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37章 战斗间隙拍摄的特别肖像

军部会议室里,史沫特莱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项英站在简陋的木桌前,手指捏着刚刚送来的侦察报告,脸色阴沉如铁。

"同志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急促,"根据侦察科长的报告,日伪军从步兵、骑兵、炮兵、空军四个兵种抽调了一万余人,组成联合部队,正向皖南扑来!"

袁国平猛地站起身:"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叶挺手中的马鞭轻轻敲打着桌沿:"目标很明确——云岭。出动这样的大批人马,行动如此迅速,是铁了心要吃掉我们。"

史沫特莱抬起头,问道:"叶军长,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新四军准备如何应对?"她的眼中闪烁着职业记者特有的敏锐光芒。

周子昆眉头紧锁:"敌军来势凶猛,情势异常紧急!"

叶挺站起身,抓起桌上的军帽扣在头上:"侦察科继续监视敌情。走,我们到汀潭山口看看!"

史沫特莱向叶挺请求道:"我想了解真实的中国抗战,请让我跟你们一起上前线吧!"

叶挺略一思忖,随即点头:“那就和我们在一起吧!”

叶挺勒住战马,举起望远镜向西南方向望去。远处的山峦间,滚滚浓烟正缓缓升腾,像一条狰狞的黑龙,吞噬着天空。

"哒!哒!哒!"急促的马蹄声从背后传来。作战参谋罗杰飞身下马,向叶挺敬了个军礼:"报告军长!二十五师驻守峨岭的一个营不战而退,敌军已进占峨岭,正在焚烧民房,向我军阵地扑来!"

袁国平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怒道:"二十五师是国民党的嫡系,平日里抗日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今天竟干出这种勾当!"

"这真是难以置信!"史沫特莱惊呼道,"国民政府的部队竟然主动放弃阵地?"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叶挺握紧马鞭,眼神冷峻:"敌军兵力数倍于我,云岭虽有千人,但作战部队只有特务团第一营和教导总队学员。诸位,如何应敌?"

周子昆擦了擦额头的汗,低声道:“敌众我寡,是否……暂避锋芒?”

叶挺目光如刀:“撤退?”

周子昆嘴唇动了动,瞥了一眼项英。项英深吸一口气:“时间紧迫,若无他法,只能撤。”

袁国平猛地打断:“不能撤!五十二师故意放日军南下,我们若退,正中他们下怀!”

叶挺手中的马鞭缓缓绕成一个圈,又猛地弹开。他盯着远处升腾的烟尘,忽然冷笑:“往哪里撤?向国民党的怀里撤?让他们笑话新四军见了鬼子就跑?”

项英沉默片刻,终于抬头:“军长,军事上你经验丰富,你说怎么办?”

叶挺一字一顿:“打。”

“可兵力从哪来?”项英急问。

“调中村、茂林的部队!”

参谋处长叶超摇头:“远水救不了近火,敌人三小时内就能冲进云岭!”

叶挺目光灼灼:“那就拖住他们!”他猛地展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一条蜿蜒的山路上:“汀潭是咽喉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层层设伏,以逸待劳,耗死他们!”

周子昆眼睛一亮:“我赞成!预设纵深阵地,步步阻击,让日军每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项英终于点头:“好!部队交由军长全权指挥,我负责动员群众支援。军部立即清理文件,以防不测。”

叶挺厉声下令:“许参谋!命令老三团、新一团下午三点前赶到汀潭!周副参谋长率部在东北方向阻击!我亲自带特务连和教导队上前线!”

马蹄声如雷,战士们飞奔传令。叶挺翻身上马,望向硝烟弥漫的远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既然鬼子送上门,就别怪我们礼尚往来了!”

清晨,云岭的雾气尚未散去,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已在空地上整齐列队,肃然挺立。

史沫特莱被这庄严的场景深深震撼。她看到战士们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坚定如铁。

叶挺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腰杆笔直如松。他环视全场,声音洪亮有力:"誓师大会现在开始,请项政委讲话!"

项英政委大步流星走上台,脸色凝重,语气坚定:“同志们!日寇集中了一万多精兵,配以骑兵、飞机、大炮,正向汀潭、云岭进犯!”他的拳头重重砸在讲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情况危急,但我们绝不能退缩!既要谨慎应敌,更要坚信——我们一定能胜!”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声:“誓死保卫云岭!”这呼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彰显着战士们的无畏与忠诚。

叶挺再次登台,目光锐利如刀,扫视着台下的战士们:“同志们,今天开的是什么会?”

“战斗动员大会!”千余人齐声回应,声震山谷,气势如虹。

“我们开会做什么?”

“准备打鬼子!”战士们的回答斩钉截铁,透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叶挺猛地抬高声音,声音中透着威严与决绝:“打鬼子要流血牺牲,你们怕不怕?”

“不怕!”战士们的回答毫无迟疑。

“不怕死的,举起手来!”叶挺率先举起右臂,如同擎起一面旗帜。刹那间,千余只手臂如林般“唰”地竖起,像一片钢铁铸就的森林,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叶挺厉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就是我们为人民流血牺牲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怕死,就一定能打垮敌人!”

史沫特莱迅速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汀潭阵地前,叶挺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地形。特务连连长蹲在一旁,眉头紧锁:“军长,汀潭地势平坦,鬼子肯定以为我们会在这里死守,必定调集重兵强攻。”

叶挺冷笑一声,语气中透着自信与狡黠:“正因如此,我们偏不在这里硬拼。”他手指向远处蜿蜒的山路,“你看,敌人要攻云岭,必须经过这条窄道。地图上看不出它的险要,但实地一看——这里就是鬼子的葬身之地!”

连长眼睛一亮,瞬间领会了叶挺的意图:“您的意思是……伏击?”

叶挺点头:“先在三里店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诱敌深入,引到小岭坑——那里山势陡峭,我们再来个关门打狗!”

三里店,秋阳高照,阳光洒在战场上,却掩盖不了即将爆发的硝烟气息。左边是低矮的山坡,右边是湍急的小河,山路沿河蜿蜒,像一条蜷曲的蛇。日军的飞机先至,投下几枚炸弹,炸得尘土飞扬。紧接着,炮火轰鸣,硝烟弥漫。两百名日军骑兵耀武扬威地踏入河湾,马蹄踏碎水面,溅起浑浊的水花,仿佛在宣告他们的侵略野心。

叶挺伏在山坡的密林中,眼神冰冷,透着杀机。他缓缓抬起手臂,一声令下:“打!”

刹那间,上百名战士从树丛中跃出,机枪、步枪齐发,子弹如暴雨倾泻,瞬间将日军骑兵打得措手不及。战马嘶鸣,人仰马翻,有的连人带马滚下山坡,有的在尸堆中挣扎哀嚎。幸存的鬼子跳下马,狰狞地朝山头冲锋,可等他们冲上来时,却发现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草木,沙沙作响,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铁螺桥下,湍急的河水咆哮着冲过嶙峋的乱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日军大队人马在桥头停下,三木石太郎少佐举起望远镜,仔细扫视着两侧寂静的山林,试图发现新四军的踪迹。然而,他看到的只有茂密的树林,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灾难。

“继续前进!”他猛地挥下指挥刀,刀刃在阳光下闪过一道寒光,仿佛在为这场灾难拉开序幕。

日军踏上摇摇欲坠的木桥,马蹄声、皮靴声混杂着流水声,在峡谷中回荡。当队伍行进到桥**时——

“打!”一声怒吼从山林间炸响,刹那间,枪声如爆豆般响起!新四军战士如猛虎下山,从两侧密林中冲出,瞬间将日军队伍拦腰斩断!

“敌袭!敌袭!”日军乱作一团,桥上人马互相推挤,几个鬼子连人带马栽进激流,转眼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地雷接连爆炸,火光中,残肢断臂飞上半空,惨叫声此起彼伏,如同地狱的哀嚎。

三木石太郎目眦欲裂,挥舞军刀嘶吼着组织反击。八百多名步兵仓皇集结,向山林发起反扑。而此时,叶挺早已率领特务连和教导大队的战士,悄然翻过狮子山,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只留下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这场伏击战中,史沫特莱隐蔽在后方的观察点。当日军骑兵耀武扬威地踏入河湾时,她紧张得屏住了呼吸。突然响起的枪声让她浑身一颤,但随即就被新四军战士的英勇所震撼。

史沫特莱采访了受伤的战士。一个腹部中弹的年轻士兵躺在担架上对她说:"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不怕死..."这句话让她泪流满面。她郑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行军途中,满身硝烟的叶挺突然停下脚步。

侦察员小李飞马来报:“军长!五十二师跑了!他们把泾县拱手让给日军!”

“什么?”叶挺一把抓过望远镜,镜头里,泾县城门大开,日军正蜂拥而入,如潮水般涌入城中。而号称“精锐”的国民党部队,早已不见踪影,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

特务连连长忧心忡忡:“战士们太累了,城墙又坚固……”

“不!”叶挺斩钉截铁地打断,语气中透着坚定与果断,“日军比我们更疲惫!现在正是战机!”

他跃上土丘,目光扫过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战士们虽然衣衫褴褛,但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擦拭刺刀,有人默默数着所剩无几的子弹。

“同志们!”叶挺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有人想借鬼子的刀杀我们,我们偏要让他们看看——新四军的骨头,有多硬!”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大地,泾县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泾县攻城战前夕,史沫特莱在指挥所里问正在研究地图的叶挺。"叶军长,你明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为什么还要打?"她直截了当地问。

叶挺抬起头,目光如炬:"史沫特莱女士,有时候,尊严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要让敌人知道,中国军人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这句话让史沫特莱肃然起敬。她随即战地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见到了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好莱坞电影里的那种,而是明知必死却依然向前的勇气。"

“报告军长,突击队准备就绪。”通讯兵报告。

叶挺点点头,目光穿过望远镜望向那道巍峨的城墙。城墙上的日军哨兵打着哈欠,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开始吧。”叶挺平静地发出指令。

三发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刹那间,枪声如暴雨般响起。新四军战士们如同出笼的猛虎,在机枪掩护下向城墙发起冲锋。日军仓促应战,城墙上顿时乱作一团。

“轰!”一声巨响,城墙东南角被炸开一个缺口。叶挺的嘴角微微上扬,但笑容还未展开就凝固了——天空中传来熟悉的引擎轰鸣。

“军长!敌机!”警卫员小张冲进草棚,脸色煞白。

叶挺没有动,望远镜依然紧贴着眼睛。他看到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战士已经攀上缺口,却在下一秒被俯冲的敌机扫成了血雾。

“军长!求您了!”小张拽住叶挺的胳膊。

就在这时,一架敌机朝草棚俯冲而来。叶挺本能地护住小张,却被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反手一推——爆炸的气浪将叶挺掀出数米远。他挣扎着爬起来,耳中嗡嗡作响,眼前的世界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红纱。

“小张!”叶挺的吼声撕心裂肺。回答他的只有燃烧的草棚噼啪作响。

重机枪连连长赵刚飞奔而来,脸上混合着汗水和尘土:“军长,我派人送您……”

“集中所有重机枪!”叶挺打断他,声音冷得像冰,“瞄准那些飞得比鸡还低的敌机!”

赵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是!”

叶挺找了个石礅坐下,从口袋里摸出烟盒。他的手出奇地稳,仿佛刚才的爆炸只是一场幻觉。一架敌机正朝他俯冲而来,叶挺却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一台德国造莱卡相机。

“军长!”新来的警卫员小李扑过来。

叶挺轻轻推开他:“别紧张,给历史留个见证。”他眯起一只眼,在取景框中看着越来越大的敌机黑影。

“哒哒哒……”重机枪的怒吼突然响起。叶挺按下快门的瞬间,那架敌机猛地一颤,机翼冒出黑烟,像只受伤的乌鸦般旋转着坠向远处的山丘。剩下的敌机慌忙爬升,灰溜溜地消失在云层中。

攻城战中,当敌机俯冲扫射时,史沫特莱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寻找掩体,而是坚持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她拍下了叶挺镇定指挥的英姿,也拍下了战士们前赴后继的壮烈场面。

战斗间隙,她为叶挺拍了一张特别的肖像:硝烟弥漫的背景前,将军的侧脸如刀削般坚毅,眼神中既有悲悯又有决绝。这张照片后来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让世界认识了这位"中国的斯巴达克斯"。

这时,通讯员小童气喘吁吁地跑来:“军长,城里着火了!”

“传我命令,”叶挺的声音低沉而危险,“一团、二团封锁所有城门,三团跟我进城救人!”

“是!”

说话间,叶挺已经跨上了战马。

七天后,泾县大祠堂张灯结彩,喜庆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叶挺站在主桌前,裤腿上被弹片撕开的口子还沾着血迹,但他依然挺拔如松。他举起粗瓷碗,里面的米酒微微荡漾。

“云岭保卫战,我们历经六天,大小战斗数十次。”叶挺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祠堂瞬间安静下来,“我军以寡敌众,粉碎了日军扫荡皖南的企图,歼敌三千余人!”

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叶挺仰头饮尽碗中酒。

“军长!”赵刚兴奋地跑来,“截获日军电报,他们称这次是‘皖南惨败’!”

叶挺站起身,望向祠堂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但今天,至少今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参考书目:

1、《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2、《叶挺》,刘战英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