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战在即
不仅如此,老王头还告诉赵成,本来和皮岛形成掎角之势的獐子岛和鹿岛已经被清军全部拿下,也就是说,目前只剩下皮岛主岛还控制在东江军手中。
最让人担忧的是,去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发兵攻掠高丽,造成了著名的南汉山城事件,高丽王被迫投降,在城外对皇太极行三叩九拜之礼,这也标志着,高丽事实上脱离了明朝,成为了大清的仆从国。
今年二月初二,清军整军备战,皇太极命贝子硕托、汉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领兵攻打皮岛。此时的皮岛,由总兵沈世魁主导,领兵一万两千,副总兵金日观领兵一千,天津卫支援皮岛的游击将军董建领兵两千,登州游击王武伟领兵两千,另有参将吴三化、副将栢豫、副将刘兵等人各自领兵数百到一千不等,合计总兵力大约一万七八千人,以及本岛的十万民众共同防守皮岛。
皮岛明军的装备还算是马马虎虎,战舰大小八十余艘,装备大量火炮,特别是红夷大炮五门,头号及二号发熕炮十门,这是当年胡良辅带去东江镇的重炮,相当于四磅炮,跟后世拿破仑战争动辄十二磅的重炮肯定是没法比,但不管怎么说在十七世纪早期,这算是重炮了。
另外还有安边神炮、虎蹲炮、头号佛郎机、二号佛郎机已经佛郎机子母炮等七十多门,还有一些民众打造的土炮,总计火炮不下百门。
火铳方面,光是从高丽和明朝本土运来以及东江军自己缴获的鸟铳就有上千杆,至于边军常备的三眼铳、单眼铳、五雷神机则更多,另有一些火龙出水、百虎齐奔等火箭武器,武器配置上并不差。
二月二日清军攻击的兵力大约在一万多人,总兵力跟皮岛守军差不多。硕托抽调每牛录甲士四人,满蒙汉牛录四百,合计精锐八旗一千六百人,三顺王出兵两千,剩下的全是石廷柱带领的孙得功、金砺所部汉兵攻击七千多人,另有高丽水军战舰五十艘,水兵火铳兵辅兵等合计五千人支援,总兵力跟皮岛守军不相上下。
同时,这一波攻击部队还配备了皇太极特批给硕托的十六门红夷大炮,重型火力上强于明军。但后世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攻防战一般进攻方兵力少说是防守方的两三倍,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清军虽有火力优势,但明军有地形优势,所以相互抵消,清军根本占不到分毫便宜,硕托攻打一个月,损失惨重,直至三月初撤兵,损兵折将。
因明军顽强抵抗,硕托死伤不下五千人,只能仓皇撤退,这才有了短暂的宁静。而赵成正是在清军撤兵三日后,因为厨房失火,而意外被来自后世的士官赵成附体魂穿,成为了现在的赵成。
老王头将赵成的身世也重新说了一遍,原来这个时代的赵成,乃是当年毛文龙镇江大捷之后从镇江城内抢出来的孩子,当年只有两三岁,父母已经不可考。镇江就是后世的丹东,辽东地区,汉民和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混居,但总体来说汉人还是占据绝大多数,至于丹东城内的汉民,一部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汉人,还有的是闯关东来经商的汉人,所以赵成究竟是什么身世,老王头也说不上来。
总之赵成被救出来之后,便一直跟着难民行动,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毛文龙开镇东江,赵成就一直生活在东江镇,慢慢长大。这时候的东江镇,适龄男子当兵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所以到了十六岁的赵成,自然就加入了东江军,只不过原来的赵成笨手笨脚,虽然生得高大,但是脑子实在是不怎么灵光。
进入沈世魁的部队之后,上官觉得这家伙脑子实在是笨,有句话不是说嘛,大个子不呆是个宝,所以想了想就把赵成给放在了火头军内,由老王头带领他们为军队做饭。
当然,这个火头军小旗不是整个东江军的火头军,而是其中一个千总营的火头军,他们负责整个千总营的伙食。
赵成昏迷前,他们的厨房因为前次清军攻打的缘故,一发没有引爆的火龙出水落在了厨房的一个拐角处,然后导致了火灾,这就引发了赵成昏迷的事情。
咕咕、嗷嗷,海鸥的叫声传入了赵成的耳中,赵成睁开了眼睛,看见了盘旋在天空中的一群海鸥。他心中叹息一声,海鸥自由自在,可是自己却身陷囹圄。当务之急是如何活下来,正如老王头所说,清军睚眦必报,第一轮攻击失败,损兵折将,肯定要报复回来。
况且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大不如前,兵力和民众数量都减半了,而且上次一轮大战,虽然歼敌五千人,可是自己的损失也不小,也有两三千人,这样一来,岛上的总兵力连一万五千人都不到了,到了关键时候,他们这些火头军都要全部上去打仗,可是下一次,清军又会派出多少人来攻打呢?
老王头说,清军战败不假,可是大军还在外海徘徊,而且去年高丽国投降了清国,原先东江镇的助力现在变成了敌人,局势更加不容乐观,除非是大明国内来支援,否则就这么消耗下去,东江军迟早被消耗完,可是大明支援谈何容易,即便是从登莱出发,也要横渡黄海,如今的大明,老王头不说赵成也知道,崇祯十年的大明境内是个什么德性。
赵成握了握拳头,活下来,必须先活下来才能想办法回去,否则,就这么稀里糊涂死在了这个时代,岂不是做鬼都做不明白。
“军门,有句话末将不知当讲不当讲。”皮岛中心,东江军大帐,大批武将聚集在大帐之中,大马金刀坐在上首的正是现在的皮岛总兵沈世魁,左右下首分别是副总兵金日观和参将吴三化,其余将领各自坐在他们的后面,众人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大战结束已有三日,各部伤亡和物资损耗已经全部统计完毕,加上清军已经撤兵,沈世魁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在今天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一开始,吴三化就抱拳对沈世魁开口了。
沈世魁摘下钵胄盔,擦了擦上面已经变成褐色的血迹,斜睨了吴三化一眼,说道:“吴将军,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大家共事这么长时间,不讲究这些虚礼了。”
吴三化咽了咽口水,看了看身后的栢豫和刘兵,心一横道:“军门,若末将所料不错,清军这一波攻击虽然失利,但是绝不会善罢甘休,以皇太极的性格,我们皮岛这个钉子,他是一定要拔掉的。”
沈世魁用手指敲了敲桌面道:“接着讲!”
“原先,高丽站在我们这一边,皇太极也没登基称帝,我们尚能继续坚持下去。如今皇太极已经建立大清国,并且征服了高丽,我们东江镇已经被彻底孤立,外无援兵,我们恐怕很难支撑下去了。这一次清军退兵,我敢肯定,皇太极一定会加强人马,下一波攻势将会更加凶猛,清军绝不会允许身后有我们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吴三化抱拳道。
“那么吴将军,你究竟是什么意思?”沈世魁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吴三化深吸了一口气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明智的举动,当年袁崇焕杀毛帅,就是败笔,如今朝廷自顾不暇,说句实在话,我东江军已经成了弃子,且不说剩下的一万多兵丁,光说这十万民众,不能就这么完了。坚持抵抗,清军登岛,一定会斩尽杀绝,末将,末将。”
说到这里,吴三化实在是说不下去了。啪的一声,沈世魁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道:“所以怎么样,你要我们东江军投降建虏?”
“末将,末将不是这个意思。”吴三化下意识否定道。
“什么不是这个意思,你话里话外说白了不就是我们抵抗毫无意义,这次损失三千人,下回还不知道损失多少,清军多来几次我们就全完了,所以还不如现在投降对吧。”沈世魁指着吴三化道。
吴三化低着头不敢说话,沈世魁又看了看下面的将领道:“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金日观起身道:“不,军门!我等身为大明军将,堂堂华夏正统,怎能和建虏同流合污,若如此,毋宁死!大帅当日建立东江镇,牵制满清十数年,难道是为了投降吗?我们身为华夏子孙的气节呢!”
金日观说完,吴三化等人的头埋得更低了,他的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沈世魁道:“好!金总兵说得好!莫要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本帅以为,我们还没到最后的时候,现在说放弃为时过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皮岛历史上不是没有危急时刻,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一定能渡过难关。”
军事会议结束,沈世魁对众人交代了整顿防御的方案,以便应对接下来的战斗,众人散去之后,沈世魁将吴三化留下。吴三化是一直跟着毛文龙的老兵,毛文龙死后,吴三化积功升职为参将,按理说,吴三化不应该有放弃的思想。
“老吴,这里没有外人,你说说,今天是怎么回事,你我相识这么多年,你又跟着毛帅南征北战,毛帅的性格你不知道?若是毛帅在此,你敢说今日这番话吗?”沈世魁问道。
吴三化一愣,不管袁崇焕如何提出毛文龙的罪状,作为跟着毛文龙的老人,吴三化知道,毛文龙不论怎么说,哪怕小节有失,大义从来不亏,在对付建虏这一点上,乃是辽东众将之楷模,袁崇焕杀毛帅,乃是自毁长城。别的不谈,毛文龙的抗清决心是众人无法否认的。
“末将。军门,不是末将想要投降清军,建虏所做之事人神共愤,末将都明白,只是末将不想这十万军民跟东江镇一起陪葬。此次作战虽然我军小胜,但军门难道没有发现建虏的火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从俘虏口中我们得知,清军的基地就在铁山,我们隔海相望,这已经不是往日的光景了,如此一来,皮岛永无宁日,他们要袭扰我们太简单了。”吴三化忧心忡忡道。
沈世魁一愣,吴三化说得不无道理,高丽投降,对岸的铁山城成了清军基地,以往攻打皮岛,清军要从凤凰城出发,突破鹿岛、獐子岛防线才能到皮岛,现在好了,借道高丽,清军便没有了长途跋涉水路的风险,铁山和皮岛中间的海峡就五里宽,水师登船出发片刻就到,正如吴三化所说,皮岛将永无宁日。
沈世魁拍了拍吴三化的肩膀,“老吴,我皮岛十万多军民,哪个跟建虏不是血海深仇,就你吴三化也有亲朋被建虏屠戮吧。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我沈世魁自从当上总兵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能活着回去,建虏要想拿下皮岛,得问问我沈世魁的大刀答不答应!”
呜!低沉的海螺号响起,十余只大型海螺号同时响起的声音产生了巨大的共振,让所有人的心头都是一阵颤抖。
铁山清军大营,上千名白甲武士分列在营门和大帐之间的道路两旁,他们挎着清军的反曲复合弓,手持顺刀、虎枪等各色兵器,身上鼓鼓囊囊,可见身穿数层重甲。道路中间,跪满了文官武将,细细数来,大约有数十人。伴随着海螺号的巨大声响,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杀气在营地里蔓延,让人心惊胆战。
“武英郡王到!”伴随着卫士们的一阵呐喊,一名身穿镶红边白甲,头戴黑色镶金虎头钵胄盔,头上金色的缨枪和红色的穗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摆动,腰挎大清皇帝御赐神雀刀,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大将从大帐中走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