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我们的战歌多嘹亮

第2章 戏里戏外炮声交织

田汉把铺盖搬到大道剧社,开始了紧张的剧本刻写工作。小屋内,炉火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为寒冷的早春带来些许温暖。田汉坐在火炉边,手中的钢笔在蜡纸上缓缓移动。刻错之处,他不慌不忙,用白蜡仔细涂抹,再将蜡纸凑近微火烘烤,待蜡融化后,重新下笔。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与此同时,排练场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金山放下其他的创作、演出,也投入到了《乱钟》的排练活动。他在剧中扮演一位东北大学学生领袖。

洪深将全体演职员召集在一起,声音洪亮地讲解剧情和主要场景。他时而比划着动作,时而阐述导演的构思和要求,从剧作的基调、主题思想,到戏剧节奏和旋律,讲得绘声绘色。演员们围坐在一起,听得全神贯注,热情早已被点燃。

洪深的话还没讲完,田汉的第一页剧本就送到了。洪深迫不及待地接过,迅速浏览一遍,忍不住大声赞叹:“好!”

田汉问道:“好在哪儿?”

洪深由衷地回答:“剧本的对白太生动了,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些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时的抗争。”

田汉神情庄重地说:“这是因为我心中有一团火,一团为民族救亡而燃烧的火。我笔下吐出的火焰,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着几万万同胞的共同呼喊。”

洪深大手一挥,果断下令:“开排!”演员们迅速起身,各就各位,一场紧张的排练就此开始。

经过三天多夜以继日的努力,田汉终于刻完了剧本。他放下手中的钢笔,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此时,聂耳兴高采烈地来到大道剧社,一见到田汉便兴奋地喊道:“写好了!写好了!”

田汉有些意外:“噢,这么快?”

聂耳快步走到钢琴旁,坐下,调整了一下状态,便开始弹奏为《乱钟》谱写的曲子。灵动的音符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时而激昂奋进,如冲锋的号角;时而低沉悲愤,似压抑的怒吼。曲子弹奏完毕,现场先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怎么样?”聂耳期待地征询大家的意见。

田**洪深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就是它!”

聂耳高兴地笑了起来。

洪深转过身,神情严肃地对演员们说:“现在离正式演出只有四天时间,我们能完成任务吗?我想,如果我们具备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加紧再加紧,就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也许有人担心,时间这么紧,演出效果会不会打折扣。我要提醒大家: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战斗;诸位不是演员,而是战士。我们的演出,需要功力,更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感情就会融入剧情中,戏就能演得真实而自然。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

演员们齐声回答:“明白!”

洪深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继续排练。”

1月28日晚上,备受期待的《乱钟》在暨南大学大礼堂公演。大礼堂内座无虚席,观众们满怀期待,气氛紧张而热烈。乐队奏起激情的音乐,大幕徐徐拉开,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在舞台上缓缓展开:

东北大学学生甲:“对!我们人多,地广,敌人吃不了,兜不走。”

东北大学学生乙:“今天,每一个不愿作奴隶的中国人都要行动起来。”

东北大学学生丙:“同学们,情况已经很明白了。政府不打算抵抗侵略。不愿当亡国奴的,就只有一条路,赶快起来自救,坚决参加伟大的民族革命!”

……

就在这时,舞台上模拟的大炮、机枪声轰然响起。剧中,东北大学学生号召:“同学们,注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我们赶快警醒起来自救!要不然,我们要做人家的奴隶牛马,永久受人家屠杀了!”

在校钟乱鸣中,在枪炮声中,学生们振臂高呼:“联合起来”“武装自卫”“再要不起来,到了明天早上沈阳就完全是日本**者的沈阳了。全中国快变成完全的殖民地了。快些起来挣扎我们的明天!快些起来打倒日本**,打倒一切**!”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整个剧场像地震般颤动了几下,接着传来密集的枪炮声。这声音如此真实,如此震撼,舞台上下顿时开始骚动。人们疑惑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剧场负责人匆匆跑到后台,气喘吁吁地对田汉说:“日本人在闸北挑起了战火!”

一时间,戏中的炮声与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闸北的枪炮声遥相呼应。戏,无法再演下去,观众们都已坐不住了。

田汉迅速跑上台,大声对人们说:“日本人已经在闸北向我们开火了!刚才我们在舞台上的演出是象征性的,而眼前的这一切才是真枪实弹的浴血较量。我们要停止这小舞台的演出,投入到更广阔的大舞台,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中!”

观众们纷纷从各个太平门冲了出去。金山顾不上擦干脸上的油彩,也和大家一起冲到操场上,遥望远方冲天的大火,从浦东、从闸北升起,正在蔓延到沪西……那里传来的枪声、炮声一阵紧似一阵。

炮弹拖着耀眼的火光掠过市区,映红了半边天。

“打倒日本**!”

“我们不做亡国奴!”

……

金山带头呼起口号。愤怒的口号声和救亡的歌声一阵又一阵地在操场上响起。

聂耳所在的联华影业公司迅速组建了摄影队,连日奔赴战区拍摄新闻,记录下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聂耳多次主动请缨,渴望一同前往,用镜头捕捉那些珍贵的画面,然而却始终未能得到批准。但他心中的热情与使命感并未因此熄灭,暗自思忖:“既然不能跟着摄影队去,为什么我不能独自前往呢?”一想到这儿,他兴奋得摩拳擦掌。

“我要去闸北!”聂耳一把抓起那台旧白郎宁相机,激动地对王人美说道,“我一定要把那些珍贵的镜头留下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真相。”

“那样太危险了!”王人美急忙伸手抓住他的手,“子弹可不长眼,你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办?”

“不用担心,我会小心的。”聂耳安慰着王人美,将照相机挂在身上,还俏皮地做了个“再见”的滑稽动作。随后,他毅然转身走出门外。

街道上一片混乱,搬家的汽车挤满了道路,喇叭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店铺纷纷紧闭大门,行人脚步匆忙慌乱。而此时,十九路军蔡廷锴的队伍正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从街上走过,士兵们眼神坚定,神情肃穆。

聂耳穿过几条街道,终于抵达了战火纷飞的闸北区。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街道上布满了残砖碎瓦,昔日繁华的楼房有的被炸得残破不堪,墙体千疮百孔;有的窗户则被沙袋紧紧堵住。路边的树木在熊熊燃烧,浓烟滚滚。国民党士兵们正汗流浃背地堆垒防御工事。慌乱的人们失声惊叫,浑身血污的伤兵被匆匆抬下前线,惨痛的**声时高时低。

六架日本飞机分成两队,在闸北上空肆意盘旋,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轰鸣声。聂耳迅速取出照相机,努力捕捉飞机的影子,想要将侵略者的罪行记录下来。在镜头中,这些骄横的飞机显得那么渺小。聂耳不确定能否将它们清晰地摄进相机,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尝试。

江中停泊着一艘巨大的军舰,灰黑的船身显得阴森恐怖,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桅杆上的探照灯被日光反射,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大炮伸出舱外,气势汹汹;甲板上停放着几架水上飞机。吊机在甲板上上下移动,日军士兵忙碌地穿梭其中。

“这军舰和我梦中的一模一样!”聂耳既兴奋又紧张。他立刻打开照相机,双手微微颤抖着仔细对准焦距,“咔”地一声,偷偷地将军舰完整地拍摄下来。

突然,聂耳在人群中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田汉。当两人的目光相遇时,聂耳惊喜地喊道:“田先生!”

田汉急忙招手:“来,过来,先把伤员扶上担架!”

聂耳快步上前,和战地医护人员一起,小心翼翼地将伤兵扶上担架。他们仔细清理伤兵躺过的草垫,将血污和秽物清理干净,动作轻柔而迅速,生怕弄疼了伤员。随后,又合力将重伤号抬到草垫子上,给予他们最及时的救治与关怀。

“战况如此激烈,为什么下来的重伤员却不多?”聂耳忍不住向一名伤员问道。

一名重伤员艰难地抬起头,声音微弱地说:“不是重伤的人少,而是战斗太激烈,很多人根本逃不出来!我们几个还能爬得动,才勉强爬到了有担架的地方。”其他几名重伤员也纷纷点头附和。

角落里,一名重伤员头上裹着厚厚的绷带,安静地背靠墙壁坐着,一动不动。田汉轻轻走近他,发现他脸色煞白,毫无血色,眼神黯淡无光。

田汉缓缓坐在重伤员旁边的地上,问:“能告诉我吗,你是怎么负伤的?”

重伤员缓缓抬眼 ,打量了一下田汉,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旁边一名伤兵吃力地介绍道:“他是一名机枪手,在阵地上被炸伤了,头这里,破了。”说着,他指了指头部的位置。

机枪手听到别人介绍自己,努力想要开口回答,喉咙里发出几声微弱的声音,却怎么也说不出完整的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费力地挤出几个字:“一件小事,为了国家。”他的声音越来越弱,随后头一低,无力地倒在了胸口。

田**护理员急忙奔到机枪手身旁,小心翼翼地将他平放在草垫子上。护理员俯下身,手指轻轻搭在机枪手的脉搏处,又贴近他的鼻息感受。片刻后,护理员缓缓直起身,无奈地摇了摇头,沉痛地说道:“他已经不行了。”

望着眼前这位为了国家默默付出生命的士兵,聂耳心中百感交集:“这位士兵伤得如此严重,却还觉得为国家负伤不过是件小事。他的牺牲,让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

田汉转身,走到一位身姿挺拔的少校面前,问道:“少校先生,能请您谈谈,你们十九路军为什么要坚决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还击吗?”

少校目光坚定地回答:“日本侵略者已然深入我国腹地,民族危亡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是神圣职责,必须奋起反抗,绝不能让侵略者的阴谋得逞。”

田汉怀着深深的敬意点了点头。

少校接着说道:“这些年,我们多次被调遣去湖南、江西‘剿共’,但我们始终死守上海。如今终于有机会与日寇正面交锋,我们必定全力以赴,这远比同室操戈更有意义。”

田汉又问:“你们向日本军队打响还击的第一枪,得到最高当局的许可了吗?”

少校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回忆道:“1月28日晚,日军大举进攻闸北,国民政府下令我们十九路军撤离上海,可我们没有执行。在蔡廷锴、蒋光鼐将军的带领下,我们毅然奋起抗击侵略者。”

田汉继续追问:“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你们为何能如此英勇无畏、不惧牺牲呢?”

少校斩钉截铁地说:“每逢国耻日,我们的早餐馒头都会印上‘勿忘国耻’四个字。每天的朝会上,都会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熏陶下,我们的官兵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赶走侵略者,捍卫国家尊严!”

“难怪士兵们的士气这般高昂!”聂耳忍不住插言。

“战争或许能摧毁一个城市的建筑,但绝不可能磨灭一个民族的斗志!”少校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

田汉紧紧握住少校的手,激动地说:“有你们这样的军人,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不会灭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