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夏朝传说第三百四十七章,马达的长相拥有草原人的一切特征,身形高大魁梧,脸上胡须很重,前额偏窄,肩膀宽阔,属于典型的武士型的外貌,孔武有力是他的标志之一。因为有力气,手里的武器是一对棒槌似的兵器,在中原地区,没有人使用这种奇型兵器。他手下的士兵手里拿的武器也是奇形怪状的,居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使用木棍,这当然和草原地区金属缺少有关系。在大漠国,除了了吉时之力本族的士兵拥有整齐的金属制成的兵器外,其余各个部族的士兵,都有拿木棍做武器的,而且这些人严格来说,算不上是真正的士兵,就是一群牧民,打仗的时候,身体强壮的男人要上战场,不打仗的时候,他们需要去放牧,因此少有人接受过真正的军事训练,因此武功一说也无从谈起,主要靠自身的力量。
这次马达几乎带来了全族的青壮男人,人数有三千多人,这些士兵虽然都长的壮实,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因此只会单兵作战,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基本没有。他们中,一部分人也会使用弓弩,但是射箭的质量不高,箭簇也不是金属做的,是竹子,这种箭镞如果在有效的射程内,当然有射伤力,但是离开有效射程就变成了摆设,而且整个部族没有盾牌,他们也不会使用盾牌,当然制造就无从谈起了。从装备来说,照比夏朝的部队,显然差了一个档次都不止。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人人有马,这种优势在部族之间的战争时候,是比较明显的。
接到命令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大本营,直接像朝廷大军来的地方挺进,走出五十多里地的时候,就和白虎率领的部队相遇了。白虎立刻命令部队站好队形,前部士兵都手持弓弩,弯弓搭箭,当对方走进射程之内准备射击,因为这些都是平时的课程训练,每个士兵都熟悉之极,因此并不需要指挥官强调。白虎因为有过实战经验,知道骑兵的优点在于速度,因此就命令让对方冲锋,靠近了再放箭,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骑兵一旦跑动起来,弓箭的准确性是要打折的。但是白虎之所以敢这样做,在于了解自己的士兵作战能力,对方想靠战马的冲击力把自己的部队冲垮是很难的,因此并不担心。
那么马达没有看见白虎的士兵在张弓搭箭?看见了,但是根据他和厨艺士兵交战的经验,知道一旦冲锋开始,对方的弓箭起不了多少作用,何况自己的人比对方多一半,因此并不害怕就大喊一声,一马当先地冲了过来,身后的牧民士兵也就开始了冲锋,但是他立刻知道自己的判断错了,因为夏朝士兵使用的弓弩优于草原人不说,箭簇是用金属做的,其锋利和坚韧程度也不是草原人的竹子箭簇可以比的,而且草原人射箭,基本上是骑马射箭,第一支箭射出去,还要等一会才能够射出第二支箭,因为中间有时间间隔。而白虎的士兵射箭没有间隔,他们是排成横列纵队的。第一排士兵射完箭后蹲下了身体,第二拨士兵早就弯弓搭箭准备好了,而当第二拨士兵射完箭,第一波士兵又准备好了,循复往返,交替进行,中间没有间隔,所以箭雨很密实,造成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很多人受伤,有些士兵本人没有受伤,但是战马受伤了,人摔在了草地上,虽然不至于要了性命,但是想再战却是很难了。
就这样,马达的士兵还没有碰到夏朝的士兵,冲锋的时候,就有一百多人死伤了,人数虽然不是很多,对士气影响却是巨大的,有些士兵就不敢再冲锋了。但是马达非常彪悍,动作也比一般士兵灵活,加上骑术高超,还是飞快地冲到白虎士兵面前。这个时候弓弩手只能放下弓弩,拿起长枪和马达搏斗。白虎士兵的枪都是加长的,是专门为了对付骑兵而特制的。使用这种枪,如果步兵对步兵一定会吃亏,因为枪太长,转动不易,花费力气大,除非你的力气远远大于对方,否则几个回合之后,弱点就会暴露了。但是对付骑兵就有优势了,因为枪长,原来的短处少了不少,对方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优势也打折不少。如此一来此消彼长,双方的优劣就不那么明显了,这只是其中一点。第二点,白虎的士兵是有战术训练的,对付马上士兵,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至少两个对付一个,多数的时候是三个对付一个,其中一个士兵手持盾牌,靠近马匹,专门负责帮助同伴遮挡马上之人的武器,另外的士兵就可以发出攻击,或者刺人,或者刺马,这种战术草原人根本就没有见过,即使见过也不屑于为之,在他们看来。两个人打架,一方增加帮手是懦夫的表现,单打独斗战胜对方才是英雄,因此平时就没有这个方面的训练。
因为马达冲到了队伍面前,射箭工作只能停止,随后就有更多的士兵冲了过来,双方开始进行混战。白虎则把目标锁定在马达身上,他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因此就主动跑过去找上了马达,虽然马达坐在马上,按照道理应该占便宜,手上一对棒槌分量不轻,但是白虎的武功高出他很多,力气也不比对方小,而且轻功绝妙,因此当对方的棒槌迎头砸下的时候,白虎并没有退让,而是举起手里的重剑,硬生生地磕开了棒槌,随后身子跃起,一招横扫千军就打了过去,马达大叫一声不好,幸亏他的骑术高超,身子卧在了马身上,脑袋和身子是保住了,但是衣服被割破了好大一块,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没有想到白虎会“飞,”心理明白,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打马就跑。他是主将,这一跑,手下的士兵焉能不慌,也就调转马头跟着逃跑,当然,逃跑的方向是月亮湖方向,因为他虽然吓的够呛,脑袋并没有昏。白虎带头追了过去。如此一来草原上就上演了一出步兵打败骑兵,随后追击骑兵的大戏。
白虎之所以敢于追赶,是知道他的步兵中多数人都会射箭,因此明知道不能消灭对方,也是抱着打死一个少一个的想法。就这样,追到了月亮湖附近。这个地方之所以叫月亮湖,不仅仅是因为有湖泊,湖水清澈见底,还因为地势低洼,远远看去,像个月亮。看见马达的败兵往湖水方向逃跑,白虎感觉奇怪,觉得对方是被自己打昏了头,因为马儿虽然会淌水,但是也不能整体渡水逃走吧?并没有想到自己的部队会遭遇伏兵。因为这里一览无余,除了低矮的草丛,连一棵树木也没有,不用担心有部队埋伏。其实眼睛看见的是假象,正因为这里地势低洼。目力所及,看见周边的高坡地面,的确没有伏兵。但是高坡北面有什么,走进这里的人是看不见的,尤其有长长的月亮湖做掩护,使人本能地就容易产生误判,因此一向心细的白虎也被骗了。
但是白虎很快就发觉情况不对,因为他发现一直逃跑的马达部落,突然收住了逃跑的马匹,开始掉头往回来了,这个反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他的警觉,白虎感觉有问题,就约束部队停止追击,将士兵往一块归拢,就在这时,他听见了雷鸣一般的呐喊声,抬头望去,南北两个高坡方向,同时出现了骑兵群,加上掉头的马达骑兵群,是三股骑兵力量,虽然不能够准确看见到底来了多少草原士兵,大概估算一下,至少南北两个方向的骑兵也有近万人,如此一来,对方的兵力就是他们士兵的六倍之多,而且都是骑兵,白虎明白,这次糟了,自己的部队陷入了重围,逃跑是不能的,因为步兵不可能跑过骑兵,如果硬要逃走,就是被追逐杀戮,最后可能活下来的士兵一个都不会有,只有固守待援才可能有生路。
评论一个指挥官的指挥技能,不是看他在顺势的时候做的有多好,更要看他在逆势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保持冷静的大脑。白虎虽然面对的是绝境,但是并没有慌乱,而是把所有的士兵组成了环形圈子,这样就可以阻挡四面八方攻来的骑兵,士兵和士兵之间还有互相支援。同时命令所有的士兵都弯弓搭箭,准备先用弓箭给对方大量杀伤,让对方害怕,减缓冲击力度。
指挥这些伏兵的最高指挥官不是吉时之力本人,而是白骨族的当家人白牙,因为白骨族是除了吉时之力本族,大漠族之外的最大部族。配合他做伏兵的是几个中小部族。这些部族的士兵是由本族牧民组成的,虽然战术素养差,但是却个个勇敢,心理充满了对夏朝的怨恨,他们认为夏朝大军侵入了他们的家园,破坏了他们的生活,逼迫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住惯的草原,迁徙到百里之外的草原居住,因此夏朝就是比草原狼更凶恶的敌人。这些朴素的爱憎观,在战斗中是起作用的,所以当白牙攻击的命令一下达,他们就潮水一般地发起了攻击,气势上和大海涨潮差不多。
面对四面八方攻来的敌人,白虎的士兵明白,除了拼死抵抗没有出路,因为他们即使投降也会被杀死,草原人对待俘虏是残忍的。因为他们不是妇女和孩子,妇女和孩子成为俘虏会去做奴隶,而成年男人就一定会被杀死。如此一来双方都没有退路,自然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因此战斗从一开始就非常惨烈。
白虎的士兵虽然用弓弩射杀了不少大漠国的士兵,但是因为对方人数太多,又不惧生死,因此时间不长,他们的先头部队就逼近了白虎的士兵,白虎明白,今天可能是自己的祭日,唯一的活命机会是等待援兵到达,因此看见冲向自己阵地的士兵之后,白虎越出人群,用自己超卓的武功杀入对方的马队之中,手中的长剑片刻间就斩杀了几个士兵。对方头领看见白虎本事了得,顾不得草原人单打独斗的规矩了,命令一队士兵把白虎围住,轮盘攻击,他们当然知道白虎是这支部队的主心骨,如果杀死了白虎,剩下的士兵就没有了斗志,会任他们宰割。但是这位头领还是小看了白虎,因为白虎地上,马上的功夫都非常了得,杀死了几个士兵之后,夺得了一匹战马,骑在马上和对方玩起了马战,顷刻间又有几个士兵死在他的长剑之下。最后,这些不怕死的草原人,被他凶悍的打法真的打怕了,只是远远的围困,再也没有人靠近攻击,这样一来,就给白虎本人赢得了**的机会,自然也给士兵提高了信心。
二
当然,白虎赢得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大批骑兵的靠近,面对面厮杀就不可避免了。如果从人数对比来说,似乎白虎带领的这点士兵不够塞牙缝的,但是因为白虎军团有独门绝技,遇到强于自己多倍的军队围攻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就会自动组成三角形,背靠背小组,这种结构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每个士兵不用管身后,只要不主动出击,危险性就降低很多,防守的时间越长,活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所有的士兵都相信,大王得到信息就会派大军来支援他们。
因为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阵型,因此白牙的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一时间却拿白虎军队没有办法。其实这和他们不懂得战术有关系。白虎的军队一共两千人,他们的军队有一万多人,是对方的五倍之多,可以五个打一个,可能很多人没有进攻的机会,因为白虎给他们的空间有限,人多了到碍事,何况白牙的士兵是争先恐后的往上冲,的确很勇敢,但是没有层次,这样乱来到不容易把优势化成胜势,反倒给白虎士兵逐级抵抗赢得了时间。白牙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对部族进行了调整,不是让一万多人一拥而上,而是分批似的,逐次攻击,这样一来,空间拉出来了,士兵和士兵之间,不用身体碰身体了,攻击的士兵还能够得到休息,效果显现出来,白虎的士兵开始不断死伤,人数也越来越多,虽然还在拼命抵抗,如果得不到增援,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白虎知道形势危急万分,后悔自己过于托大,因为他绝对没有想到对方会用多于他们五六倍的兵力来围歼他们。过去作战遇到这种情况的敌人最多三倍,这次他可领教什么叫不按牌里出牌了。倍则攻之,三倍围之是中原地区普遍的军事原则,但是草原人不懂这个,因此就不可能按照这个规则去行事。何况这次歼灭白虎士兵,是吉时之力亲自做出的决定,因为吉时之力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民众士气,所以给白牙的命令是,必须歼灭来犯之敌。白牙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因此就命令几个参与战斗的部族,带上全部能够作战的男人,他自己也是,把本部族的男人精锐都带来了。
眼见士兵死伤在不断增多,白虎知道,大王的援军再不来到,他和他的士兵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按照时间计算,朝廷援军早就该得到了消息,白虎知道,大王派出的游动哨,一直在监视他们,只要发现他们被围,就会跑回去像大王禀报,大王就会派部队来增援,结果时间过去这样久,大王的援军影子不见,这让他非常困惑,只能尽全力去抵抗,多拖一分钟好于一分钟。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难道不降没有收到白虎大军被围的消息,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收到了,但是不降会怎么做,开始制定战术的时候不是说好,让白虎军团做诱饵,一旦被吉时之力的大军包围,朝廷大军就会出动,进行反包围,围歼这股大漠国军队。不错,这个计策是不降和预征共同制定的,但是战争是大炼炉,经常会锤炼出各种各样的怪胎和天才,改变人们原有的思维和认识,让你脱离原来设计好的轨道,选择新的轨道行驶,这就是战争的不可预测性,所以战争的胜负永远排斥书本上的军事家,只有善于应变,适时变化的军事人才才可能把握战争的脉搏。这或许就是中国战争史上,为什么推出两个书呆子反面典型的原因,他们是赵括和马谡。
当哨探报告了白虎军队被白牙率领的一万多人军队包围,加上原来被白虎击败的马达军队,对方的总兵力是白虎大军的六倍多,每个人都大惊失色,虽然大家知道白虎的军队战斗力彪悍,但是好虎打不过群狼,这是规律,何况对方军队多于白虎军队六倍,这样的情况在告诉他们,如果援军去迟了,白虎的军队覆灭是一定的,支援的人数对等才可以。问题是,朝廷的正规军队一共才两万多人,加上护送粮草的贵族预备役军队也就三万多人,问题是,护送粮草的军队是没有打过仗的,而且不到十分危急时刻,这部分军队也是不能动的,因为粮草物资的重要,不亚于士兵的生命。
现在的问题不是派军队去驰援,因为驰援是必须的,而是要派多少军队去驰援,因此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不降。不降同样是吃惊的,没有想到吉时之力是这样打仗的,为了吃掉区区两千人马,居然派出了五倍于朝廷军队的部队去进行埋伏,这似乎不符合战争常识,如果朝廷要吃掉这股敌人,至少派出的兵力要相等,这还是因为朝廷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对方,如果双方军队战斗力像似,那就必须多于对方兵力一倍。毫无疑问,凭朝廷现有的兵力,只要包围过去,消灭敌人是没有问题的。他看看身边的大臣,将军,大家的目光里都透露着急切,眼神在告诉不降,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吉时之力的大漠国,可以参加战斗的部队一共有多少?”不降回答大家目光的是这样的提问。
彭伯感觉奇怪,心说这个数目大王早就知道了,为什么在时间如此急迫的时候,提出如此无聊的问题?但是出于对不降的信任和尊重,彭伯在别人没有回答的时候,还是先开口了。
“大王,大概有三万多人。”
“就是说,吉时之力至少派出了他所有军队的三分之一?”不降又问,目光并没有对着彭伯,而是扫视着周围。
“应该不会错。”回答的仍旧是彭伯。只是他的目光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感觉不降怪怪地,为什么祖坟不哭却哭乱坟岗子?
“白骨族在大漠国的军力如何?”不降并没有回应彭伯的疑惑,反而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不降思维的天马行空弄得大臣和将军们瞠目结舌,没有人知道不降想干什么,自然就跟不上他的思维,因此过了好一会葛平才接过话去。“根据情报,白骨族的战斗力比较彪悍,仅次于吉时之力亲自领导的大漠族。”
“那就是说,大漠族是吉时之力手里的真正王牌,而他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不降仍在按照自己的思维问话,行事上,并不管别人在想什么。
“这个自然,末将不知道大王想知道什么?”葛平问,一脑袋雾水,因为他的确不知道不降要做什么,当然不止是他一个人,别人同样困惑。
“我想改变原来的作战方针,吃掉最肥的一块肉,或许不止是肉,还有骨头。”不降说。
在群臣和不降一问一答的时候,预征没有插话,静静在听,因为他开始也没有理解不降要做什么,只是越听,脑洞就越开,到了后面,感觉不降的想法虽然狂悖,但是未必不可行,这一手既然他们都没有想到,吉时之力他们更不会想到,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脸上就露出会意的笑容。
预征的笑容自然被不降看见了,他原本就重视预征的思维,刺客看见预征的笑容,就说:“预爱卿猜到了孤要做什么?”
“臣不但猜到了,还支持大王的想法。”预征回答说。
“好,既然预爱卿支持孤的想法,孤就开始下达旨意。葛将军,孤命令你带领三千步兵去解白将军之围。”不降说。
这次不但是葛平怔住没有说话,身边的所有人也都怔住了没有说话,因为他们感觉不降不是让葛平去解围,是让葛平率领的这部分士兵去送死。三千步兵,长途跋涉,赶到月亮湖,白虎的大军恐怕已经完蛋了,他们赶去等于驱羊入虎口,对方是一万两千多人,整整四倍的差距,葛平率领增援的部队还是步兵。为什么一千五百辆车骑兵不用?就算车骑兵是宝贝,也不是当玩物来观赏的,他们本身的职能就是战斗,此刻不用,什么时候才用?大部分人感觉不降今天的行为超级反常,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因此不降的话音落地后,葛平首先表现出了为难。
“大王,末将无能,不可能率领三千步兵去消灭白牙率领的一万多人的骑兵。”
“孤命令你去消灭对方军队了?”不降嘲笑地问,随后说:“孤是告诉你去给白将军解围,至于能不能解围,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解围不成,被对方包围,之后应该怎么做,同样是你自己的选择,至于后面的结果,孤没有要求。”
葛平越听越糊涂了,自己率领大军是去给白虎解围的,结果反被白牙指挥的部队包围,这叫什么事情?而且被包围之后怎么办,让自己做决断,如果被包围了,除了死战,哪里还有别的决断,不降是什么意思,难道感觉白将军的部队死亡不够,还要送上三千步兵去陪葬?如此想来,自然是越想越糊涂,当然不敢接旨了,心说自己就是死,也不能不明不白地去死,就要开口拒绝带兵。如其窝窝囊囊死在敌人手里,不如被不降杀了省事,也不用三千弟兄做陪葬。
看见葛平真的没有理解不降的用心,预征明白,自己必须帮助葛平,因为他和葛家的关系一向不错,何况这还是军国大事。
“葛将军,大王是让你给白将军解围,不是要消灭白牙部队,当然,如何解围葛将军可以想办法,只是本相觉得,不要让你的部队陷入包围圈最为重要。”
“啊!原来是这样,末将明白了,多谢丞相。”葛平说完,脸色平和了,立刻就对不降告辞,率领人马去增援白虎了。
“贵族预备役留守大营,看护粮草物资,没有孤的命令,一兵一卒都不能动。剩下的部队都跟孤出发,目标,吉时之力大本营。”
不降的这番话落地后,大家才知道不降要干什么,感觉不降在冒险,远途跋涉不说,吉时之力大本营还有两万部队,而不降可以动用的全部军事力量也不足两万,而且对方是以逸待劳,因此就把目光投向预征,希望预征来阻止不降的冒险。但是预征却告诉这些人,一切以大王的旨意为准,立刻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