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人家是怎么做的
小五儿在路边站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匆匆回到房里,把司马熙的兵书拿出来翻了几页,根本不知所言,忽然醒悟道:“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杰出人才,敌我双方都有像司马大哥这样的人专门研究军事政治的,倘若兵书上有什么妙论,他们早就受了启发了。”小五儿放下书,摸不着头绪,出神半天,忽听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众人练兵回来了。
只听司马熙说道:“……倘若秦石这两日醒来便是过了鬼门关了,像他这种情形活到现在已是少见,他算是命大的了。”边说着话边带着田大志二人进了屋,原来他已经和凌峰去看过阿混混。
等他收拾完毕田大志苏小方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小五儿瞅着这个空攻,跟着他在书桌旁坐下,问道:“司马大哥,我想问件事,你可有空儿?”见司马熙点点头,便接着说道:“秦汉时期有匈奴,唐朝时候有突厥,我们宋朝时期有契丹,明……明明各朝代都有外族人虎视眈眈,他们都是怎么对付这些游牧民族的?他们都采取的何种战法?嗯?人家是怎么做的?”小五儿差点说明朝有鞑靼小王子,忽然醒悟过来忙改了口。
司马熙略一沉吟,腰背挺直坐好了,说:“此事说来古已有之。西周时便有犬戎部落攻陷镐京,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因为林胡、楼烦侵扰赵国。秦皇和汉武时期能打败匈奴,有一定的原因是这两个人本身就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匈奴善骑射,秦就以墙防骑,蒙恬又在北方守边十多年,熟悉了当地环境和匈奴人的生活习性,突然发动攻击,这才将匈奴北驱三千里。
《史记》上说‘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我从古籍上看到秦时战车高大,四马并驾,车上装有各种弓弩。史书中又专门提到了战车和箭矢,这必是秦国当时专有的利器!两三年就将匈奴赶走,想必当时情形也是秦国所向披靡,匈奴尚不够强大。”
小五儿听了点头称是,又问道:“汉朝呢?匈奴长期同汉人打交道,想必也知道汉人的弱点了,怎么还是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了?汉武帝不是还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征’?”
司马熙说:“汉朝初期也受匈奴侵扰,‘白登之围’便是匈奴将刘邦围在白登山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时的人,武帝时汉朝开国已六七十年,国家富足,才有财力打仗;又经过多年的准备,多次派人出使西域,你昨天提到的苏武不就是汉武帝时的人?还有张骞,不都是那时候的名臣?苏武张骞为什么要出使?是要孤立匈奴!大汉结交了匈奴周边的大月氏、大宛国、乌孙国诸国,攻打匈奴时那些小国都是唯汉朝马首是瞻,完全将匈奴孤立了;又大建骑兵,买进了大批的大宛马,光是最后漠北一战就派出了精骑十万,可想而知在骑兵上花费几何!
汉朝与匈奴之战打了三、四十年,绝非易事,战后国库空虚,人口减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元帝时的大将陈汤所说,这是武帝之后的事了,此人亦有谋略,不过却贪财,军功虽重受人嫉恨排挤,大多时候不得意,未能一展抱负。”
小五儿听了大汗,还以为这句豪情壮志的话是汉武帝说的,想到秦皇汉武都是预先谋划筹备了多少年,在此期间不知道又有多少变故,多少大臣的异议,若非心志坚定,恐怕也做不成这一番事业。
正在沉思,只听司马熙接着说道:“大唐和突厥也是打了三四十年。李世民是马上皇帝,乱世打出来的唐军本就善战,手下能臣武将又多,李靖、徐茂公、薛绍、秦琼等数不胜数,而突厥内部不和,极易中离间之计。唐军对阵突厥有个独特利器便是步兵陌刀阵,如墙推进,一旦遇上,人马俱断。又有一支精骑,擅长奇袭和急袭,所谓‘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因此,突厥虽民风彪悍,却屡屡受挫。”
沉吟一下,司马熙又说:“秦皇汉武李世民,这三个皇帝都是古往今来难得的明君,文攻武略、胸襟抱负、开疆拓土,岂是一般人能比?”
“一般人?”小五儿重复了一句,心下暗想和秦皇汉武相比的都是皇帝,哪里有一般人?忽然想到必是暗指赵光义,司马熙为人谨慎,从不妄言。想了一会儿又回到自己最初的问题上:“我们怎么如今不用战车和陌刀了?为什么不组建骑兵?”
“比起骑兵,战车太过笨重,花费又高,只能当作防御骑兵冲阵之用,如今我们多用拒马,好用又便宜,因而军前便不再用战车。但是在运输粮草辎重时,遇到敌人来袭,还是要用到车阵,聊以自保拒敌。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不像隋唐时候有马场,若是我们有战马,自然也会建骑兵。至于陌刀,如今我们也有类似的武器三尖两刃刀、掉刀、斧钺等,价格要比陌刀低廉,效用亦是不差。五胡乱中华之后,陇西河套养马之地便已失去,因而我们并无战马来源,有限的一点战马,亦充作驿站、斥候等急需传递军情驿报使用。”
小五儿听了便说不出话来,司马熙接着又说:“宋之开国是皇袍加身而来,未经血战,虽然后来灭了南平、蜀、汉、唐、越,但都是久已承平的小国,才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即便南方已平定,我们版图尚为辽国版图半数之大小,如今辽国皇帝耶律贤虽然体弱多病,却励精图治,任用汉官,宽抚百姓,辽国倒显出一派升平景象。
与匈奴不同,辽国正是我们的劲敌,北有牧场,南有幽燕十六州,要马有马,要粮有粮,若要绝胜辽邦,恐怕不是一时半时的事,也要几十年的措划筹备。当今圣上即位之后,挥师北汉,击退了援助北汉的辽军耶律沙,恐怕未必不是起了轻敌之心,才未经整顿奖赏,便要挟余威攻打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才会兵败幽州城下,那年我们遇到他便是他兵败后只身逃出时的事。”
小五儿点点头,叹口气问道:“难道我们没有一点办法吗?”
司马熙说:“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一者坚壁清野,逐步北推。辽兵打仗与我们中原不同,他们没有粮草辎重供应,一路饮食除了自已起初备的肉干,均靠劫掠。他们不善攻城,我们把百姓和粮食收到城堡里来,加强防御,倘若他们从我们宋国境内抢不到粮食,便会在辽邦境内骚扰汉儿,时日一久,便失民心。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再者强弓劲弩,列阵对敌。自古以来,北方蛮夷南侵,历代多有列阵抵御成功的,如今之法不外如此,我们既然没有骑兵与之周旋,便取彼之短,用已之长,各个兵种互相配合,强弓劲弩远程阻击,盔甲厚盾防其骑射,长矛斧钺减缓其冲击。总之,以器械之利,消其奔驰之疾。”
小五儿听得连连点头,哪知司马熙忽又长叹一声,说:“军之士气犹为重要,只恐怕高粱河一役已在众人心中留下怯敌之意,此及头等大忌。野外与敌对阵,全凭素日兵卒练阵熟悉程度,倘若阵法生疏,士兵忙乱,大阵还未成而劲敌已致,只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倘若士气高涨,临敌不乱,众人一心,拼死用命,才能发挥阵法之效用。”
小五儿听了无话可说,见司马熙低头开始看邸报,便悄悄退了出去。
思索司马熙的一番话,唯有那句“以器械之利,消其奔驰之疾”正中心怀,宋朝没马,只能从武器上加以克制,可是她心中明白,便是放在后世,她也造不出一支武器来,更何况在这里行行相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各行各业都加速发展几百年,唯一能做的事,便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去尽力改善,可是她能做什么呢?比起那些每日里做器械的工匠,人家都是专家,她难道要去关公门前刷大刀吗?
小五儿踌躇了一会儿,暗叹自己来此世一遭,空知道一点历史的走向,却帮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想起紫影素日里娴静温柔,却能在阿混混临危之际不慌不乱,心神坚定,和秦药农一起替阿混混起箭疗伤,即便,即便救不了他的性命,以后也不会后悔。
想到这里,小五儿再三给自己鼓劲儿,凡事尽力去做便可,只有越过高峰才能更进一步,只有心灵足够强大,才在从纷复杂乱的世事中做到无怨无悔。宋辽并立多年,历史有它自己的轨道,自己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倘若能提供出一点有用的知识,五年,十年,几十年之后,也许会使大宋的武器更加锋利,即便凌峰司马熙得不到这些武器的保护,骞他们的后人也许可以免遭涂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从武器上入手吧,她决定先去军械库里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