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9章 海上伏击战
0917这天,直扑大东沟的联合舰队战舰,并非其全部26艘,只是其中12艘战舰,没过半,鱼雷艇未知,无疑集中了全部精华——
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8艘5000马力以上的战列舰和巡洋舰。
考虑到:第三师团十八联队此前已在元山登陆,抄袭平壤清军后路,未出现在大东沟的联合舰队另一半20艘舰艇,也没闲着。
虽然中日海战都在**西海,但有资料说明,日本海陆军在**的战略战术是东西对进的,不止是我等丫丫没个完的黄海3战——
7月中旬,日军在西海岸仁川登陆,下旬又在东海岸釜山登陆,即便叶志超、聂士成撤出牙山、坚守公州、不退去平壤,也南北夹击不成汉城南下的日军第九旅团,而是落入日军釜山登陆的南北东西夹击之中。
即便退去平壤,也还是落入日军海陆的四面夹击之中。
所以,一味谴责叶志超退却者,是既不知兵,亦未知史的识字喷子而已。
海军是19世纪的高科技军种,一寸长一寸强,一分短一分险,北洋舰队也只是皮糙肉厚而已。
上午约11点,北洋舰队官兵正吃午饭,丁汝昌接到报告:东南方有几团浓烟,遂罢碗登上舰桥,用长筒望远镜亲自了望。
“日本舰队?”丁提督预判为日本舰队,下令全舰队:起锚升火,实弹准备,撤离出海口。
各舰依次出发,以纵队形向东南行进,主动迎战。
一个半小时后,12时30分,丁汝昌发现日本舰队正高速驶来,于是下令纵队变横队,迎击锥形纵队扑来的敌舰。
后面8舰左右转,一字排开——
旗舰定远、镇远2大舰居中。
左翼依次排列:定远、靖远、致远、广甲、济远5舰。
右翼依次为:镇远、来远、经远、超勇、扬威5舰。
航速6海里,两端翼尖最外侧,因船小速度慢,一字横队逐渐变成了弧形。
日本联合舰队,分前后2队,均锥形阵——
最先的,仍是第一游击队4舰:
旗舰吉野丸、秋津洲丸,
高千穗丸、浪速丸;
后面的,则是本队6舰+附属2舰,分2列4行错位跟进:
旗舰松岛丸、严岛丸、桥立丸、千代田丸、扶桑丸、比睿丸,赤诚丸、西京丸;
共计:12艘,航速:10海里。
20分钟后,12时50分,双方相距8000码,5300米,丁汝昌果断下令:开炮!
旗舰定远4门305主炮齐发,竟然震断了自己的舰桥,丁提督不幸跌落甲板,脚部骨折,身负重伤,口吐黄水,拒绝救治,于是坐在甲板过道上督战。
指挥权转移到副帅、定远舰长刘步蟾身上,继续前进,成功切入日舰两阵之间。
10秒钟后,镇远舰亦主炮齐发,接着舰队10舰齐射,轰击前进。
北洋舰队一字弹幕,纷纷飞出,落向目标海域,掀起冲天水柱,本队多艘日舰中弹——旗舰松岛丸325炮塔,被定远150舰炮击中,2名炮手负伤。
但仍未回炮,而是下令加速前冲。
2分钟后,12时52分,本队旗舰松岛丸距离仅3500米,才终于还了第一炮。
55分,严岛丸与吉野丸同时开炮。
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齐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吉野舰距离最近,边打边冲,加速至14海里,直穿一字右翼间隙,两舷速射炮左右开弓,同时齐发,弹下如雨。
镇远、定远2主力,直接中弹百余发,死伤枕藉,甲板上之樯桅、了望台、帅旗、令旗,以及悬旗绳索,悉被炮火轰毁殆尽。
所幸装甲坚厚,敌十英寸巨弹,亦只能穿甲五英寸,以致2舰始终有伤无险,还能逼近敌舰,发炮还击。
日舰吉野率队穿过北洋舰队右翼,立即右转,兜住一字阵尾,右舷火力全开,边打边跑。
紧随其后的秋津洲丸、高千穗丸、浪速丸3舰如法炮制,形成对一字阵的轮番打击。
军舰作战,自有一套法宝,是陆军官兵闻所未闻的,能理解的顶多只是战略层面,具体战术则完全不同。
军舰两舷,俗称左右,但在海军术语中分别称:Portsite、Starboard,而非Left、Right,这有什么不同呢?
Portsite左舷,字本义:码头边,
Starboard右舷,字本义:明星板。
这是个海军令均用英语的时代,不论中日都是如此,就是精通英语者也没几个认得这是:左右舷。
在这炮火连天、生死用命时刻,卖弄这海军ABC,诚非得已,知道了这两字意义就明白了双方海军战术的优劣——这小鬼子已占到了大便宜。
可怜我北洋舰队10舰的屁股,不论大小、厚薄、快慢,无不遭到这吉野丸的右舷火力倾泻,还只是头一波。
紧接着还有,浪速丸、赤诚丸2轮右舷火力倾泻。
吉野丸迅速打完左翼第一轮,便回头用左舷火力再打右翼第一轮,后面浪速、赤诚2舰继续如法炮制。
因为吉野本来就是从右翼弧形位置钻隙过来的,漏掉的舰只有超勇、扬威2艘小舰,此时便遭吉野丸的重点打击。
右翼小舰超勇、扬威2舰,中弹数十发,引起大火,将士扑救,无法控制。
扬威本是右尖,全速外驶,实际是回撤,因为后面还有4艘口内小舰和鱼雷艇。
吉野撒完野,便追着扬威舰打,后面3日舰便照葫芦画瓢,也蹑足均已负伤的各小舰,一定要击沉全歼。
就在大东沟外,平远舰率4艘鱼雷艇来援,目睹扬威惨状,即行出击,迎战吉野。
这吉野丸见状,立即回头逃跑,因为大舰都畏惧鱼雷齐发,只好继续回战大队伍去了。
扬威舰火势蔓延,全船尽毁,管带林履中只好命令弃船下海,自己也蹈海自尽了,海上存活的65人,卒为赶来应援的鱼雷艇救起,驶离了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