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传说第四百二十三章
夏朝传说第四百二十三章,老子曾说过:祸依福所依,这话用在此刻的皋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本来因为兄弟的捣乱,破坏,杀死了姚黑,给皋的吏治整顿制造了困难,结果在何晶的设计下,王子兄弟使出昏招,集体造反,逃亡,成为了叛逃者,如此一来,等于在京城民众面前进行了自我判决,皋趁势在民众面前,宣判了他们政治上的死刑,没收了全部家财。三家加一块的土地,房屋,山林和奴隶等大宗商品,数量是惊人的,尤其是二王子家里的财富素有“半城”之说,三家的奴隶加一块也有两千人之多,这同样是笔巨额财富,因为皋执政后,大力提倡恢复生产,市场上的奴隶价格一天一个样。这样的一笔财富被收归朝廷,等于无意中挖掘了金矿,自然算是意外之财。经过和何晶研究之后,派出专人去清理财产,随后作价开始了拍卖,何晶的意思是把这笔意外财富用于军队建设,因为没有强大的军队,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诸侯前来攻城,有了强大的军队,就是不出去打仗,威慑力是有的,至少让诸侯们不敢轻举妄动。皋完全同意何晶的意见,就把虎找来,命令他在短时间里,组建一支新兵,给予最好的装备和待遇,这支部队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属于特种兵之类的。人员不需要多,但是彪悍必须是个顶个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绊脚石被去掉了,剩下某些对吏治整顿不满的贵族,官员,看见三个王子遭到毁灭性地打击,就是心里不满,谁还敢炸翅,有想法只能放进肚子里,因此塞的裁撤官员很快地铺开了,也没有了巨大阻力,等于姚黑用半条命,换来了吏治整顿的顺利进行,皋的新政最难过的一关,顺利地进行了。随后皋就趁热打铁,命令给奢侈品行业加税立刻实行,这样一来,朝廷增加了税赋,普通民众大声叫好,他们看见了新大王上台之后所作的事情,都是对少部分富户和贵族不利,对他们是有利的。因为皋在对奢侈品行业加税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小商业是减税的,虽然减税的规模不大,由此京城的物价开始下降,百姓当然欢呼了。
不久,离开京城的商人,看见新大王和原来的大王有很大不同,京城的经商环境得到了改善,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因为农业税减少了,种地的人多了,原来逃走的流民也有很多人返回了京城。一句话,皋的连串做法赢得了民众信任,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新气象。京城出现巨变。一年过去后,空空如也的国库有了积蓄,又过了一年,国库出现了盈余,皋的新政大见成效。当然了,因为过度劳累,皋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登基以来,皋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身体严重透资,到了登基第三个年头,再也熬不住了,春天到来的时候,一下子病倒了。病势来的凶猛,像似肺痨。如果能够不问世事,静养,或许还能够好的快些,偏偏皋的性格不是这样的,放不下朝廷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三个王子的事情念念不忘,一直担心他们借助番薯的势力进行反攻,因此这天病势刚刚有点好转,就急不可耐地把何晶找进宫来。
“丞相,郦其候那边怎么样了,如今春暖花开,是不是可以动手了?”
何晶虽然同样着急,很想满足皋的要求,但是作为丞相,他明白,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妄动刀兵是取祸之道,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
“大王,虽然经过几年的治理,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具备打一场大仗的条件还相差很远,大王应该知道,因为两代大王的无作为,朝廷的欠账太多了,仅仅靠这点时间,朝廷也只是恢复了元气而已,因为不服从朝廷指挥的诸侯并不是郦其候一家,有一定势力的诸侯也不是郦其候一个,说点实在话,如果不是大王的励精图治,不等朝廷围剿他们,他们早就打过来了,眼下朝廷的条件,只能自保,没有条件驯服各路诸侯?”
“丞相是说,郦其候有这样大的实力?”皋多少有些不相信。在皋心理,朝廷是**之王,郦其候只是统帅一方土地的强梁,怎么可以和朝廷对抗?
看见皋这副表情,何晶明白,不说真话容易出现乱子,因为拥有皋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是只有皋一个,他们不知道,朝廷这个所谓的**之王不过是虚有图表,就是在京城周边的诸侯,也是表面对朝廷顺从,一旦朝廷打仗,需要他们出人,出钱,他们也会找各种借口推脱。到时候朝廷能够怎么样?难道把他们都剿灭了?别说朝廷没有这样的军事力量,就是有,逼反了他们,和国内几个强势诸侯联合,战争就不知道要打多久了,而朝廷现在的国力,并不能支撑长期的战争,朝廷真实的实力远远称不上强大。
“大王,是不是太子来过了?”何晶没有回答皋的问题,反而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何晶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知道,太子发一直想做大将军去讨伐不归附朝廷的诸侯,尤其是在父王皋,念念不忘郦其候,他想通过建功立业,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何晶对于发这位太子的能力是不看好的,虽然太子多年来,一直在官场厮混,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些成绩,不乏小聪明。但是在何晶看来,发做个县令,或者州官,或许是合格的,胜任的,但是做个大王差远了。首先他没有皋的涵养,也没有皋的格局,这是做大王最不能缺少的品德,偏偏发没有。更要命的是,发这个人过于自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在朝廷上,除了对皋的话不敢不往心理去,就是对他这个做丞相的人,也总是阳奉阴违,从来没有真正地信服过,而发最大地成就就是做县令的时候,把个县治理的还不错,其实发之所以能够把个很差的县治理好,除了他个人努力外,和他是皋的长子有决定性的关系。
发在凤岭县做知县的时候,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大王长子的头衔谁敢小觑?因此他在县里做什么,下达什么命令,县里遗老遗少,富户勋贵没有人敢于公开作对,当他需要朝廷各个部门支持的时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因为朝廷各个部门的官员,都知道发这个县令是带帽的,谁敢在他面前犯**?故意为难?发不知道这点,以为之所以能够治理好凤岭县,全是因为自己能干,所以回到朝廷的时候,傲气十足,那个感觉就是孙**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修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这样的品质,这样的修养,何晶当然不看好,但是又不能对皋明说,因为涉及到帝王家事的时候,外臣最好少说话,否则容易留下把柄,好像自己在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既然连何晶都不敢揭破发的真面目,别人就更不敢说了,因此所有的外臣,当皋问起发的时候,无不都说拜年话,皋就以为大儿子不错,是个合格的继承人。
皋生病之后,发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监国的重任,按理说,朝廷的具体事务如何处置,他该问丞相,然后再发话不迟。但是发不是,很多事情不问丞相就做主了,害的何晶不停地为他擦屁股,随后他去皋那里摆功,皋也以为事情是他做的,更相信他的能力了,所以当他一次次提出攻打郦其候,要给朝廷立威,给诸侯眼色看的时候,皋从心理是支持的。只是皋并不糊涂,打仗这种军国大事,必须要有丞相的首肯,因此才不能不问何晶。
“大王,太子想立功,为大王排忧解难,用意是好的,只是太子没有经历过军旅的历练,更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打仗的事情是复杂的,不是朝廷有了强大军队就可以打胜仗的,如果太子真想统兵打仗,至少从现在开始去军队历练,对郦其候管辖地区的军事实力,政治势力,经济能力,有个真正的,全面了解。能够做到知彼知己,才可能有几分胜算。”何晶说,这个时候他不敢再隐瞒发的劣势了,因为何晶明白,如果轻易地发动战争,战败了,国家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因为战败,不但给了郦其候攻打朝廷的口实,也给某些想做大王的诸侯,提供了条件,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就会有趁火打劫的,因此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何晶就不敢烂做好人了。
皋听见何晶这样说,感觉到了问题严重,知道自己轻信了发的豪言壮语,打仗毕竟是要靠真实实力,而不是靠口号的。
“丞相,在你看来,郦其候这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丽州是不是非常不好打?”
“大王,臣不敢说郦其候在诸侯中是最难缠的,最有谋略和军事实力的,至少在夏朝的几千个诸侯里,郦其候是排位在前三位里面的。”何晶回答说。
“你具体说说。”皋听见了这样的评价,不敢小觑了,就让何晶把知道的情况说出来。
“本来丽州地盘不大,人口不多,但是番薯继位后,利用廑大王,孔甲大王统治时期的朝廷没落,大肆扩张开始了,先后吞并了四五个州郡,十几个县的土地和人口。大王上位之后,郦其候没有明目张胆地攻城略地,但是通过威逼利诱,又扩充了七八个县,如今归郦其候管辖的土地和人口,相当于原来的丽州十倍之多,这还只是基本实力,郦其候在辖地内,大力发展经济,组建了和朝廷一样的军队,给当地民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因此在当地得民心,就是附近州县的民众也信服郦其候。大王,就凭郦其候得民心这点,就等于增加了十万大军。如果我们的军队贸然进军,没有走进丽州地界,沿途受到的袭扰就不会少,如此一来朝廷军队就会步步维艰,恐怕没有靠近丽州,军队的战斗力就折损不少了。这是臣反对出兵丽州的原因之一。”
“原来如此。”皋本来不是个糊涂人,听到何晶的介绍,顿时明白,这样的战争胜算是很少的。“丞相,郦其候就没有软肋?”
“有,他的几个儿子各个强势,都有些本事,但是继承侯爵的只能是一个。”何晶说。
皋顿时明白了何晶说这番话的用意。“丞相是说,等待时机,在他们起内讧的时候再出手?”
八
何晶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他知道,朝廷面临的对手不是一个郦其候,还有一个诸侯王癸领导的商地比郦其候更可怕,但是他不想对皋说,怕皋心理增加负担之后,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那么何晶担心的这个王癸是何许人也?真实实力真的强过郦其候?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个商候王癸祖上就是大有来头的人,名字叫契,曾经是尧的哥哥,舜身边的重要大臣,也曾帮助过大禹工作,货真价实的嫡系姒族王室。在契的后代中,出现了很多杰出子孙,因此商地才变得越来越富裕和强大。
商的部落原来并不居住在商邑,是相土担任部落首领的时候南迁的。相是昭明的儿子,契的孙子,相比于父亲,相土更有才干,正好当时的社会混乱创造了这个条件。因为昏庸的太康失国,自己被后弈杀死,夏朝国内陷入混乱之中,没有能力控制东方地区。相土趁机率领部族从辽河流域迁到河南的商邑,逐渐像东发展,部落就一点点地壮大了。相土死去之后,很长时间商族没有出现杰出人物,但是当王亥出现后,一切又开始改变了,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原因。
因为在王亥担任首领之前,商族奉行的是单一的农业经济,这点落后于中原地区。可是因为王亥的出现,这个现象改变了,因为王亥发现了商人的作用,发现了商人可以给部落带来利益,亲自带领家人进行商业活动。在那个重农轻商的年代里,像王亥以商候的身份进行商业贸易,风险是很大的,是不容易被贵族的习惯势力接受的,因此在王亥刚刚从事商业活动的时候,整个贵族圈子里,王亥是被排斥和轻视的,被当时的贵族誉为“贱候,”因为商人被称为“贱商。”但是幸好王亥意志坚定,认准了路就一直走下去,商族才没有打退堂鼓。
王亥的生意开始的时候,只是围绕商邑左右做,随着生意的扩大,王亥开始走出商地,进行更远处的贸易。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运输能力的问题,毕竟用人的身背,肩抗是困难的,负重能力是有限的,王亥就发明了用牛马做运输工具,这样一来解决了运输大问题,商族的生意就越做越大。但是一次王亥率领团队出外做生意的时候,因为行为的不检点,激怒了在黄河沿岸非常有实力的有易族,最后被杀,货物和运输用的牛马也被抢走了,商候的生意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王亥被杀后,他的弟弟王桓逃了出去,辅佐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担任了部落首领,为了给父亲报仇,上甲微卧薪尝胆,积蓄力量,联络了河伯族做外援,选择了合适的机会,打败了有易族,杀死了有易族首领绵臣,这次战争上甲微不但报了父仇,还占领了有易族的土地和人口。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因此在商朝的历史上,上甲微占有重要地位就不奇怪了。
上甲微不但有经济头脑,还有政治头脑,在他担任部落首领的时候。注重文化的开发和传播,部落首领的名号由地域称呼,变成日干称呼,建立了天干记日的方法,例如,他的后代分别叫报乙,报丙,报丁。文化的进步对后世的影响,对商族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到了孔甲统治的时期,因为国政混乱,对于诸侯势力不能钳制,主癸指挥的商族,势力变的更大,尤其是经济能力,隐隐然超越了所有的诸侯,加上政治清明,商地在各个方面显示出的迹象都是欣欣向荣的。而王癸是个有抱负,有雄心的人,看见孔甲治理的朝廷一团糟,当然想取而代之。为了实现有一天攻打京城的便利,他把国都从河北的殷邑迁回到河南的商丘东南,锋芒直指夏朝的京城。王癸之所以没有很快动手,是他没有想到孔甲会暴死,而孔甲死后,继位的皋治国有方,重新赢得了民心,国力恢复了不少,所以没有轻举妄动。
对这一切了如指掌的何晶,一直在洞察全局。商候的低调处事让他浑身发冷。因为在商候管理的地区,非但得民心,经济实力还强大,按说完全有能力组建正规军队,但是主癸没有这样做,显然不愿意张扬,从而引起朝廷的注意。但是主癸拥有一支强大商业护送部队,这些没有穿军服的部队,各个都是精挑细选的青年男子,多数人都有功夫,如果打仗,稍稍地进行集训,就是强大的战力兵团。主癸可以欺瞒别人,但是不可能瞒住何晶,这就是在何晶内心中,一直把商候当做第一劲敌的原因。
郦其候当然厉害,有经济实力,有正规军队,但是也有不能克服的软肋,那就是丽州远离京城,如果攻打京城,需要长途跋涉。当然,人困马乏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辎重运输,在大部队行进途中,如果被断了粮道,大军就容易不战自乱。而漫长的行军路线,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商候就不同了,商邑离京城不到两百里,一个急行军就可以来到京城城下,这才是真正的威胁。而且商族因为有历史传承,民众代代骨血里只认商候,凝聚力远远高于一般的部族,这样的部族一旦战斗力被激发,每个士兵都可能成为雄狮猛兽。
何晶正因为看的明白,知道以朝廷目前的国力,没有资本去两面作战,也没有资本长途跋涉去攻打丽州,一旦失利,商候就可能趁虚而入,因为想取而代之做大王的,不仅有番薯,还有主癸。作为丞相,如果他在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候,不能够冷静地审时度势,就是不合格。就本心而然,何晶希望自己主持朝政的时候,建功立业,完成王朝的统一,但是他敢于拿国家的命运去赌?当然不敢,他知道好大喜功的结果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做到全国归一,他认为以目前的国家状态,没有十年时间不可能做到,因为两代昏王给国家造成的欠债太多,他要看请上天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当初跟随皋去谋划江山,是看好了皋是个正人君子,如果做大王,会是个不错的贤王,他果然没有看走眼,从皋坐上大王位置这几年来看,能够分清是非,工作勤勤恳恳,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作为臣子,遇到这样的主人当然是幸运的,皋想做番镇铄古今的大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皋的身体状态太糟糕,因为这些年的宿夜兴寐的拼杀,皋的身体出现了衰败迹象,这就是老天爷的不公了,对这样一个贤王,为什么不能多给他几年寿数?因此在何晶看来,皋能不能再活十年都是未知数,而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前提是,皋必须活着,或者他帮助的大王必须是贤君,这一点至关重要。古往今来,就没有一个忠臣良将在庸君,昏君手下可以建功立业的。比如他的爷爷利策,比如前辈高人凸冉,他们之所以都建立了赫赫战功,和他们遇到了贤明君王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贤明君王的绝对信任,支持,不受奸臣蛊惑,凭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如愿。但是皋的身体糟糕,一旦他有个山高水低,接位的就是皋的长子发惠,这是最让何晶恐惧的。
按说发惠年纪不算小了,过了不惑之年,应该成熟了,他从十几岁起就进入官场,那个时候还是孔甲执政的时候,说来也怪,孔甲不喜欢皋,但是对这个大孙子倒是很关爱,早早就给他创造机会去官场历练,到现在为止,发惠在社会上打滚几十年了,可是他那好大喜功,做事孟浪的风格丝毫没有改掉,有的时候反而越发厉害,最要命的是,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话,分不出好赖,喜欢耍小聪明,如果这样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做了君王,何晶如何和他合作?何晶相信自己忍受不了在无能,平庸的大王手下工作,所以他只能祈求上天多多地给皋延长生命时间,这样他才能够多为朝廷做点事情。因此他才告诉皋,如果有一天对诸侯动手,必须是朝廷彻底恢复了元气,经济,政治,军事都准备好了,或者是番薯不再了,丽州出现了内乱,这样才是最好的机会,否则,按照朝廷现在的状态,最佳选择是休养生息,医治创伤,等候时机。而不是匆匆忙忙去打仗。
战争,国之大事也,何晶明白这一点,因为战争是匹野马,是一部开动起来的战车,一旦发动了,很难停下来,胜利当然好,但是失败了,后果没有办法收拾,这是何晶不想看见的。因此在说服皋之后,何晶没有把心放在肚子里,因为他知道,当皋感觉生命不多的时候,希望在有生之年看见国家真正统一,而发惠也不会甘心被自己阻止,一旦有机会,就会游说皋,万一哪一天皋被发惠说动了,就是国家的灾难,这时候何晶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这个人可以决定战争能不能进行,这个人就是虎,因为打仗离不开军队,而虎是南北大营的统帅,大王如果要打仗,征求他的意见是必须的,而他必须把道理给虎说清楚,只要虎反对打仗,加上自己的力量,战争就不容易打起来。
想明白了这点,何晶决定去南北大营见虎。此刻的虎已经成为皋的主要重臣之一,因为当初的站队正确,他不但给自己迎来了辉煌的前程,也给家族带来巨大声誉,王宫后院有鸟儿做太后,朝臣之中有虎做重臣,这样的新贵固然让人眼热,让人嫉妒。但是虎聪明,做人仍旧沉默寡言,真真实实地做实事,就因为这一点,不但皋对他高度信任,何晶也看好他的前途,因此经常指导他些官场哲学,做人做事的大局观,因此两个人的关系处的不错,因为佩服何晶的为人,才干,虎在何晶面前总是以学生自居,所以何晶身上的智慧也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他身上不少,不是这样一层关系,何晶也不至于在做事上有把握和虎保持一致。
虎因为得到了没收三个王子的大批银子,就按照何晶的意思,组建了新军,为了把新军打造成虎贲之师,虎亲自训练他们,因此何晶来到军营,是在校场上找到的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