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2章 镇南关大捷
一般国人论战,对尼格里这对手认识不清,往往非常藐视他在北圻的战绩,在已十分突出东线战况的情形下,甚至都忽略不计他!
不过,他在谅山的战绩没有结束,还有下文,甚至比这回更神奇!他个人的水平到底如何?接下来仍可分解一二。
记住了:后来的日寇,可都算这尼格里的弟子。
却说法军司令波里,在东线开战不久未能深入即回救宣光去了,待1885年3月彻底取胜宣光之后,又回头东线由艽封进扑龙州,以绝清军南进基地。
于是,尼格里率2旅出谅山配合,经同登任右路,进攻清军左翼,目标镇南关,镇南关战役开始。
东线清军防线已勾连成线,仅关后隘口就加筑了一道:高7尺、长3里、底宽1丈的长墙,横跨东西两岭,截断了进出路径。
署理提督苏元春中军主帅,冯子材前军主帅,麾下龙州驻军,除直系桂军外,还有粤军、淮军、楚军,总计40000人。
冯子材,时年66岁,广东钦州人,字南干,号萃亭,早年从向荣、张国梁对战天军,至同治年间已累擢广西提督,入越作战,经验丰富。
开战时,他本来只是关外军务帮办,一线溃退后已被顶至前台,也就是关外前敌主帅。
正所谓,老广迷信,六六大顺,他招募了10营钦州子弟兵,约7500人,全守在镇南关正面一线。
武器装备,冯子材本部火器老旧,有:荷哈开士洋枪及抬枪、大吉枪3种,赶铸的大刀800柄,编练壮士大刀队操练了一个多月,还有钢镖、火药煲若干。
此外就是扣留了:张之洞拨给刘永福黑旗的一批军火,计有——
1抬枪500杆,
2士乃打枪1000支,
3大吉枪2000支,
4劈山炮及后膛炮数尊,
5连响洋枪约100件,配足子弹。
说明一下,士乃打枪即施耐德步枪,也是法军步兵的制式武器,劈山炮后膛炮可能包括格林机炮即机枪,连响洋枪是美制林明顿后膛和斯宾塞步枪,主要来自湘军调拨。
仅冯子材的7500人枪炮,就已远超尼格里的2000人枪:法军1500、伪军500,大炮10门。
3月初,波里从西进攻龙州,苏元春率右翼主力赶往艽封阻截,这波里地形不利,于是退走。
尼格里部轻车熟路,已到镇南关前大战,夺了关前三垒,苏元春回援镇南关一线。
3月24日,光十一年二月初八,黎明,法军开始偷袭,翻越山腰长墙,被发现,顿时一通枪炮袭来,打得法军无法抬头,更无法再攻。
从夺关前3垒,其中1座空营,到此偷袭长墙,实际也就战了22日一天一夜,法军已战死军官4人、士兵50多人,于是尼格里也下令撤回文渊。
法军这俩旅长,其实都不是司令,只是暂时代理而已,无法真正指挥对方,都不想碰硬,见龙州、镇南关真有防备,墙上火力威猛,有机炮封锁,也就没了信心成了走过场。
先是波里1旅撤退,苏元春没追,是主帅要防守全线,顾及尼格里2旅突破镇南关,现在尼格里撤退,情势就真不同了——
冯子材本来就是前军主帅,要出关作战的,苏元春又在身后,于是挥军出击,沿途蹑足,撵杀法军。
法军撤退,原只是战术性的,没想到清军反扑却是战略性的,苏元春、潘鼎新都要报谅山一箭之仇,一雪前耻,包括王德榜也奋起直追,再搏右翼。
东线清军,已全线出击,反攻退却中的法军。
波里和尼格里,都没想到清军会这样,只好且战且走,波里的西线洽再起临洮战役,也就赶紧结束这东线纠缠,干脆一走了之,撤去了比宣光还远的地方,让王德榜撵不胜撵,自动停在了当初的防线上了。
话说这波里在东西两线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这次本来是临时起意,牛刀再试,没想到自己会脚底抹油——把尼格里2旅就害惨了!
尼格里本来一路就没刹住,一退文渊同登,再退驱驴谅山,真的成了单打独斗的孤旅!
3月28日,尼格里还是决心,固守谅山北的驱驴圩,大战冯子材,保住谅山基地,也就是说他又拼上命了!
岂料,冯子材7500人背后又突然分出2路——原来,主帅苏元春、顶上没花翎的潘鼎新也都出了关,3万清军硬是要来个故地重游——把整个将尼格里2旅来了个围三缺一。
尼格里要是认输就不是尼格里,而是波里也了,他在驱驴排兵布阵,向圩外展开一线兵力,二线占领圩内,居高临下。
没想到正布阵时,一炮轰来就落在他眼前,将他掀翻倒地——重伤,也有说是被快枪击中胸膛,可惜又没死!
这已是他第二次重伤了,从程度上看还是比不上孤拔命大——孤拔是逢战必伤,已经4次以上,不绝于中方资料。
尼格里再次重伤后,副旅长赫本哲接替指挥,赫本哲跟尼格里一个德行,以一敌三也在所不惜,与冯子材大战三天,实际双方兵力差不多,只是法军处守势,落了下风。
冯子材是父子三人齐上阵,彼此呼应增援得力,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杀得都起劲。
不料,大战第4天,副旅长赫本哲中炮身亡,法军士气备受打击,被撵出驱驴圩,冯子材得胜,大旗一挥,追!
于是,清军又到了谅山城下,法军2旅正副俩旅长是一死一伤,团长古斯塔夫代理指挥,坚守谅山。
双方再度东西大战,东线谅山,西线临洮,刚得两天旗鼓相当,不料西线波里1旅不敌岑总3路出击,把临洮丢了,不仅易手,而且正顺河而下,详情见下章。
西线全面退向下游——河内,法军战略相持态势已垮,东线谅山沦为孤城,连驱驴也无再战必要,古斯塔夫团长决心放弃,全旅继续逃命要紧,结果谅山也回到清军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