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试身手
上回说到,一个日本记者模样的人走进了“天乐照相馆”,让赵天乐帮助冲洗胶卷并且洗印两套照片。
赵天乐之前接待过这个日本随军记者,看到他掏出两个胶卷,当即觉得这两个胶卷里肯定有情报,就非常热情地接下了这个“生意”。
果然,这名摄影师就是日军工程队的随军摄影师。在这段时间里,他跟随工程队去过不少地方,拍摄了大量日军建设铁路、桥梁、军营的照片。而这些照片,就是职业特工渗透进去,想必都未能拍摄到如此清晰的画面。
当天晚上,在夜深人静时,赵天乐和陈凯进入暗室,把两个胶卷冲洗出来。
赵天乐举起胶片,对着灯光一看,里面果然都是一些工程设施的照片。
“真没想到,这家伙拍了这么多的照片,太有价值了。”赵天乐赶紧调整好放大机,在陈凯的协助下,将两个胶卷中的照片全都洗印放大出来。
赵天乐通过洗印这两个胶卷中的照片,就轻而易举地获得许多日军搞工程建设的重要情报,这让他非常的高兴。
“明天中午就赶紧送出去。”赵天乐把多洗的一套照片用油布包装好后,装在一个食盒的夹层里,让陈凯明天借出去买饭菜的机会送出去。
“放心吧,师傅,保证完成任务。”陈凯接过食盒放到了自己的床头下。
第二天快上午十点左右,陈凯拎着食盒走出了“天乐照相馆”。
“小凯子,今天你师傅又要请谁啊?”隔壁杂货铺的邻居看见陈凯后打招呼问道。
“今天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师傅让我去酒楼买点上好的酒菜。”陈凯说完,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原来,那个日军随军摄影师上午九点准时来取照片。他看过两套照片后,对洗印出来的照片非常满意。不过,他觉得有一部分重要的照片还需要再放大几张,就说道:“赵老板,还得再麻烦你一下,把这几张,还有这几张照片再放大几张,我有别的用途。”
“没问题。这样,您跟我一块到暗室里,您说放大哪一张,我就放大哪一张。小凯子,一会你到大清花酒楼买点酒菜,中午我要和藤田先生喝两杯。”赵天乐趁机把这个随军摄影师留下来,让他进入暗室,一起挑选照片放大,直到他满意为止。
同时,赵天乐也吩咐陈凯去酒楼买点酒菜,名义上是要留下这个随军摄影师吃饭喝酒,实则则是让陈凯趁这个机会,赶紧把情报送出去。
或许,有网友会问,赵天乐昨晚就把照片洗印出来了,干嘛不在后半夜把情报送出去?大白天送情报岂不是很危险?
实则不然。大半夜出去送情报会更加危险。因为夜里有日军巡逻队和巡夜的警察,一旦碰上了就很难脱身。而大白天光明正大上街,反而会更安全。
回过头来,继续说这个随军摄影师的情况。
这个随军摄影师跟着工程队四处奔波,辛苦好几天了,早已有些疲乏,见赵天乐留他吃饭喝酒,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蹭饭”机会。
赵天乐将十几张洗印放大的照片烘干上光后,和这位随军摄影师走出了暗室。他请随军摄影师坐到靠近窗户的一个茶盘前,俩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等着陈凯把酒菜买回来。
在外人看来,这个赵天乐和日本人打的太热乎了。但是在赵天乐看来,这却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因为有日本人在照相馆里喝茶聊天,谁敢怀疑这个照相馆有问题?
而就在赵天乐和随军摄影师喝茶聊天的功夫,陈凯骑着自行车,直奔站前西街的大清花酒楼。这个酒楼,其实也是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设立的一个情报中转站。
酒楼的大堂经理见陈凯来了,知道有情报要传递,就把陈凯直接领进了后厨。
“这是一个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到的日军工程队修建铁路、桥梁、军营的一些工程照片,老赵让马上送出去。”陈凯打开食盒夹层,拿出了用油纸包裹的照片。
“放心吧,我马上安排人送出去。”大堂经理把情报藏好后,赶紧让厨师给陈凯准备了几个酒菜让他带回去。
就这样,当日本随军摄影师把这些洗印清晰的照片摆到日军工程队队长的面前时,同样数量的照片也很快就通过陈凯的传递,以及大清花酒楼秘密渠道的传递,出现在了苏联红军的情报机关里。
别看那时的陈凯,年龄不大,人却很是机灵,已经多次完成情报传递任务,没有出过任何差错。赵天乐也是非常的喜欢他、信任他,把照相、洗印、放大、上色那一套手艺都传给了他。
“天乐照相馆”在哈尔滨隐藏的很好,从这里源源不断的传递出各类情报。那些日本宪兵、特高课的特务、警察厅的警察,想必做梦也没有想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的一个情报点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陈凯在从事情报工作的实践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自然也受到了多重历练,两年后,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搜集情报的任务了。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他就完成的非常出色。
前面说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日军就在中国东北开启了各种军事要塞工程建设,特别是在虎头方向,修筑了长达十多公里的地下工事。日本关东军还自诩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当时,在东北各地,特别是中苏边境沿线,日本关东军共修筑了17处要塞,这17处要塞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营,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日军对这些要塞的守卫都十分的严密,没有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签发的通行证,谁都别想进去。
不过,这些军事要塞的外围情况,却早已被齐齐哈尔情报站的情报员们通过各种手段侦察的一清二楚。
情报员侦察要塞外围的情报,有的是通过找到逃出来的劳工打探到的,有的是从那些给日伪军送菜做饭的厨子那里打探到的,还有的则是情报员亲自去观察、瞭望、测量所搜集到的。
陈凯就参与了搜集要塞外围情报的任务,而且完成的相当出色。
那是陈凯在一次外出搜集情报时,发现有几个日本兵穿的制服与街上巡逻的日本兵的制服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除了背着枪,还背着一个帆布包,帆布包里装着疑似测绘用的工具。
经过暗中调查,陈凯发现这些要塞在建造过程中,日军为了保证其安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派出几组测绘兵对整个要塞外围进行例行检查,这让他对日军测绘兵产生了兴趣。
这一天的晚上,忙活了一天的赵天乐,吃完晚饭后,把陈凯和新调来的一个名叫于飞的交通员叫到身边小声说道:“上级指示,要我们尽快搞到日军修筑要塞的相关情报。这些要塞都有日军重兵把守,要塞内部我们是很难进入的。不过,要塞外围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掌握,包括具体的坐标、工事设施及工程规模等等。”
“那,我们以什么方法去接近这些要塞呢?”陈凯脑子里开始想着接近要塞的办法。
“是啊,这要塞可不是说接近就能接近得了的。”于飞也面露难色。
那么,陈凯想出接近要塞的办法了吗?咱们不妨下回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