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创作《移家赋》期寄变人生
水抬船高,文乐惠一夜间使得全椒吴抬高声誉。黄四郎本来就是浪荡公子,扯虎皮当大旗,到处招摇撞骗,骗吃骗喝。全椒吴给文乐惠挣来名声,黄四郎也有吹牛的资本,当面要拜敬梓为师。在诗词歌赋文章方面有所建树,说不定在科举上取得成就,得到一官半职。乘机又在外面吹嘘全椒吴是他发现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是他一手保荐送进了赛场。浦沅听了不乐意,先长胡子不如后长眉毛。吴先生不是我推荐,你咋知道全椒吴。黄四郎拍拍他的肩头笑道:“打人不打脸,本少爷有脸面的人,不倒腾倒腾谁会认识咱这个混世面的人。”浦沅道:“背后私下说说,四郎先生只要没忘记蒲胖子就成。”四郎敲敲他的的脑壳道:“这几天没酒局,肚里的酒憋子闹腾了?”浦沅呵呵的傻笑。
四郎道:“名气大了,队伍也要扩大。最近东条巷老秀才要参加文乐惠,看他也蛮可怜的,读了一辈子书,五十多岁还是生员,连个私塾先生都当不成,想到文乐惠混点名气。”蒲胖子笑道:“入会可以,咱们当年打江山也不容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该有个表示。”四郎道:“老秀才还算明白人,本公子点拨几句,他倒也是分清顺理的人,答应那天请吃花酒。”蒲胖子道:“真才实学的稀缺,滥竽充数泛滥。像全椒吴多几个就好了。”四朗道:“我是这么想的,古有建安七雄,竹林七贤。现在咱们也该有个秦淮七士。”浦沅拍手叫好:“还是四郎先生有远见,不仅吃喝玩乐,还能开源敛财。”
浦沅本来就是社会混混,会诌几句顺口溜,跟着一批文人混,吃香喝辣。黄四郎浪荡公子草包一个,跟着他后面混没大出息。背靠大树好乘凉,全椒吴不可估量。没事常找敬梓来玩。
浦沅擅长阿谀奉承:“吴先生的《买坡塘》可以说,千年绝唱,浦某抄录下来贴在床头早晚背诵,日读日新,感悟深刻。”说着,绘声绘色歌咏起来。敬梓甚是感动。浦沅道:“先生原本也是风流才子,秦淮河畔、青溪曲处留下青春浪漫的足迹,如今举家迁居于此,自然会追怀那段岁月。先生步入中年壮志不已,雄心勃勃。先生久居家乡,闭塞褊狭、族人的尔虞我诈。金陵是一片新天地,舒心惬意。‘矛头淅米剑头炊’。你的人生理想,惟愿尚友古人,与阮籍、嵇康这样的放达之士为伍,放浪形骸之外,沉醉美酒之中,退隐自守。这种颓放的人生,愤世嫉俗,超脱现实。”话锋一转。“司马相如王璨的故事你一定熟烂于心。”
一句话提示,敬梓顿悟。
相如客居临邛。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穷困时,曾与妻子卓文君在蜀郡临邛市上卖酒度日。汉武帝路过巧遇,荣归旧地。
王粲邺下登楼。东汉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
敬梓此刻的心情不正是如此。
于是萌生念头,何不将自己的家世,以骈赋的形式写出来。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吴敬梓移家金陵一年后,初春的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案桌前,对着父亲的遗像焚香跪拜,喃喃自语。反常的举动引发妻子叶氏的关注。一套程序完成后,站起身在父亲的遗像前久久伫立。叶氏笑道:“对先人又有什么许愿?”敬梓道:“今天开始准备写一部以家世变迁由昌变衰,赋体式的家族史和自叙传。”叶氏笑道:“这就对了,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成天和那批酒肉朋友吃喝玩乐,逛窑子喝花酒,没什么好结果。”敬梓脸色微红,质问:“这些事你也知道?喝花酒朋友请客的,逛窑子绝对无中生有。”信誓旦旦,言之凿凿。
叶氏道:“有又怎么样,哪有猫儿不沾腥的,男人吗都是吃锅扒腕。别忘了家有妻儿,嗷嗷待哺。”敬梓良好的心情瞬间阴沉起来。妻子不会与他大吵大闹,心平气和说叨。全椒话说,猪屎泡打人,不痛腌臜人。
蒲胖子人倒不坏,乌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坏就坏嘴上。肚里藏不住话,喜欢串门。口口声声要拜他为师,敬梓不在家时,叶氏连哄带骗,迫使他将私下做的事,一五一十倒腾出来。临走还关照,保守秘密。
叶氏装作无事,静闲下来,含沙射影,直指要害。敬梓无奈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时犯惑,深刻教训,痛改前非。现在渴望功名,苍天却不给一点机遇。”叶氏点点头:“开始创作好的开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科举独木桥千军万马,先生有才,另辟蹊径。”
叶氏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亲人离去。家庭变故。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吴家少爷,荒淫无度,一掷千金。迅速跌落穷困潦倒 家无隔夜粮的地步。他忏悔痛恨,一介文人,除了吟风颂月,卖弄风骚,无一技之长。养家糊口,成了天方夜谭。金陵文脉之地,藏龙卧虎。他希望能像相如客居临邛,王粲邺下登楼。遇着贵人,从此改变人生命运。这是一种期寄渴望,也是动力鞭策。又是虚无渺茫,遥不可及。夫妻心心相印,何尝不去尝试一番。
知识积淀,生活阅历,已经具备以家世荣衰为主线,个人感受为情怀,创作一篇骈体赋词的鸿篇巨作。更盼望能和司马相如一样好的运气,千里马遇着伯乐,创作的《移家赋》得到推荐,深受皇上赏识一举中魁。
有了这样动力,第一天通宵达旦。东方微明,叶氏看见夫君还在专心致志,奋笔疾书。备上早点,心痛劝慰:“著书立传,非一时一事,一蹴而就,保重身体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敬梓处在兴奋中,开篇序言写的非常顺畅。似小桥流水一气哈成。虽然隐隐感到腹中饥饿,还是把妻子拉到身边,作为第一听众,用白话文朗诵给她听:“癸丑二月,刚过立春,万物复苏,农耕始作。我举家外迁,奔波在路上。豪华老宅,先辈所建,忍痛变卖,任其易主。乘舟百里,日达南京。秦淮风光甚美,可我终究是客。阮籍穷途,杨朱歧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机北上,卫玠南渡,皆因国难,情非得已。我本家境富裕,可享荣华富贵,又逢太平盛世,应无流离之忧;但被琐事纠缠,长期郁闷成疾。身虽东迁,却本性难移;依恋故乡,欲重寻温暖。……”
叶氏拍手叫好:“全椒吴名不虚传,序篇写的非常好。辞藻优美,文格公正。《移家赋》写成后,不会次于《上林赋》。一定会得到同仁大家的赏识。”话音未落,院外有人接上话茬:“现在就有人赏识先生的才华。”随着声音飘落,黄四郎走进房间。见到桌上的早点,坐下就吃:“今日来给先生报喜,落得早饭也没来及吃。”
敬梓道:“落魄文人能有什么喜事,莫不是有人讨教墨宝?”黄四郎笑道:“先生自轻自贱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一场诗坛祭酒文赛会使得全椒吴响彻金陵。”接道,“金陵文魁李金星要会见你……”不待说完敬梓打断话头:“他买咸鱼我买鲜鱼,没时间和他瞎耽误工夫。”黄四郎笑道:“文人的迂腐又沉渣泛上,金陵不比小县城,藏龙卧虎。混世面就得和上层多打交道。”敬梓道:“听说李金星和我一样,也只刚踏进科举的门槛,秀才出身,一介布衣。”黄四郎道:“消息闭塞,孤陋寡闻,文人进士现在不止科举一道独木桥,条条大道通京都。”敬梓振作精神问道:“能否说得清楚?”
黄四郎神乎其神,透露消息。
近来市面上兴起,民间组织复社。追根究底,崇祯二年(1629)苏州尹山萌生出几家社团。云间几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时人称为“娄东二张”。实际就是一批落魄文人,怀才不遇。衣冠盈路,虚张声势,社会影响极大。迫使朝廷科举之外增设取士的途径。推荐保送,增补特例。相继从社会选拔人才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许多落榜学子,士兵皂隶纷纷加入。自封金陵文坛泰斗的李金星,哪能放过大好时机。他先找到黄四郎试探口气,黄四郎什么人,尾巴一翘知道会拉出什么粪蛋。搭起官腔,李金星招子也亮,拿出二十两银子茶水费,作为引荐,事成后再做酬谢。黄四郎不敢造次,他知道敬梓迂腐,冥顽不化,一根筋拧到底不善变通,提前试探口风。防止一口拒绝。
黄四郎几次打交道,掌握他的秉性,顺毛捋不可犯呛:“吴先生,知识渊博,文采出众。科第不顺,命运多舛。有条通往仕途道路就摆在先生面前,金陵天台欢迎你参加。有了这条通往天堂的台阶,日后博学鸿词科还愁不能参加。”敬梓笑道:“甭开玩笑,好老母鸡会到四牌楼?天上掉馅饼不会砸在我的头上。”黄四郎道:“先生只要愿意参加,下面的事情由我来办。”敬梓道:“丑话说在前面,咱只有肚里的学问,别的一无所有。”黄四郎道:“安心在家,静等消息。”
黄四郎这边和敬梓谈好,转身赶到李金星的老宅,放心接收下二十两酬金。李金星被敲了竹杠,心里还乐滋滋。
李金星巩固金陵文魁,可算下了血本,感到威胁首要来自江北小城的全椒吴。一场文赛使这个名不经传的外来人,一夜间响彻金陵,不仅成了文乐惠的骨干,金陵的文人魁首。金陵天台遗老名流起讧,提议全椒吴担当起赛手,去京城一决高低。争取在京城复社立下一席之地。这等美事不亚于皇榜进士,一举成名天下知。天上掉馅饼怎会无缘无故落到全椒吴的头上。李金星不惜重金,一定要将全椒吴收进麾下,为我所用。黄四郎答应穿针引线,与全椒吴接触。**征途迈出第一步,下面要看自己的能耐。文人的秉性迂腐清高,孤傲执拗。要使这匹千里马为我所用,须得下一番功夫。恰在这时,浦沅向他透露一个秘密,淑红院小红宝有一段奇缘。李金星惊呼:天助我也。有小红宝这根绳索还怕锁不住苍龙。
李金星亲自登门请全椒吴喝花酒。叶氏一听火冒三丈,下逐客令婉言驱赶贵客。话音未落,一声娇滴滴的声音飘进:“费尽周折才寻得住址,不欢迎进门,没见面就要驱赶。”敬梓和叶氏见是小红宝惊讶不已。“怎么是你呀,多年没见还是娇容美貌光彩照人。”将小红宝嚷进客厅,寒暄一番。小红宝道:“姐姐离开淑红院,妹妹无时不想念,羡慕姐姐好福气,遇到吴先生痴情汉,将你从魔窟中救出。妹妹哪天才能遇到这样的好郎君。”叶氏劝慰:“妹妹行善积德,苍天一定会赐予好机遇。”小红宝道:“但愿如此。”
坐在旁边的李金星咳嗽一声。小红转入正题:“这些年多亏文魁老爷关照干女儿,时常出局应酬花酒,生活勉强应付过去。这回听说是全椒吴,多问了一句,果然是你们,当仁不让应承下来。”敬梓叶氏道:“当年的恩情还没酬谢呢。”小红宝道:“姐姐姐夫定居秦淮河,这里多了一门娘家亲戚,相互也好照应。”
相互认识,越谈越入港,无话不谈,渐入深情。李金星和小红宝成了“秦淮水亭”座上宾。
李金星和敬梓不费周折,成为好朋友。经常一起切磋诗词歌赋,创作文章。当听说敬梓正在以家世兴衰为主线,个人情怀感受,创作《移家赋》。自报奋勇当他的第一读者。敬梓的虚荣心迅速膨胀,情不自禁把刚写好的《移家赋》序言拿给他看。李金星看不懂,引用典故,加上异体生僻字,晦涩深奥,好似“天书”。李金星装模作样看了一会,风马牛不相及的吹嘘一通:“先生好学问,司马相如再生,文辞优美,词义深奥,真正的辞赋大家。《移家赋》可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媲美。如果有人推荐,被当今天子发现,必定重用。”李金星说到敬梓的心坎上,他下功夫创作这篇带有自传性的家世纪实名赋,就是另辟蹊径,走上进士的道路,改变人生。
李金星看到敬梓疲倦的眼光里,闪亮出惊诧的光芒,正中下怀:“金陵天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那些科举落榜的文人才子取士无望,开启一扇亮窗。”敬梓道:“还请金星先生关照栽培。”叶氏低声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李金星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你们不会陌生吧?”
小红宝接道:“女人都盼望有个有情有义,深爱着的男人。嫂子比卓文君还有福气,”小红宝把敬梓赎女的故事说了。李金星惊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够传奇了,想不到全椒吴原来也有一段风流韵事。”叶氏脸色绯红:“甭听市面上的流言蜚语,我与吴大少爷是清白的。”小红宝道:“你是清白,不代表吴先生心里没有小九九。重金赎人一般男人能做得出来?”
两人的思绪瞬间回到数年前。
秦淮河的淑红院每天照常按点开门关门。这天龟公打开大门,拿起扫帚准备扫地,牙婆带着一个小姑娘急冲冲走进,嚷道:“韩妈妈在哪里?”龟公呵呵笑道:“又有大生意上门了。”噘下嘴。:“夜猫子能起的这么早。”牙婆不愿斗嘴,直接冲进老鸨的房间。三言两语谈成生意,低声对老鸨说:“卖主似反悔,捧着银子要赎人。”老鸨朦胧瞅上一眼,看到叶姑娘身材修长,脸蛋俊美。牙婆说:“这个小姑娘能歌善舞,难得好苗子。”老鸨支支吾吾,拿出银子打发走牙婆,叫龟公把叶姑娘带到**院:“还没吃饭吧。”后厨端来丰盛饭菜,随吩咐龟公看管好。吃完饭,带来一位四十多岁龟婆。:“这是王师傅,进入淑红院要做那些事,怎么做,师傅会说的清清楚楚。”
王婆交待院里的规矩,和淫事技巧。叶姑娘道,牙婆把我骗到淑红院,家里人随时会赎出。王婆笑道:“这里是菜市场,进进出出那么容易。进来了,甭想走出去,死了这条心。跟随妈妈学习营生的技巧,将来挣得一口饭吃。”叶姑娘哭道:“我不学,清白良家女子,绝不做鸡鸣狗盗的营生。”王婆凶相毕露,喝道:“敬酒不吃吃罚酒,老娘见得多了,刚进院里谁不是寻死觅活,百般抵触。还的先暂后凑来个下马威。”吆喝进来一个五大三粗的龟公,“带进屋松松皮肉。”龟公上前抓小鸡似吧叶姑娘提留起来。叶姑娘从腰间拔出一把锋利的剪刀怒道:“再敢强行本姑娘死在你们面前。”龟婆龟公不敢胡来。
这时,敬梓也赶到,直接说明拿钱赎人。老鸨装糊涂:“淑红院大清早刚开门,生意还没开张,要赎什么人?”敬梓概略说明缘由。老鸨惊嘘:“半夜闯着鬼了,什么时候看见你说的那个小姑娘。牙婆没来过这里。”吩咐龟公,将敬梓驱赶出门。
敬梓不悔心,牙婆不敢撒谎,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淑红院,秦淮河独此一家。敬梓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出叶姑娘,不然对不起相识的家乡人。他在拐弯处巷道里躲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淑红院里走出一位小姑娘,敬梓迎上前说明缘由,小姑娘一问三不知,只管摇头。敬梓塞给她些碎银子,苦苦哀求。大概小姑娘感动,说明自己的身世。名叫小红宝,进院不久,答应打探。
后天小红宝没有失信,告诉他实情。敬梓得到准确信息,二次找老鸨,直接了当要人。老鸨还想抵赖,敬梓怒道,再不准赎人直接报官。老鸨也怕吃官司,叶姑娘又是桀骜不驯,逼出人命得不偿失。于是抬高赎金,一手交钱一边放人。吴敬梓只得返回全椒,筹借赎金。
这期间老鸨强迫叶姑娘接客,外块钱不挣白不挣。叶姑娘坚决不肯,以死反抗。小红宝保护哀求:“叶姑娘良家妇女,一朵鲜花不能糟蹋她,自己愿意替身接客。”叶姑娘甚是感动。
李金星听了赞叹:“想不到吴先生多情种子,还这么痴情。小红宝有情有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小红宝瞥视李金星一眼:“文魁先生,那天发慈悲心,也把小红宝赎出来。专职伺候老爷。”四人说说笑笑直至深夜。
李金星轻而易举和敬梓攀上关系,成为好朋友。并以学习欣赏为由,骗走近些年创作的所有作品的手稿。
敬梓进入了创作,全神贯注,常常通宵达旦。特别寒冷的夜晚,引发咳嗽不止。叶氏起身为她倒杯热开水,默默站在身边,欲言又止。敬梓愧疚道:“知道进取了,身子骨也这么不争气。出了毛病。咳嗽声将你惊醒,影响睡眠,惭愧惭愧。”叶氏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咱们虽然清贫,安稳过好小日子,就是最大幸福。《移家赋》创作非一蹴而就。冰冻三尺,还是保重身体要紧。”敬梓道:“你回去休息吧。趁着文思汹涌,多写些词句。免得思路阻止,文情中断。”
叶氏勤劳善良的女人。吴大少爷由盛而衰,一落千丈跌落深潭,原因很多。放荡无忌挥金如土,不善当家理财,是主要方面。族人内讧,析产争夺加速败落的原因。加上仗义疏财,为朋友两勒插刀。自己也是受益者,恩情似海。想到进入中年的夫君痛改前非,知错必改,生活虽然艰难,心情还是快乐。鸡叫三遍,叶氏想起早饭还没有着落,心情突然沉重。
天色大明,敬梓终于完成《移家赋》序言第二段落,反复看了,感觉满意,大声朗读起来:“ 灶小烟稀,绕宅生蒿蓬;绳作井栏,破席当门板。心有余而力不足,萱草亦难解忧愁。饥饿者想食物,劳动人谈做事。而我作文怕被讥笑荒废时光,忧伤苦闷尽显失意颓废状况。叹老嗟卑,思来述往。祖上荣耀,一去不返。人情淡薄,故交零落。效氾腾贾岛,不在乎财物,也不管餐饮,潜心于琴书。幸有娇妻陪伴,得遇好友相助。新居相邻江令宅,出行穿过谢公墩。乌衣巷口一片萧条,白板桥边只剩渔船。环顾周边,荒无人烟;前朝皇陵,破败不堪。寓居秦淮,门可罗雀,夜静寒冷,无人往来。”读着读着,似觉饥肠辘辘,食欲大增。叫道:“快去早市买些早点送来,饥饿难忍。”
叶氏在屋内急得团团转,家中能变卖的,都换成钱度日。为不使敬梓失望,他答应一声,默默走出家门。再找邻居浦沅借钱,实在不好意思。光借不还,浦沅不愿交往,如避瘟疫。她在门前来回走动,实在想不出借钱的地方。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弟妹在这儿做啥?”叶氏扭头发现,堂兄吴擎和表兄金榘金两铭站在面前。惊呼:“三位表哥,咋会来南京了?”吴擎道:“进屋说话。”叶氏怯怯道:“你们身上有钱吗?”吴擎从身上掏出些碎银子。他知道这位表弟,囊中羞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