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传说第二百六十四章
夏朝传说第二百六十四章,芒对祭祀河神是真诚的,为了相河神表忠心,他首先命令三大王亲自带队,在洛阳至开封之间选择了一个祭祀的位置,然后在河滩上架起了一座高达十米的祭台,全部祭物都是活牛,羊,鸡等生灵,在李琦的建议下,还给河神准备了十个奴隶,准备祭祀的时候,把奴隶捆绑后,活活地扔到河里。搭台子用的木柴都是特选的楠木,上面铺设的地毯也是经过王宫秀女精心刺绣的,台子上还挂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彩旗清一色是用细布做的。而盛装祭物的器皿都是高级工匠制作的金器。整个台子看起来是华彩万分,珠光宝气,琳琅满目。
如果说,这些还不算奢侈,那么芒把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赏给禹的玄圭也准备送给河神,那就是顶级的炫酷了,因为玄圭被誉为上古神器中的第一宝,后来自然成为夏氏王宫的镇殿至宝,夏氏经过两次政变,分别由羿和寒浞登上王位,但是并没有得到玄圭,因为玄圭被王宫里看管玉器的太监冒死藏起来,后来在少康复国之后,由太监指定的后人献给少康的,这样一个价值连城的神物,居然要被扔进涛涛的河水里,在正常人看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但是芒不会这样的认为,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他的虔诚,河神才能够被感到,才会出来做他的护法大神,保护黄河。
跟随芒去祭祀的大臣也够惊世骇俗的,王族中所有的王爷,侯爵都必须到场,朝廷上,丞相以下的官员,除了曾经对河神表示怀疑的大臣,其余的统统到场,为此朝廷的工作停摆一个月之多,护卫的卫队就是朝廷保护王宫的禁卫军。他们清一色身穿赞新的军服,披戴盔甲,拿着武器,这个气派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到场围观的老百姓也有上万人之多,因为他们本身就相信河神,加上大王亲自祭祀,当然都想一睹祭祀的风采。夏氏王朝从芒开始,兴起了祭祀河神的习俗,一直到夏朝灭亡,在历年的祭祀中,屈死的牲畜不计其数,屈死的奴隶也不知道有多少。更可怕的是,这种落后而愚昧的习性在民间留下了种子,一直到春秋战国还有地方奉行这种祭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贫穷。
祭祀河神的仪式结束之后,芒像似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了好几天,感觉他给大夏国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大好事,自己的权利也达到了顶峰,因为不管有多少大臣不高兴去,从丞相凸冉开始,到最末一名官员,都乖乖地跟在他的马车后面,赶往了黄河滩,参加了祭祀,而数万民众的围观就已经说明问题,大家是赞成他的做法的。这种成功后的亢奋,对于需要刺激的芒来说,就是鸡血。随后芒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利控制,决定趁热打铁,在朝会上宣布益升为太师。过去的朝廷中,也给德高望重的大臣加封过太师的称号,但是这个称号是荣誉性质的,但是芒给的这个称号是货真价实的,他告诉群臣,以后朝廷的所有大事,太师都必须参与,有话语权。其实就是在分丞相的权利,不仅仅是让益加入了最高权利机构,还有大巫师李琦,李琦被加封为国师,同样参与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利等同于丞相。如此一来,朝廷的最高决策就不再是左右丞相说的算,还必须加上太师和国师。让芒意外的是,凸冉对他的提议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这自然让他欣欣然,感觉在自己不断出手的情况下,凸冉已经认输了,先王的良苦用心就要作废了。
时候不长,芒把凸冉找到后宫,明确地告诉他,因为大巫师发现玉泉山有龙气,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死后升天,他决定在玉泉山建立一座捕捉真龙天子的龙宫,让他通知利民拨出银两,修建龙宫。芒之所以让凸冉去通知利民,是因为他知道利民性格倔强,很可能不愿意拿出银子,而利民最听投入到话,凸冉又不可能当面驳回自己的面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在祭祀河神回来,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发生的,而且都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阻碍,芒自然有理由高兴,因此就把益和李琦找到后宫,喝着美酒,看着歌舞,商量龙宫建设的事情。
宴席上,李琦告诉芒,因为是迎接神仙的居所,必须要高大而豪华,因为天上的神仙吃的用的,都是一等一的宝物,如果被神仙认为寒酸,神仙就不会来了,益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因为谒见神仙首先要心诚,心诚就是要让对方看见,如果连凡间的好东西都不舍得拿出去,神仙当然会生气,神仙生气了,非但不会现身,还有可能降罪,那样就反为不美了,所以为了显示对神仙的欢迎,就必须用最好的建筑,最豪华的装饰,一流的餐具,最年轻的美女来招待神仙。
芒感觉他们的意见非常正确,和能够与神仙相会,花费银子就是小事了。正好黄河大堤不用加固了,国库里的银子很多,都可以拿来用做修建龙宫。只是他没有想到,需要拿银子的时候,在利民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利民就是不给,告诉去提银子的益,没有丞相的手谕,一两银子也不能动用。利民的脾气上来,芒的面子都不会给,更不用说益这个太师了。随后利民就去找费玉清了,因为他感觉凸冉变得胆小怕事了,对芒步步退让,结果芒得寸进尺,刚刚花费大笔银子去建墓地,现在又要建龙宫,明天说不定又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如此地败家,先王攒下的这一点家底,很快就会被芒败完,他要求费玉清去和凸冉说,带领大臣去后宫劝谏。
费玉清对芒近来的一系列做法也是十分生气,感觉这个大王越来越不玩正经的,如果说治国无方也就罢了,反正真正做事有他们这些人。问题是他不肯安定,今天一个馊主意,明天一个缺德办法,后天又不知道会干出什么逆天的事情来,如此下去,大夏朝真的可能完了。但是怎么阻止芒的胡闹,的确是个挠头的事情,因为芒是大王,身边又有帮凶,弄不好把芒逼急了,和他们玩横的,他们还真没有办法,因为芒是家长啊!
“丞相不会不管,我猜丞相一直没有出手,是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利大人,你先不要急,也不用有什么举动,我去探探丞相的口风。”费玉清只能这样劝慰利民,因为他知道,利民是个急脾气的人,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蠢事来,如果真的惹怒了大王,把利民的官给撤了,他们也没有办法,这样一来就中计了,二大王,三大王,李琦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利民的位置,因为利民掌握朝廷的财政大权,位置太关键了,这个位置一旦落在芒的手里,按照他现在的做法,国库的银子很快被掏空,因为芒为了敬神,爱神,就是献出王后也不会皱眉头的。
“那你要快,大王已经命令太师来我这里了,让我顶了回去。如果动作慢了,不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情来。”利民说。
“我知道,你放心好了。”费玉清回答,他当然着急。
八
芒在李琦等人的鼓动下,最近干的不是人的事情,最着急的当然是凸冉了,因为槐死后,其实主张朝廷政务大权的是他,能不能挡住芒胡闹的人也是他,他当然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为一个疏忽,或者措施不当,就可能和芒形成两派公开决裂的朝廷力量,胜负不说,朝廷的两大势力如果势同水火,朝政是不用想做了,安定是没有了,那么朝廷就变成了角斗场,最后倒霉的是国家。作为先王托孤的第一重臣,他不敢让这种事情发生,因此就算如履薄冰,他也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因此虽然芒的胡闹让人生气,但是只要不危机社稷安危,他还是采取了退让的策略,因为他知道,一个正常的人,一旦脑子被神仙鬼怪这些东西洗了,就不可能正常了,那么和一个不正常的人去讲道理,如何可以讲的通?
就说祭祀河神这种事情,摆明了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如果真有河神,历代先祖先王,在国库空虚,民众生计艰难的情况下,还要咬着牙拿出银子去加固河堤?这样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连小孩子都明白,但是和芒根本行不通,因为他从小就笃信鬼神,那是进入骨髓一般的洗脑,根本就不是讲道理可以讲通的,为了讲不通的道理,最后和芒大吵一通,结果是什么?掰生,决裂,那么朝廷的事情还怎么做,因此为了大局,凸冉只能选择退让,一个聪明人,最怕遇到愚昧的人,他不但遇到了,对方还是大王,掌握着朝廷的最高权利,不退让又能如何?当然了,凸冉知道,因为槐在的时候,年年加固黄河大堤,今年即使不去加固,除非遇到百年难遇的罕见洪水,一般的雨水是不可能破堤的,而且根据他的经验,今年夏天雨水不会大,不加固大堤问题并不大,所以退让不会影响大局。后来李琦提出用奴隶祭祀河神,他当时就驳了回去,结果李琦把他告上了芒那里,说他对祭祀河神不虔诚,芒就亲自逼他必须准备十个奴隶,因为芒需要对河神虔诚,怕因此得罪了河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凸冉只能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命令屈完从大牢里提出十个死刑犯,有他们来冒充奴隶,这才解除了困局,至此凸冉知道,芒对鬼神的迷信,已经达到不可理喻的程度。
如果仅仅是迷信鬼神,凸冉感觉芒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灾难,因为有些事情,事后他可以暗暗地弥补,最让他感到寒心的是,芒的确不再信任他了,因此提拔了三大王益和大巫师李琦,让他们进入朝廷的最高决策圈子,这摆明了是要分他们的权利,事情虽然如此,凸冉却不能反对,因为这样的任命是大王的权利,他反对就说明他要揽权,会给某些人留下口舌。凸冉明白,从此朝廷进入了多事之秋,**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如何除掉这两个人,就是凸冉必须要做的,没有他们做帮凶,芒在很多事情上就不能胡来,凸冉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朝廷的权利掌握在忠臣手里。
凸冉明白,现在自己的主要智慧不是用在如何治理国家上,是如何打赢和对手的战争,虽然他不喜欢内耗,但是既然无法避免,他就不能允许几条臭鱼搅乱了夏朝的大好局面,不能让夏朝的盛世就此堕落下去。这场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是更凶险,因此用什么谋略打掉芒身边的几个帮凶,是他必须要考虑的。在没有取得胜利之前,如何能够不激化和芒之间的矛盾,给李琦等人以可乘之机是在考验自己的智慧,他没有权利像利民屈完那样,凭着性子做事。在没有获得胜利之前,如何降低朝廷的损失,也是他必须要考虑的。此时此刻他深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有一个办法他思谋良久了,现在形势危急,他感觉自己不能迟疑了,要立刻进行。原来在玉泉山里面有个玉泉洞,那是个远古时代由于自然风化形成的水帘洞,洞里各种各样的风化钟**千奇百怪,美不胜收,但是因为外面都是千年古树,林荫遮日,多少年来没有被人发现,大概在五十年前,有一个修道的人偶然之间发现了这条山洞,就选择了在这里修行,用了几十年时间,开辟出了通向外界的道路,开始招收信徒,布道讲经,教化愚民,同时指导他们种田养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方圆数十里的老百姓称为玉泉镇人,现在年龄已经过百,仍旧眼不花,耳不聋,面目红润,目如朗星,健步如飞,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不劳的活神仙。
凸冉早就知道此人,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前去拜访,这主要是他不相信佛道之说,当然更不相信人世间有神仙鬼怪,因此就没有打对方的主意。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思维,要借力打力,利用这个老神仙来制约大巫师李琦。芒之所以对神鬼高度迷信,和这个李琦有极大的关系,因为芒已经被洗脑,凸冉明白,用人间的道理去劝慰是不可能奏效的,最后就想出了这个以毒攻毒的办法。心想,既然芒相信神怪,就让这个活神仙来给他洗脑,未尝不是个好办法。但是这个玉泉真人能不能帮自己的忙,他心理并没有数,首先要通过了解,知道这个玉泉真人的做人方式,道德规范,是不是有维护夏朝盛世的理想,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凸冉就放下了朝廷的工作,亲自去玉泉山查看,拜访,其实如果凸冉稍稍了解一下早期的道家人物就应该知道,他们绝大多数都心地纯良,有普世情怀,救人济世是人生宗旨,他们避居深山,并不是想与世隔绝,而是想另辟蹊径,教化愚民愚妇,因为这里远离尘世,当地居民绝大多数都非常愚昧,没有开化,甚至连日常生活必须的劳动技能都非常缺乏,在这些方面,这些早期的布道者是有大功于社会的。而且他们关心民间疾苦,力所能及的去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对于朝廷上的事情虽然不参与,但是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像玉泉真人这样的得道高人,眼睛不可能不关注朝廷的兴衰,因为他们知道,朝廷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
凸冉做工作扎实是他的本性所在,因此来到这一片山区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去拜访玉泉真人,而是先和当地居民接触,在当地居民的嘴里知道了很多玉泉真人济世救人的好事,就断定,这个玉泉真人和自己是同道中人。但是也担心他拥有某些“世外高人”避世的情怀,那样一来,工作就不好做了。在早期问道的高人中,不乏有这样的有些人,自命清高,不屑于接触世俗,当然就不愿意出来做官,为民众服务,最典型的就是许由和善卷。玉泉真人如果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凸冉还真的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因为他不可能改变他们的信仰。但是他决定试一试,为了不至于让芒堕落更深,用神攻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这一天早晨,凸冉走进了玉泉洞,此刻太阳刚刚升起,玉泉真人正在太阳底下打坐,他独创的龟息奇功已经练习几十年了,玉泉真人明白,自己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还“红颜不老,”和练习这套龟息功有绝大的关系,他也曾把这套功夫传给很多弟子,因此在玉泉山,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少,他们个个都能做到健步如飞,采桑种地和年轻人差不多。
凸冉并没有打觉玉泉真人,直到他打坐完成,才走上前去自报家门。
“原来是凸冉丞相到访,山人惭愧,何德何能,劳驾丞相亲临深山。”玉泉真人一脸惊讶地说,他当然知道凸冉是何人,不仅仅是因为凸冉的职务,还有他做出的许多丰功伟绩已经成为老百姓口里的传奇故事。
“真人过谦了,晚辈能容真人不弃,热情款待,非常荣幸。”凸冉也惊讶地说,他也没有想到玉泉真人虽然居住深山,但是并没有与世隔绝,对自己的情况很是熟稔,这让他高兴。
“山人虽然不问世事,但是耳聪目明,当然知道夏朝的盛世,丞相是居功至伟的。”玉泉真人发自内心地进行了赞叹。“丞相辅佐先王,屡建奇功,给万民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让大夏国名声在外,使域外宵小不敢觊觎,这是万民之福,山人虽然居住在深山里,也福泽到了光辉,岂能闭目不见?”
“惭愧,惭愧,大夏国能有今天,都是先王的英明睿智,晚辈的功绩不足挂齿。”凸冉真诚地回答说,他心理也的确是这样想的,如果不是槐的英明,假如是今天这位大王,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水牛落入枯井里,上哪里施展?过去这种感觉也有,但是远没有今天的强烈。经过对比他才知道,一个能臣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优秀大王,最大的不幸是遇到昏聩,平庸的大王。他似乎两样都遇到了,不知道那一头多一些。
看见凸冉如此谦虚,玉泉真人自然高兴,在他看来,年轻人不骄不躁就是品德优良,道德高尚的表现。虽然凸冉并不年轻了,只是在他面前,当然算是年轻人了。年轻人有这样大的本事,却处处谦逊,当然容易获得老年人的欢心。
“丞相远赴深山,不止是来看望山人的,对不对?”玉泉真人换了话题问,他已经想到了凸冉必有所求。
“请问真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仙鬼怪?”凸冉不再掩饰自己来这里的真实意图,开始单刀直入了。
“丞相如何有此一问?”玉泉真人诧异了,因为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凸冉只好苦笑地,把芒非常迷信神仙,请河神,还要修建龙宫的事情对玉泉真人说了,随后有渴望的目光看着玉泉真人,虽然他自己不相信世界上有神仙鬼怪,但是还是想听见玉泉真人的真知灼见,毕竟玉泉真人是远近闻名的得道高人,他相信大巫师李琦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之所以没有告诉芒,是出于妒忌,因此他才想到了以“神”破“神”的招数,但是玉泉真人也和李琦一样,笃信神仙鬼怪,他的计划就可能落空了。
“这个不好说,如果说没有,很多怪异的现象就没有办法解释,如果说有,山人活到一百岁了,并没有遇到过神仙。”玉泉真人想了片刻回答说,因为凸冉的题目的确难住了他。只是说到这,看见凸冉的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目光,就笑笑说:“何必在这样的问题上较真,有或许就是没有,没有或许就是有。”
凸冉感觉玉泉真人这句话太过深奥,似乎里面隐藏着什么深刻的哲理,就问:“真人的话晚辈不是很明白,请真人指点迷津。”
“譬如有神仙,神仙的道德,品格就应该是高尚的,岂能被人世间的俗物玷污了?他怎么会觊觎人世间的珍珠玛瑙?美女富贵,因为神仙如果需要,俯拾皆是,何必劳凡人去供给?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神仙,一定是早已经超脱了物欲的羁绊。因此在山人看来,你们大王一定是做错了,他现在的行为,一定不是神仙希望看见的,既然大王的行为和神仙的要求背道而驰,又怎么可以看见神仙呢?”
听见玉泉真人这样说,凸冉的第一感觉是拨开云雾见晴天,顿时大喜过望。“真人的话让晚辈茅塞顿开,顿时有了阳光普照的感觉,有一句话晚辈不知道能不能够对真人说。”
“丞相请讲?”玉泉真人奇怪地说。
“晚辈认为,大王信不信鬼神,如果只是他个人的信仰,并不是重要的。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巫师的蛊惑下,他在大肆挥霍国库的财产,真人自然知道,像大夏国这样大的国家,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如果国库没有充足的银子,遇到灾难,就会有很多人饿死,也会有很多人家破人亡。”
“丞相悲天悯人,果然是朝廷干城,山人明白丞相的意思了,丞相是想让山人规劝大王。”玉泉真人听到这,打断了凸冉的话,他被凸冉一心保国的爱国,爱民情操感动了,因此激动地说。
“多谢真人的理解,晚辈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病急乱投医,还希望真人莫怪。”看见玉泉真人理解了自己的来意,凸冉当然高兴。
“何怪之有?丞相悲天悯人,实在是我朝万民之福,应该得到嘉奖才是。山人不才,愿意去做说服工作。”玉泉真人立刻表态了。
“只是真人,大王性格执拗,又笃信神仙,如果按照正常道理来将,大王恐怕不容易听进去,因此晚辈有一个主意,还请真人俯允。”凸冉说,脸上热热的,感觉自己有点得寸进尺了,但是他明白,只有不走平常路,才可能说服大王,因此为难也顾不得了。
“你说好了。”玉泉真人点头同意,既然要帮助凸冉,当然要把事情做成,别的问题就不能顾及了。
“晚辈来的路上,问到真人,山下的乡民都叫真人为老神仙,说真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晚辈想,真人要想说服大王,这个神仙的名头是必须的,真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过谦的。”
“我哪里是什么神仙,知道事情多,是因为活的岁数大,经历的事情多而已。”玉泉真人笑笑说,随后又说:“我知道丞相的意思,因为只有神仙才能够说服信神的人,放心,我可以不卸下这个头衔。”
“多谢真人,难为前辈了。”凸冉是真的被感动了,因为他做了违反玉泉真人本性的事情,逼迫他承认自己是神仙,这是强人所难,对于玉泉真人这样的高人来说,是最大的不敬。“真人为了天下苍生,含垢忍辱,晚辈无以为报,就行个大礼了。”
凸冉说完站了起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大礼,玉泉真人坦然地接受了,因为对于人世间这些礼俗,他早就看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