港养伤。黄兴很快接到宋教仁转来的信件,信上说武汉的同志计划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起事,并请他前去主持。他对于这个消息也是半信半疑,信上提到的几个领头人他基本上都没有听说过。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黄兴也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认为单点开花这种“造反”模式,很容易被扑灭,最好是多点开花,连城一片比较好。

黄兴一时间来不了武汉,“造反”的事不能停下。大家于是推举蒋翊武任起义临时总指挥,待黄兴来到,再将指挥权交给黄兴。会上还推举孙武任本次起义的参谋长。并秘密成立了军政府,成员如下:

总*理:刘公;

军务部:孙武、蒋翊武;

参议部:蔡济民、高尚志、徐达明;

内务部:杨时杰、杨玉如;

外交部:宋教仁、居正;

理财部:李作栋、张振武;

调查部:邓玉麟、彭楚藩、刘复基;

交通部:丁立中、王炳楚。

一切准备就绪,静等月圆之夜到来。

那时候,革命党人在武汉已经非常得势,甚至利用舆论公开发表鼓动暴*动的文章。当地报纸《大江报》就发表了一篇公开号召革命的文章《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该文有这样的一段话:“和平已无可望,国危如此,男儿死耳,好自为之。”这篇文章让湖广总督瑞澂心惊肉跳。他下令封闭了这份报纸,并逮捕了主编詹大悲、何海鸣。

共进会、文学社将起义的消息传达给会员,大家立刻群情激奋起来。但是,让这三千多人保密却不容易。坊间纷纷传闻“八月十五杀**”,一时间武汉三镇呈现山雨欲来之势。越接近八月十五,总督瑞澂就越惴惴不安。

距离起义日期十几天的时候,南湖炮营先出事了。当时炮营有两名士兵梅青福、汪锡九请了长假离营回老家,同营关系比较好的士兵霍殿臣、孟华臣等人给摆了一桌酒席送行,大家纷纷劝酒,桌上的人都没少喝。正当大家喝得尽兴的时候,排长过来干涉,引发了冲突,双方大打出手。霍殿臣、孟华臣等人是革命党,酒劲一时上涌,率领众人直接将炮推了出来,这就要开干。由于炮弹是单独存放,由专人负责保管,所以炮也就没打响。霍殿臣、孟华臣等人知道闯下大祸,纷纷弃炮而逃。

总督瑞澂闻讯下令全城搜捕,捉了几名下层士兵,他们对上层起义策划的事情知道的很少,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只是都提到八月十五要干“大事”。

瑞澂思前想后,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下令把所有营的子弹都收缴上来。军营中的中秋节提前到八月十四过,八月十五戒严,谁也不准出营一步。这出喝酒闹事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中秋之夜(10月6日)起义的计划被迫泡汤。

起义总指挥部决定将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1日,往后推迟了五天。

没想到10月9日这天,又出了一个大大的意外。

这天中午,孙武带人在汉口的俄租界**,刘公及其夫人、弟弟刘同都在场。刘公是共进会的总*理,和孙武是老同事,关系很熟。刘同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非常叛逆,革命热情也很高,听哥哥刘公说要起义,死缠烂打一定要来参与。

孙武一时没注意,这后生在屋里点了一支纸烟,火屑飘落进去,引燃炸药。一声巨响,孙武的手和脸立刻被烧成重伤,拿条棉被盖住,送入租借的医院治疗。刘公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赶来的俄国巡捕,他谎称燃油爆炸,趁巡捕不备,逃之夭夭。

刘公的夫人和弟弟刘同都被巡警抓走,最重要的是屋里尚有一份起义名单,名单上各营的同志一一统计在列。俄国巡捕将二人连同这份名单交给了湖广总督瑞澂。刘同小小年纪,经不起拷打很快招供,至此,起义计划完全公开。

去租借送消息的邓玉麟刚刚从孙武的房间出来不久,就听到爆炸声。他赶快折回去,远远看到俄国巡捕包围了房间,抓走了同志,并带走了许多资料。他知道,这里面最重要的资料就是起义名单,记录了部队里所有参加革命党的士兵名字。他慌忙返回武昌城,将消息通知总指挥部。

距离起义两天的时候,起义计划连同所有参与人员一起暴露!

造反名单让总督拿到了!

这无异于将武汉所有革命党人都置于了刀俎之上,由他人任意宰割!

总督瑞澂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参会者包括:军事参议官兼兵备处总办铁忠(湖北军务第一责任人)、第八镇统治张彪(张师长)、第二十一协协统是黎元洪(黎旅长)。

铁忠和张彪主张按名单抓人,一个也不放过。黎元洪则主张缓办,部队里革命党人实在太多,怕激起兵变,不好收场。黎元洪言下之意就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也是他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贯作风,他手下官兵,特别是被他庇护过的革命党官兵都很敬重他。黎元洪在武汉官场的形象也非常正面:能力突出、廉洁、爱兵如子。

瑞澂作为湖北地面的一把*手,充分考虑了双方意见,之后拍板了一个合二为一之策:缉拿要犯,也就是起义的组织者,暂不抓拿底层士兵。各营搜查子弹,一颗也不要留,再派卫兵分别把守(卫兵有枪有子弹)。各营人等都不准出入,大小便都要在营中解决。各营官兵如果*敢违令外出,卫兵可以直接法办。

武昌城小朝街八十五号,造反总指挥部从邓玉麟口中,知道了起义暴露的消息。这时候杨玉如刚刚带回来黄兴的回信,黄的意见是起义暂时缓一下,待到十月底,以策划十一省共同起事。

就在研究是否推迟起义时间的当口,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听说了名单陷落、同志被捕的消息,瞬间大惊失色,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置才好。总指挥部里其他同志也乱做一团。名单陷落,瑞澂就可以按图索骥,逐个抓人,这不就相当于将三千多革命党人变成了待宰羔羊吗?总指挥部里这几个头目还不首当其冲?

“赶快逃命吧!”蒋翊武脱口而出。

听一把*手这么一说,其余同志立即准备作鸟兽散。

“这样不行!”这是一句雷霆般的喝止。

挺身而出的是一位文弱书生,他叫刘复基。因为足智多谋,被同事们称为“小诸葛”。

刘复基说到:“现在应该当机立断,立即举义。”

蒋翊武仍然不知可否。

刘复基接着说:“如果我们就这样逃走,不仅会将数年心血毁于一旦,而且会置三千多兄弟于万劫不复之地。”

蒋翊武仍然主张舍尾保首。

刘复基继续劝到:“与其坐而被捕,不如誓死一拼,成败如何,尚未可知也!”

众人也纷纷附和刘复基的主张。蒋翊武这时候情绪也稳定了一些,就顺着大家的意思决定当晚起义,并派出交通员赴各营联络。南湖炮营是此次起义的重点,没有重炮,怎么占领武昌城?

邓玉麟被派往武昌城外的南湖炮营,通知营中党人起事时间定在当晚(10月9日)。以炮营兄弟鸣炮为号,城内各营闻炮就举事相应。起义的士兵一律左臂系白布识别。一场兵变就在眼前!

由于时间提前到当夜,起义指挥部内又忙做一团。大家伙都忘了一件大事:中午时候,名单泄露,指挥部应该在第一时间换个地方。你说这帮人的心有多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