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人”平安
开春之后,监狱新生大道两侧的水杉绿得刺眼。
省监狱管理局要搞系列专项案件大排查。简单来说,就是对历史上一些脱逃案件进行摸底排查。
一个“大”字,道尽了本次任务的艰巨性。
师傅老杨因为名气大,被抽调到省局工作三个月。
他走的这段时间,监狱狱内侦查科工作就由我来负责主持。
尽管我们科室不是什么监狱的要害部门,但我要独自负担起一个科室的工作,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尤其是丁然,她趁机调侃我,说恭喜我升官。每次一见到我,她就笑嘻嘻地说:“李科长,请签字。”
我说过她几次,不过惹恼了她冲我扬扬拳头,我倒也闭嘴了。
丁然可是卧推能推80公斤的女汉子,那一拳下来,恐怕我也得休息仨月。
老杨走后第三周的一天,丁然拿着一摞文件来找我签字。
我看了一眼,随口问:“这是什么?”
“是进监帮教的审查文件,教育改造科那边邀请一个‘地区级的好人’进监帮教,需要我们签字审查,这是这个人的资料……”
我看了一眼,照片上是一个脸型消瘦、头发后梳且目光炯炯的中年男人。
我立刻想起了这个人。
他名叫宋致远,五十二岁,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书法家。简历上还有一长串他的头衔,每一个拎出来都含金量不菲。
2011年,宋致远曾经因为醉驾被处理,那会儿正赶上醉驾入刑,因为是首起醉驾案件,宋致远也被顶格判罚。
宋致远当时就是在我所在的监狱服刑。入监队结束后,他被调到我所在的监区,前后共待了两周,就被调到了教育改造科。
教育改造科的犯人不用从事生产劳动,专门负责监区的板报、书画作品创作,以及各类书籍的整理、分类。
相较于一般性生产监区,这个岗位比较轻松,且因为是文化类岗位,在犯人中也是地位较高。
宋致远短短几个月的铁窗生涯,都在教育改造科里度过。
他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还会吹口琴、绘画,就连演讲都比常人要厉害许多。
我记得,那会儿有地方组织来监狱进行酒驾醉驾的警示教育,每一次宋致远都积极主动发言,他念着自己背熟的稿子,说到痛苦的时候,他一遍一遍痛哭流涕,诉说着醉驾带来的危害云云。
这样的教育,警示效果极佳。
宋致远在我们监狱一共待了几个月,等到执行期满之后,他就被释放了。
出狱那天,他给监狱送了四面锦旗,一面给所在入监监区,一面给教育改造科,一面给狱政处,还有一面他送给了监狱。
临走的时候,他还说:“感谢监狱教育了我,我要常回来看看。”
我们听后一愣。
他又忙说:“不是被拷进来,而是被请回来。我要做出一番成绩之后,给大家做个榜样。”
出狱之后,宋致远不仅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继续进步,并且还热心公益事业。
他先后举办了数场作品义卖活动,捐出的钱都用于资助贫困儿童上学。
一时间,宋致远声名远扬。
宋致远说回监狱,本以为只是说说,没想到今年年初,他竟然真的和教育改造科联系,说是捐赠一批书籍和艺术作品,申请要回监狱进行帮教了。
这是个稀罕事儿。
宋致远还动用自己关系网,找了不少媒体宣传报道此事,为这件事营造声势。
一时间,宋致远被包装成了“浪子回头”“教育改造优秀案例”等品牌。
虽说他这样做有些沽名钓誉的嫌疑,却也真正地干了一些实事。
“我这边没什么意见。”我利索地签上部门意见——同意。
……
一周之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监狱迎来了宋致远进监帮教。
上午九点,宋致远专车那辆红旗H7轿车缓缓驶来,他从车上下来,分管教育改造的副监狱长、教育改造科长等人上前迎接,大家亲切地握手。
宋致远比我当他管教的时候,要稍微胖了一些。
他穿着一身素色的唐装和老布鞋,手里一直盘着一串油光锃亮的佛珠,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理。
整个人看起来自信而又风度翩翩。
在众多民警和媒体记者的簇拥下,他迈着有力的步伐,又一次走进了监管区。
这一次,他站在了C位。
公开的帮教在狱内法治广场举行。
全监的罪犯除了少数老弱病残,都被整齐地集中到了法治广场。
他们拎着小马扎,按照各个监区整齐排列。
宋致远在走向讲台,做了一场以“奔向新生路”为主题的演说。
和我印象中的场景一样,他的演说还是感情充沛,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
在短短数分钟的过程中,台下自发响起了数次掌声。
公开的演说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工作室揭牌和帮扶对接。
教育改造科选择了十名罪犯子女,作为资助对象。
这十名罪犯都是家庭贫困,子女无人照料的人员。
宋致远现场结对帮扶,承诺将为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直到他们成年。
监狱和宋致远联合挂名成立了一个“致远帮扶室”揭牌。
总之,这场活动办的十分成功。
然而,在接下来的面对面帮扶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