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保卫江阴 第7、8节
7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三个月间,中国军民拚死抵抗,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之外,见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日军随即改从侧后登陆,最终迂回成功。
而国军方面,一直注重正面防御,却忽视了侧翼安全,结果,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结束,国军不得不考虑从上海撤退。然而,在决定是否撤退期间,几次犹毅不决该退未退,一再拖延,到最后决定撤退又过迟,最终错失最佳时机。
如果说,这些是错误的话,那更大的错误还在后头呢。
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缺乏有序组织的撤退很可能会演变成溃散。
常见的有序撤退,在撤退前,拉出大决战的态势,主动发动一场生死大反击,让对方摸不清头脑,忙于防守或重新布局,从而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然后,留下少部分精锐部队作阻击殿后,让大部队首尾互应,交替掩护急行军,一路边打边撤,这样,总体行军速度虽然慢,但部队建制不乱,军心不散。
如果艺高胆大,即使有追兵跟来,还冷不防打一个突然伏击,将撤退设计成诱敌深入,敌人哪敢肆无忌惮轻易冒进?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淞沪会战后国军的撤退,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日军分几路进逼江南内陆,途中,虽然不断遭到原设定国防线上国军的层层阻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不知是日军势头正盛太强悍了,还是国军太经不住扛了,结果,层层阻击,变成了边打边撤。
按理,你撤就好好撤嘛,哪知,仓皇之中,国军各级既没有很好地组织有序撤退,沿途多年经营的坚固国防工事又基本未能充分利用,原应该组织几道防线进行有效抵抗阻拦的却没有展开,而且,各防线之间相互协调照应又不够,甚至有些军官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带头先跑,导致士气大丧,部队完全脱离掌握。
于是,恶性循环发生了,撤退路上,国军队伍如多米诺骨牌大溃散,溃退之势无法挽回。结果,前面国军撒丫子狂跑,后面日军肆无忌惮长驱直入,一路追杀,犹入无人之境。
眨眼间,淞沪战役后的江南撤退演变为仓促溃逃,原先设定的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结果,时间没换来,倒是连连的丢城失地。
11月14日,日军第13师团攻占浏河镇,太仓失守。
11月19日,日军占领常熟、苏州、嘉兴,号称中国的马奇诺防线吴福防线顷刻被日军突破。
紧接,国军主力部队由苏州退入江阴无锡一带,大量中国军队开始向锡澄线撤退,一时,通往锡澄线的各处公路上到处是溃退的国军队伍,整个道路和农田原野,响彻着军队纷乱后撤的脚步声。
很快,一路日军在常熟白茆口登陆,开始向无锡等内陆进逼,几乎是同样情况,日军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迅速攻陷无锡、常州,随即兵逼江阴。
正如兵败如山倒一样,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国军会败得如此之快。
至此,江阴成为江南长江大门的最后防线。
怎么也没想到,日军进展如此之快?江阴守军本来就紧张的神经立即更紧张起来。
这时,江阴成了中日双方在苏南争夺交战的焦点,双方都明白,一旦江阴沦陷,就大局而言,长江下游虎视眈眈的日军将挥师北上,一路无险可守,畅通无阻,最终直逼首都南京,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就局部而言,江边要塞炮台的成败决定着江阴县城的安危,同样,江阴城池的得失决定着江阴要塞炮台的命运,两者相互依存,此失彼亡。
于是,一场围绕着江阴的攻守战,就此全面展开。
然而,随后的日子,日军的凌厉攻势,着实让许多人意想不到。
8
话说江阴要塞炮台这边正打得疲惫不堪,原指望淞沪战役抵挡一阵,再不济几道国防线拖延一段时间,让江阴要塞的官兵喘口气,加固防御,补充弹药和人员,哪曾想,淞沪战役后的撤退,竟成如此无序慌乱,溃退如此迅速。
眨眼间,陆地进攻的日军都快到眼皮底了!江阴守军急得直跺脚,甭提有多失望了。
别说江阴守军不理解,就是国军军事委员会的将军们也是一个个紧张得愕然不已。那些天,蒋介石几乎把周围了的人都娘希匹了一个遍,但骂归骂,眼前就是枪毙几个失职的军官又有什么用?大敌当前,还是冷静下来,做好眼下的事吧。
于是,国军军事委员会紧急一纸电文,严令江阴江防军司令部必须迅速组织有效的抵抗准备,决不容许再发生类似淞沪撤退的乱象了。电文末端,为表明最高统帅强硬态度,连续加注三遍:违令者,格杀勿论!
刘上将读着电文,仿佛嗅到了字里行间浓重的血腥味,背脊不由层层发凉。
不敢丝毫懈怠,刘上将立即下达作战命令:第112师和第103师两个师在江阴外围拉开一条由青阳镇到江滨的环形工事防线,第112师以主力布防夏港口、夏港镇、青山、江阴城南至金童桥间之主阵地带拒止日军。
接到命令后,霍师长又向师以下各部下达作战命令:
王哥所部第334旅667团布防守备青阳、南闸、花山主阵地一线;
第668团则作为旅预备队;
第336旅第671团负责江阴县城的防务;
李德明旅长则率第672团与师工兵营、辎重营、山炮连、骑兵连集结于君山南侧作为全师的总预备队。
其它守城部队则部署……
根据部署,在日军到来之前,王哥奉命率部对锡澄公路上所有的桥梁进行爆破炸毁,并对公路挖坑设障。凭以往的作战经验,王哥知道,虽然这些破坏未必最终起到多少作用,但是,可以给日军进军带来障碍和麻烦,至少可以拖慢日军进攻的步伐。
为此,他们炸毁了锡澄公路沿途的桥梁,并埋上了地雷,完成这些后,特务连被布防在锡澄公路正面的花山防线严阵以待。
这天,霍师长亲率参谋处处长李寓春等参谋人员围绕锡澄公路沿线勘察青阳、南闸、花山、君山、黄山等地地形,在观察研究地形之后,对各部防务进行了再次细致的备战部署。
在阵地上,霍师长遇见了王哥,于是问起,这次到炮台观摩有什么收获?
王哥一个立正,大声回答:“报告长官,收获较大,体会很深。”
“哦,说来听听。”
王哥想了想,说:“报告长官,简单来说,就是要步炮结合,相互协作,发挥立体优势,最大地歼灭对方,保存自己。”
“嗯,总结的很好,”霍师长满意地笑了笑,随后,象想起了什么,歪着头问:“是临时抱佛脚吗?”
王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长官,我忽然发现,你长官之所以成为长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什么意思?”霍师长饶有兴趣起来,不解地问王哥:“说来听听。”
“我说呀,当年你让我们学习文化,我们还挺抵触,可是一段时间学习下来,不仅是文化水平提高不少,军事素质也提高了很多,再说这次去观摩的事吧,起先我也有思想问题,想想自己的战备工作还忙不过来,哪还有什么时间去观摩他人,不过,去后,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东西,真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说,你是不是太厉害了。”
“奶奶的小子,”霍师长笑了,接着,他故意朝王哥装模作样上下打量了一遍,然后说“我怎么感觉这次观摩学习,你最重要的收获是学会了拍马屁?!”
“长官,我是真心实意的体会,不过,我感觉,我现在的水平一下子可以当营长了。”王哥故意一脸诚恳的样子。
“哈哈哈,妈的,愈说愈离谱了。”霍师长大笑起来,然后,也装作一脸认真的样子,说:“要不,我的师长干脆让你当了?”
“呵呵,不敢,不敢,”王哥有点不好意思回道:“那还差得远呢!”
“好了,别贫嘴了,”霍师长收起了笑容,嘱咐道:“在即将的实战中,要注意灵活掌握步炮结合,正确运用立体战术。”
“报告长官!”王哥又是一个立正,随即高声回答:“明白!”。
霍师长拍了拍王哥的肩膀,进一步叮嘱道:“我刚才从周连长防地过来,他们的战备工作做得很好,你们和他阵地挨着,互为侧冀,要彼此配合,要象一把钢刀一样,死死地卡在锡澄线上,让鬼子寸步难行。”
“谢谢长官提醒,我们一定与兄弟连队紧密配合,坚决打退日本鬼子!”
“对了,”霍师长这才回到主题,直截了当地问:“王连长,你们的战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王哥赶紧一个立正,道:“报告长官,我连已经将锡澄公路上的8处桥梁炸毁切断,并破坏了多处公路,阵地也再次加固了。”
霍师长满意地点头称赞,高兴地连说了几个好,然后,转头对陪同的667团方团长提醒道:“你们不光要在正面作好抵抗准备,也要防止日军迂回抄小路!”
不得不说,霍师长的提醒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花山周围一带有许多村庄,它们散落在阵地侧冀,随后的结果,果真证实了这点。
