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连环索命(四)
虽然不能确定是袁世凯主使杀了宋教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袁世凯极痛恨宋教仁的言论,因为宋教仁多次抨击袁世凯政府“一无是处”,每一个当国者都不希望别人这样评价自己。更大的可能性是赵秉钧“体谅领*袖苦心”,而杀了宋教仁。“体谅领*袖苦心”这种玩法,之前曹锟玩过,蒋介石也玩过。这种玩法是指在领*袖未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自己冒着承担责任的风险,以非法的方式为领*袖以及集团利益去除障碍。赵秉钧追随袁世凯多年,自然能体会袁世凯当前面临的困境,而且他执掌巡警多年,完全有能力去策划执行这件事。这种玩法的核心是要给领导担责,结果赵秉钧以“体谅领*袖苦心”的名义给自己清除了政敌,而让领*袖背上了黑锅,这才是最致命的。宋案发生后,赵秉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当即辞去国务总*理的职务。袁世凯调任他去天津当直隶总督。不久之后,赵秉钧因为误食一颗毒葡萄在天津的寓所毙命。赵秉钧这种毫无征兆的死法倒是颇像袁世凯所为。
刺宋案虽然被侦破,但是却留下了许多疑点。王阿发是个古董商人,他去警察厅厅长的应桂馨家中收古董,应桂馨就拿出照片让他去杀著名政治人物宋教仁,这个情节太过草率。应桂馨执掌江苏驻沪警察厅,他想要杀宋教仁,肯定会深思熟虑,不可能家里来个收古董的,就轻率地拿出照片让其去充当杀手。别说警察厅长,哪怕是寻常人,也不至于这样来作案,这个情节不合常理。如果说王阿发与应桂馨本就熟悉,熟悉到应桂馨可以将最私密的谋杀事宜托底以告,那王阿发应该不至于在宋教仁遇刺第二天就出来揭发应桂馨。
这个应桂馨是南北方双面间谍,身份极其复杂。应桂馨受到北洋方面赵秉钧、洪述祖的信任,只是一方面。另外,他还是青帮“大”字辈首领,妥妥地青帮大*佬。应桂馨与同为青帮“大”字辈首领的陈其美关系很近。陈其美在上海搞革命期间,应桂馨给其许多帮助。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时候,应桂馨带来了上千帮会弟兄,出力甚大。正是因为结交了陈其美,应桂馨才能在以革命者的形象示人,辛亥革命时身价陡增。上海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投桃报李,让其出任谍报科科长,专搞情报工作。孙文由海外归国,应桂馨是照顾其生活的那个人。孙文出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应桂馨是孙文的卫队司令、庶务科长。也就是说,不只北洋方面,孙文、陈其美等南方革命党人也非常信任应桂馨。在民国成立不久,应桂馨纠集青帮江湖势力,还去湖北搞了一次马队兵变,被黎元洪察觉后发了通缉令。正是在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帮忙下,这份通缉令才得以撤销。
所以说,应桂馨跟南北两面都有交情。那么到底他是在帮北洋方面做事,还是在帮革命党人做事?也许只有他自己说得清楚。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宋教仁是死于革命党人内部的权利争斗。国民党成立,孙文、黄兴等一批老领导位尊而权微,孙文愿意建设铁路,黄兴有意隐退,都基本不过问国民党党内的事,实权就落在了宋教仁手中。陈其美与孙、黄二人不同,自辛亥革命起,他就一直在揽权,手下不仅有一批革命弟兄,还有一帮帮会兄弟,所以他既是革命首领,也是上海滩帮会大哥。袁世凯上位之后,曾任命他为工商**,他对这个职位一点兴趣也没有,根本就没赴任。国民党成立之后,原来同盟会这帮人矛盾激化,陈其美对宋教仁非常不满,因为宋教仁毕竟参加了北京政府。宋教仁也没惯着陈其美,国民党成立之时,也没有在党内给陈其美留个像样的职位。宋教仁主张在议会中同北洋势力斗争,陈其美则主张继续暴力革命,直到推翻袁世凯。
袁世凯上位不久,陈其美就召集应桂馨等青帮成员,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共进会”,计划继续暴力革命。应桂馨到武汉策动马队兵变,因为黎元洪早有防备而失败,自己则被通缉在案。应桂馨回到上海后仍不罢休,组织暗杀队,并给各官员寄送威胁信,由此,陈其美、应桂馨组成的暴力革命派与宋教仁、黎元洪等议会派矛盾越来越大。
由此,也可以这样认为,双面间谍应桂馨从两个渠道得到消息:南北双方都对宋教仁极其不满,如果自己能动手除掉宋教仁,则可以同时邀功于南北双方,对政治投机客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大买卖。也就是说,刺杀宋教仁很可能是他臆测双方的态度而自作主张,向北想邀功于赵秉钧、洪述祖、袁世凯,向南想邀功于大*佬陈其美、孙文等人。只是他没有想到,宋教仁之死会影响这样巨大,刺宋案一发生,南北双方都将其推为替死鬼,都想跟他撇清关系。
宋案发生两个月后,陈其美指挥青帮成员黄金荣和杜月笙炸死了徐宝山。徐宝山辛亥革命的时候也是革命党人阵营,还被孙文委派为北伐第二军的军长。后来,徐宝山与革命党人分手,加入了北洋阵营,还在上海帮助袁世凯截留了陈其美的军火。在陈其美看来,跟北京政府合作,就是敌人,就应该用炸弹来伺候。
刺宋案发生后,有人以“寒云”为笔名发表文章,指出正是陈其美指使人杀了宋教仁。这位叫“寒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袁世凯的次子。民国初年,这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哥跟自己小妈搞**,被哥哥袁克定获知后,向袁世凯打报告,说他“淫及父妾”。在袁世凯授意下,袁克定联合另几位兄弟将这位风流成性的弟弟赶出家门。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袁克定之所以将此事搞大,也是另有原因,他希望利用这件事,打击这位才华横溢的弟弟,为自己“太子”之位清除障碍。
话说放荡不羁的袁克文在上海游走于十里洋场,如鱼得水,如鸟投林,生活得无比快活。在上海期间,袁克文拜了青帮张善亭为师,成为了青帮“大”字辈首领,与陈其美、应桂馨同辈,这在青帮里是极高的辈分。“通”字辈的黄金荣、张啸林见了袁克文要叫师叔,“悟”字辈的杜月笙见了面要称师爷。
袁克文能获得青帮“大”字辈的辈分,一是由于他大总*统公子的身份,二是因为他仗义疏财、挥金如土的个性。袁克文与陈其美、应桂馨等革命党人性情相投,经常在一起聚会,大家喝喝花酒,耍耍钱,找找姑娘,快活地很!
大家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他就听陈其美多次抱怨宋教仁,甚至扬言要除掉他。当时,袁克文没有在意,以为是陈其美的意气之言,没想到几天之后宋教仁到上海真就被刺杀了。之后,陈其美想要将此事嫁祸给袁克文,进而坐实袁世凯杀宋的事。关键时刻,有帮会兄弟及时告知,袁**立即脚底抹油一溜烟蹿回了北京。
袁克文在上海全程经历了刺宋案的整个经过。回到北京后,他就发表文章将此事和盘托出,当然并没有提自己跟小妈的糗事,只是说自己去上海是为了体验生活。因为袁克文是袁家内部人,所以他所说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革命党人更是攻击他“此地无银三百两”。
袁克文回到北方,多了一个青帮大*佬的身份,后来他来到天津定居,以当地青帮大*佬的身份收了一百多位门徒,开创了天津青帮的江湖时代。由于所处阶层以及天津商业城市定位等原因,这些徒弟以洋行买办、职业经理人居多,每逢徒众聚会的时候,就好像是商业大*佬们的私人夜宴,大家谈投资比谈江湖要多。
宋教仁死因扑朔迷离,一百多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个谜团。但是,宋教仁之死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场连环刺杀的政坛大戏就此揭开了序幕。
上海租界巡捕房抓住武士英、应桂馨后,将其移交给上海地方检察厅。没想到的是,武士英在拘押期间被毒杀。武士英是一名兵痞,身体异常强壮,他的死让这场官司失去了直接证人。虽然袁世凯已成为大总*统,但是上海这地方仍然是陈其美的天下,北洋政府也左右不了这里的局势,有人认为是陈其美利用青帮势力痛下杀手。当时江湖上传言很多,有人说是赵秉钧派刺客到上海暗杀了武士英。不管是谁做的,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武士英死前曾供述是应桂馨指使他杀了宋教仁,答应给他一千大洋,结果只给了三十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