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进城
杜松心中激动莫名,感激莫名。
李易许给他的是什么?许给他的是一个王国的地盘,许给他的是自由任命官吏。
想一想有多少州府官员空缺,真是让人不能不激动。
大明的军官地位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官这些肥缺由儒生担任,军官不能染指。不要说降级使用,就是他这个武将一品想降到文官四品做个知府那也是做梦。现在自己那帮部下有福了。
后世军人年轻化,留在部队时间长的,工资待遇极高。大明士兵是职业军人,只要走得动爬得动就会继续服役。所以老迈不堪拄着长枪当拐杖的很多,这样部队战斗力怎么会强?战损率怎么会低?
做地方官就好太多,风险小收益高,杜松当然高兴给战友们找到一条明路。至于说挖了大明部队的墙角,杜松以为不然。
大明九边兵多将广,本来防范的是辽东和漠南,如今这两头猛虎都不在了,再养那么多兵不是靡费钱粮?就算自己不挖墙角,这次和叶尔羌大战后,恐怕大明也会大批裁军,那时老弟兄们可就没了活路。
现在开荒团已经开始出手了,恐怕没多久来犯的叶尔羌大军就会灰飞烟灭,自己是真正的做好事了。
自己那帮部下多在大明晋省、陕省,有这样好事还不是一招就来?
咸海离家远些,那怕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哪不是开枝散叶?
杜松问道:“司令,我即日动身去找人?”
“嗯,我们大军收拾了来犯的叶尔羌等国兵马,然后就会西进。估计几个月内,咸海就在我们控制下。你可以去青山鹰城,就在那召集人手,搭建一个官员框架。记着不怕人多,带的家将士兵越多越好,那么大地盘,可不比晋省小。
一个晋省有几百个有品的官,有上万没品的吏。能安排的人可多了。
至于说当兵的没有治政经验,那重要吗?李易要的只是服帖听话的当地百姓,不是什么经济如何发展。
更何况自己吸收当地一些人做僚属,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就可以了。
至于说发展,以后肯定会有各种人才汇聚过去,有司令操心,用不着自己费脑筋。
这样一想,自己这一趟辽东之行真的值啊。
李易见杜松来辽东喜气洋洋,就想起了离开辽东失魂落魄的努尔哈赤。随口问道:努尔哈赤辽东事了去了上海,近况如何你可知道?”
杜松忙道:“知道知道,我来辽东前,还特意去看了看老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