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能打
静塞军是在对辽作战中打出名头的,就连宋初名将的噩梦耶律休哥,也在他们迅若奔雷的冲击之下大败亏输,险些连命都丢了。不过在檀渊之后,辽宋没再发生大规模交战,静塞军这等王牌也就没了用武之地,渐渐落寞,再难看到他们驰骋沙场的英姿。
不过在西夏崛起,接连在好几场大战中被西夏骑兵狠狠地修理过之后,宋军发现没骑兵是真的不行,于是又砸血本挑选精兵强将,从全国挑选良马,组建了几支具装重骑,专门用来对付西夏,白梃兵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战斗力的一支。
“白梃”的字面意思就是棍棒,乍一看,很容易把白梃兵理解为一群拿着大棒冲锋的重骑兵,这其实是错的。白梃兵最常用的武器依旧是杀伤力惊人的马槊,临敌时这些铁罐头如墙而进,马槊如林,一往无前,冲击力异常惊人,西夏骑兵通常都不敢跟他们正面交锋。此外他们还配备弓箭、马刀、铁骨朵、掷矛等副武器,根据对手的情况灵活切换。如果遇上铁鹞子、铁林军这些人马俱披重甲的同行,他们也会选择用大棒————对这些铁罐头,还是铁锤大棒这类沉重的钝器更管用。
面对西夏这个老喜欢仗着自己拥有大批骑兵,机动能力强,打起来一个劲切后排的对手,以白梃兵为首的具装重骑无疑是西军手中一张极具威慑力的王牌。这支部队总兵力有多少不可知,但从北宋那悲催的战马数量和朝廷对军队的防范就可以推断,这支部队兵力不会太多,能有三千就该偷笑了,而这已经是目前整个大宋规模最为庞大、最具战斗力的一支具装重骑了……
遥想三百多年前,唐太宗率万余具装重骑与李绩会师,一把火烧了高句丽一座城池的雄风,再看看北宋军队的现状,真的很难不让人感慨:
曾经纵横大漠扬威绝塞,打到匈奴、突厥闻风丧胆的汉家铁骑,怎么就混成现在这个鬼样了!?
现在白梃兵一口气来了两千多,算得上是精锐尽出了。
白梃兵后面的大军的座骑就有点杂了,有的骑着驽马,有的骑着骡子,有的干脆就骑着骆驼,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的骑兵。事实上也确实不是,他们属于骑马步兵,顾名思义,就是骑着马行军的步兵。当然,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一样,骑马步兵也不一定有马,驴子、骡子、骆驼啥的,通通都可以凑合着骑,只要能够节省脚力就行了。就拿眼前这支骑马步兵来说,他们数以万计,但真正有马的也不过是半数,剩下的要么骑骡子,要么骑骆驼,骑着黑驴的也不在少数。
还别说,他们骑的黑驴挺高大的,肩高普遍在一米四以上,体重超过三百五十公斤,那块头比起普通的战马来也没逊色到哪里去,耐力更远远胜之。驴背上的步兵个个顶盔贯甲,一面面战旗被高高举起,显得威武雄壮……
当然,如果他们胯下的驴子能消停一点,别不停地呜啊呜啊地乱叫的话,整个进军场面会更加威武雄壮的。
比格犬绰号“大耳朵怪叫驴”,闹起来就能吵到人受不了,这些货真价实的驴子叫起来的杀伤力就可想而知了,估计那些骑着驴子行军的宋军士兵现在肯定很难受,恨不得一刀捅了它们!
李察哥盯着汹涌而来的宋军,眯起眼睛,沉声说:“至少六千骑兵,一万三千骑马步兵……种师道这条老狗,这是打算拿出血本跟我死拼了啊!”
一众西夏将领都面色凝重,就连一直对只差一步就要拿下古骨龙城,却被李察哥勒令撤军而愤愤不平的野利常勇,也变得认真起来。
从真宗时代开始,宋军便受到缺乏畜力的困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西军为了对付机动性极强的西夏,下了大力气去发展自己的骑兵和骑马步兵,拉出了一支机动性颇强的部队,但是这支部队跟近二十万西军比起来,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现在西军一口气调集了六七千骑兵,一万多骑马步兵,这摆明是要跟他们决战的节奏了!
两军距离越来越近,西夏的重骑兵往前压,正在追逐西夏斥侯的宋军轻骑兵退了回去,而西夏重骑兵并没有顺势进攻,而是如铜墙铁壁一般布列在阵前,用冷厉的目光盯着宋军。而宋军同样也在一箭之地外停了下来,轻骑兵横队改纵队分布在两翼,两千多具装重骑居中,骑马步兵纷纷下马列阵,一个庞大的军阵在很短时间内便已形成。至于那一大堆杂七八杂的座骑,全都给打下木桩子成群成群的栓在军阵后方,一方面是防止它们四处乱跑,另一方面,在西夏骑兵从后背冲击步兵方阵的时候这成群成群无处可逃的座骑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障碍,让骑兵寸步难行。
西夏军队也结好了阵,步兵在前,轻骑分布两翼,重骑在后,这是典型的砧锤战术,打起来的时候步兵前压向宋军军阵发动猛攻,轻骑在两翼不断袭扰,等到宋军慌乱了,疲惫了,露出破绽了,数量不多但冲击力异常强悍的重骑就会突然从侧后杀出,一锤爆头。
两军隔着一箭之地对峙,千军万马寂静无声,只有寒风吹过时战旗发出的猎猎声响。
野利常勇观察着宋军方阵,估算着宋军的兵力,很快便心里有数了,对李察哥说:“大将军,宋人兵力远少于我军,且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我军只消掩杀过去,必定能将其击溃,斩获战果!末将愿率本部人马为先锋,为大军撕开个口子!”
李察哥盯着远处扬起的尘埃,摇了摇头:“这仗不能打,准备撤吧。”
野利常勇愕然:“撤?为什么要撤?”
李察哥指向远处飞扬的尘埃:“因为宋人大军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即便我们击溃这一支,第二支呢?第三支呢?第四支呢?拿什么去应付?”
野利常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宋军后方数里处烟尘翻滚如墙,显然还有一支大部队正在快速赶来准备加入战场。见此形势,这位悍将也不由得泄了气,很不情愿地认同了李察哥的观点:
这仗不能打!
西夏是一号小强,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但是吧,我们都知道那几十万大军一旦加了“号称”这个前缀,实际兵力就不怎么好看了,将号称的兵力总数除以四,那才是实际兵力。
有时候甚至得除以五甚至除以六。
当然,缅甸、印度那种以千万甚至以亿为单位的兵力不在此范畴内————那他妈都不知道得除以几了。
当然,西夏穷兵黜武一把的话,五十万大军也是拉得出来的,但那意味着整个西夏下到十四五岁的小男孩,上到六十四、六十五岁的老头,全都要上战场了,真到了这一步,西夏离亡国灭种也不远了。他们毕竟只有三百来万人口,让一个三百来万人口的国家长时间支撑五十万大军作战,那跟逼他们自杀没啥区别。所以,西夏的常备军撑死也就十万出头,这是整个西夏最核心的军事力量,西夏就是靠着这支精锐维持着与大宋旷日持久的大战。此次宋军调动二十几万大军向西夏发动猛攻,西夏连战连败,给打急眼了,将大半精锐都交给了李察哥让他将战火引到陇右去,也就是说,现在李察哥手里掌握着的是西夏大半的精锐力量!
李察哥指挥这支精锐,再联合青唐地区诸多吐蕃、羌人势力,将陇右地区搅了个天翻地覆,多次围攻古骨龙城,还在统安城取得大捷,斩杀宋军名将刘法,歼敌二万有余,可谓战果辉煌。但每一位西夏将领都很清楚,宋军对横山的攻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多少,相反,他们的实力还在这一系列的运动战中被一点点的消耗,已经远不如刚出发时的强盛了。宋军远道而来,人马疲乏,全力进攻的话他们确实有相当大的机会复制统安城之战的胜利,可问题是宋军正源源不断地赶来,他们击败这一支宋军需要付出的伤亡代价绝对不小,再来一支宋军,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挡?
宋是大国,拥有亿万人口,百万大军,真要硬碰硬,就算是五个换一个也能将小小的西夏换到亡国灭种!事实上,宋人甚至不需要五个换一个,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十几万人的伤亡代价,拼掉李察哥手中这数万精兵,西夏便将陷入无精兵可用的可怕窘境,变成案板上的鱼肉,任由宋军碎剁!
不能打,这种仗就算能赢也不能打!
此时,宋军阵中驰中一员将领,纵马来到西夏军阵前,朗声叫:“老种经略相公提兵三万,披星戴月急行数百里来到古骨龙城,只为找尔等主帅一叙!如今经略相公已至,不知贵军主帅可敢出来见个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