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笔从贼
何宗彦几人知道,李易肯定是想到了一些难题,一时入神。
一会儿说不定还要和李胜信、李胜恭、李胜方几个研究军务。虽然不避讳他们,可他们也觉得气闷,不如出来散心。
所以沈足道、何宗彦、高攀龙、杜松等人互相打了个眼色,都走出亭外,欣赏烂漫的映山红去了,打算等李易定了大计再回去。
只有杜松是戎马半生,满心想知道李易这个层次的人物所思所想。
杜松自诩为军事家,也确实是大明少有的军事干才,哪怕是后世辽东兵败身死,也不影响对他的好评如潮。
只是杜松立足点是大明这点儿破烂家底,一生想的都是怎样长城一线不被漠南突破,辽东一线又怎样抗金。不要说和欧洲列强争霸,哪怕是和日本颉颃也没想过。
要知道二十年前那场抗日援朝虽然战胜了,也让大明元气大伤,知道日本不仅倭寇厉害,丰臣秀吉带的兵更厉害。
尤其是大明开始大规模进口倭刀,更发觉日本武器精良,也超过了大明。
虽然大明私下还以日本宗主国自居,那也就是精神胜利法,实际怎么回事儿杜松这些人心知肚明。
不过自从开荒团横空出世,一切都变了。
如今李易把林丹汗打发到日本去了,和德川秀忠争夺这个气候温润的岛屿去,日本疲于奔命,完全无力他顾。
就这一手,大明的两个心腹大患全消弭于无形了。
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杜松是叹为观止。
杜松在黄浦军校学习了几个月,他是军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又是大明总兵身份,原来地位最高。再加之他打了半辈子仗,见多识广,所以黄浦军校年轻教员教他的 时候,还真是有些打怵。
只是杜松学的很认真,对火器战法尤其着迷。几个月刻苦学习,终于以优异成绩毕业了。
杜松是不可能同别人一样,随便给个少尉去当兵。正好沈足道北上,李胜仁就把这个烫手山芋又丢回给李易。
杜松一路上都忐忑李易给他个什么职司,可是人家李易研究军务,他又不好开口,所以他赏花也没什么心情。
忽然卫兵寻了过来道:“杜先生,司令请您进去有话说。”
杜松一喜,又突然有些紧张:自己期待的时刻来了。
李易见杜松的时候一脸轻松,显然是想通了一个难题。
这时已经撤去酒宴,李胜信几人也退了出去,李易招呼道:“杜总兵请坐。”
杜松惶恐道:“司令,您还用旧日称呼,就是没把我杜某当部下了。我杜松投奔司令,就是想做开荒团一个马前卒,也能为国开疆拓土。”
“那好,我就称您杜先生。我冒昧问一句:杜先生当年被异族称为杜太师,一把金刀敌人闻风丧胆,被称为杜太师。可是这些年您赋闲在家,雄心壮志可曾磨灭?”
杜松面有苦色,愤愤不平道:“大明奸臣当道,戚继光将军都能弃之不用,杜某说起来也不值一提了。至于说雄心,如果真没有雄心,杜某年过四旬,怎么还会投到司令门下?”
李易紧盯着杜松双眼问道:“杜先生,听闻您解甲归田是因为军中故旧过千,门下家将过千,盘根错节势力太强,被人疑为有不轨之心才被撤职,可是真的?”
杜松语气激昂道:“杜某拳拳之心天日可鉴,门人故旧虽多,却从未结党营私!司令您不会担心我故态复萌吧?”
李易忽然靠在椅背上,朗声笑了起来:“哈哈哈......,金刀杜太师,我真需要你拉扯门人故旧呢。”
杜松不解道:“司令,您坐拥雄兵百万,战将如云,我那些门人故旧对火器战阵并不精通,已经落伍。欺压百姓在行,征战天下不提也罢。”
李易向前倾了身子,目光炯炯有神道:“金刀杜太师,我第一要你的胆,第二要的就是欺压百姓!”
杜松愕然道:“您这话从何说起?”
李易站起,走到地图前指点道:“先生可还记得刚才我说到咸海这个地方吗?”
杜松点头道:“当然记得,您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海一般大,周围风调雨顺,是鱼米之乡。”
李易指点着咸海道:“咸海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现在占领这个地方的是布哈拉汗国。这个国家人口不多,战力不强,我担心它迟早会被南方的萨非王朝吞并了。您看,这个地方实际就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块跳板,我们占领了,西方就是我们随时可咬一口的肥肉。萨非王朝占领了,我们不得不在天山一带布兵防守。等着挨打可不是我们开荒团的习惯,所以——”李易重重敲了一下咸海,“我必取之!”
杜松有些明白了,眼里闪着精光道:“司令,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开荒团将会出兵拿下咸海一带,成立一省。只是拿下一省易,治理一省难。我只问你敢不敢带着门人故旧,去治理这一省?”
杜松激动得满脸潮红。这是什么意思?化一国威一省,自己做堪比国王的一省**?
杜松猛的站起:“司令,您相信我杜某,就是刀山火海杜某也敢闯。我知道您担心异族不好治理,杜某当年就是异族畏惧如虎,才称呼杜某为金刀杜太师。异族但有不服,就让他们尝尝杜某的刀快不快!我那帮门人故旧,打仗比不上开荒团,欺压百姓......不不,治理百姓保证让他们服服帖帖。”
李易笑了。大明当官的别的不行,欺压百姓花样翻新。这些异族自己要的是服帖,用不着忠心,当然也不会忠心,就让杜松这伙人去折腾吧。
至于说将来,大明多得是人口,只要这个地方有吸引力,总会不停的有人过去。逐渐的汉人越来越多,最后让当地土著成为少数民族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