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群雄并起(四)
邱氏所照顾的这位潘家贵公子名叫潘复。潘家累世为官,家境非常富裕。有钱人家都异常重视子孙的教育,潘复很小的时候家里就给请了私塾先生,潘复也聪颖过人,邱氏照顾的也很尽心。同时,靳云鹏此人生性机敏,很得潘家喜爱,便让他陪伴潘复读书,于是穷人家的孩子靳云鹏获得了难得的读书机会。靳云鹏的弟弟妹妹们也长大了一些,能够做些沿街叫卖的小生意,靳母的担子稍微松了一些。
读书能改变命运,也能实现阶层跨越。靳云鹏知道,这份读书的机会是母亲辛辛苦苦照顾潘家少爷赚来的。靳云鹏虽然没有潘复那份天资,但是却更加用功,几年时间跟着私塾先生学遍了经史。小潘复对邱氏非常依赖,甚于自己的生母。小孩子是谁养大的,自然就跟谁亲近。两个孩子都是邱氏带大,小潘复比靳云鹏小六岁,私下里便以“大哥”称之。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十八岁的靳云鹏感觉这是一次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便从山东前去天津,投入袁世凯阵中,做了一名小兵,做些勤杂事务。有一次,时任管带的段祺瑞前来检查勤务,他径直走进军营的厕所,查看卫生情况。厕所通常是卫生死角,如果要看卫生做得是否彻底,走进厕所看一眼就知道了。令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厕所被冲洗地非常干净,与旧军营那种臭气熏天、蚊蝇满地的印象大相径庭。段祺瑞就问这是谁打扫的,部下就喊来了这位憨憨的山东青年,当然就是靳云鹏。
通常来说,有能力的人通常不是一出山就做了不起的大事业,而是将细节处理地特别好的那一类人。靳云鹏就是依靠打扫厕所这样的小事,让北洋之虎段祺瑞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不久之后,他就被段祺瑞提升为排长,受到段祺瑞的重视,人生逐渐开始起步。后来,段祺瑞出任随营武备学堂监督,靳云鹏第一时间被其选入该学堂,成为任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那期学员还有曲同丰、傅良佐、吴光新,这些人都成了段祺瑞的心腹。后来,随着段祺瑞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央,他们也开始了在政坛呼风唤雨的时代。
靳云鹏毕业后就留在随营武备学堂监督担任教习(老师)。后来段祺瑞出任北洋督练公所总办,靳云鹏被段委任为参谋处提调。两人朝夕相处,性情相投,关系非常融洽。1909年,云贵总督李经羲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段祺瑞便向其推荐了靳云鹏。李经羲委任其出任新军十九镇总*参议。两年之后的重九之夜,蔡锷在昆明发动起义,靳云鹏化妆成轿夫逃出云南,只身前往汉口,投奔已任大帅的旧主段祺瑞。幸亏他跑得快,北洋系将领、新军第十九镇统治官(师长)钟麟同就被蔡锷给诛杀了,如果没跑掉的话,靳云鹏的下场跟钟麟同不会有啥不同。
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故人靳云鹏,段祺瑞大喜过望,询问周详,便将其安排在身边,参与军队机要事宜。在段祺瑞安排下,靳云鹏向袁世凯汇报了蔡锷等人如何发动叛乱,如何诛杀长官等事。袁世凯通过他掌握了云南边陲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也将蔡锷列为心腹大患。
潘复则在二十岁时中了举人,光耀乡里。家境优渥,学业出众,人长得帅,潘复的人生就这样开始起步。1908年津浦线正要修建,由于线路临时调整,原本过潘复家乡济宁的津浦线计划改道。这让济宁上下非常不满意,那时候济宁是山东西南部的工商重镇,铁路对其发展非常重要。正所谓“铁路一响,黄金万两。”济宁人民都很重视。于是,众人选潘复等人带头,前去京城请愿。潘复绝对是社会活动的一把好手,他来到京城,上下奔走,还邀请了济宁籍的官员给朝廷上奏折,力陈其事。最后,朝廷决定再修一条兖州到济宁的支线,就是兖济铁路支线。这件事让二十六岁的潘复声名大噪。
后来,潘复父亲的同僚陆钟琦出任江苏布政使,邀请潘复入幕。于是潘复便成为其幕僚,由于其文笔出众,办事机警,很得陆钟琦赏识。上文中说过徐树铮投奔袁世凯的时候,陆钟琦感觉其狂妄自大,对其很不满意,给徐树铮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幸好遇见了段祺瑞,命运才得以改观。
陆钟琦对处事周详的潘复却极其满意,陆钟琦擢升为山西巡抚的时候,将潘复也带到了山西太原。辛亥年间,阎锡山让一直养尊处优、顺风顺水的潘复体会了一把惊骇之夜!潘复魂不守舍的逃回家乡。民国成立以后,潘复和靳云鹏哥俩紧密合作,开办了面粉厂等一些列实业公司,赚得盆丰钵满。虽然大赚,但两人都不想只做富家翁,而是不约而同地投身政坛,并在官场上互相关照,仕途一路飙升,后来两人都官至民国总*理。
话说有一年中秋节,袁世凯做东招待北洋各位将领,事前叮嘱大家,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要大家带家属前来热闹一下。既然是袁大帅请客,北洋诸位将领都很重视,纷纷带着夫人参加,一时间英雄美人汇聚一堂,好不热闹。临开席的时候,袁世凯突然发现别人都是带着美貌的妻妾而来,独有靳云鹏是带着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出席宴会。袁世凯也是极孝顺的人,一看有老人家在场,就赶紧过去邀请老人来正位就坐,靳母邱氏却怎么说也不坐主位,她说自己本是一农妇,怎么能做大帅的位子?多次礼让无效,无奈之下袁世凯就让靳云鹏陪同母亲坐在自己身边。
落座之后,靳母邱氏将自己随身的一个包袱打开,拿出了四样东西:鸡蛋十个,豆腐四块,煎饼六斤,咸菜一罐。看到这些东西,袁世凯非常纳闷,自己这里山珍海味什么没有,这个老太太怎么还自带食品参加宴会呢?靳母邱氏不慌不忙地跟袁世凯说:“这些都是俺们山东老家的特产。昨天听说要见袁大帅,自己赶做出来的,想让袁大帅品尝一下。这四样东西意思是:吉子十个,都福赐快,坚兵禄金,贤才一贯。”本来平平常常的特产,经靳母邱氏这么一解释,原来代表了多子、多福、多金、多禄、多兵、多才。袁世凯闻听之后高兴不已,将每样食物都特意多吃了一些,同时也将孝子靳云鹏记在了心中。邱氏是一位老妇人,既没读过什么书,也没见过大世面,却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给儿子铺路,其心智固然不是寻常妇人所能比的。
有人说邱氏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母亲。这位裹着小脚的农村贫困妇女,在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的情况下,独自带着七个孩子拼尽全力努力挣扎在饥饿的生死线上,让一家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了下来,这本身已经堪称奇迹。然而,她又一奶喂出了两位民国总*理,想来这也是前无古人,后也未必有来者的事情了!
上文书我们说过,辛亥年间的云南新军名将云集,蔡锷做了云南都督,唐继尧做了贵州都督,靳云鹏后来官至民国总*理。上文还介绍过,江西人李烈钧当时也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官,武昌起义后,他迅速回到江西九江,后来成为了江西都督。除此之外,罗佩金、刘存厚则先后出任四川督军,为了争夺四川,二人拔刀相向,拉开了民国军阀混战的大幕。
刘存厚,字积之,1885年出生于四川简阳。刘存厚祖上是盐商,父亲是武举出身。与那个时代所有男孩差不多,幼年的刘存厚也是在私塾里启蒙,而后专注于四书五经以博取功名。但是,多次参加院试考秀才未果,愤然去了成都,当时由川督岑春煊创立的四川武备学堂刚刚招生不久,他便参加了这所学堂的考试,并顺利被录取。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军事生涯。在读期间,他结识了性格豪放、胆略过人的尹昌衡,两人志趣相投,成为密友。在四川武备学堂学习了四年之后,由于成绩突出,刘存厚被学校选派到日本留学。先读振武学校,再入士官学校。他在士官学校的同学包括孙传芳、阎锡山、唐继尧等人。毕业后回国,经陆军部考核,授予武举人。后来,云贵总督李经羲创建云南陆军讲武堂,刘存厚出任战术教官,在李根源的影响下,加入了同盟会,不久出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四标第二营管带。辛亥年重九之夜,刘存厚参加了蔡锷领导的起义,起义取得成功,云南军政府成立,他出任**部长,成为蔡锷非常倚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