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动兵戈(二)
黄金荣通过青帮内部的关系,找到一位徐宝山信任的熟人,并通过此人给徐宝山推荐了一个古董商,说这古董商手上有一批好货要出手。这名古董商去徐宝山府上数次,每次都带来价值连城的瓷器,徐宝山很高兴。一来二去之间,这名古董商也被徐府上下所熟悉,对其提防心也有所减弱。
这天,这名古董商人又来到徐府,带来了一件精美无比的小箱子。古董商跟徐宝山说,箱子里是一件“美人荠”花瓶,是瓷器中的稀世之宝。
听古董商这么一说,徐宝山顿时来了兴致。他小心翼翼地接过箱子,由于怕开箱子时将花瓶震碎,所以他用肚子顶着箱子,然后稍微一用力试图打开箱子。只听得一声巨响,徐宝山的肚子被炸开,内脏撒了一地。
徐府上下顿时乱做一团。这名古董商人趁乱往外就逃,被徐宝山的保镖击毙。原来,这古董商人是上海青帮来的刺客,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徐宝山的命。箱子里装的不是价值连城的花瓶,而是一颗精心设计的炸弹。也就是说,这名古董商人卖的不是古董,而是来找徐宝山索命的。
徐宝山死在自己心爱的古董收集事业上,说明玩古董不仅费钱,有时候还费命!
徐宝山被暗杀,陈其美很高兴,袁世凯则异常愤怒,他对这些革命党人已经忍无可忍。然而,就在袁世凯磨刀霍霍准备对国民党动手的时候,黄兴等国民党人仍然试图重启南北和谈。袁世凯对此断然拒绝,他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南方与北方的问题,而是地方反抗中*央的问题,地方军人谋反,中*央只有下令讨伐,绝对不会姑息养奸。
至此,战事已经不可避免!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开打吧!
进入民国之后,陆军部对清朝那套编制进行了改革,清末军队中镇、协、标、营、队、排、棚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其中,师为战略单位。
从兵力上来说南北双方差不多,双方战斗序列大体是这样:
南军主要包括:李烈钧的江西讨袁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旅、一个团);黄兴的江苏讨袁军(下辖三个师);陈其美的上海讨袁军(下辖大约三个团)。
北军主要包括:段芝贵率领的第一军、冯国璋率领的第二军。其中,第一军下辖王占元、李纯两个师及汤乡茗率领的海军;第二军包括江南提督张勋率领的江防军、雷震春、徐宝珍两个师,以及杨善德、施从滨率领的两个旅。
江西是南北对抗的主战场,因为这里有孙文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李烈钧。就在南北双方关系逐渐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有人私底下问李烈钧:“如果开战,胜负如何?”李烈钧说:“此战必败!”又问:“那又何必要战?”李烈钧:“身为军人,别无选择。”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孙文、黄兴相继在上海南京发表讨袁宣言,”二次革命”正式打响。因为时值夏历癸丑年,此次战争又称“癸丑之战”。
双方第一仗在军事要塞九江的外围打响。赣军团长林虎主动出击,他兵分两路,一路奇袭十里铺,以策应主力。另一路则为主力部队,由林虎亲自带领进攻沙河镇,经过一昼夜激战,杀敌三百余人,占领了沙河,并掌握住了九江外围的铜鼓岭、骆驼山炮台。林虎部初战告捷。
就在沙河之战打响的关键时候,九江要塞司令陈廷训反水。陈廷训掌握着九江城,他被策反,后果不堪设想。九江城因其反水,顿时落入北军之手。驻兵沙河的林虎怎么也想不到主帅陈廷训会反水,但他没有放弃阵地,而是引南昌方向赣军第四、五两个团兵围九江,要重新拿回九江城。得到这个消息后,段芝贵急忙调李纯和王占元部往九江集结。北军调兵要比赣军快,所以林虎所领部队尚没有准备好,北洋军的大队人马已经杀到。
战场上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兵贵神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以快打慢,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这个不难理解,诸位如果看过足球比赛,你就会发现如果一方整体速度运行很快,你就能感觉好像在球场上多几个人似的,进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战场的情况与球场类似。
林虎部就这样陷入北军包围之中。北洋军活力非常凶猛,赣军伤亡巨大,战斗陷入都焦灼之中。为了鼓舞士气,团长林虎来到最前线督战。令林虎没有料到,所部第六团一个营突然叛变放弃阵地,从南昌方面驰援九江的部队,在团长方声涛阵亡后,军心浮动,面临北军强大的炮火压力选择投降。九江之战,就此结束。林虎率残部撤出九江城,退守黄老门。北军则在拿下九江后,兵临湖口。
湖口双方主将的关键一战,北军第一军军长段芝贵、江西讨袁总司令李烈钧都前来坐镇。湖口这个地方,处于江西、安徽、湖北的交界地。大战之前,袁世凯曾征询黎元洪的意见,因为北洋军要过来江西必须经过湖北,黎元洪如果反对,这事就不好办。黎元洪回电袁世凯“唯中*央命令是从”,并将湖北通往江西的大路敞开,段芝贵率北军兵临湖口。
湖口紧邻鄱阳湖,扼守长江,号称“江湖锁钥”,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那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就是发生在这里。清末太平军和湘军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只是战争的主角变成了洪秀全与曾国藩。
段芝贵率凭借攻占九江之余威,乘势发起进攻。段芝贵从第二师、第六师各抽调一个旅的兵力,向着湖口方向发起进攻。赣军在九江之战中损失太大,导致湖口只有一个赣军第十团在防守。赣军方面虽然人少,但是由总司令李烈钧坐镇,士气高昂,战斗力并不弱。双方你来我往,相持不下。就在这关键时刻,汤乡茗率领四艘海军战舰从长江江面炮轰湖口。李烈钧怎么也没想到,参加辛亥革命、并在南京临时政府出任要职的汤乡茗会将炮口对准自己。
在海军巨炮的掩护下,段芝贵命令所部发起总冲锋。北军势如破竹,在湖口以东登陆。与汤乡茗的海军一起对湖口城形成包夹之势,湖口东、西炮台先后失手,湖口城被北军攻破。李烈钧率残部退守吴城,后撤往南昌。
湖口就是南昌的门户,湖口一失,南昌城门户洞开。段芝贵指挥北军一路南下,兵锋直抵省城南昌。在抵挡了北军十几天疯狂攻城之后,南昌宣告失手。李烈钧在部下保护下,只身逃往上海。江西就此落入北军之手。
刺宋案发生后,孙、黄两人意见相左,孙文主张兴兵讨伐,黄兴则主张在法律范围内处理。孙、黄都是革命领*袖,他俩拿不出统一意见来,整个团队都处于分裂状态。黄派说孙派此时重启战事,实在是异想天开。孙派说黄兴收了袁世凯三百万大洋,所以猥琐不战。黄兴迟迟不肯出山,孙文很是愤怒,他表示要亲临南京,在讨袁第一线领导作战。在此关键时刻,黄兴又一次做出了退让。在他看来,孙文是革命者的精神领*袖,万万没有去第一线组织作战的必要。于是,黄兴秘密来到南京,在第八师师长陈之骥家中召集众高级将领,研究讨袁对策。
这天深夜,苏督程德全满身疲惫地躺进了被窝,南北剑拔弩张的态势让他疲于应对,乃至于神经衰弱。他得罪不起孙、黄革命党人,更得罪不起袁世凯。但是,现在的局势没有给他任何做老好人的余地,实际上他把两边都得罪了。
程德全刚要闭上眼休息,就听到门外传来喧嚷之声。不到片刻,黄兴带领诸位将领进到了程德全的卧室。黄兴等人在程德全的寝室,围绕他的被窝开了一个非常热烈的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要兴兵讨袁。会议过程不可考,但是第二天程德全被迫发布命令,委任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并宣布江苏独立。
黄兴计划兵出徐州,北上讨伐袁世凯。而要通过徐州北上,就必须经过鲁南一带。鲁南重镇兖州驻扎着一支特殊的武装——武定军。之所以说武定军特殊,是因为这支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与别的军队相比区别很大:留着前清大辫*子。原来,武定军的统帅正是被人称为“辫帅”的张勋。清室虽亡,张勋却发誓效忠。他命令下属军官和士兵一律不准剪辫,否则军法处置。虽然我们现在看着这一幕非常荒唐,但辫帅张勋在那时候却很有市场,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代表了一种很高级的政治品质——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