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从胡萝卜开始
本来徐景迁马上可以远走高飞,躲开农场的追捕,但他跑出来之后,又回老家接出了一个以乞讨为生的小男孩。因为到处都在抓“逃犯”,他不敢坐火车汽车,只能背着小孩沿着荒凉的戈壁滩往东走。后来他就迷路了,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荒滩上走了两天两夜,眼见不被饿死也要渴死的时候,他看到了一道横亘在野地里的铁丝网,准确点说,是看到了铁丝网里面种着的一片胡萝卜。
他并不知道那是4560厂的外围禁区,也不知道擅闯军事要地的严重后果。他只想进去拔几个胡萝卜,因为那能救命,救他的命和背上小男孩的命。
他将小男孩留在外面,自己弄开铁丝网钻了进去,先拔了两个胡萝卜。一个扔给外面的小孩,一个连泥都没擦干净就塞进了嘴里。
他连吃了三根胡萝卜,正在揪第四根的时候,一支冰凉的枪管顶在了他的脑袋上。
纪思远站在他的面前,先将战士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拨开,然后皱着眉头问他:“你是怎么进来的?”
班长的问题让那两个小兵感到奇怪。他俩心想,这还用问吗?
徐景迁先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后来见这个“领导”(他看出来那俩小兵归他管)挺和气,就反身回到铁丝网那里,比划了一下,说明他是用手强行拉开了几道铁丝,进来之后又将铁丝恢复了原样。
纪思远很有些“震惊”。
外围的铁丝网,是用10号硬铁丝织成的,带有很多拧结的断茬,一般人仅凭手劲,将其拉开钻进来,是根本不可能的。都被饿成这样了,还有如此的膂力,可见此人功夫非凡。
不过心里佩服,纪思远还得公事公办。他打断了徐景迁叽里咕噜的“卖惨”,冷下脸来斥责他:“说那些都没用,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军事禁区。你得跟我走一趟,你是不是革命群众,我得调查完了再说。”
徐景迁看看眼前的三个人,三支枪,知道自己这是要完了。他有再大的本事,在这三个高大健壮且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面前也是白费。他咬咬嘴唇,朝纪思远哀求道:“解放军同志,我,我可以跟你们走。但我求你一件事,我小侄子还在外头,他才四岁,还生着病。你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把他,送到他老家去。”
徐景迁朝铁丝网外面指点了一下,纪思远这才发现外面排水沟的边上,齐腰深的草棵子里,还蹲着一个脏兮兮的孩子。
纪思远沉吟片刻,对那两个战士说:“你们继续巡逻,一直到四号哨位那里。这边我来处理。”
两个战士走后,纪思远对徐景迁说:“从这里朝东,一直走,十里之外能看见路,再走三十里就有村子了。”他又从兜里掏出八块钱,塞到了徐景迁的手里。这是他一个月的津贴费,刚发下来的。
徐景迁呆呆站着,一动不动。
纪思远又说:“这离厂区还有好几里地呢,不然我可以找点吃的给你。这样,我帮你挖点胡萝卜带着吧。这破地方,种别的东西也长不好。”
纪思远拔了很多胡萝卜,装到徐景迁带着的破书包里,然后将书包递给了他。
徐景迁拿过书包,突然双腿一跪,叫了一声“大哥!”
不等纪思远有什么表示,他站起来,转身就走了。
后来的事情还挺复杂,化繁为简,就是一年后徐景迁单位的“造反”班子**,革委会成立,徐景迁被**,调到了公社的水利办公室。再后来,徐景迁带着他侄子,专程从武祠到4560厂看望纪思远。那时纪思远已经是总厂的保卫部主任干事了。
记忆中那个肮脏瘦弱的小男孩,已经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纪思远这才知道他叫徐应元。当年的徐应元因父母双亡而流落街头,如果不是堂叔徐景迁收养了他,他可能早就没了。
我问卢文进——不对,改叫他纪思远了:“所以,什么火车上碰见卢文进之类的事儿,都是后来你编的,对吧?”
他说:“对。卢文进确有其人,我出逃到武祠的时候认识的他。后来他在铁矿的‘冒顶’事故中死了,我就来了个冒名顶替。那时,我在徐景迁帮助下进了打井队,队里管建筑工程的工头就是卢文进的表舅。基本就这样。再具体的事儿,一时半会儿讲不完,你要有兴趣,我以后再慢慢讲给你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