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0章 陆军制
1869年七月八日,大力改革官制、军制,裁军务官,设兵部省——
兵部卿:嘉彰亲王,
大辅:大村益次郎。
这大村可就厉害了,确立了皇军兵制,其成就在下列5大方面:
一、建设海军、陆军省。
二、建立海军、陆军士兵学校。
三、建筑陆军兵营。
四、建造枪炮火药制造所。
五、设立军队医院。
这5大成果中,单说陆军在校生各科人数,至明八1875已达6592人,尤为突出的户山学校,科目全面,有战术、射击、剑术、体操、军乐等,着意军官培养,成为皇军征兵、战胜的关键。
这些将校生中出了:田中义一、白川义则、武藤信义等7名大将,当然这统计下限就不止于明治了。
1870明三年底,颁布《常备兵编制法》,各藩兵制基础为大队——每1大队设立5个中队,每1中队设2个小队,每1小队60人,每2个步兵大队设置6门炮队1个。
大村这编制法,第二年即被废除,他个人亦被刺杀殒命,但各藩实际执行得好,富有成效。
对如何编组真正的皇军,经山县有朋、岩仓具视、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商讨,最终于1871明四达成谅解:由长州、萨摩、土佐3藩出兵,组建直属天皇的**皇军——
鹿儿岛步兵4大队、炮兵4队,
山口藩步兵3大队,
高知潘步兵2大队、炮兵2队、骑兵2小队;
合计:步兵5**9名,
炮兵539名,
骑兵81名;
共计:6275名。
天皇支出:内帑金10万两作军费,这就是统一的日本国家军队——**皇军了。
自此1871明四,维新政府的权威飞速提升,八月,皇军建制4镇台——东京、大阪、镇西熊本、东北仙台。
兵力:步兵10大队单19小队、炮兵2队、工兵1队,兵数总和7974名。
同时废藩制县,解散常备军,统一全国兵制,年底实施征兵令。
这就大改了,源于兵部大辅山县有朋、少辅川村纯义与西乡从道的军政建议,明五二月1872,裁兵部省,设陆海军省,山县有朋继任陆军大辅,力推征兵制,天皇昭告:废除士农工商的封建身份制,恢复本邦古代国民皆兵的制度。
也就是:不论男女,全民皆兵,从明四1871至明十1878七年时间,陆军步骑炮工辎5兵种人数逐年递增,从14249名猛增到33544名。
编制为:步兵联队16、骑兵大队2、炮兵大队7.1、工兵大队1.1.1、辎重兵中队1.2。
以上为3年常备军,此外还有3级兵役制:2年一后备、2年二后备、17~40岁国民军,战时动员。
1873原4镇台变为6镇台,即全国分为6大军区,增加2:名古屋、广岛,共辖11区。
其中,近卫军编:步2联队、骑1大队、炮2小队、工1小队、辎1队。1874一廿三,授予近卫联队军旗,是为日皇军旗之始。
1874六月,任命开拓次官黑田清隆为陆军中将,筹措北海道屯田兵,翌年从宫城、青森、酒田3县移民198户、男女965名至札幌琴似村筑营,现役。
但是,麻烦也就大了,先是反废藩置县的乱子、后是反征兵的血税骚动,接踵不断。实际,明治维新的社会下层,并不比开放的幕府社会下层更易谋生,从头至尾乱子不绝。
早期农民反叛,被藩军自己扫平,未成气而已,直到解散维新功臣——藩军造反才算大浪涌起,而贯通日本近代史的所谓兵变更是层出不穷,这也是维新伴生动作。
1870明三,山口藩兵**,主力是建功维新的骑兵队、振武队、建武队,首领大乐源太郎等,被藩厅兵与征兵1大队歼灭。
余部波及九州,日田动荡,被少将四条隆歌调动鹿儿岛、熊本、山口征兵扫平,费时半年。
1872四月,信浓川数千农民**,引发东京镇台新泻兵出马,是皇军直接平暴的开始。
1873一月,大分住民2.7万人骚乱,被熊本镇台荡平,县令自组士族兵防爆。五月,北条冈山住民2.7万人**,政府本以警力、士族兵相抗,最终是大阪镇台2小队增援取胜。六月,福冈境内**万人**,熊本镇台司令官谷干城少将亲自出动,得大阪海军增援,奋战2月,取胜。
同年同月,取鸟县、岛根县、名东香川县,均发生万众**,八月长崎松浦千人骚动,镇台兵尚未出动,即被县令征兵、士族兵平息,也为皇军扩充备战提供了历史机遇。
1874年以后,比废藩**更强烈的内乱,相继出现在西南各地,基本是名流、军队之间的对抗,计有:
1佐贺之乱,1874二月一日,老参议江藤新平在佐贺揭竿反新政府,指责对**外交软弱,旧部2500藩士骨干,参与过万。陆军省令大阪、广岛、熊本3镇台联合绞杀,参议兼内务卿大久保利通负总责。
2神风连之乱,1876十廿四,尊皇攘夷敬神党200人,夜半突袭熊本各兵营、高级军官私邸,至天明被准参谋儿玉源太郎扫清。
3秋月之乱,福冈不平党呼应神风连,招秋月藩士200名,十廿八进入丰津,被小仓步兵14联队乃木希典少佐击溃。
4荻之乱,同日,原兵部大辅前原一城呼应神风连,在荻集结党徒250人,准备袭击山口城,被分营镇台兵1中队与海军增援歼灭。
5西南战争,明十1877二十五,首领西乡隆盛,维新三杰之一,率维新功臣、旧萨摩藩士精锐1.3万人、私立军校1团,进军熊本,沿途汇入者众,兵力总计3万人。
二月十九,天皇下诏征讨——
总督:有栖川宫炽仁亲王,
参军:山县有朋陆军中将、
川村纯义海军中将;
第一旅团:野津镇雄少将,
第二旅团:三好重臣少将,
第三旅团:三浦梧楼少将;
战争展开后,又新组别动队:
第一旅团:大山岩少将,
第二旅团:高岛丙之助少将,
第三旅团:山田显义少将,
第四旅团:川路利良少将,
第五旅团:东伏见宫嘉彰亲王少将。
上述别动旅团,第二编入了北海道屯田兵,第五编入了警视厅警官,其司令官川路为大警视。
以上8旅团为进攻力量,熊本镇台谷干城少将及所部3550人为防守力量。
海军出动:军舰11艘、军船44艘,官兵2200名。
皇军总兵力:54138名。
双方兵力比 ≈ 2:1,在九州原野上,殊死大战7个月,西乡隆盛病死,皇军得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