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玄衣纁裳

第369章 侯皿

权曦对郁久律忽必赉展现出无比的恭敬,将鸿济国的子民变成讨好大乾皇帝的资本。郁久律忽必赉有吞并天下之心,但看到权曦如此恭顺,就没有产生过要把鸿济国放入征伐目标之中的想法。

此时天下诸侯之中,大乾大契烈国无疑是军力最强的国家。面对南方诸国,郁久律忽必赉已经决定东西向东,先消灭蜀国。蜀国的国库在南方诸国之中最为充盈,巴蜀之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这让郁久律忽必赉对蜀国早已垂涎三尺。

除了觊觎蜀国的财富之外,郁久律忽必赉还想借着攻伐蜀国来削弱侯皿的实力,以此彻底掌控关中。按照郁久律忽必赉的部署,此次攻打蜀国采取多路并进的方式。北路由侯皿作为统帅,分由侯皿的部将何全斌所率的三万多人,由狄道入蜀;由将军刘彦让率领三万多人马,攻打成州,拿下成州之后由祁山道入蜀;由侯皿亲率十万人,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入蜀地。南路军由高化成作统帅,率领的三万哀牢军攻打黎州和嘉州,以此牵制蜀国南境的军队。东路由南平国大将高规作为统帅,率领南平军沿江西进攻打蜀国,以牵制蜀国东境的军队。

此次作战南面和东面都只是起牵制作用,北面是真正的主攻方向,为了顺手稳控关中之地,郁久律忽必赉又命令大将嵬名图海率领五万党弗军驻扎在夏州,准备在侯皿与蜀军交战之中,以支援侯皿的名义进入关中。

王玄喆听闻侯皿带兵前来攻打蜀国后,忙命廖处厚增援坐镇前线的彭王王元裕;派赵崇翼到百牢关口防守侯皿军。侯皿的军队进入蜀国境内之后,全面发动攻势。王元裕命兴元府的蜀军不得出战,退入城中坚守。侯皿于是派部将围住兴元府,自己则是带兵攻打百牢关。

百牢关守将张佥本想遵照王元裕的命令坚守不出,但其部下孟舒因为曾被张佥责罚降职而怀恨在心,就建议张佥带兵出战,由自己领兵守关。张佥听了孟舒的话,领兵出城之后,孟舒立即关闭城门,投降乾军,张佥腹背受敌,最终奋战而死。由于兴元府的守军拒不出城,此时蜀国除了少数几处军寨和城池之外,兴元府周边的多数据点因为孤立无援,被侯皿攻下。

侯皿听闻乾军已得百牢关,获其库藏粮谷,于是留下两万兵力继续围攻在兴元府驻扎的蜀军,自己则领东路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剑阁。同时,侯皿又命人起草文书,劝蜀地军民识大体,向自己投降。

在东路军凯旋高歌之时,西路军也展开攻势。何全斌带兵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王元裕。王元裕因获悉乾军已进入兴元府的消息,担心百牢关失守,剑阁守军孤掌难鸣,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百牢关援助。然而此时乾军的中路军统帅刘彦让军已切断了王元裕率领的蜀军主力后撤之路。

王元裕为引开乾军,便率军绕到刘彦让后方,佯装攻击。刘彦让怕自己后路被断,慌忙后退三十里,王元裕趁机后撤。当刘彦让察觉自己上当时,已经与追赶不及。

王元裕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处厚、赵崇翼率领的援军会合。听闻百牢关丢失,决定退守剑阁,抵抗乾军。剑阁地形险峻,易守难攻,王元裕打算利用在剑阁列营守险。

侯皿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于是侯皿致书王元裕,劝王元裕能够认清形势,早日归降,王元裕不予回答。由于蜀军保险拒守,乾军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于是侯皿便打算退兵。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全斌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侯皿利用蜀国内部的不和,诱降绵州的守军,这样就可以绕过剑阁的蜀军,占据主动权。如果王元裕若从剑阁来夺绵州,则剑阁势孤易破,侯皿大军即可前进;若蜀军依旧坚守剑阁,乾军便可切断王元裕后路,并可直指成都。

何全斌出生于蜀地豪门之家,其祖父曾经资助过西川节度使陈瑄的军队。陈瑄被王佶打败之后,何全斌的父亲带着族人投靠了东川节度使顾晖。顾晖又败给王佶之后,何全斌的父亲害怕王佶的报复,只能带着家人离开蜀地,沿江东进,来到荆襄之地定居。

离开蜀地之后,何全斌一家可谓可谓是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何全斌在长大**之后选择投笔从戎,到军中混口饭吃。由于从小就听自己的父亲说这着蜀地的风土人情,何全斌虽然没有踏足过蜀地,但是对蜀地山川地形却了如指掌。此次带兵入蜀,何全斌是准备要夺回祖产,因此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何全斌早已经打听到蜀国绵州防御使李观由于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而对王元仁抱怨不已,因此就派人与李观暗中联络,答应只要李观交出绵州,就授予李观节度使的职位。李观对蜀国早已不满,本着火中取栗的原则,答应了何全斌的条件。

于是何全斌带着三万精兵一路走小道,到达江油。江油也是蜀地的天险,但驻守此地的蜀国守将马繆是一个胆小如鼠之人,见乾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立马不战而降。

江油失守后,王玄喆派驸马都尉欧阳瞻领兵抗击何全斌,欧阳瞻的副将建议欧阳瞻要迅速占领险要之地阻止乾军进入地势平坦之处,但欧阳瞻犹豫不决,错失了时机,被何全斌夺取了险地。因此欧阳瞻只能率军队驻扎在绵州城外,并与乾军发生战斗。由于李观拒不支援,何全斌得以斩杀欧阳瞻,乾军也成功控制绵州,并立即进军成都。

斩杀欧阳瞻,拿下绵州的消息威慑整个蜀国,蜀国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蜀国诸县官吏有望风而降的,也有弃官而逃走的。此时蜀国兵多在剑阁,成都兵少而且士气低落。蜀君臣听闻乾军到来之时,皆不知所措。众人都想不出应对的方案,有人认为蜀国与雍国,本为友盟,可以弃成都,前往渝州,攻占南平和楚国;还有人认为蜀国南部有高山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

何全斌深知自己现在是孤军深入,如果真的要攻打成都,必定会让自身落入险境,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何全斌让李观给蜀国宰相李日写信,以高官厚禄来诱使李日劝王玄喆投降。

李日是蜀国老臣,经历过王元仁投降雍国的岁月,因此觉得当初蜀国可以向沙月人投降,如今对契烈人称臣也未尝不可。于是李日就在蜀国的朝堂上说:“先前乾国于淮南大败雍国,逼迫雍国向乾国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若想迁都,也应该早做准备,然后可行。现在大敌当前,祸败在即,底下人心思变,恐怕出发之日,就会发生不测,又怎可顺利迁都?”

大臣中有人反驳李日说:“现在何全斌离成都不远了,假如他不接受投降,又该怎么办?”

李日说:“如今天下还有许多诸侯还没有归附于乾国,形势迫使何全斌不得不受降,受降之后必会礼遇陛下。如果陛下降乾,乾国不裂土以封陛下,老臣自当请命亲到燕京,为陛下据理力争。”

王玄喆本就不是像王元仁那样有雄心壮志之人,听到李日的话后,叹气说:“我和先帝用金银财宝养士三十年,一旦临敌,无人能为我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我去守呢?”就命李日写表向乾军投降。

当初,李日在担任蜀国翰林学士之时,曾经为王元仁起草过投降雍国的表文,现在又为王玄喆写降表,已经是驾轻就熟。有一些蜀人不满李日主张投降的行为,就夜间在他门上写上“世修降表李家”,当时被成都百姓传为笑话。

王玄喆投降代表侯皿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蜀地。侯皿计划将蜀地变为关中的大后方,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进退有据,稳坐一方霸主之位。

上一章目录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