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总司令邀请你去做客
史沫特莱和吴莉莉正在窑洞里收拾晚餐的餐具,木碗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吴莉莉用一块粗布擦拭着简陋的木质餐桌,史沫特莱则蹲在地上,就着一个搪瓷盆清洗碗筷。
突然,门帘被掀开,马海德闯了进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艾格妮丝!"他喘着气说,"好消息!朱总司令邀请你今晚去做客!"
"天哪!"史沫特莱惊呼一声,手中的抹布掉进水盆,溅起一片水花。她激动地站起身来,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终于要见到这位被人们编织了上千种传说的传奇将军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匆忙地用围裙擦干双手,"快带我去,我一刻都等不及了!"
吴莉莉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短发,又帮史沫特莱整理了一下衣领。"这样看起来更正式些,"她轻声说,"毕竟是去见总司令。"
三人走出窑洞,沿着蜿蜒的黄土小路前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
谈话间,一个朴素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院墙是用黄土夯实的,已经有些斑驳。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警卫,身姿挺拔如松。看到马海德,他们微笑着点头致意。
经过警卫通报,三人走向院内亮着烛光的窑洞。史沫特莱注意到院子里种着几畦蔬菜,整齐得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马海德在窑洞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木门。"总司令,"他恭敬地说,"史沫特莱女士来了。"
门开了,温暖的烛光流泻而出。朱老总正伏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批改文件,桌上点着两支蜡烛,烛光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跳动。听到声音,他放下毛笔,缓缓起身。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欢迎,欢迎。"朱老总微笑着伸出手。他的手很大,指节粗壮,掌心布满了老茧。
史沫特莱激动地上前,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她热情地拥抱了朱老总,在他脸颊上留下两个响亮的吻。朱老总先是一愣,随即开怀大笑。
"让我好好看看您!"史沫特莱退后两步,像鉴赏艺术品般打量着朱老总,"天哪,您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她转向吴莉莉,"你看,这位威震四方的红军总司令,要不是这身军装,看起来完全是个普通的中国老农。"
朱老总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在革命队伍里,我本来就是普通一兵嘛!"
"国民党一直宣称您已经牺牲了。"史沫特莱说。
"马克思保佑我活着呢,"朱老总幽默地说,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不然你可少了个采访对象。"
史沫特莱注意到桌上散落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些是?"
"哦,这是给抗大讲课用的讲义。"朱老总解释道,随手整理了一下纸张,"最近在给学员们讲游击战术。"他关切地问,"路上过来辛苦了吧?延安的路不好走。"
"一点也不辛苦!"史沫特莱拉过吴莉莉,"这是我的翻译助手吴莉莉女士。我的汉语还不太过关,当我有时听不懂的时候,她会及时翻译给我听,这样我就能完整地记录对您的采访了。"
马海德插话道:"总司令,史沫特莱女士可是来找您麻烦的。"
朱老总佯装惊讶,浓眉高高扬起:"哦?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麻烦?"
"她会缠着您讲故事的!"马海德笑着说,"我听说她在上海时就是出了名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朱老总爽朗地笑了:"好啊好啊。来来来,都坐下说。"
众人在一张没有油漆的白木桌旁落座。桌子很简陋,但擦得很干净。朱老总亲自给每人倒了一碗红枣茶,茶水温热,散发着淡淡的甜香。
史沫特莱迫不及待地掏出笔记本和钢笔:"总司令,我听说您出身地主家庭?"
朱老总摇摇头,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那是误传。我家里是佃农,祖祖辈辈都给地主种地。"他的目光变得深远,"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从早忙到晚,收成的大半却要交给地主。"
"那'土匪'的传言..."史沫特莱小心翼翼地问。
朱老总的神色突然凝重起来,他放下茶碗:"这是个阶级问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旧社会,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上山。他们被叫做土匪,但真正的大土匪是那些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和官僚。"说到这里,他很快又展露笑容,"还听说什么了?"
史沫特莱翻动笔记本:"有人悬赏五万大洋要您的脑袋。"
朱老总闻言哈哈大笑:"我哪值这个价!"他摆摆手,"离开老百姓,我一文不值。"他眨眨眼,露出调皮的表情,"哪天我亲自找老蒋领赏,给战士们发军饷!咱们的部队,确实穷得很哪!"
笑声渐歇,史沫特莱正色道:"总司令,我希望能够完整记录您的一生。"
朱老总略显诧异:"为什么?"
"因为您是农民出身的将军。"史沫特莱认真地说,蓝色的眼睛闪闪发亮,"中国有四万万农民,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农民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您愿意告诉我您的经历,就等于中国的农民第一次向世界发声。"
朱老总沉思片刻,说:"我的经历只是千万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他抬起头,目光慈祥而睿智,"你先多走走看看,认识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然后再做决定好吗?延安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人和事。
史沫特莱听后高兴地说:"很好!"
小石头十一二岁,个儿不高,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瘦弱的身躯上裹着肥硕的棉军服,背着一支几乎和他一般高的三八大盖,跟在柳峰身后。
当他们走到**军委**治部门前时,柳峰对小石头说:“小石头,延安来了一位女记者,是外国人,我准备把她交给你照顾。她在延安采访的这段时间,你要做她的勤务兵。”
小石头有些迟疑,问道:“去照料她,一个女的,还是一个外国人?”
柳峰笑道:“外国朋友又怎么样?女的又怎么啦?”
小石头扭过头,执拗地说:“哼,我才不去哩!外国人那里我是不去的。”
柳峰耐心地劝道:“外国朋友来帮助我们,不是更应该得到我们的照顾和保护吗?”
小石头仍然坚持:“我不去!我又不会说外国话。”
看着小石头一脸稚气的模样,柳峰笑着说:“你不会说外国话,她会说中国话呀!这有什么关系呢?”
小石头想了想,神情肃穆地说:“好吧,我去。”
不一会,小石头拿来几束野花,放在史沫特莱住的窑洞里的桌子上。
史沫特莱进屋后,小石头稚气未脱的脸上绷得紧紧的,庄重地敬礼道:“首长好!”
史沫特莱手上拿着照相机,慌忙还了一个军礼,笑着说:“你好!……什么什么?你喊我首长?”
小石头认真地说:“是呀,以后,我就归你领导了。”
“哈哈哈,我怎么能领导你?那好,那你来!”史沫特莱响亮地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然后学着红军干部的样子和语调说:“我们就谈一谈吧!”
柳峰这时进屋,对史沫特莱说:“艾格妮丝,这是给你的小鬼。”
史沫特莱不解地问:“小鬼?”
柳峰解释说:“啊,就是勤务兵。”
史沫特莱低下身子问小石头:“哦!小鬼,这是你收拾的吗?”
“是!”小石头大声回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柳峰接着对小石头说:“小石头,这是美国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你要把她照顾好,呵?”
小石头认真地点点头。
史沫特莱笑眯眯地打量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小战士,从心底里喜欢他。她问小石头:“小鬼,今年多大啦?”
小石头回答:“报告首长,我今年大概12岁。”
史沫特莱疑惑地说:“为什么你自己的年龄,你不知道呀?”
柳峰向史沫特莱解释:“他是红军长征途中捡到的一个孩子,从小没有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年月,这12岁,还是大家给他估计的年龄。”
史沫特莱又问小石头:“爸爸妈妈呢?”
小石头说:“爸爸妈妈全叫日本鬼子杀害了,我是一个孤儿。”
史沫特莱心里一阵难过,她拍了拍小石头肩上的灰尘,又替他正了正军帽,问:“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
小石头眉飞色舞地回答:“去年,我正在山坡上给地主老财放牛,有一支红军队伍从山头路过,我把牛扔了,跟了部队就走。当时他们谁也没有发现,队伍后面还拖了条尾巴。到了宿营地,我就死缠着首长要参军。首长嫌我个儿太小,我生气了,说:‘这是叫地主老财给饿的,能怪我吗?’首长一听笑了,就同意收下了。从此我就参加红军啦!”
听着小石头的述说,看着他时而忧伤、时而欢悦的神情,史沫特莱不由得感慨道:“你还是个孩子,本应是我来照顾你。”
小石头却说:“不,我已是一名战士,我什么都能干!”
史沫特莱笑了起来,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说:“你现在是一名战士,将来一定是一名将军!”
小石头马上开始行动:“这地太脏了,我去借一把条帚来。”
史沫特莱马上喊住小石头:“喂,顺便帮我借一个洗脸盆来,好吗?”
小石头回过头,问:“什么?喂?你在叫谁?”
史沫特莱歉意地说:“哎呵,对不起,小鬼同志,我忘了问你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
小石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参加红军时,没有名字。首长把我叫成了小石头。后来朱老总给我起了个大名,叫张国华。但是,不能叫‘喂’。我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他们家的小姐少爷就是‘喂’呀‘喂’的,不拿我当人看。”
史沫特莱问:“实在对不起。那我以后喊你哪个名字呢?”
“大家都喊我小石头,你也叫我小石头吧!”
“好的,小石头!”
“这小家伙!”柳峰亲呢地骂了小石头一声,然后告辞,“艾格妮丝,我走了。”
柳峰走到门外,小石头急急地跑出来喊:“首长!首长!”
柳峰转头问:“什么事?”
小石头轻声问:“她的名字一大串,我记不得,怎么称呼呀?”
柳峰想了一会儿,说:“叫她史妈妈,行不行?”
小石头点头:“嗯!”
一会儿,小石头抱着一个瓦制的脸盆、一个木制的脚盆,还有一把条帚进门,喊道:“史妈妈,脸盆借来了,脚盆也借来了!”
“你叫我史妈妈?啊,我太高兴了!”正整理房间的史沫特莱听了一楞,随即喜笑颜开起来,“快把东西放下。”等小石头把东西摆好,史沫特莱笑着问:“小石头,你参加过战斗吗?”
“参加过呀!”小石头回答。
“参加过几次?”史沫特莱又问。
“记不得了,反正,碰上就打。”小石头掀起袖子给史沫特莱看,“你看,这条胳膊还负过伤哩!”
史沫特莱捏捏小石头的伤口,关切地问:“不疼了吧?”
小石头说:“天若下雨,还是有些反应。”
史沫特莱叮嘱道:“以后有些事情,我自己来做。我从小时候起,一直就是自己干活儿的。”
小石头却摇头说:“那不行。我有我的任务,你有你的任务。”
深夜,四周一片寂静。史沫特莱与吴莉莉暂住在一起,两人皆已沉沉睡去,呼吸均匀平缓。
突然,一只老鼠从史沫特莱的被子上跑过,它那又硬又冰凉的尾巴在史沫特莱脸上扫了几下。睡梦中的史沫特莱下意识伸手一抓,老鼠发出“吱”的一声,从她手中挣脱逃走。
史沫特莱在睡梦中惊叫着爬起来:“哎哟!哎哟!……”
吴莉莉被叫声惊醒,急忙起身询问:“艾格妮丝,你怎么啦?”
史沫特莱惊魂未定,忙说:“快过来,快过来,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在我脸上扫来扫去,吓死我了!”
吴莉莉披衣起床,点上蜡烛,问道:“我来看看,在哪儿?”
史沫特莱四处张望:“咦,不见了?”
此时,小石头端着一支几乎和他一样高的毛瑟枪跑进窑洞,惊慌地问道:“什么事?是不是有坏人?”
史沫特莱不好意思地说:“不是。”
住在客人宿舍的客人们听到叫喊声,纷纷来到史沫特莱的房间,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石头对大家说:“肯定是老鼠在捣鬼。”
史沫特莱气愤地骂道:“该死的老鼠,都跑到我床上了!”
小石头安慰道:“这儿的老鼠确实多,不过您不要怕,老鼠不咬人。”
客人们听闻是老鼠作祟,都笑着返回自己的房间。
史沫特莱极为懊恼,很后悔因一声惊叫而丢了面子,她对小石头说:“小石头,你帮我找一个捕鼠器来!”
小石头听不明白:“什么什么,什么捕鼠器?”
史沫特莱用手比划:“就是夹老鼠的那个东西!”
小石头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你说的是捉老鼠的夹子!”
史沫特莱说:“呵,对对对,就是老鼠夹子。”
小石头说:“这东西恐怕老乡家不一定有,他们都喂了猫的。”
史沫特莱犯起愁来:“你说今天晚上怎么办呀?”
小石头说:“史妈妈放心,我自有办法。”
史沫特莱问:“你要逮只猫来?”
小石头说:“逮猫来不及了。”他把灯放在地上,接着说,“我给您在这儿放盏灯,您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史沫特莱不解:“为什么把灯放在地上呢?”
小石头解释道:“老鼠怕光。有了光,它们就不敢活动了!”
史沫特莱笑道:“小石头,你真是一个小发明家!”
参考书目:《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出版,1986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