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六章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六章,锅灰的这一手的确厉害,因为不论是不降还是预征,都没有料到大漠国对他们的小部队蚕食非但没有进行反击,反而会后撤到草原深处一百里,这就给不降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追是不追,不追,大漠国就会按兵不动,双方只能进行“静默战,”那么静默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预征开始的想法是做出朝廷不急于打仗的姿态,逼迫大漠国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那么朝廷大军就有可能在太原城外和大漠国军队进行决战,但是事与愿违,锅灰看明白了预征的谋略,宁可让大漠国付出牺牲,也不肯上当,如此一来,皮球就踢给了不降,因为朝廷军队,加上后勤供应人员,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人,还有大批的牛马,每天的消耗是惊人的,真的长期耗下去,朝廷就算有能力负担,国库供给的压力也会空前大,何况眼下大军主力只是居住在太原城外,运输压力,安全系数都不是问题,如果往前延伸,压力就会成倍增加,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降因为独自拿不定主意,决定召开军事会议,让大家发表意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会议开始后,太原方面的军官和官员都反对相持下去,这当然和他们所处的位置有关系。虽然朝廷的军用物资多数都是自备的,从储备仓库里调拨出来的,但是大量的劳役,具体工作需要太原地方朝廷来承担,这当然是一笔不小的开资,而且太原城一直处在战争的氛围里,也不利于商家做生意,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们希望战争快一点结束。还有,他们相信朝廷军队的实力足够强大,击败吉时之力的部队不再话下,如今朝廷军队来到太原半年多了,小打小闹有,真正的仗一次没有打过,这让他们失望,感觉不降过于胆怯。

不仅是太原本地官员武将愿意早一点开战,白虎和葛平两位将军也和他们同一观点,他们出来的时候,是准备杀敌立功的,不是来给太原候看家护院的,如此耽搁,不但不能建功立业,还让家里的娇妻美妾独守空房,孩子长期看不见父亲,这让他们感觉不爽。所以觉得吉时之力刚刚来到新地区,应该趁朝廷军队扎营未稳,直捣龙庭,给予致命一击。

不降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看见将士和官员都主战,自己心理也刺挠挠的,因为出来七个多月,白白耗费了大量物资,成果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成绩没有办法对朝野交待,也想打一仗,只是看见预征一直不说话,才没有表态。

凭预征的聪明,哪里看不出来自己又成为少数派了,就看看彭伯,彭伯却是一脸漠然,因为他拿不定主意,一方面感觉将军们的话有道理,一方面又感觉没有底,因为吉时之力这个草原雄主虽然撤兵了,但是并没有打败仗,为什么就这样撤退了,连老家都不要了。如果是认输,应该派人来谈判,但是没有。如果不是认输,又把部族撤向了草原深处,难道是不想和朝廷军队作战?但是大漠族应该知道,这件事必须有个结果,朝廷军队不会就这样撤军的。因为想不明白,加上对军事不内行,所以才没有说话。

不降看见会议开了半天,将军和太原方面的人纷纷说话,自己身边的两大重臣却成为了鸭嘴壶,就是不开口,就忍不住了,先点彭伯说:“彭爱卿,你怎么想的,对大家说说。”

看见不降亲自点自己的名,彭伯知道不说不行了,就说:“臣有个问题始终搞不明白。吉时之力举国搬迁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简单,当然是怕朝廷大军,不敢对仗,所以故意避开。”太原候手下的一个将军说。

“这个话看似有理,难道朝廷军队会因为他们退到草原深处就撤兵回京城?大军出来一次不容易,而且他们应该能够看见,朝廷这次动用的军事力量,差不多是朝廷军队的全部主力,劳师费饷,一无所获就这样退兵,如何对朝野交待?夏朝是东方第一大国,需要脸面的,大王也是需要脸面的,这个他们会不清楚?因此在下到现在为止也不相信,大漠国退兵是为了避战,至于因为什么,在下也说不出来,就是感觉不大合乎道理。”彭伯说。

“是啊!彭大人的话有道理,谁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不降说,彭伯的话也提醒了他,感觉差一点被众人的情绪鼓动的失去了理智。

“大王,也不尽然,他们知道朝廷的部队都是步兵,不适合远途袭击,因此觉得给朝廷制造困难之后,朝廷军队就可能知难而退再说如果朝廷军队追过去,他们还可能继续像里面撤,反正朝廷军队是追不上他们的。”太原候手下另外一个将军说。

“嗯,这个话也有道理。”不降说,同时看看预征,因为在场的官员和将军中,只有他没有说话了。

“各位将军的话在下已经听明白了,在下不怀疑朝廷士兵的勇敢,但是在下想问,两百多里地的路途,中间有大片的草原空地,如果我们出兵攻打大漠国,军队可能没有多大危险,但是如此长的路途,我们的给养如何可以保证安全?不错,我们运送给养的车辆有军队护送,只是不知道需要多少军队保护,护送粮草的大军,是不是能够保证给养的安全?如果不能,当大军前伸到大漠国的腹地,难道可以饿着肚子和敌人做战?”

“预大人这个问题提出的看似有道理,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是个从一开始就不能避免的问题。大军出来作战的时候,事先应该想到如何解决才会出来的,否则大军来到太原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把草原人吓跑?等大军走了,他们再回来?这岂不是笑话?”太原候手下的官员尖刻地说,虽然话说的不中听,却不能不说他的话,的确有道理,如果朝廷没有谋划好,何必千里迢迢,劳师糜饷来到太原,那就不是来打仗了,简直是作秀来的。

“不要激动,朝廷的确没有太好的主意,所以才来请大家商量。”不降看见官员话说的难听,不高兴了,因此插断对方的话说。

“大王,打仗就是刀对刀,枪对枪,硬碰硬的事情,这个非常简单,臣认为朝廷上的某些人,自我感觉比别人厉害,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难道要等大漠国出现瘟疫的时候再去攻打?”另外一个官员又说,显然对朝廷迟迟没有大动作是不满的,这不是个例,是整体太原地区官员的看法,看来他们的耐心被耗尽了。因为他们担心,朝廷总是瞻前顾后,不肯出击,大漠国却不断地拿出新招,当朝廷感觉对付不了,一走了之,受害的还是太原城,因为撤走的大漠国随时随地都可能卷土重来。他们已经遭受了一次残酷的战争,损失惨重,再来一次,太原人是承受不起的。

预征发现了太原官员的这种情绪,明白此刻讨论作战方案是徒劳的,就给不降使了个眼色,不降就趁机散会了。回到居住地太原候的侯府,不降对他们几个说:“你们都看见了,太原官员火气很大,恐怕太原百姓也是如此,再不打一仗,他们会彻底失望的。”

“大王,末将觉得可以打一仗了,如果长时间驻扎城外不打仗,士兵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白虎说。

“打仗我同意,只是不知道白将军准备怎么打?”不降问。

“末将带领一部分部队做前导,直逼大漠国的大营,引诱他们出战。大王率领主力部队随后跟进,如果战争打起来,大王就让主力进行包抄。至于预大人担心的给养问题,可以命令每个士兵带三天的干粮,如果三天遇不到战事,我们就撤退,大军主力则跟随粮草车在后面,如此一来,大部队不会害怕缺少吃的,因为就算大漠国派出部队抢劫粮食,也不会得逞。”白虎说。

“末将也是这个意思,和白将军一样,也带一部分部队,我们两个人兵分两路,这样一来,遇到草原人大部队,能有个照应。”葛平说。

“预爱卿认为如何?”不降心理同意了白虎和葛平的意见,因此才故意去问预征。

预征看见大家都想打一仗,知道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阻挡,就说:“如果大王认为可以,那就打一仗好了,只是臣有个建议,不能以少碰多,看见局势不利部队要快速撤退,给后面的大部队传递消息。我只是担心,你们在前面冲锋的时候,吉时之力另有部队来缠住我们,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各自为战的艰苦局面。”

“他们没有那么多士兵,一方面要消灭我们,一方面要包围大王的主力部队,这个可能是很小的。”白虎不以为然地说。“再说了,我们的军队建成之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士兵的军事素养很高,专门训练过对付骑兵的办法,不会吃亏的。”白虎说,显然对于自己的军队非常自信。他觉得,吉时之力的部队虽然是骑兵,占有速度优势,但是相互之间协调很差,他跟他们在城外交过手,对方那个时候是人多势众,但是并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因此被他率领的两千步兵轻易地冲开一条口子,最后进入到太原城里,如果他们组织的好,他们这两千步兵非但不能来到太原城里,还会被对方包围起来,但是这没有成为事实,这也是白虎敢于率领小股部队孤军深入的原因。

“白爱卿,如果你和葛将军各自率领部队进行诱敌,不要齐头并进,两只部队最好拉开一段距离,这样一来,如果你的部队被包围,一时间没有办法冲出来,葛将军的部队就可以起到奇兵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我们送信,另外一方面可以在外围骚扰对方,让包围你们的草原军队分兵,重而给将军赢得抗击草原人的时间。”预征说,他做事情谨慎,不是先考虑胜利,而是去想失败了怎么办。

不降感觉预征的担心有道理,就对他们说:“预大人的话有道理,按照预大人的话去做。”

见到不降支持预征的观点,白虎和葛平随后同意了,回去准备了。不降看见他们离开对预征说:“爱卿似乎对战事信心不足。”

“臣不指望他们有所斩获,能够做到大全身而退就知足了。”预征说。

听见预征这样说,不降脸色大变,但是没有说话。

迟滞了很久的大军终于像草原挺进了,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吧!最高兴的当然是太原的臣民,他们倾巢出动,穿上节日盛装,在他们看来,朝廷大军一定会马到成功,彻底解除太原城的威胁,打心里开心。刚刚过去的太原保卫战在心理留下的阴影痕迹犹存,想起来还是像做噩梦,对于官员来说,大王和重臣的离开,等于脱离了老天爷的监管,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当然有理由开心。不仅是太原民众高兴,出行的官兵也高兴,因为早一点结束战争,他们就可以立功受赏,可以回到京城,见到家人,当然,也可以对左邻右舍炫耀自己在战场上的勇敢。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白虎率领的两千步兵方队,跟在他后面的,是葛平率领的步兵方队,两个方队,分别打着红黄旗帜,在他们后面,才是不降率领的文武大臣,不降的卫队在他们乘坐的马车四周,士兵手里抗着写有姒族里面的“姒”字大旗,清一色的杏黄旗。后面则是长长的步兵纵队,在步兵纵队后面,就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的铁甲骑兵车骑兵,这支全部用优等军马组成的部队算得上是马似龙,人似虎,战马雄壮,士兵威武,他们是夏朝军队中的精品,战无不胜的表率。在车骑兵后面是长长的运输物资的牛车,马车组成的辎重队了,保护辎重队的,是由贵族子弟和他们家丁,奴仆组成的大军,这支大军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军官都骑着军马,身穿盔甲,手里持有的武器可就五花八门了,就穿戴而言,他们比朝廷的正规士兵还要英武,因为他们的装备是家里预备的,不是朝廷配给的,因此格外耀眼。

两支队伍加一块接近四万人,这是有人类以来,军容最为整肃的庞大队伍,胆小的人,只要看见这样的队伍都会尿裤子。不降的车上坐着预征和彭伯,他们完全可以单独乘自己的车,但是不降感觉路途遥远,没有人说话寂寞,就让他们两个和自己同乘一辆车,说话解闷,可以谈正事。果然,离开太原城一个时辰之后,队伍就走到了一望无际原野的边上,这里虽然还不是草原,但是因为人烟稀少,大片土地荒芜,荒地上长满野草,给人是草原的景象。

“看看,这就是战争带来的悲惨,这么多好耕地都荒芜了,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应该是繁忙景象。”不降说着咂咂嘴,满脸都是惋惜的表情。

听见不降这样说,预征笑了笑,没有回话,因为他知道,不降可惜的,只是自己国家的土地荒芜,战争给太原地区带来了破坏,如果战争发生在他国的土地上,不降不会有任何测忍之心,战争是他喜欢的游戏,因为战争能够换来他需要的荣誉和尊严。预征之所以会这样想,是他从骨子里不喜欢战争,但是作为不降面前的第一重臣,他又不能不竭尽全力地帮助不降进行战争,这种矛盾的心理有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却无法摆脱,因此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他在心理抵抗某些不降的做法,一方面当不降做出决定之后,他又必须竭尽所能地帮助不降。眼前的战争看起来是大漠国主动挑起的,其实预征清楚,罪魁祸首是不降,不是不降硬性掐断边关贸易,大漠国是不会攻打太原的。虽然从长远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强大,就是对手的产生,是零和游戏,不能让大漠国强大是必须的,但是要控制对方变强大。就必须采用这种导致战争的方式?预征是怀疑的,怀疑虽然怀疑,却不可能提出来,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和部落之间的战争,都和双方想争雄有关系。大漠国拥有巨大的身体,本身就是在消灭,吞并其它氏族之后诞生的,所以预征的理论只能是理论,既然没有现实支持他的理论,当然不能够拿出来和不降争论,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管好自己的嘴巴,用利策的话说:顺其自然,行自己的道。

“猜猜,当大漠国知道我们出兵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会不会继续后撤。”看见预征和彭伯都没有说话,不降又说,他似乎安奈不住内心的骚动,必须找人说话才行。

“怎么想,吉时之力会感觉意外,因为他们一直把大草原当成自家的牧场,哪里会想到,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居然会堂而皇之地进入,而且反客为主。”彭伯笑笑说,看见这样强大的军队像草原挺进,他还是很兴奋的,和预征不同,他在心底里,是支持不降建立不世功勋的。“当然,他们是不会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抵抗是必须的。臣以为他们不会再撤了,因为他们经受不起一次次搬家的经济损失。”

“预爱卿是如何看的?”不降微笑地听完彭伯的话,感觉满意,他不希望大漠国继续搬家,因为进入草原越深,给军队带来的难题就越大,物资供给就越困难,如果可以在大漠国新驻地附近进行决战,算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臣同意彭大人的分析,吉时之力不会不打一仗继续后撤,如果那样,他没有办法对族人交代。我们的行踪他们一定了如指掌,因为草原是他们的家,他们熟悉草原,至于对策也早就准备好了,臣相信战争在我们逼近大漠国新驻地的时候就会开始。臣以为,不管在哪里作战,主要是谁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爱卿认为,吉时之力会掌握战争主动权?”不降有些诧异地问,因为在他的思想里,从来也没有想过战争主动权会落在别人手里,因为夏朝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而他又是夏朝的主宰,理所当然是世界的主宰,就应该掌握战争主动权。

“大王,臣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一直认为,战争是危险的游戏,强弱是可以转换的,任何大意和疏忽,都可能让强变弱,这应该是规律。我们的先祖黄帝和蚩尤对阵的时候,九黎族是强大的,但是因为蚩尤没有正确使用战争这个强大的机器,最后被黄帝击败了。”

不降发热的大脑被预征浇下的冷水一浇,顿时有些醒悟了,他的性格虽然骄傲,但是并不狂妄,也能够听进有意义的意见,因此就对预征说:“爱卿提醒的是。”随后命令侍卫通知前面行军的部队放慢速度,如果真要打仗,把部队搞的疲劳是不划算的。毕竟有两百多里的路程,不降原来的打算是两天赶到,然后投入战斗,现在感觉自己的想法过于激进了,如果大漠国一直在监视他们,趁部队疲劳的时候,发起攻击是可能的。

预征的猜想是正确的,当朝廷大军倾巢出动像草原进发,这个消息已经被吉时之力的探子得到了,吉时之力当然也就知道了,因此在他的大帐里,军事会议开始了,因为夏朝军队的肆无忌惮,步步紧逼,各个参与会议的头人,无不义愤填膺。他们不知道大漠国搬家是锅灰的策略,认为是被夏朝逼迫的,本来就一肚子气,现在人家又逼上门来,这叫欺人太甚,因此每个头人都摩拳擦掌,愿意和夏朝军队做殊死一搏。这种情绪是吉时之力希望看见的,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部队的士气高低,很多时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吉时之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就趁机召开部落头人的军事会议,当吉时之力问,谁敢先挑战夏朝大军,试探对方军队虚实的时候,与会的头人都举起了手。大漠国的军事力量其实并不都在吉时之力手里,虽然他已经是国家首脑了,但是各个部族的头人还在管理自己的部族,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吉时之力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都要找他们商量的原因。

这些头人官职的大小,多多少少和他们自身部族实力有关系,实力大的,官也大,虽然吉时之力并不真心地相信他们,却不能不利用他们。此刻看见头人都想打仗,开始点将了,他首先指派了一个中等部族的头人马达做前锋,当夏朝大军进入到离大本营五十里地的时候,他们可以出击,如果胜利,当然就继续追击,如果不胜,就像月亮湖一带撤退,至于为什么,吉时之力没有告诉他们。因为吉时之力这个诱敌之策出自锅灰的设计。锅灰明白,凭大漠国现在的力量,一口吃掉朝廷军队是不可能的,既然一口吃掉不可能,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分割围歼,一股一股的消灭,所以吉时之力接受了锅灰的建议之后,事先已经在月亮湖附近选好了战场,进行了兵力部署。但是这种军事秘密,他不会事先告诉部署的,草原人的性格过于直率,如果早早告诉他们,事情就不会做成真的那样,那就容易被夏朝军队发现,不降就可能不入圈套。

预征当然不可能知道吉时之力的具体军事部署,但是他知道吉时之力不会束手就擒,会做周密准备,因此当天晚上在草地扎营的时候,对不降说:“大王,臣想明白了,吉时之力故意撤退,不是为了避战,是在为我们挖坑,因为我们对这里的地形地势一无所知,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容易给我们挖坑,所以我们越往前走就越要谨慎,白将军,葛将军他们出击的时候,不能离主力部队太远,否则遇到对方大部队围攻的时候,就可能没有机会救援。”

“爱卿是担心我们第一仗会吃败仗?”不降怀疑地说。

“还是准备充分为好,以防不测。”预征所问非所答地说。

“好,那就这样,我们和他们的距离在十里之内,就算白将军他们被包围,也不会没有任何抵抗力就缴械投降,这样我们就有了救援的时间。”不降想想说。

“臣的意思不仅仅是距离拉近,而是不能让两位将军都做先锋,有一个人就可以了,另外一个将军掌握在大王手里,随时听命。”预征这话的意思,是要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让白将军前出哨探,派出游动哨和白将军保持联络,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回大营报知,然后可以派出葛将军摔大军驰援。”

预征之所以这样改变,是因为他突然想到了,战事可能不利,而在朝廷这支大军当中,白虎和葛平是两个最能够打仗的将军,如果都放出去,一旦战事不利,折损两员大将,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士气,对后面的战争不利,因为军队的特殊属性在哪里摆着,士兵只相信他们信任的将军。

“好,就按爱卿的意见办。”不降同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