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游蓬莱仙岛
国俊梦游来到了人间仙境蓬莱。蓬莱与方丈、瀛洲并称“海上三山”,蓬莱则居三山之首。
古時候,蓬莱是人们求仙的地方,又有许多帝王亲临,所以自然给蓬莱添加了一些神秘色彩,首次来到蓬莱,觉得蓬莱确确实实称得上是人间仙境啊!
国俊到了蓬莱后,他就坐船去长岛,在船上,举目远眺,那波光粼粼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万般清澈。船激起的层层浪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牡丹,在阳光下开得万般灿
烂。一艘艘游船在海上川流不息,蓬莱是多么的引人关注,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啊!
长岛有“海上仙山”的美称,是山东唯一一个海岛县,长岛是由32个小岛组成,其中只有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是相连的,要想到其他的岛上去,必须要坐船的。
国俊住在南长山岛上,吃过午饭后去了北长山岛,开始了他的下一站——游览九丈崖。
一听这名字,就使人毛骨悚然,一定非常陡峻,其实九丈崖并不是因为这座崖有九丈,而是在古时候人们认为9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正所谓:天有九重,地有九层,连故宫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所以就用九来体现九丈崖的雄伟。
站在九丈崖上往下看,海面蓝汪汪的,海滩金灿灿的。此刻的大海也展示了它的另一层魅力:刚才在崖下,他觉得大海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相互簇拥着,一排追着一排,触石泛起浪花,仿佛要“卷起千堆雪”。而此时的大海,更像是一块蓝色的缎子,在随风摆动;那漾起的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闪闪、晶莹,又像是一颗颗珍珠在闪耀。再衬上蓝天、绿树、清风繁花和嬉闹的人群,让人感觉这分明不是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美景。
九丈崖虽然没有峨眉的娇姿、华山的险峻;也没有泰山的挺拔,桂林山峰的奇异,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风韵和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
下一站,国俊去了月牙湾。月牙湾是因为它的海湾的形状像月牙,所以起名叫月牙湾。这里并不是沙滩,而是由数不清的球石构成的!这样的海滩在国内可算是独一无二了!
球石也不是一般的球石,个个都色彩艳丽,晶莹剔透,象雨花石一样漂亮!整个海滩就如珍珠玛瑙铺就,有“天然海石画长廊”之称,让人流连忘返!如果赤足走在上面,还可以好好按摩一下自己的脚丫,比专业的足底按摩不差!并且还是免费做脚底按摩的。
月牙湾还有一个海豹苑,那里有人工喂养的斑海豹,每天下午3点会有海豹表演,大家还可以买一份鱼食亲手喂小海豹。
第二天,晴见多云。国俊用罢早餐,便去游览蓬莱八仙渡海口、仙人望瀛楼和蓬莱阁。
八仙渡海口位于海水浴场东侧,西与蓬莱山遥遥相望,据说是根据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而新建的。景区内建有大型八仙过海汉白玉照壁,望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还有流轩、挹清轩、八仙祠、三星殿、财神殿、放鹤亭、环形走廊等颇具民族风格的古典式建筑群。
北部的环形走廊长400余米,连接憩息亭九座,步廊粱架间有彩绘170余幅,形象地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可谓景随步移,令人目不暇接。
仙人望瀛楼位于海滨公园中部南侧,坐南面北,为民族古典式风格设计。相传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而得名。远望高大秀丽,引人注目。主体建筑为两层木石结构楼阁,本质窗棂,南北两侧各有20米走廊。一层正中为门厅,走进门厅,便见室内陈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绘画等。二层置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东、西、南三面有围墙,内壁为汉白玉质地,镌佛、道、儒者肖像浮雕300余尊。
园内正中汉白玉莲台上为四面观汉白玉石雕,高约8米,分别为滴水观音、平安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莲台四周为荷花池,四面均有汴桥,甬道可通莲台。园内四周植垂柳、斑竹及各色花卉,间以小型雕塑,环境幽雅恬静。
导游告诉:蓬莱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除了有“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尚有“海市蜃楼”的美妙奇观。
海市蜃楼有时就出现在这片前方海面上,游人难得一见。因为它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常在春夏之交,一阵雷雨后出现彩虹时,才可能出现。海市蜃楼要出现时,海上风平浪静,站在岸边可见海面上空有远山船舶、建筑工地、城市楼阁,缥缈虚幻,变化莫测。
到山东蓬莱不去观赏蓬莱阁,就等于没去蓬莱,或者说白去了一趟蓬莱。于是,国俊连忙去游览蓬莱阁。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创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巡抚李戴于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主持进行扩建,规模颇大。
走进大门,国俊见到这里景色宜人,松柏苍翠,繁花似锦,翠屏中隐现出丹墙翠瓦,金碧生辉。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美观。虽不甚高大,但结构精美,造型新颖。无论远望近观,你都会觉得它很美。蓬莱阁二楼内是醉八仙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观澜亭,西侧有避风亭、天后宫、戏楼和龙王宫。这些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散布在蓬莱阁的周围。
阁西侧海市亭是观望海市蜃楼之所,又因其三面无窗,亭北临海处筑有短垣遮护,亭外海风狂啸,亭内却燃烛不灭,故又名避风亭。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雕梁画栋,朱碧辉映,风光壮丽。
阁东为卧碑亭和苏公祠。碑上刻有楷书《海市》诗和行草《题吴道子书后》,据考证为苏东坡手迹。祠为纪念苏东坡任登州太守时所建,内存石刻像和满壁诗文刻石。祠东有宾日楼,传为东坡当年饮酒观日出之所。
阁后山下有仙桥,相传当年八仙由此过海。天后宫院内,有一株围近四米的唐槐,主干高十余米,据说是唐太宗率军东征时亲手所植。
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
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诗云:“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正是“海市蜃楼”的生动写照。
明朝徐应元《登蓬莱阁》诗云:
高阁悬天际,危栏枕水滨。
云霞如有约,鸥鹭若相亲。
山影当窗乱,涛声入座频。
心知潦倒处,身境总非真。
与蓬莱阁景区遥遥相对的是碧海丹心四个巨型石刻。导游介绍说:碧海丹心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抗日救国遭到蒋介石的反对,他悲愤交加,同好友李烈均于1933年5月,来到蓬莱发动群众抗战。有一天,二人游览蓬莱阁,李烈钧有感而发,修书一联:“攻错岩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李烈钧请冯将军提横幅,冯将军挥毫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以抒发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人们为了铭记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和赤胆忠心,就把碧海丹心四个字单独刻石存留,以激励后人热爱祖国现在,这里成为蓬莱阁一处不朽的风景。
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