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二章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二章,草原人攻打太原,太原城危在旦夕,这样爆炸性的新闻震惊了整个京城,成为京城人都在谈论的话题。整个京城都轰动的消息,预征怎么可能不知道?而且有许多大臣,门生故吏也找上门来,让他率领他们进宫去劝大王出兵,只是这些人都被门房一句:“丞相身体不舒服”挡在了府邸外面,所以不降猜的没有错,预征早就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大臣们要做什么,只是不想参与进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是了。

第一个听到消息后,来见预征的是扃夫妻,毕竟扃在关外转了一大圈,对于草原人的战斗力有着深深地了解,因此听说太原被围,担心是一定的,因此想问问老丈人怎么看待这件事,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就联袂进宫,劝大王立刻发兵。因为在草原人没有攻打太原之前,太原候已经有预料了,提前就给大王送来了消息,请求朝廷发兵保护太原,但是不降根本就没有理睬,南北大营自然就没有任何动静,所以扃怕不降因为个人情绪的原因,不愿意发兵,那会误了大事的。走进府邸,结果就看见预征在院子里侍弄最新培植的牡丹和月季,兴趣很浓,仿佛不知道外面已经翻了天。扃当然感觉奇怪,就和公主一块走了过去。问:“岳父,您不知道京城已经闹翻天了?”

“你是说草原人攻打太原的事情?”预征停下了手上的活计,直起腰反问道。

“是啊!孩儿见识过草原士兵,那是绝对的彪悍,我们内地军队不是对手。”扃说。

“在草原和平原上,他们应该是很猛的,但是攻城是用不上战马的。至于你说的内地军队指的是什么?南北大营的驻军?”预征反问说,这话已经在驳斥扃的观点,告诉扃,再彪悍的战马也不会爬城,朝廷军队的战斗能力并不差。

扃没有想到预征会这样说,一时间感觉无言以对,就没有说话。预征看见扃没有说话,就喊来奴仆去搬椅子,然后对扃和女儿春心说:“阳光不错,我们就在这里,一边赏花一边说话,如何?”

“行啊!父亲,我喜欢看父亲侍弄的花了。”春心抢先回答说,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是在预征面前,还是会故意露出娇气,毕竟预征在所有的孩子中,对她最为关爱,因为爱屋及乌的原因,他就特别关注扃的言行,因为扃在王族子弟中格外出色,预征怕引起其他王子子弟的妒忌,因此经常告诉扃低调做人,以免日后给自己招来麻烦。

“岳父似乎并不关注太原的问题。”看见预征让他们坐下,一边赏花,一边说话,而不是起身去王宫见大王,扃这样说。

“一个国家的领土得失,民众安危,谁最着急?”预征并没有回答扃的问题,反而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目光锐利地落在扃的脸上。

扃一怔,心说如此简单的问题,岳父为什么提出来,放着大事却不着急,不上火,感觉怪怪地,但是还是老实地说:“自然是大王,整个国家,土地城池子民都是他的。”

“既然大王最应该着急,如果大王没有举动,你觉得这正常?”预征反问道,其实是在引导扃如何去反向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

“啊!”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心说自己真是愚蠢,这样简单的问题自己为什么没有深入思考,就要匆匆忙忙采取行动。岳父的问话在告诉他,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大王怎么可能不懂?大王之所以没有行动,肯定有多数人看不明白的道理。“岳父,孩儿明白大人说的是什么了,只是看不明白,大王发现了什么,才能够如此淡定。”

看见扃这样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话,预征感觉满意。但是还是提醒扃说:“作为朝廷重臣,一定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独立思考,不是跟着多数人转,多数人看见的东西,想到的东西,从来就不代表真理。一个出色的领导人是反着来的,他不是做多数人的跟班,而是做他们的领路人,或者说是启蒙者也可以。”

“岳父大人教训的是,小胥在这个方面是有欠缺。”扃诚心诚意地回答,他当然知道预征说的是正确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当年广园**的时候,朝野上下一片喊打,只有他是招抚派,结果战争打了快三年,朝廷派出了上万大军,靡费了无数钱粮,**也没有平息,最后还是采用了预征的办法才平息了**,白白地浪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事实证明,真理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看见扃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预征当然就不可能往下说了,因为预征明白,适当地敲打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度,如果过度敲打,就可能把扃的自信打没有了,或者打胆怯了,那就是失败,没有充足自信的人,怎么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你了解太原候这个人么?”预征换了话题问。

“见过一面,谈不上了解。”扃回答说。

“打仗和做生意一样,能不能赢,关键看当家人,太原候这个人不简单,虽然地区观念强,格局不够大,但是作为地方官员是称职的。在太原民望很高,做事情也有主见,大漠国选择攻打内地,拿太原开刀不算明智,一个地区有个优秀的领导者,民众就有主心骨,这个仗就不好打。第二,太原城里聚集了太多的富户和地方贵族,在西北一带,应该是最富有的城市。这就决定了,太原是不会轻易丢失的。道理同样简单,因为富户和贵族都明白草原人充满了狼性,狼是要吃肉的,如果太原失陷,谁会最先倒霉?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太原城里奴隶和家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富户手里,为了不让太原失陷,他们会让奴隶和家丁去守城的,甚至他们自己也会亲自上阵,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我估计,吉时之力在攻打太原城之前,计算军事力量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职业军队和警察衙役,而忽略了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参加野战不行,只能做靶子了,但是守城没有问题。只要勇敢,有力气拿动刀枪,石头就够用了。而且根据我对太原候的了解,当朝廷派出屈非带去的人去封关的时候,他就会意识到太原城处在危险之中,事先一定会有所准备的。只要枪械够用,太原候根本就不用担心兵力不足。第三,太原城墙照比一般的城墙高大,厚实,草原人的马蹄再硬,也不可能踢破城墙。有了这三条,吉时之力想拿下太原城,不付出巨大代价怎么可能?我知道的这些情况,大王都知道,你说大王怎么会立刻发兵?”

“岳父是说,大王等候他们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再出兵?”扃又张大了嘴说,感觉不可思议。坐山观虎斗不是不可以,但是对阵一方不是别人,是他的子民啊?这样做似乎不怎么道德。

“准确地说是要等候草原人筋疲力尽的时候,朝廷才可能出兵。”预征纠正扃的话说。

“那需要什么时候?一星期?还是半个月?”扃问。

“都不是,如果我猜的不错,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预征回答。

“太原候能够守一个月?”扃脸上的表情在告诉预征,他对预征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因为他见识过草原骑兵的战斗力。

预征笑笑,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他并不能确定太原候能够守多长时间,但是感觉上,只要太原候在,一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太原人力物力都不缺,粮食储备也充足,城内有水源,加上太原候本身深得民心,人文条件是不错的。

这时,一个仆人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对他们说:“大王到了。”预征和扃听后站了起来,随后看见了迎面而来的不降和彭伯。“丞相好潇洒,观花呢?扃也在,你们翁婿到很清闲啊!”

不降说完这句话,转过头对彭伯笑笑,彭伯则惊讶地合不拢嘴,来的路上不降说扃也在这里,他还表示怀疑,现在一看,事实如此,不降果然料事如神,就竖起了大拇指。

“大王哥哥,彭大人,你们两个打什么哑谜?”扃看见了他们的动作,猜到有事情,就问。

“你该问彭大人。”不降揶揄地指指彭伯。

彭伯就把不降猜中他在这里的事情告诉了扃,随后说:“你怎么会在这里?没有去王宫?”

“扃当然不会先去王宫,如果去,也是两个人一块去,他不会单独去的,孤说的没有错吧!”不降笑着对炯说。

扃刚刚领受了老丈人的神奇,现在又知道了哥哥同样神奇,只能感觉自愧不如。“大王哥哥说的没有错,你们都是神人。”

彭伯莫名其妙地看看不降,又看看预征,最后看看自己,脸上却是茫然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神奇。

“没有你的份,扃是说我和预大人。”不降嘲弄地撇撇嘴。

彭伯不好意思地笑了,自嘲地说:“我知道照比你们差多了。”

“大王不是来跟老臣观花的?”一直没有说话的预征对不降说,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人,很多事情不用对方说出口,就会一目了然,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打交道,总是会省略很多程序。

“预大人是在给王弟传授锦囊妙计吧?我们两个也借光听听。”说完不降笑了,看见扃在这里,他已经知道,扃是来求教的,扃没有和那些大臣一样的进攻,不降就猜到了,扃会来到预征这里,而凭预征的智商,一定猜到了自己不急于发兵的原因,他又怎么可能不对扃说?因此才敢于说出这番笃定的话。

扃当然不会对不降隐瞒,就把预征刚才的分析,简简单单地对不降和彭伯说了,不降就对彭伯说:“现在,你知道孤为什么不急于发兵的原因了,理由预大人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彭伯听完扃的话,已经恍然大悟了,现在不降这一说,感觉脸上发热,明白自己照比预征差个等级,很多事情预征可以提前预判,也能够拨开云雾见真谛,自己就不行了,因此就对预征说:“预大人果然见识不凡,佩服佩服。”

“彭大人不必自谦,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降来到预征府邸,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对彭伯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他的确有事情要和预征研究的。虽然他已经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有了底稿,但是还是想听听预征的见解,看看他的想法,和自己有多少吻合的地方。因此开过玩笑之后,不降就把话拉倒了正题上。

“预大人,我们和大漠国的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是大打小打,如何打的问题,预爱卿可以说说你的看法。当然,扃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意见,毕竟你到过边关。”

“大王,第一个问题其实不是我们说了算,大王彻底地关闭了关卡,即使想小打也不可能了,因为大漠国要为生存而战,只能起倾国兵力来对抗我朝,因此我朝只能进行战争总动员,通过这次战争将大漠国消灭,将他们的千里草原收归华夏,将大漠族并入华夏民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大打。”

“扃,你怎么看?”不降转头问扃。

“我同意岳父的意见,要打,就要让大漠族彻底臣服,把大漠族合并到华夏民族,因为大漠族人野性难驯,不把他们归入华夏民族,进行驯化,只要有机会,他们还会造反的。”扃回答说。

“如此说来,我们君臣意见一致了。好,这个问题不再讨论,我们进行下一个问题研究,打既然一定要打,就应该想出打的办法,因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胜利。预大人先说说你的想法。”

“具体的战术,大王应该去问将军,臣只能粗略地说一点想法。”预征说,显然不像说到第一个问题时候那么干脆。

“孤就是要听听你这个局外人的见解,常言说旁观者清。放心,白将军和葛将军很快就会来到,孤已经通知他们来这里汇合了。”不降给了预征一个定心丸,告诉他放胆说。

“臣认为,根据我朝和大漠国各有优势的自然条件,臣以为,想打赢,首先要发挥我朝的人力物力的总体优势,不急于求成,不做速战速决的准备,要打消耗战。虽然这样做,我们的物资损失不会小,但是我朝家底丰厚,国家富裕,消耗大可以承受得起,反之,大漠族在人力物力上远远不及我们,因此臣大胆妄言,他们一定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战定乾坤,我们不能如他们所愿,反而要步步为营。只要我们的物资供应没有问题,士兵吃点苦能够忍受,大漠国恐怕就要饿肚子了,最后他们是忍受不住的,这是臣的初步想法。”

说到这,预征不再往下说了,其实他还有另外的担忧,就是草原骑兵过于凶猛,夏朝的军队主要是步兵,车骑兵虽然也有马匹,但是灵活性比不过对方骑兵的单人独骑。两军对垒,如果是大兵团作战,就算夏朝士兵都有弓弩,只怕也挡不住草原骑兵的冲击。

“扃回来的时候说过,几年来大漠国一直在储存粮食,他们又在蓝莲湖附近开垦了几十万亩耕地,粮食会缺?”不降问。

“大王,有关粮食和土地的问题,臣也仔细地问过姑爷,感觉大漠国的确储存了不少粮食,但是因为人口增加过快,每天的粮食消耗都是惊人的,如果没有后续补充,靠储存的粮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大王彻底地关闭了边关贸易。这次屈非干的非常漂亮,他抓了上千人的走私犯,统统把他们投进了监狱,这个震慑力度是空前的。如此一来,多数走私犯就不敢铤而走险了,就是说,大漠族想从走私犯那里搞到粮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大王想想,现在 他们唯一指望的,是蓝莲湖开垦的耕地生产粮食。但是因为草原人以放牧为生,多数牧民虽然改行做了农民种地也稀松平常,好年头,每亩地打的粮食都不如我们这里的一半多,今年草原大旱,不敢说颗粒无收,大量减产是一定的,到明年春天就见分晓了。而且战争一旦起来,他们怎么可能让蓝莲湖的农民规规矩矩地种地?切断大漠国的物资通道,毁掉他们的耕地,或者把种地的牧民抓走,大漠国就只能断炊,这就是我第二个要说的问题,我们这次战争能不能赢,就看能不能切断大漠国的粮食生产线,因此大王应该组建一支人数不用很多,但是非常精悍的小股部队,专门破坏大漠国的物资基地,切断大漠国的物资供应。这样一来,大漠国除了投降,臣感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爱卿的意思是,这次战争的重点是打物资?”不降问,眼睛瞪的很大,预征的这个提法超出了他的想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下子让不降看见了胜利的法门,因此目光里的兴奋是不加掩饰的。“战略是以慢制快。战术是主打物资。好,绝妙极了。你们都听听,预爱卿说他不懂战争,你们谁敢说,自己比预爱卿更懂战争?”

不降这话不仅仅是对扃和彭伯说的,还有白虎和葛平,他们两个进来的时候看见预征正在阐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没有说话,站在一边悄悄地听,此刻听不降这样说,感觉脸热,他们的确没有预征预测战争胜负的能力。扃则惊讶地看着满头白发的老丈人,心理敬佩极了,觉得自己幸运,能够有这样一个高瞻远瞩,又有战术谋略的老泰山。

预征却不好意思了,连连挥手说:“大王,不要这样说,让臣惭愧,如果指挥士兵作战,臣的能力恐怕不如一个哨官。”

“哨官孤不缺少,但是拥有战略思维的人才孤只有一个。”不降并不管别人心里舒服不舒服,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说。“好了,大方向预爱卿已经指出来了,下面就说说具体的仗怎么打,太原什么时候去救?”

不降看似是对大家说话,最后目光却落在了扃的身上,扃的心理一跳,暗说惭愧,如果不是刚才和预征交流过,对于救太原有了新认识,今天这道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自然不怕了,想着,感谢地看了预征一眼,随后说:“大王,臣弟以为,既然预大人制定了以慢制快,逐步消耗大漠国物资的计划,太原战争就不要快速结束,我们可以利用太原坚固的城墙,超高的人气,让太原候多守些时候,凭太原城众多富豪的财力,他们都会支持太原候的,大漠国想拿下太原一定会损兵折将,大量消耗,而且我们也不会给他们机会,到了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

听见扃的意见居然和自己吻合,不降眼里就射出惊讶地目光,转而惊讶变成了惊喜,感觉这个**,越来越不简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了。

“少监大人,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太原候能够守多久,他们看见朝廷援军迟迟不到,很多人会泄气的,如此一来坚守城池岂不就成了空话,一旦太原城在我们预想之前丢失了,当我们大军到达太原想要拿下城池,就要多费一番力气。”白虎看见扃说完后,别人没有说话,忍不住开口了,因为他是主张立刻去救太原的。

“白将军说的不无道理,太原候之所以能够坚守太原,就是因为有希望,一旦他们感觉希望破灭,或者看见天朝大军迟迟没有动,军民士气就会泄了,一旦没有了士气,本身战斗力又不如对方,太原城肯定守不住。”彭伯接过白虎的话说,感觉朝廷这样做危险,毕竟太原不是一般的城池,整个太原府,太原的富有占据了一半,如果太原被大漠国夺取,里面储存的物资,金银珠宝,足够大漠国军队支持一年半载的。

“二位大人的话有道理,如果仅仅为了维护住士气,其实好办,我们就来个望梅止渴,让他们士气不至于泄了就是。”扃笑着说,因为预征的提醒,他脑子里已经清楚地知道这个仗应该怎么打,办法自然生出来了。

“何为望梅止渴?”白虎不解地问。

“就是朝廷明面上派出大军,让太原方面知道朝廷的援军已经出发了,但是这支部队走到半路的时候,行军速度要减慢,跟着太原战斗的节奏走,太原方面危险的时候,行军速度就加快,否则就要减慢,甚至停止前进,如此一来,太原方面知道朝廷大军出发了,他们会计算日期,即使大军迟到了,他们会认为大军是路上遇到了麻烦,不会知道朝廷大军在故意拖延时间,这样就可以达到朝廷的目的,让大漠国的军队被拖延在太原城下,因为太原军民有了希望,自然就不可能投城。”

“好个望梅止渴。”听到这,不降忍不住打断了扃的话,发出了赞美。“王弟的谋略大有长进,孤看这个办法不错,你们说呢?”

不降定调了不错,却让别人说,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何况扃的这个办法的确不错。

“随后朝廷的主力部队就要跟进了,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看热闹,是要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先锋部队由白将军统帅,率兵三千,主力部队孤准备亲自率领,前锋大将就由葛将军担任?预大人,彭大人跟随孤出征,树大人负责粮草调集,你们说如何?”

不降到了这会就不再征求别人的意见了,直接进行权利分配了,虽然后面还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大家明白,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不降已经拿定了主意。

“大王做三军统帅,臣自然无话可说,但是臣想知道,大王不再了,朝廷谁做监国。”预征说着看着不降,不把监国的事情解决,一旦不降走后,朝廷出现大事,非乱套不可,这件事非同小可,可是不降并没有说话,但是作为重臣的预征当然不能不问,这是个不能疏忽的问题。

“这个问题孤早就想好了。”不降笑笑说,意思是告诉大家,如此重大的问题,孤怎么可能忽视?“就由扃做监国。”

不降的话音落地,在场的人怔住了,因为这个监国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按照常规是大王的继承人,就是说,太子才可以做,如今不降把这个位置给了扃,因此大家才会感觉意外,尤其是预征,非但心跳的厉害,简直就要冒汗了。因为不降把王位传给扃也就罢了,如果不是,扃这个监国就是定时炸弹,会引起不降儿子们的强烈嫉妒和不满,就等于埋下了烈性炸药,后果难料是一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