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深山碎尸
纪思远下车后,距离歹徒已经有一里多地。他看见那小子沿着一条林间小径上了山。估计他带着东西应该走不快,所以纪思远顺来的路跑回去,找到那条小径,就撒开大步紧追了上去。
纪思远很清楚,那人既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长途汽车,必定是穷凶极恶的亡命徒。可他不能不冒险去追,因为他已经身无分文。此地离武祠县还有千里之遥,没有钱他简直就寸步难行。
幸运的是,他沿着小径追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看见那小子正在坐在半山坡的一块石头上吃东西,一边还在检视布袋里的“战利品”。那支双筒猎枪就靠在石头的一边。
纪思远借着灌木丛的掩护,从那小子的背后悄悄摸了过去。不想就在离那人还有五六米的时候,纪思远踩翻一块石头,那人回头一看,就像被蝎子蛰了一般,一个高蹦起来,伸手去抓猎枪。纪思远猛扑过去,将他摔倒在地。两人就在陡峭的山坡上厮打起来。
那人的身高,体型都跟纪思远差不多。按说纪思远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保卫干部,正常情况下那小子根本不是对手。但现在的情况并不“正常”,受了伤且长途奔波一天一夜的纪思远,体能大打折扣,交手没几下,他就预感到自己打不过那个“劫匪”。于是,他瞅个空子,先是一脚将猎枪踢下山坡,然后挣脱那人,抢过那个盛着“财宝”的布袋和提包就往山顶上跑。
说是跑,可因为山坡太陡,而且怪石嶙峋,他其实是手脚并用在朝上爬。
那小子很快也爬了上来,眼看就要抓住纪思远的脚了。纪思远挥动那布袋朝下打,那人扭头一躲,立脚不稳,怪叫一声,就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
危机解除,形势逆转,纪思远的心却猛地一凉。山太陡,到处是巉岩怪石,这小子滑下去,必然凶多吉少。
果然,当纪思远小心翼翼地摸下去,一眼看到那小子头破血流躺在乱石堆里。见了纪思远,他嘴唇微微动了几下,似乎是说了“救救我”三个字,很快就死了。
纪思远瘫坐在石头上,一把一把地擦汗。突然间脑子里灵光一闪,他转惊为喜,立时就不出汗了。
从这时开始,到八天后他离开双竹山区,他做了很多事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这个“罪大恶极”的抢劫犯,伪装成被通缉的“逃犯”纪思远。
这事儿有点难度,但纪思远做到了。
那些天里,他一直在为那死尸“服务”。首先,他要随时监控现场,防止尸体被人发现;其次,他要严密细致地做好伪装。他将自己的衣服给那人换上,给他戴上自己的手表。另外,提包里有410元钱,其中的210元是他出差前借的公款。他一共借了350元,来的路费等花了140元,剩下的本是回程要用的。他将那210元留在了提包里,将提包放在了尸体的脚下。然后,他白天为尸体“警戒”,天黑之后便去七八里之外的一个小村子,找吃的,找睡觉的地方。晚上他不能住在山里,山里有狼,可能还有别的野兽。
其实,就是白天,山里也有野兽出没。不过纪思远不怕,他有猎枪,而且他还很喜欢野狼之类的猛兽,那些动物对他说来有着极大的用处。
八天之后,那个凶残一时的“劫匪”,已经成了一堆烂肉,而且被野兽野鸟啃噬的面目全非。纪思远这才离开了双竹山。
临走之前,他打了一个电话,不是打给警察的,而是打给了距离死尸最近的一个国营林场。报案之后,他便逃之夭夭了。
又过了五天,一个阳光明媚,暖风荡漾的午后,纪思远来到陇西北的一个小镇上,敲开了明井子公社工业办公室主任徐景迁的家门。
徐景迁比纪思远大十岁,但却管纪思远叫“纪哥”。他俩的交情始于六年之前。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当时,纪思远还没转业,他在4560厂的3分厂警卫中队当班长。一天傍晚时分,他带着两名战士在厂区西北的警戒区巡逻时,抓住了一个偷越铁丝网进来盗窃的“盲流”,那人就是徐景迁。
徐景迁其实不是“盲流”,而是一名从劳改农场逃出来的“黑五类”(指地、富、反、坏、右)。
以前,徐景迁在武祠县水利局当工人,后来受到“海外关系”的牵连,莫名其妙就成了坏分子,被弄到了劳改农场。开始只是干活累点,生活苦点,后来“运动”升级,场里又把他打成了“现行**”,眼看性命难保,会武功的徐景迁在一个风雨之夜打倒两个看守逃了出来,准备去投奔宁夏的远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