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山乡恋梦:冲破桎梏的爱与闯途

第036章:辍学务农

海子回到家时,奶奶正在厨房做饭,父亲正躺在炕上看信。海子将行李和书包放在西屋的炕上,见过奶奶,就过来见父亲。

“考完了,考得怎么样?”谭兴业放下手中的信,问海子。

“不怎么好。估计重点中学去不了了。”海子十分沮丧的回答。

“重点中学考不上,上个一般中学也行啊!”谭兴业还是希望海子念书。

“如果只考上一般中学,我就不念了,在家帮你干活,侍弄咱们的责任田。”海子说。

奶奶从外屋走进来,插话了:“你个子小,干农活天长日久的,你怎么受得了,还是念书有前途。你看看你老叔,要不是我坚持让他念书,他能过得这么好吗?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任何时候,还得念书。”

“奶奶,我的个子已经不小了,都快赶上刘冬冬高了,你怎么还嫌乎我的个子小呀?”海子对奶奶说。

“嗯,你这两年个子蹿的很快,见高不少了,不过看上去还是很单薄。”奶奶说。

海子知道奶奶已经做熟饭了,就对奶奶说:“我妈妈呢?”

“到南院的你三娘家下汤米去了。你三娘家的你大嫂子躺下了,添个小子,乐得嘴都合不上了。今天正好是三天,你妈就去看欢喜了。”奶奶告诉海子。

海子上了炕,拿起父亲放下的信说:“舅舅来信了。”

“来信了。去了沈阳,信中说不干重活了,在厨房里给工人做饭,挺好的。给咱们写信报个平安。”海子的父亲说。

“那么,这封信我留下了,我给他回信吧。”海子将信叠好,放在衣兜里。这时,几个弟弟也放学回来,大家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海子,这是我专门为你炒的鸡蛋炖粉条,你多吃点。听说你最近在学校闹病了,我正想打发你叔叔去看看你呢?究竟得了什么病?”奶奶总是关心孙子,问起海子的病。

“唉,要没有这个病,我早考好了。都是这个病闹得。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最终还是失眠健忘,晕晕沉沉。唉,看来,我与重点中学是无缘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海子心情立即沉闷起来。

几天以后,海子的叔叔谭兴林从牛庄中学拿了回海子的成绩单,距离重点中学布谷一中的分数线还差十五分,按这个分数,海子只能进入普通中学广山中学或溪头中学。而刘冬冬则以牛庄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布谷一中。

海子知道成绩后,把自己关在西屋里,一天没有出来。他痛恨自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他感到自己没有脸再见老师,没有脸再回学校,没有脸面对和他一起学习的同学,更没有脸去见刘冬冬。他和刘冬冬说好了,要一起考入布谷一中,而现在刘冬冬实现愿望了,他却名落孙山,他怎么好意思再见刘冬冬。而刘冬冬从牛庄学校捎回刘小军老师给海子的一封信,要海子去牛庄中学复习,明年再考。海子就是关上门不见他,刘冬冬只好将信从门缝里搁进去。海子将信捡起来,抱着那封信,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心疼了,隔着门一个劲的劝,海子才住了哭声。哭够了,海子想起了孙丽惠。孙丽惠牺牲了那么多,就是盼着海子能够早日去找她。可他现在落了榜,怎么对得起孙丽惠的痴情呢?海子捶胸跺足,痛苦不已。

经过一天的思索,海子决定不去牛庄中学复习,也不去普通高中念书了。因为他恐惧他的神经衰弱症,一拿起书来就头疼,同时也确实觉得没有脸面见他的同学,学校把你吹得忽悠忽悠的,你自己摔得吧唧吧唧的,那像话吗?总之,海子还是难过“要面子”这一关。所以,他决定先下庄稼地干一年再说。

晚饭时,海子将他的想法给爸爸、妈妈、奶奶和一家人说了。

“哥哥,你学习那么好,不念书太可惜了。我们还等着你考上大学,让我们扬眉吐气呢!”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海子的二弟谭万忠。

“海子,妈给你说,你念到这种程度实在不容易。正像你弟弟说得那样,实在太可惜了,将来你会后悔的!你就听你们老师的话,回去复习去吧,行吗?”

“妈,我也想回去复习,可是我现在拿起书来就头疼,学也是白学,就不如先干一年庄稼活,让我恢复恢复,然后再看咋办。”海子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如果海子坚持下一年庄稼地,就让他下一年庄稼地吧。这念书呢,和其他事一样,‘强扭的瓜不甜’,最重要的是,下庄稼地也不是那么好干的,你得付出辛苦,你得早出晚归,起五更爬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你得披星星带月亮。你要是能下的去辛苦就行。你还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将来你后悔了,可是你自己选择的,不要埋怨你的父母。”谭兴业说出了自己观点。

“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啊!你以为下庄稼地那么易呢!你看看这几年把你爸爸和你妈妈累的,遇到农忙的时候,成天不下山,你靠住了吗?你个子又小,又没有力气,那些粗活你干动了吗?还是念书吧,听话啊。”奶奶还是劝海子改变主意,但海子此意已决,谁的劝也听不进去了。海子虽然很怕叔叔谭兴林,但是恰巧谭兴林在外地学习。等谭兴林从外地回来,海子已经下庄稼地两个月了,谭兴林也只有剩下感叹了。

海子毕竟生活在农村,一些庄稼活也经常干,所以,没有几天,就顺过架来了。谭兴业和谭兴林打伙种地,有些时候海子也帮助叔叔家干活。海子喜欢骑马,又喜欢赶车,所以每天的出工和收工,都由海子负责经营马和车。海子骑马,喜欢那种暴躁而勇猛的马,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宽阔的草甸上骑耍。

谭兴林家有一匹黄骟马,是很能干活的畜力。用马拉车或是用马驮乘,需要马有强健的蹄力,而蹄力的加强就是要给马的蹄子上挂上铁掌,恰似径赛运动员增强爆发力时要穿的钉子鞋,其功能是一样的。

这天,谭兴林命令海子去十里地外的窑沟墁甸给黄骟马挂掌,海子愉快的答应了。这下又有马骑了,海子牵着马出了村,上了大路,确认老叔和家里的人都看不到了,就一翩腿跨上马背,扬鞭飞快疾驰,马蹄耧地的节奏和耳旁呼呼的风声,让人心旷神怡。十里地,也就二十分钟,爽爽快快的到达了。

一个小时后,马掌挂妥,海子又骑上马向家里疾驰,海子一路上不停的击打马背,去体验马飞起来的快感;而这匹黄骟马不知是太老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老是跑不快,到了村口海子下了马,牵着马走时,却发现马瘸了,怎么会瘸的,难道把马骑瘸了?不可能,那为什么瘸了呢?海子硬着头皮把马送回老叔家,拴在他家的槽头上,老叔不在家,海子告诉他婶子,挂完掌了,马拴在马圈里,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几天后,婶子到海子家对海子母亲说,那匹黄骟马挂完掌后就瘸了,什么活也干不了了。再过几天,婶子到海子家请海子一家人到她家吃马肉,海子才知道黄骟马不仅不能干活,而且不吃不喝,已经瘦的皮包骨,叔叔只好把它杀了。

风水沟村配种站有一匹进口的洋儿马子。这匹种马有一米八九的个条,浑身红褐色没有一点杂毛,野性十足,性情粗野,一般人不敢近前,由专门饲养他的张玉喜看管。张玉喜当时也就二十刚出头,血气方刚,年轻气盛。饲养种马不仅具备熟悉马的基本习性等相关知识,还必须能骑马,因为种马是提供**的,种马的科学饲养中有遛马这样一项程序。

每当张玉喜遛马时,只见在平坦的西墁甸草地上,一溜烟尘旋风般的刮过,人马的娇姿写出一个大大的“飞”字,令人赞叹和神往。看到飞驰的大种马,海子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骑上你潇洒一回。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海子随母亲一起到西墁甸薅草,休息之余海子看到大种马拴在西墁甸羊盘院内的一个柱子上。海子悄悄的潜入院内,来到拴大种马的柱子前,大种马发现了生人,直起马头咴咴的叫着,这时,坐在草地上休息的海子母亲也看到了我,并且已猜到了我要做什么,吓坏了,带着哭腔呼喊海子的名字,让海子快回去。

海子冲母亲高喊着:“我没事,你放心”。如果海子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海子头脑一热,麻利的解下大种马的缰绳,引马来到一垛土墙边,巧借土墙的高度,飞身骑上了马背。要知道,大种马个子那么高,在平地上海子是上不去,只好借助土墙了。

海子骑上了大种马,海子知道不能给大种马以思考该怎么办的机会,只要让马跑起来,它就不会再有其它坏想法了。海子用缰绳猛击大种马的屁股,大种马就象箭一样弹射出去,事实上,马越快人越安全。

海子个子小身子轻,压不住马力,所以海子只能牢牢的把住鞍子,任凭大种马在宽阔的西墁甸上狂奔,那种感觉,象腾云驾雾,又象坐在火箭上,离开了嘈杂的尘世。

大种马奔驰了几个来回,海子发现它的前胸已经冒汗,大种马的野性已经荡然无存,它该听海子的摆布了。海子勒紧嚼子,让大种马缓缓放慢速度,以小跑的姿态回到海子母亲休息的地方。

在马上海子就看到,海子父亲和张玉喜都站在坝梗上,冲着海子的方向了望。见海子平安回来,大家那根绷紧的心才松弛下来。

张玉喜早已赶过来,把海子从马背上抱下来,拍着海子的头说:“好样的”。海子过去看母亲,母亲因为过分惊吓,满脸发白,浑身直哆嗦,海子知道自己闯祸了,连忙走过去安慰母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