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受邀参观,五十军让她困惑不已 一
项英快步走到叶挺身旁,说道:"叶军长,刚刚收到消息,国民党五十军的郭军长听说史沫特莱女士在我们这里,特意邀请她去参观。"
叶挺闻言微微颔首:"郭军长为人正直,爱国情怀深厚,与我们新四军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我看可以让史沫特莱接受邀请,不过必须安排人员陪同前往。"
项英略显为难:"如果能找到一位既能担任翻译又能作为陪伴的人就再好不过了。可惜我们军部现在没有专职的英文翻译。"
叶挺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军部医院不是有位会说英语的女医生吗?"
"你说的是周央芬吧?"项英立即会意,"就是上次联欢会上扮演史沫特莱的那位医生。"
"正是她。"叶挺露出满意的笑容,"可以暂时调整她的工作安排,让她陪同前往。"
项英当即拍板:"这个安排很妥当,我这就去通知。"
次日清晨,史沫特莱一身利落的装束格外引人注目:深灰色的呢子短大衣搭配工装裤,脚蹬锃亮的牛皮靴。她与周央芬并肩而立,正在检查马匹的装备。
"Doctor周,"史沫特莱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能有你这样一位既懂医术又精通英语的同伴,真是我的幸运。"
周央芬腼腆地笑了笑:"史记者,能陪同您是我的荣幸。我们这就出发吧。"
两匹骏马并辔而行,踏着晨露向目的地进发。史沫特莱好奇地问道:"五十军军部离这里大概有多远?"
"大约五十里路程。"周央芬答道,"顺利的话,中午前就能到达。"
一路上,史沫特莱对这位年轻女医生的经历充满兴趣:"你在医院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我是内科医生。"周央芬回答,"平时每天要接诊上百名患者。一旦前线有战事,往往会有十几名重伤员被送来,那时全院医护人员都要投入抢救工作,经常要通宵达旦。"
史沫特莱不禁肃然起敬:"你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救死扶伤,实在令人敬佩!"
周央芬的目光落在史沫特莱随身携带的打字机上:"史记者,我注意到您总是亲自带着这台打字机,它一定对您很重要吧?"
史沫特莱会心一笑:"它就像你们医生的听诊器和手术刀一样,是我的得力助手。这些年来,它记录下了太多珍贵的故事。"
说话间,两人已策马登上了一处高地。周央芬指着天边喊道:"快看,朝阳升起来了!"
绚丽的朝霞将天际染成金红色,史沫特莱湛蓝的眼眸中映照着璀璨的光芒,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美了!这片土地真是美得令人心醉!"
周央芬也被眼前壮丽的景色所感染,由衷地说:"是啊,这是我们用生命守护的美丽家园。"
两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来到一座古意盎然的石桥边。垂柳依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桥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忽然,一位年轻军官快步迎上前来,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请问,"军官向周央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这位就是著名的史沫特莱女士吗?"
周央芬点头答道:"正是。"
钟副官立即转身,向史沫特莱立正敬礼:"向您致敬!我谨代表郭勋褀将军,荣幸地迎接您前往我军司令部!"
石桥一侧,整齐列队的仪仗队肃立待命。阳光下,士兵们的钢枪闪烁着金属光泽。两乘精致的滑杆静静地停在一旁,四名轿夫恭敬地站立着。
"两位贵客,请上轿。"为首的轿夫躬身说道,声音里透着恭敬。
史沫特莱却皱起眉头,连连摆手:"这怎么行?怎么能让人抬着走?这是不平等的待遇!"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提高,引得仪仗队的士兵们纷纷侧目。
周央芬见状,连忙低声劝说:"史记者,这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礼。如果您拒绝,恐怕会影响接下来的采访行程。"见史沫特莱仍显犹豫,她又补充道:"这也是对主人家的尊重。"
最终,史沫特莱勉强同意。两人下了马,分别坐上滑杆。仪仗队立即分成前后两队,护卫着滑杆缓缓前行。
沿途经过数个村庄,奇怪的是只见零星川军士兵,却不见一个老百姓的身影。村口处,夹道欢迎的队伍格外醒目——军官们戎装笔挺,几位身着旗袍的女士端庄站立。
行至一处大宅院前,郭军长携夫人快步迎上。史沫特莱刚下滑杆,郭军长便热情地伸出双手:"史沫特莱女士,久仰大名!在下五十军军长郭勋褀,欢迎您的到来!"
"郭军长,您安排的欢迎仪式太过隆重了。"史沫特莱礼貌地回应。
"应该的!应该的!"郭军长笑容满面,随即介绍道:"这是内人,这位是焦参谋长,那位是肖主任。"
郭夫人身着素色棉袍,知性温婉,盈盈一拜:“久仰大名。”
焦参谋长上前解释道:"日前日军空袭刚过,我们仓促整修了军部,有些地方可能还未尽完善,还望见谅。"
宅院大门上方,"欢迎史沫特莱女士来本部视察"的横幅格外醒目。走进院内,新粉刷的墙壁洁白如雪。会客厅里,一副对联分挂两侧,雕花案几上摆放着插满鲜花的花瓶。天井中,两株新移栽的芭蕉舒展着宽大的叶片。
为她们准备的客房宽敞明亮,家具陈设考究。卧室里的床铺焕然一新,外间是会客厅,最令人惊讶的是配备了绣花马桶垫的抽水马桶。
"真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座式马桶!"史沫特莱惊叹道。
周央芬抿嘴一笑:"这确实有些封建做派,不过也足见他们对您的重视。"
"这应该是某个大地主的宅子吧?"
"想必是的。"周央芬眨眨眼,"他们这是让我们体验地主老爷的生活呢。"
两人相视一眼,不禁开怀大笑,爽朗的笑声在精致的房间里回荡。
大会议室内,临时改造成的餐厅灯火通明。正**摆放着一张铺着绣花白台布的长餐桌,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餐桌上琳琅满目:茅台、威士忌、白兰地等中外名酒一应俱全,银质的刀叉和筷子整齐排列,晶莹剔透的高脚酒杯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三十多位军官身着笔挺的呢料军装,胸前勋章闪耀。他们的太太们更是盛装出席,有的穿着剪裁考究的旗袍,有的穿着西式晚礼服,珍珠项链、翡翠耳环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浓郁的香水味在空气中弥漫。
史沫特莱微微侧身,在周央芬耳边低语:"这真的是前线部队吗?带着这么多奢侈品,他们怎么打仗?"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困惑。
周央芬不动声色地回应:"国民党部队向来如此,排场比实战更重要。"她的目光扫过满桌的珍馐美味,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郭军长起身举杯,清了清嗓子:"诸位,今天我们略备薄酒,欢迎远道而来的史沫特莱女士!"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史女士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为我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提议,为史沫特莱女士的健康,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应和,清脆的碰杯声此起彼伏。军官们仰头一饮而尽,太太们则优雅地小酌。
酒过三巡,焦参谋长起身提议:"史沫特莱女士,能否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当前国际社会对华态度?"
史沫特莱放下酒杯,神情变得严肃:"自抗战爆发以来,在日本的施压下,纳粹德国已经限制了对华军售。而其他西方国家,"她环视四周,声音低沉,"大多选择作壁上观,将这场战争视为远东的局部冲突。"
郭军长若有所思地问道:"中日交战已近三年,为何日本至今未正式宣战?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史沫特莱微微前倾身体,"日本已经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在南京建立了汪伪政权。如果对重庆国民政府宣战,就等于否认了自己扶植的傀儡政权的合法性,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郭军长连连点头:"精辟的见解!"他犹豫片刻,又问道:"那您对中国至今未对日宣战有何看法?"
焦参谋长迫不及待地插话:"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我国正式宣战,日本就有理由援引国际法,切断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通道。我们目前采取的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争取国际援助的同时,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史沫特莱追问道:"郭军长,在当前形势下,您认为中国该如何突破困境?"
郭军长一时语塞,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焦参谋长见状,立即接过话茬:"当务之急是争取国际援助。虽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但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支持。同时,也要争取苏联、英国等国的同情与援助。"
"参谋长所言极是。"郭军长如释重负地附和,举起酒杯掩饰自己的窘迫,"来,让我们再敬史女士一杯!"
宴会厅里再次响起觥筹交错的声音。
参考书目:《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