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楚界汉河(四)
钱的问题解决之后,下一步就要解决军队的问题。没有军队怎么能建立政权?即便建立又怎么能守得住呢?
海军**程璧光就此走进了孙文的视野。孙文、唐绍仪、岑春煊联名宴请程璧光于上海静安寺哈同花园,商量护法的问题。做大事不能差钱,更不能扣扣索索,孙文直接给程璧光奉上三十万元支票作为护法军饷使用。
程璧光是广东香山人,与孙文是老乡,还参加过孙文领导的兴中会。当时国家大乱,海军军饷难以筹集,有了这三十万军饷的保障,程璧光率领海军十四艘战舰站在了孙文这边。十四艘铁甲战舰,基本上就代表整个海军了。
程璧光虽然是广东人,但他毕竟出身北洋,在广东军政府中不能与国民党人相容,后来与孙文也离心离德,与桂系、滇系等西南势力搞不到一起,本身又位高权重,在到达广州五个月后,被刺客枪杀,死因成谜。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仿佛被下了魔咒一样,开始了一国两府的分裂局面。
段祺瑞处理这种局面的方式很简单:武力统一。南北战争再次揭开战幕!
按照惯例,动手之前,先打口水仗。南北两政府互相指责,都宣布对方的政权非法,并将对方的领*袖段祺瑞、孙文列为通缉犯。
口水仗打完之后,双方正式开撕。
徐树铮认为,要平定天下,非解决广东和四川不可,只有这两个省受中*央政府节制,天下才能大定。就当前的形式而言,解决广东的问题比解决四川的问题急迫,因为孙文在广州。解决广东的问题之后,四川自然会随之解决。广东、广西为一体,要解决两广的问题,必须从湖南入手,因为对北军来说,湖南是进入两广的门户。
本着这个思路,段祺瑞任命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率兵入川,并任命傅良佐为湖南督军,率领王汝贤的第八师、范国璋的第二十师进入湖南。第八师就是讨伐张勋的主力部队,原师长李长泰因战功被段祺瑞任命为步军统领衙门统领管,从一个师长一步迈入到京官的行列,接替李长泰出任师长的就是王汝贤。
湖南的**兼督军是谭延闿,这是他第二次主政湖南。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谭延闿被袁世凯给免职,结束了第一次督湘过程。蔡锷发动护国之战,派程潜率一营兵力入湘,程潜不负所托,在湖南发展了三个旅的兵力,亲任湘军总司令,宣布湖南独立,并将汤乡茗驱逐出湖南。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成为大总*统,他力捧谭延闿做了湖南督军兼**。程潜大功未赏,愤而辞职,所部归于谭延闿。从此之后,谭延闿一直主政湖南。谭延闿、程潜都是湖南人,两人为掌管湖南进行了多轮明争暗斗,两人之间的矛盾充斥在民国前期的湖南。
在当时“湘人治湘”这个说法很有市场,如果中*央政府派一个非湖南籍的官员主湘,必行会遭到几乎全体湖南人的强烈反对。考虑到这个因素,段祺瑞派傅良佐出任湖南督军的同时,让谭延闿继续出任湖南**。谭延闿是个人精,他立即从这份任命中明白过来,自己如果继续呆在这里,肯定是一个空头**无疑,而湖南又身处南北决战的要冲,当前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到时候他肯定会受到南北双方的撕扯,必然没个好结果。
谭延闿见招拆招,选择直接辞职,湖南**也干脆不当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谭延闿要直接缴枪投降。在民国历史上,有一种退叫做以退为进。谭延闿也是一个极富韬略的人物,他想出了一整套应对措施。
在离职之前,他以湖南督军的身份做了两项重要的人事任命:派一向反对北洋势力的刘建藩署理零陵镇守使,林修梅率领一个旅的兵力移防衡山。从后续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两项任命改变了南北战争的进程,打乱了段祺瑞武力统一南方的谋划。除此之外,谭延闿还与陆荣廷订立了攻守同盟,约定如果湖南、广西一省如果遭到北军压迫,另外一省必出兵相助。做完这一系列部署之后,谭延闿发表通电,爽快地辞去了湖南**的职务。
谭延闿离职,是段祺瑞希望看到的局面,他立即督促傅良佐抓住时机赶紧行动。傅良佐到湖南后,利用督军的权利第一时间免掉了刘建藩、林修梅的职务。但是令傅良佐没有想到,刘建藩、林修梅率领所部兵变,宣布湖南自主。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南第一警备区司令吴剑学、第二警备区司令周伟、铁道警备区司令李仲麟相继宣布湖南自主。
这个局面让刚到湖南不久的傅良佐彻底懵圈,他没有料到湖南人居然这么血性十足。傅良佐派李佑文率领一个旅的兵力前去镇*压,双方刚一接火,兵变再生。这样说吧,李佑文从长沙出发的时候带着一个旅的兵力,等他回到长沙的时候,只剩下十几个人,前后不到十天时间,将整整一个旅的兵力都留给了对方。
这时候,湘军名将赵恒惕率领湘军第一师抵达衡阳,宣布参加护法。刘建藩率部赶来投奔,陆荣廷也从广西派出桂军前来支援,一时间衡阳聚集了四十个营的护法军。受孙文所托,程潜也赶来衡阳助战,被推举为护国军湘军总司令,赵恒惕被推举为前敌总指挥。
湖南督军傅良佐这才明白过来,湖南本地的军队他根本指挥不了,要想平定湘境,还得靠北军。他命令跟随自己前来的第八师师长王汝贤、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率军出战。南北两路大军就此在就此逐鹿湖南。
双方第一战发生在衡山、宝庆,双方聚集重兵,你来我往反复争夺了两个月的时间,护法军大胜,并趁机收复了长沙。王汝贤、范国璋率领残部退往岳阳。
岳阳处于湖南、湖北交界处,无论北军向南推进还是南军北伐,都得通过这里,所以,岳阳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护法战争中,岳阳是南北双方反复争夺的重点地区,在这里前后总共发生了两次大战。
当衡山、宝庆战事吃紧的时候,段祺瑞派出王金镜率第二师占领了岳阳,加上王汝贤、范国璋的残部,这里聚集了北军七八个旅大约四万多兵力。围攻岳阳的湘桂联军也达到了四万余人。也就是说,双方在岳阳总共投入了八万多兵力,在此鏖战了近两个月之后,护法军破岳阳城,北军全线退出湖南。岳阳城破之前,王金镜仓惶逃亡武昌,丢下了两架飞机和四十余门重炮。岳阳搞破之后,程潜、赵恒惕在众将簇拥之下,率领湘军进入城内。
按照传统思路,护法军应该趁机北伐,直捣武昌。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北军第一战将吴佩孚驾临湖北,使得战局得以逆转。这一段暂且按下不说,先说说焦头烂额的段祺瑞。
王汝贤、范国璋都是冯国璋的人,他俩在没有获得段祺瑞同意的情况下,自行收兵退守岳阳。更让段祺瑞感到意外得是,这两人在退守之前,发表了要求政府进行停战主和的通电。
段祺瑞还没有回过神来,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直隶督军曹锟联名通电,主张撤兵停战,和平解决纠纷。直到这时候,段祺瑞才明白过来,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远在广州的孙文,而是近在身边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
在是否对南方用兵问题上,冯国璋、段祺瑞存在巨大的分歧。冯国璋主张“**”,所谓“**”就是在明面上维持一个政府的状态,私底下西南各省自行其事。但是,段祺瑞则认准了要武力统一,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一个幻想,说起来好听,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