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鲜卑战神录

中军夜话

秋夜,慕容垂的帅帐内仅点着一盏青铜雁灯,火光在帐布上投出摇曳的阴影。金刀横置案前,刀身映出诸位将领凝重的面容。慕容垂指尖轻叩刀背,三声闷响如当年慕容恪教他的军令暗号:“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诸君且说,晋燕优劣何在?“

尚书郎悉罗腾突然拍案,震翻了盛着黍米的陶碗:“此战必败!“他打开《邺城粮库册》给大家展示,“慕容评掌权以来,贪墨粮饷逾百万钱——“他扯开帐帘指向校场,月光下瘦弱的士卒正在争抢半袋粟米,“昔年太宰留下拱卫京城的八万精锐,经黄墟、林渚两战折损五万,余下不足三万“

慕容德掷出半块兵符,符上“幽州铁骑“四字已被磨平:“三日前我查点兵册,所谓三万大军——“他掀开帐角,露出外面空荡荡的营垒,“实额不过一万二千!“手指戳向名册上墨迹新鲜的“阵亡“名单,“这些‘鬼兵‘,全是慕容评吃空饷的凭据!“

悉罗腾从怀中掏出一把生锈的箭簇,永和五年慕容恪监制的铭文尚可辨认:“武库里的箭矢,十支有九支是拿竹竿充数的。“箭簇砸在案上,惊飞了啄食黍粒的夜枭,“士卒们用的还是先帝时代的旧甲,连桓温军中的民夫都不如!“

帐外突然传来争执声。慕容楷押进三个逃兵,他们破烂的战袍下露出捆扎的干草——这是垫在空瘪甲胄里充数的。其中一个少年兵突然跪下,从怀中掏出半块黑面饼:“将军!我们不是怕死。。。但饿着肚子怎么拉得开弓?“

慕容垂沉默地拾起面饼,掰开后发现里面掺着树皮,“十几年前,我与段容徽在此地练兵时。。。最差的士卒也能日食三升粟。“

悉罗腾冷笑指向邺城方向:“现在?慕容评的厨子倒能用军粮养出三百斤肥猪!“

慕容楷拍案而起,震翻了盛着浊酒的陶碗:“诸位可曾见过晋军攻城?“

“他们的冲车裹着三层熟牛皮,箭矢难透!“他扯开衣襟,露出肋下新愈的箭伤,“在黄墟,我亲眼看见晋军弩手百步外射穿燕军盾牌——那箭簇竟是精铁所铸,比我们竹竿充数的箭强出十倍!“

慕容楷从怀中掏出一支染血的晋箭,箭杆上“建康将作“的烙印清晰可见:“湖陆城破时,慕容忠将军的铁甲被这种箭贯穿三寸。“箭尖在灯下泛着冷光,“而我们的武库里,连箭头的铁料都被慕容评换了劣铁!“

帐外突然传来战马嘶鸣。慕容德掀开帐帘,月光下可见晋军俘虏正被押解经过——那些士卒虽衣衫褴褛,却配备着寒光凛冽的环首刀,刀身映出燕军士卒惊恐的脸:“他们。。。他们最差的兵刃都比我们的校尉佩刀精良!“

中军帐内的青铜雁灯将枋头城防图照得惨白。封孚的指尖划过图上低矮的土城墙,指甲在羊皮上刮出刺耳声响:“此城墙基不足三丈,夯土里掺的麦秸比黄土还多,桓温的冲车一撞即垮!“

悉罗腾突然拔出佩剑,剑尖挑起案上两份竹简:

左简写着“枋头粮秣仅支十日“,墨迹被帐顶漏下的雨水晕开;

右简记录“枋头武库存弩三千“,却被慕容评的朱批划去大半。

“不如撤回邺城?“他剑锋一转,指向帐外黑暗中的北方,“邺城经百年修缮,楼高城坚,可以固守!“

中军帐内的青铜雁灯突然爆出灯花。慕容垂的龙雀刀尖挑起案上密匣,十二枚造型迥异的符节叮当坠地——有雕着东晋龙纹的竹符、刻着前秦虎头的玉璋,甚至镶着高句丽鬼面的青铜令。

“这是十年来,我与四哥埋下的种子。“慕容垂抓起一枚晋军传令符,符身暗格弹开,露出半张绘制着桓温粮道的绢布,他忽然挥刀劈碎木案,夹层里滑出成捆的《各国军情录》,最上方赫然是桓温亲笔批注的《北伐方略》抄本。

阴影中的高弼走向前,展开一卷羊皮地图,上面用靺鞨血绘制的诸侯势力如蛛网蔓延:“桓温军中三成将校收过我们的‘冰蚕金‘,包括那位常胜将军邓遐。。。“

众人倒吸冷气时,高弼突然吹响燕国骨笛。帐外传来马蹄声,五个裹着不同国服饰的斥候跪地献上密报:

秦装者呈上苻坚调兵虎符拓片

晋服者解开衣襟,胸口刺着桓温水军布防图

高句丽人摘下耳环,内藏丸都城戍卫轮值表

“昨夜子时,桓温的运粮船已改道巨野泽。“高弼的独眼在烛火下泛着幽光,“而他的参军正在给建康王坦之写密信弹劾主帅。“

高弼展开羊皮舆图,指尖划过长安城的轮廓:“当年桓温隔灞水而望未央宫,三秦豪杰皆备酒肉候其号令,可那日王景略扪虱而谈时,分明在桓温帐中嗅到了腐朽之气!“

慕容垂突然将刀**地面,刀身映出他胸口的狼头刺青:“桓温桓温的步兵战力确实天下无双,但他们有诸多破绽,看似势如破竹,实则五患缠身。“

“一患曰私欲噬国。”慕容垂抓起案上桓温私铸的“楚公印“,“永和十年蓝田大捷后,却对着长安城按兵不动!““他要的哪里是克复中原?是觊觎建康宫的髹金龙椅!“

“二患曰粮道锁喉:恒温的数次北伐皆因粮草断绝功亏一篑,南人食米,所带辎重繁杂,这个就是晋军的七寸,这次也不能例外。“

“三患曰士族掣肘,江东门阀宁舍中原,也不愿桓温坐大!“高弼在一旁展开建康密报,谢安与王坦之弹劾桓温的朱批赫然在目,“连他亲弟桓冲掌扬州,都被琅琊王氏拦下!“

“四患曰战术犹疑,“月光透过帐帘,映出慕容垂锁骨处的狼头刺青:“兵法云‘其徐如林,其疾如风‘,桓温却似老妪穿针,既不敢直扑邺城,又不肯退守河济,悬军深入如瓮中之鳖!“

“五患曰天时悖逆,“他指向帐外即将枯死的古槐,“自六月至今未雨,桓温开凿的桓公渎已成旱沟!“秋风带着寒意卷进帐中,慕容垂将血酒泼向火盆:“传令全军换葛布战袍!待北风起时,我要让晋卒冻毙于襄邑荒野!“

慕容垂打开身旁暗格中尘封的《邺城武备图》。羊皮卷展开时,铁锈簌簌而落:“四哥慕容恪留下的岂止是粮仓?“他刀尖点向城防图上的“飞雷砲“标记,“邺城武库夹墙里藏着八百架诸葛连弩!“

慕容垂的手指划过羊皮地图上的邺城标记,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他忽然屈指叩响青铜灯盏,清脆声响惊醒了正在研读军报的慕容楷。

“诸位可知,慕容评在邺城武库里翻找的,不过是些应付差事的陈年旧货。“他嘴角勾起冷峭弧度,帐中将领们不约而同屏住呼吸。

“十年前我与四哥修缮邺城时,曾在漳水暗渠下另筑武库。“慕容垂从怀中取出一沓羊皮卷:“三千具百炼钢臂张弩,两百架霹雳车,还有。。。。。。“他故意停顿,看着帐中骤然粗重的呼吸声:“四哥亲绘的《邺城九门机括图》。“

“粮草何来?“尚书郎余蔚突然发问。慕容垂从袖中抖出一卷帛书,朱红印鉴刺痛众人双目——竟是燕国太仓的密档。

“永和八年诏令:凡王公封邑,岁入三成贮于邺城地窖。“他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仓廪标记,“慕容评敢动这些军粮,便是违了先皇的遗诏。“

如今德弟麾下还有一万玄甲铁骑可以调遣,太原王慕容楷的五千虎豹骑正在易水北岸待命。

慕容德掀开帐帘,月光下可见三千骑兵列阵如铁——战马皆披锁子甲,马面罩铸成狼首形状。“这是永和九年训练的‘玄甲狼骑‘,。“他解下腰间铜符,“当年四哥解散他们回乡务农,如今最年轻的也已三十有八。。。“

悉罗腾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名册:“早些年范阳王氏私藏的三千具铁浮屠甲胄,收缴到武库的最底层,足够让这些老兵再披战袍!“名册最后一页赫然是慕容评的亲笔批注:“废铁充数,可铸佛像。“慕容垂冷笑:“他熔了甲胄换金箔贴佛身,却不知佛祖最恨贪佞之人!“

慕容垂厌恶宫廷权谋,在政治斗争中脑筋不灵光,到军帐,仿佛被神灵点醒了一样,思路清晰、指挥若定。慕容垂将青铜错金弩机重重按在沙盘边沿,震得代表桓温主力的赤陶俑东倒西歪。八名持戟郎高举的犀角灯把影子投在《战国策·楚世家》的残简上,恰停在王翦“坚壁怠敌“四字。

“当年项燕楚军,为何败给王翦的秦师?“慕容垂突然发问,指尖划过沙盘上蜿蜒的汶水。参军封衡刚要开口,却见主帅拾起枚箭簇,在项燕大营位置戳出深坑:“非因兵寡,而在粮尽。“

帐外传来夜枭啼叫,慕容垂抓起把一把粟米撒向沙盘:“桓温五万大军日耗粮六百石,汶水漕运便是他的命门。“

慕容垂目光扫过众将,“如今桓温北伐,兵锋正盛,我军若正面决战,未必能胜。故当效王翦之策——避其锋芒,待其自疲。”

“王翦破楚,关键不在野战,而在断其粮道。”慕容垂眼中寒光一闪,“桓温千里运粮,必走沭水、济水。慕容德!慕容楷!你俩分别率精锐骑兵一万,绕袭晋军粮道。一旦粮草被焚,晋军必乱!”

“桓温远来,求战心切,我军若坚守不出,其锐气必挫。”慕容垂指向沙盘上的枋头城防,“传令各部,加固营垒,多设鹿角拒马,我亲率剩余的士卒五千,死守枋头。”

“楚军久战无功,粮草耗尽,只得撤退。而项燕一退,王翦立即挥军掩杀,楚军溃不成军。”慕容垂冷笑,“桓温若久攻不下,必生退意。待其撤军之时,便是我军全力追击之机!”

众人高呼:“诺!”一时间,本来低靡的士气被激发到了顶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