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谁动了他的故事

第0874章 对战计划

宣战双方,在**有的一搏。

要说为争**就伤筋动骨,不计成本,中日两国恐怕都未必,所以仅为义气之争,面子之斗。

这种事,中日都已经历过,琉球、越南,在**重演一遍,到底鹿死谁手,自不待言,这就是历史。

双方的制式武器,日军较为统一,只有1种2款国产步枪:春田十八式,春田二十二式。

当然,春田也是山寨的美国货,而美国货也是从西班牙军而来,这就不一一了。

春田十八式,诞生于1880年,明十三,口径11毫米,单发。明廿二改良,前床内仓可存8发子弹,须一发一发装填,但射速大幅提高,称连发枪,口径缩为8毫米。

十八式最大射程2400米,装备大部分师团。

二十二式最大射程3112米,装备近卫师团与第四师团。

后备队,装备施奈德步枪。

清军步兵无制式武器,主要装备进口、山寨步枪与毛瑟枪,比日军先进的有六连珠、平级的有毛瑟,落后的有老套筒,甚至火绳枪。

**前线的清军武器,尽管号称国内最先进,但各式差异奇大,每种各有500~600支。

随着战场北移平壤,清军在**还是上了火绳营,被日军缴获过300支。

无制式武器,无疑使后勤更加复杂化。

再说双方炮兵,日军炮兵并用野炮、山炮,口径7.5厘米,仿意大利用青铜钢铸造,因日本钢铁产量少,煤铁矿极贫,铜硫矿丰富。

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

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

**前线的清军炮兵,也并用野炮、山炮,主体均为克虏伯炮,性能、射程均优于对手,但数量有限:

野炮:口径75mm、16门,

山炮:口径37mm、13门。

共计29门,仅日军战场炮兵50余门的1/2强。

此外,就是国产山寨炮了。

看日军枪炮,对比清军并无多大优势,这就得说说日军的操典规范问题了!

1891年,明廿四 ,日本陆军修改操典规范,采用德军1888年新操典规范,实现了从法国式向德国式的转变。

德军这操典是使用连发枪的,日军虽主要使用单发枪,但看到了武器的进步,先行一步教育与训练。

该操典的用兵思想就是:攻势主义、积极革新、短期决胜,据说这才是日军取胜清军的原动力。

还有,就是中日双方的作战计划,先看日军的——

日军作战计划,前已提过,分为2阶段:**及中国北方沿海,华北平原。

“使陆军主力在山海关附近登陆,在直隶平原上与清国野战军主力决战。

“为此,先让第五师团向**进发,以海军迅速控制黄海及渤海湾之制海权”。

日军宣战前,就已制定了进攻中国本土的计划,并设想了战争结束状态,着眼点完全在于:消灭清军的野战军主力。

这与中法战争时法军的战略不同,也与国内视野:先属国、后本土不同,可见日本的对战计划与众不同,与其操典一样,总是先行。

第一阶段就已计划打进大清本土,第二阶段消灭清军野战主力,占领帝都,实际后来没有展开。

据以上日本研究资料,清军的作战计划是——

“把陆军兵力集中在平壤附近,进而击溃与驱逐在**的日本军队,海军扼守渤海湾口,掩护陆军之运送,并且与在韩之陆军相呼应。

“其着眼点放在:驱逐在**的日本军队上。”

可见,日军对战开始就要主动进攻大清本土,**问题自然解决,而清陆军防守平壤一线,海军防守渤海湾和黄海航线,立足于守。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反观前面提到的大清战略,从南北夹攻到占据北部向南防御的变化,都只是战术性的调整,比日军开局就冲着大清本土而来,实在要微观得多!

这也许就是:咱们后人对甲午战争观感不到的地方。

从李鸿章战前的避战,到奉旨出兵**,双方冲折退兵,再到大力增援,继而海陆对冲,举国争锋,李鸿章是一步步落入日军圈套之中。

实际战场上,淮军水陆两师表现尚可,未被有备而来的日军包饺子,否则方伯谦与叶志超就是要谎报战果也不可能。

何况二人还分别受到奖励升级,实际就是海陆序战的结果,并非不可接受。

说李鸿章如何主导甲午战争的,是罔顾日本谋我之心、计划周密,更无视中朝俩大妈的深情厚谊、半岛防御之最难。

李鸿章是老大么?

就是光大爷自己,是老大么?

为什么还要跟战场上实际拼杀的人过不去?

近代海陆防守战中,以半岛地形最为困难,就本书所及——

鸦片战争序战中,林则徐在九龙半岛南端新增2座大炮台,以图火力覆盖香港岛,撵走盘踞港岛的英国鸦片商。

但英国海军舰队上来后,不得不主动放弃九龙半岛,及尚未完工的炮台工程,撤至虎门口外沙角大角两台固守。

总不能为个香港岛,死守九龙半岛,不守虎门、广州吧?

正式战争中,镇海保卫战,大峡江南岸实际是半岛地形,被英陆军登岸包抄,两总兵一死一逃,幸亏水鸭子多,否则全被包饺子。

二鸦战争中,天津大沽口北岸实际是半岛地形,一线炮台死守不退,被英法联军登陆抄底,不得不仓皇撤退,败走二线阵地。

中法战争,越南幸亏只有中南半岛半边,入越清军无论如何不济,尚可占据北圻,死守滇桂边境,向南两路反击,取得镇南关大捷、临洮大捷。

有人反讥李鸿章的乘胜取和,难道真不要海上的台澎、海边的湛江了么?以为孤拔海军舰队是纸糊的了吧!

一味论战者,穿着军服讲理者,当以张佩纶为鉴,还算对立的李鸿章宽大为怀,收留他作了女婿。

好吧,现在轮着**半岛了,看看中日两军是如何攻防的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