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二)
三
第二天赵丹枫和夏忠林在办公室碰面,交流了一下情况,赵丹枫告诉夏忠林,自己找到了张宏星的孙子,而且带着他和唐越见了面,并且约好了今天接着聊。
赵丹枫的话让夏忠林很是吃惊,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很大的突破。他对赵丹枫说:“不错啊,你这边进展很大,希望你能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内容。”
夏忠林拿出他翻拍的照片给赵丹枫看,就是高桥拓搜查张宏星家的那张照片,赵丹枫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史料,就向夏忠林借了过来,她想要给唐越看看。
赵丹枫也把一张照片放在夏忠林面前,这是张宏星等八位烈士就义前日本宪兵所拍摄的,照片有些模糊,但是依然能看出八位烈士脸上的表情,他们好像相互刚说过话,嘴角还带着微笑,非常从容的样子。他们身穿棉布长袍,双手被绑缚在身前,胸口挂着一块白布,白布上是每个人的名字。八位烈士是张宏星、张恒星、谭继中、韩大海、周步岳、李志群、沈怀民、王忱。
“这张照片还有深究的价值,还有几位烈士的身份信息并不清晰。”赵丹枫说。
“几年前我就见过这张照片,也有几位地方历史学者研究过它,可是资料不多,深挖不下去。”夏忠林说。
“昨天我从唐越那里得知,抗战早期,卜奎有两条隶属于共产国际的军事情报线,东线和西线,张宏星、张恒星、谭继中是属于东线军事情报站的人员,那么照片上另外5位烈士呢?他们属于哪条线?”
“日伪档案里只说他们是共产国际情报人员,没有更具体的说明,可能他们与张宏星同属于一条线。”
“也可能不属于一条线。”赵丹枫加重语气说:“问题是,如果他们与张宏星不属于一条线,那么是谁出卖了他们?如果他们与张宏星属于一条线,是张宏星、张恒星出卖了他们吗?”
“这是一个问题。”夏忠林点点头,“解放后,民政部门也是根据日伪档案把这些同志确定为烈士的,可是查不到关于他们的更多的资料。”
“我推断一下,日伪档案里之所以没有他们更多的资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叛变,什么也没有交代,所以他们被日寇杀害了,如果他们叛变了,又怎么能被杀害?”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怎么查下去呢?我在档案馆翻了好几天了,没有新的发现。”夏忠林叹口气。
赵丹枫又提议和夏忠林一起去见唐越,恳切地说:“夏科长您掌握的情况比较多,我觉得您跟他谈,肯定比我效率要高。”
夏忠林想了想说:“还是你自己去吧,不过我得提醒你,不要抱什么希望。我还是在档案馆继续查阅档案,咱们分头行动,这样工作进度能快一点。”
赵丹枫想了想,觉得夏忠林说得也有道理,针对人手少的实际,不必同时干一项工作,而是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把每天各自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出来,相互交换、交流,以推动调查加速进行。“张宏星牺牲之后,他的妻子曾经得到过唐越的帮助,唐越说,他们一夜之间消失了,他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
“还有这样的事?”赵丹枫带回的情况让夏忠林感到意外。
赵丹枫还把唐越提到的一个叫孙宝仓的伪满警察的事情和夏忠林进行了通报,夏忠林把这个名字记在笔记本上。
赵丹枫说。“另外,唐越还提到一个叫江兰心的地下情报员,是张宏星的下属,唐越通过江兰心知道了一些张宏星的情况。我们约定今天继续谈,我想会有更大的收获。”
夏忠林吃惊得合不拢嘴。他想到了4年前的那次调查,曾经在一份旧档案里见过江兰心这个名字,是意外死亡人员,而且身份为无业市民,于是就没有放在心上。唐越竟然也认识江兰心,没想到。
“但愿接下来的调查能有所突破,给我们带来新的资料和线索。我下午还要去找唐越谈。”赵丹枫说。
“我还得去档案馆,就从照片上这几个人入手,查一查有没有他们的资料。”说完夏忠林站起身。。。。。。
四
那天下午,夏忠林到了档案馆,他要继续挖掘关于那八位烈士的档案资料。他认为,每一次翻阅都可能是揭开历史真相的机会。
他翻阅着泛黄的档案,寻找着关于那八位烈士的点滴信息,他知道,只有通过深入的挖掘,才能找出历史的真相,才能为烈士们正名。他在伪法院对八位烈士行刑的记录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宪补李家柱、嘱托卢子贵对八名反满抗日分子验明正身。”
多年以来负责烈士申报、抚恤等工作,使得夏忠林成为了半个历史专家,他知道日伪统治时期,在日本宪兵队里工作的中国人叫宪补,替日本宪兵队搜集情报的中国人叫嘱托。刑场上,负责验明正身的可以是宪兵、宪补,为什么出现了一个嘱托?这个卢子贵是谁?李家柱、卢子贵还活着吗?要是能找到他们可就太好了。
与此同时,赵丹枫来到唐越家。唐越问她不是要晚上和张思宇一起来吗,赵丹枫说等不了,太多的疑问堵在心里,快被憋死了。听她这样说,唐越看出这个小赵是个直爽的人。
他们的对话聚焦于谭继中的身份和牺牲之谜。
“唐老,您上次谈起在张宏星他们这条情报线中有一个叫谭继中的人,和张宏星一起牺牲了,他是张宏星鞋帽店的店员。怎么来证明他不是被张宏星或者张恒星出卖的?”
唐越道:“谭继中不是张宏星、张恒星出卖的,他是被另外的人出卖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您知道具体情况吗?”赵丹枫带着疑惑问道。
唐越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从江兰心那里了解到张宏星和谭继中的关系,他们表面上是雇主和店员,实际张宏星是谭继忠的领导。我之所以坚信张宏星没有出卖谭继中,因为东线情报站的其他人安然无恙。我想在日伪档案中你们没有查到关于谭继中的什么记载,不然你不会来问我,如果是张宏星或张恒星出卖了谭继中,他们最了解他,那么就会有谭继中比较详细的档案,可是没有,就说明他不是张宏星出卖的。”
“您说谭继中是被其他人出卖的,您一定知道什么。”赵丹问。
唐越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
赵丹枫继续追问:“那么,关于其他几位烈士——韩大海、周步岳、李志群、沈怀民、王忱,他们的身份信息怎么才能深入挖掘?”
唐越说:“没什么好办法,查资料吧,查更多的资料。每搞清楚一个人的身份,也许都有利于揭开整个事件的真相。”
“可以说,我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局之中,毫无头绪。”赵丹枫叹口气。
唐越思考了一下,说:“我给你们个建议,韩大海、周步岳、李志群、沈怀民、王忱几位烈士的线索不一定在卜奎。”
“为什么?”
“卜奎是省会,是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部所在地,凡是在第三军管区辖境内抓捕的抗日人士,其中重要的人士都会被押送到卜奎来。”
赵丹枫一拍自己的头,感觉茅塞顿开。
赵丹枫问:“唐老,我们第一次来见您时,您就肯定地说张宏星和张恒星从来就没有叛变过,为什么?”
唐越回答:“因为江兰心没有被捕,所以我说他们没有叛变过。”
“昨天您就提到了江兰心,她是谁?”赵丹枫问。
“江兰心和张宏星是一个情报站的,她的代号叫老姨,受张宏星领导。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江兰心和我做着同样的工作,由此我也知道了卜奎城内有两个为共产国际工作的情报站。我和钟文楷属于共产国际卜奎西线军事情报站,张宏星、张恒星、谭继中、江兰心他们属于共产国际卜奎东线军事情报站。在我和钟文楷上面,当然还有一个领导者,因为是单线联系,我不认识他,但我知道东线、西线两个情报站都归属于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四科领导。”
唐越的话让赵丹枫吃了一惊,原来当时的情况是如此的复杂。“你是通过江兰心知道了张宏星他们的情况的吗?”
“是的,但是知道的不多,按照工作纪律,我不打听他们那条线的工作。江兰心是因为被我发现了,才不得不承认,我也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她,我们约定相互保守秘密,哪怕牺牲生命也绝不透露。所以,张宏星那边并不知道我的身份。”
“江兰心现在在哪里?”
“她牺牲了,1941年牺牲的。我呀,都没有能力替她申请一个抗日烈士的称号,没有人知道她,我也不知道哪个名册里能记载她,她就像一粒尘土,消失在大地上。”说到这里,唐越声音哽咽了。
“唐老,您节哀。”
唐越沉默了好久。赵丹枫想,自己的到来,便是揭开了唐越心底的伤疤,那种疼痛,必定是非常深重的,所以他不愿意谈起往事,一定是这样。
“唐老,您接着说张宏星的情况吧。”
“张宏星牺牲后的一些情况,是江兰心从李淑贞口中得知的,后来江兰心又告诉了我。那个时候,我已经打入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处情报科,任上尉参谋。那些年,牺牲了太多的抗日人士,太惨了,我不敢回忆,他们的血,染红了我们卜奎的土地。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事情,这不应该,他们是为了我们的国家献身的。我眼看着一幕幕悲剧发生,却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太有限了。”
“这也不能怪您。”
“小赵啊,你参与到这么一个工作当中来,做好准备了吗?你会接触到很多很多残酷的史实,精神上能承受得住吗?”
对于唐越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赵丹枫一时有些不解,这是正常的工作,在思想上有什么需要特别准备的吗?
临别时,赵丹枫提出要借那本《我在中国的往事》看一看。
“好的,拿去看吧。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历史教材,不过是反面教材。”唐越说。
五
当天晚上,赵丹枫跟着张思宇再次来到唐越家。唐越给两位客人沏好了茶,对张思宇说:“今晚听你讲。”
赵丹枫也把探询的目光投到张思宇脸上。
张思宇的声音充满悲伤,似乎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血泪。他缓缓讲述着家庭曾经遭受的苦难,唐越、赵丹枫不禁为之动容。。。。。。
爷爷的牺牲,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奶奶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1937年3月的一天,奶奶去福兴德杂货铺送糊好的火柴盒,回来的路上又被人塞了纸条,上面写着:“我是宏星的朋友,准备好今晚离开卜奎,送你和孩子们回安东。”
夜里,奶奶让三个姑姑简单收拾了一点东西,就抱起爸爸、带着孩子们踏上了逃亡之路。奶奶他们没敢在卜奎上火车,跟着那个穿警察衣服的人悄悄出了城,在城郊和那个人分了手,之后,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脚步沉重地穿越雪野、森林,沿途充满了艰辛和危险。第三天夜里,他们来到一个小站,在这里上了火车。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安东。老房子依然静静地矗立着,仿佛是他们命运的归宿。奶奶踏入曾经熟悉的家门,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
然而,现实的压力迅速袭来。他们手中的钱已经花光,生活的困顿如同沉重的阴影笼罩着他们。奶奶不得不挺起羸弱的身躯,为了孩子们的生计而奔波。她每天清晨起床,给人家洗衣服,然后在街头巷尾捡破烂,辛苦挣取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尽管奶奶竭尽全力,但四个孩子的饥饿问题仍然如影随形。每一餐都成为一场挣扎,他们常常面临着饥肠辘辘的日子。生活的困苦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奶奶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善良的饭馆老板,老板决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他让奶奶每天晚上过去洗洗碗,给奶奶一点钱,有时也给一点剩饭。
这个小小的转机给了他们一线希望。奶奶努力地干活,大姑张迎春有时也去帮忙,艰苦的生活中,每一口食物都变得格外珍贵。
可是,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当他们以为情况会逐渐好转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击了这个家庭,爸爸张启光生病了,他们根本没有钱给爸爸治病,奶奶心急如焚,她再次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叫李方文的人给奶奶寄来了一笔钱,奶奶用这笔钱治好了爸爸的病。
1938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冰冷的空气似乎冻结了一切。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奶奶又病倒了,她的身体日渐衰弱,一病不起。
面对奶奶的病情,几个孩子心急如焚。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走上街头讨饭,希望能为奶奶要到一点治病的钱。然而,世事艰难,他们的努力往往换来的只是几小块干粮,根本要不到钱给奶奶治病。
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孩子们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日渐消瘦,生命的火焰渐渐熄灭。终于,在不甘与不舍中,奶奶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跟一个骗子借了钱安葬了奶奶。
奶奶的离世如同一记沉重的打击,让这个已经破碎的家庭陷入了无法承受的痛苦之中。四个孩子失去了最后的依靠,他们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大姑默默承担起照顾年幼弟妹的责任,但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无助和绝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不知道未来会带给他们什么。每一个夜晚,他们躺在冰冷的炕上,都不知道明天如何熬过去。
那个骗子时常来到他们身边,装出善良的样子,给他们一点钱,可是不久他就露出了豺狼一般的獠牙,逼着大姑还钱,包括安葬奶奶的钱,大姑那时才13岁,哪里懂得这些?骗子霸占了他们的房子,把4个孩子赶出家门。黑暗笼罩着他们,仿佛没有尽头,他们的生存更加艰难。
然而,命运在黑暗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灯,那个叫李方文的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带着姑姑们和爸爸来到了一个偏僻的道观,把他们交给了一位老道长,这里成为了他们暂时的避风港。道观里有4位道士,有一片田产,平时孩子们就跟着道士们种田,也干一些杂活儿。虽然道观里的生活非常清苦,但是在这里,他们总算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4年的时光在道观里静静流淌,孩子们渐渐长大。每年,李方文叔叔会来看他们一两次,给孩子们带一点吃的,给道观留一点钱。可是老道长突然离世了,使孩子们在这里失去了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